天河区重要节日 

[编辑]

广州乞巧文化节
         
 
 
 
   
    2005年,天河区在珠村举办中国第一个“乞巧文化节”,重现了这一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乞巧盛况。缘聚七夕,乞巧珠村,市、区领导和各界群众一起,头戴玫瑰花冠,胸佩玫瑰花环,享受着这浪漫的“乞巧文化节”。

    8月10日上午,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文化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共计60多人,汇聚天河区珠吉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广州乞巧文化研讨会”,把脉传统文化发展与走向,交流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8月10-14日,乞巧文化村摆出三台“大七娘”,分别在珠村大祠堂和七社、八社社址。由于2005年珠村的“摆七娘”上了一个大台阶,因此作品格外多,制作格外精湛。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各类瓜果、花卉应有尽有、巧夺天工,绒绣、珠绣、丝绣作品琳琅满目,共同演绎着各种人文故事和历史传奇,也表达着美好的生活理想,令人目不暇接。


    8月10-14日上午10:00和晚上7:00,珠村大祠堂一连5天上演隆重的“拜七娘”仪式。8名“巧女”、10名“玉女”穿着传统民俗韵味十足的靓丽服饰,在广东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起舞,向“织女七姐”祈求美满姻缘,祈求幸福生活。“拜七娘”仪式曾经消失了近半个世纪,此次重现,既是美丽的回忆,又是美丽的憧憬。


    8月13日晚8:00,在广州七夕文化广场上进行了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乞巧女儿形象创意”大赛,17名选手围绕巧模巧样、巧才巧艺、巧手巧做、巧思巧语的四巧环节精彩演绎了当代乞巧女儿风采,场面气势恢宏、演绎美妙绝伦。

    在乞巧文化村里,有一棵近500年树龄的参天古榕,枝繁叶茂,是村里的风水树和祈愿树,树下的石头上刻着八个字:“情定珠村,情比石坚。”这棵古树经风历雨,见证着一代代珠村儿女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如今,她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定情树,凝结无数爱的信念与情思。

    乞巧文化节还向社会公开征集了9件广州乞巧文化节吉祥物设计稿件,其中的七夕情侣猫营造了美丽、温馨、甜蜜、浪漫的气息。这对七夕情侣猫已经伫立在广州七夕文化广场上,他们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姻缘,他们也见证人们的爱情,祝福人们的幸福。

    “2005·广州乞巧文化节”还专门为《珠村七夕吟》谱曲,成为一首琅琅上口的吟唱歌曲,“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在广州乞巧文化节期间广为传唱,颇受人们喜爱。这首《珠村七夕吟》在广为传唱的同时,乞巧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传播和弘扬。

    据悉,天河区将每年举办“广州乞巧文化节”,以保护和发扬这一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


    乞巧节:三更起开始“拜七娘”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也称七夕,“拜七娘”俗称“七姐诞”,是一个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妇女节日,也称中国的“情人节”。相传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古时七夕晚是青年女子最高兴的一晚。七夕前,一般未嫁姑娘就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粉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等物。还浸小盆谷和绿豆,使之发芽、长到二寸高左右,称为“拜仙禾”、“拜仙菜”。七月初六夜初更时,姑娘们便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首饰,把指甲染成红色,尽量把厅堂摆得好看。富家锦屏绣椅,一般人家也窗明几净。八仙台上摆着早已做好的各式物品,配上古董珍玩、鲜花、时果。还有一样少不得的是脂粉。摆好物品后,姑娘们便焚香燃烛,点起放在“拜仙禾”、“拜仙菜”中间的油灯,向天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礼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便于朦胧灯影之中持绸线穿针孔,穿过者便称为巧手(乞到巧了)。然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盆(名梳妆盆),盆里装着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等。每样一式七份。拜祭形式完后,台上的摆设仍不动。初七日间,姑娘们会互相访问,评议各人的手工艺品。祭后的工艺品、玩具等便馈赠亲友,以示友情。

    乞巧节始于汉代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广州市各区都有“乞巧节”活动。很久以前,广州天河珠村就有了乞巧节,世代相传,清末民初的珠村举人潘名江曾写下《珠村七夕吟》,以诗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沦陷,珠村的“摆七娘”全部停止,后又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停歇下来。半个世纪过去了,就在“摆七娘”几乎淡出人们的记忆时,1998年,珠村几位古稀老人发起恢复这一民俗传统,从此乞巧节重现广州。
 

广州国际美食节
         
 
 
 
   

    广州自古就是我国南方重镇,秦始王统一岭南之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广州成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菜的形成也是历史悠久,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引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食佳肴,感受着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广州(国际)美食节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源于1987年,至今已成为广州饮食届一年一度的盛事。

    广州(国际)美食节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被各界人士认可,甚至被海内外人士公认为广州的“名片”,成为广州美食大都市的缩影与聚焦。它对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尤其是广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加强饮食界的交流与合作,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广州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丰富市民节日生活都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

    节日开幕那天,有时还举行施行游行,游行队伍敲锣打鼓、耍龙舞狮、燃放鞭炮。 戴着大高帽、身穿工作服的厨师、服务员列队从各酒家门前经过。晚上,有些酒店餐厅还为食客演出文艺节目。美食节的“重头戏”,是在业内举行烹饪技术竞赛,评比菜式美点,气氛热烈。美食节汇设置许多分会场,例如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天河城等。

    从1997年开始,广州(国际)美食节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其规模及影响力逐年扩大。逐渐形成了以“食”为主,集饮食、娱乐、商贸、旅游于一体,成为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具有国际性、广泛性、群众性、专业性的美食盛事。2002年第十六届国际美食节的主题则是“中国烹饪王国游”,美食街荟萃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各式菜肴、小吃和点心,其间10天内仅中心会场的人数就超过了52万人次。2003年第十七届广州(国际)美食节以“创最佳(餐饮)旅游城市”为主题,围绕“美食品尝、美食文化、美食经济”内容,体现“食文化、文化食”的主题思想,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生动、内容丰富的活动。

    2004年第十八届广州(国际)美食节更与第五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相结合,以“广交天下烹饪名师,丰富广州饮食文化”为主题,促进了广州市餐饮业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发展,展示了广州市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两大世界性的饮食行业盛事同期举行,使广州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食在广州”内容更加充实、深远。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9-28 21:41:54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天河区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天河区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