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历史人物

[编辑]
胶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秦汉时期,声名较大的人物以方士居多。唐代裁琅琊县后,境内无县级建置,未有志书修纂,许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或载诸邻县志书,或流传于乡野。明清时期文士较多,仅灵山卫就出过进士、贡生200人(含武科)。县志简本整理以来,深感历史人物记述薄弱,于是重新查考旧志、族谱,走访民间,在原《胶南县志》立传41人、列表26人的基础上,增立勾践、安期生、徐福、张若獬、张若麒等65人传记;同时于增记人物传中,或因父及子,或因子及父,或因兄弟相及,附记59人。总计191人。对其中人物荟萃一脉、蔓延数代者,则集中立传于《望族人物》一节。另单设一节《客籍人物》,择其曾在境内活动、且影响较大者分别记述。《望族人物》中,或有异地为官者,或有流寓他乡者,均从其祖居而简载之。虽有越境而书之嫌,却无借才邻境之意。

一、人物传略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秦、汉间琅琊阜乡人。传说较多。《史记》说他为方士,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学,卖药东海边。秦始皇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阜乡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始皇遣使入海求之,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汉书》说他为策士,生平与蒯通友善,尝以策干项羽,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多谓其居海上之神仙。《史记·封禅书》"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通善齐人安其生,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肯受。"苏轼《安期生》: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传说,安期生寓居海岛时,以巨大海枣为食。《史记·封禅书》:李少君对汉武帝说"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后因有"安期枣"之称。唐元稹《和乐天赠吴丹》诗:"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 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清方文《奉酬范质公司马》诗:"东风柔橹别江沙,送我安期枣似瓜。"郭沫若《董老行》:"传食共分秦侯瓜,延年自有安期枣。"据旧志载,斋堂岛上旧有海枣出产,八月开花结枣,次年春夏成熟,是否系安期枣,待有识者考之。
徐福《辞海》载:徐福,本作徐巿,字君房,秦方士,琅琊(今胶南琅琊)人。通道术,精阴阳,与当时的齐国方士侯公、燕国方士卢生均为至交。《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并海上,北至琅琊。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徐福继续率船队经庙岛群岛,横渡渤海至辽东半岛,然后沿辽东半东南近海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西部近海折南而行,横渡朝鲜海峡,到达日本,为开启日本文明历史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元七八世纪后,日本文献中颇多有关徐福的记载,并尊之为司农耕、医药之神。
贡禹(公元前124~前44年) 字少翁,西汉琅琊县人,其确切里籍不详。今泊里镇、琅琊镇有贡口、肖家贡、陈家贡等村,是否与贡禹有关待考。贡禹起初从事嬴公学《公羊春秋》,学成于眭孟。以明经、洁行著闻。与皋虞(即墨)王吉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此即成语"弹冠相庆"之由来。宣帝时征为博士、凉州刺史,因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又去官。元帝即位,征贡禹为谏大夫,经常虚心求教政事。当时年景不好,郡国多困,贡禹乃上疏言节俭爱民之意,常引《春秋》、《论语》以立论。元帝采纳他的建议,乃下诏令太仆减食谷之马,水衡减食肉之兽,省宜春下苑以予贫民,又罢角抵诸戏及齐三服官,并升贡禹为光禄大夫。时贡禹已八十一岁,上书乞归。元帝不许,复令贡禹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数月后,卒于官。贡禹在位,数言得失,上书数十次,要旨皆扶本爱民、节俭利国,元帝多采纳之,民因之亦受其惠。贡禹临终前数月尚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迭毁之礼。卒后,元帝追思其议,下诏施行。
诸葛丰字少季,西汉琅琊县人,其里籍疑为今琅琊镇窝龙村(传言因纪念诸葛祖籍得名),或疑为葛陂(今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南)。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时,以同乡召诸葛丰为属员,后举荐为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城因而有语曰:"间何阔,逢诸葛。"就是说诸葛丰执法严正,害人者遂久阔而不相见。元帝嘉奖他的气节,加封诸葛丰为光禄大夫。时侍中许章以皇帝贵幸,淫奢而不守法规,其属下犯事,牵连及之。诸葛丰具文弹劾,正准备上奏,适逢许章私出,诸葛丰遂举符节令其下车,欲将其逮捕。许章逃入宫门,乞哀于天子。于是元帝收回诸葛丰的符节。诸葛丰不胜愤懑,上书辞职,元帝不许。是后所言益不被用。在位权贵多言其短,元帝降诸葛丰为城门校尉。最后上书弹劾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被元帝贬为庶人,终于家。诸葛丰之后代迁居阳都(今沂南县砖埠乡黄疃一带),多有显者,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
侯芝字谷芳,明代嘉靖年间灵山卫人。严正好学,筑室小珠山,读书二十年。继而讲学论文,前往求教的人很多。后由岁贡任河南汤阴知县。9年后,卸任回家,囊空如洗。
刘元化字季雅,又字斗杓。琅琊刘家村人。明万历三十七年举人,授陕西高陵知县。为政持大体,重教化。为重振旌善申明之制,特立善恶两坊,将好坏官民的名字分别题写其上。月初则将其人召至县衙,亲自进行教化。曾有一位老妇告其子不孝,他就让老妇坐于公堂门口,由差役杖责其子,轻重、多寡全由老妇决定。其子向老妇苦苦求饶,老妇也深感痛悔,双双哭拜堂下。此后,其子尽孝至极。调至洛川时,正值洛川年景不好,许多饥民弃婴于路,遂令人收养,并每日发给粮食。刘元化在洛川因不肯献媚知府而受排斥,曾赋《逐鹿行》以表达志向。后来,知府利用"考功法"将其罢职。归里后,绕舍遍植绿竹,不留门径,砍柴打水都往来于竹林之中。每日与农夫酣饮,家中资财耗尽,便伐竹易酒,而竹林却更加繁茂。家居二十余年,于74岁时醉酒而殁。
刘翼明明末清初人,刘元化之子,字子羽,号越台。由岁贡授职利津县训导。为人耿直义气,才华横溢,尤精于近体诗。一生诗文颇多,存世的有《镜庵集》等。与大珠山东之名儒王无竟为结义兄弟。后王无竟为其仇党徐登第杀害,无子姓为其报仇。他披头散发哭于州庭,乞杀登第。因知州包庇,官司历时3年未决。又到青州兵备道衙署门外大哭三天三夜,终得受理,徐登第被依法惩处。后刘翼明将无竟之母接到家中奉养,又将无竟诗稿编纂成集,并由女婿张某为其传后。
王无竟明末大珠山东人。名僴,初号无竞,后以唐人王无竞未以善终,改"竞"为"竟"。幼即能诗。当时山东文人都效法历下派,无竟能自振拔,习陶、杜、岑、孟之风,出语清远间旷,气骨卓荦一时。远近名士都以文章和无竟交往,而无竟与琅琊刘翼明尤为投契。著有《太古园集》。
王经世明末灵山卫人。素以孝闻,好读书。因家贫而缺衣少食。冬天寒冷,在邻家借读。每晚回家必将所穿棉衣送给父母暖身。以岁贡授南直隶扬州府通判,卓有善政。崇祯三年兵逼京师,粮饷不足,王经世抄近道将粮饷运至京城,得到崇祯的嘉奖。子王请试,清康熙十五年进士。
雒献图字锡文,清代王台人。初为诸生,其父为胶州总兵府掾史,携家居城中。顺治十年,胶州总兵海时行举兵反清,掳掠了很多青年男女至淮安。海时行被杀后,官府允许将人赎回,但必须是嫡亲前去认领。雒家当时也有婢女被掳。献图带钱去赎,不见婢女。有胶州城少妇邓氏,闻乡音痛哭。献图与其素不相识,可怜她,就冒称为妹将其赎回,并将所骑驴让给少妇,自己步行跟随。每宿旅店,必叮嘱店主,让少妇住客房,自己居外舍,一路绝无半点轻佻之举。当时正下大雪,加上乱后萧条,时有盗贼出没,献图一路护持非常艰辛。进城后,将少妇直接送到家门方回。后雒献图于顺治十一年中举人,十五年成进士,未仕卒。
宋之钊字仙水,清顺治年间岁贡。少孤贫,力学能文,学使某称他为"莱郡一人"。教授学生,谆谆善诱,孜孜不倦,当地文风因之大振。按察使重其行,赐额曰"坊表足式"。其子宋汤裔、宋戴裔,孙宋廷佐、宋廷辅,曾孙宋鹤程,皆岁贡。
焦复亨字七来,清代灵山卫人。自幼刻苦攻读。因家贫,教授学生以奉养双亲。父殁后,对继母备极孝顺。性聪悟,幼读《春秋》,过目不忘。以拔贡任郓城县教谕,言行为读书人所仿表。学生中有成就的较多。后辞官归里。为文别开门径,名重一时。继王纮、赵泰临、张谦宜之后,领袖清代胶州文坛60年。年88岁卒。乡人称其为"孝贞先生"。其父焦亮,贡生,家贫,爱读书,不问生计。临老,手录天文、地理、先儒语录数十卷,对子孙说:"家贫无产,以次贻尔等,其敬守之!"弟焦复震、焦渐亨,子焦汸,皆岁贡。
王应蔚字文堂,清灵山卫人,道光甲辰进士,授任知县,签发湖南,因亲老隐居不仕。家不中资,教授生徒,不计报酬,一时名士多出其门。门生宋岱龄家境贫寒,几至废学,应蔚多方勉励,终成进士。母亲刘氏多病,应蔚日夜奉侍汤药,达数月之久。其母病重,为文吁天,请以身代。其母不久病愈,而应蔚以积劳不起含恨而殁。卒年65岁。子冠勋,字介封,监生。生性爽直,治家有方,而为时运所困。因战乱几至破产,承母命与弟分产析居,仍相互友爱,乡人称之。冠勋子王传曾,字心源,监生。历任安徽采石、白沙等司巡检,所至有声。在三山任职期间,德政尤为显著。其地以文昌阁为巡署,岁久倾圮,传曾捐资修葺,焕然一新,百姓为他勒石颂德。后因母老告归。适值日德争青岛,鏖战甚烈,沿海居民多受损失。传曾竭力筹划防卫,独免于战祸,卫人对他都心怀感激。年五旬卒于家。
宋岱龄字鲁瞻,清末灵山卫人,少孤,事母以孝闻。性聪敏,倜傥不群。16岁即为诸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深受山东学正器重。同治元年举人,十年进士。历任河南宁丘、祥符、鹿邑怀宁等县知县。为官所至,皆政声洋溢,士民怀思。光绪十年,任河南乡试考官,所推荐选拔的皆为名士。后因母老告归,卒于家。
大洲(1884~1916) 原名廷桢,字佐周。后有友人误书其字作大洲,遂改名。泊里镇封家庄人。先后入青州中学、山东高等学堂、省警察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就读。1908年加入同盟会,辗转于东北、山东各地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一度任山东军政府都督、烟台警察厅厅长。1912年春,被选为山东临时议会议员。袁世凯窃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吴大洲被任命为山东革命军司令长官。1916年2月9日,吴与薄子明率部攻占周村,将部队更名为山东护国军,薄子明任总司令,吴大洲任都督。先后攻占长山高密、诸城、潍县、邹平、淄川、桓台等县城,切断了胶济铁路的交通。6月4日率军攻进济南城内,打垮袁系军阀靳云鹏部,击溃袁精锐军第五师,俘其官兵7000余人。黎元洪任总统时,段祺瑞借黎之名,电召吴大洲到北京咨询军事善后事宜,将其拘捕,囚于陆军监狱,殁于狱中。后孙中山追赠吴大洲为陆军少将。  
徐坤田(1910~1932) 小场乡庙东村人。1928年,到诸城县第四区当区丁。1931年,经中共诸城特支书记安子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胶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同年7月,徐介绍聂成德、尚福入党,建立潮河党小组。1932年秋,中共地下党组织让其在敌人内部待机举行暴动。后由于机密泄露被捕遇害。
孟继兰(1887~1940) 藏南乡茉旺村人。幼年家贫。1932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在茉旺村建立党小组,任组长。经常带领群众打盐巡,抢私盐,进行抗捐抗税斗争。日照农民暴动前夕,多次出席中共日照县委会议,积极参与革命暴动筹备工作。10月,暴动失败后,日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从此茉旺党小组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活动也随即停止。
刘步云(1905~1941) 名洪禄。藏南乡刘家庄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任中共诸城五区(今胶南县藏南、泊里、寨里等乡镇一带)区委组织委员、书记。1939年秋,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借国民党顽固派整顿乡村政权之机,通过竞选,当上了国民党山阳乡乡长,使山阳乡各级政权和常备队、自卫大队大部被中共党员所控制。此后,以"抗日动员委员会"名义,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动员各阶层人士投入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春,以国民党鲁苏战区游击队十四团名义,在原乡常备队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连,班以上干部全由共产党员担任,使之成为共产党的地下武装。是年6月,独立连被解散后,又通过关系把一部分党员安插到六支队的编练处、副官处和军医处刺探敌情,同时,还在泊里、茉旺等地建立了秘密联络点,及时传送党的情报和秘密文件。1941年8月被捕。身受酷刑,仍坚贞不屈,当夜即被活埋。
孟广彦(1894~1945) 藏南乡茉旺村人。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诸城五区委地下政治交通员。1939年5月,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借国民党改选乡村政权的机会,通过揭发村长的贪污行为,把村长赶下台,选换上共产党人担任,自己也担任了闾长,使村政权完全控制在共产党的手中。任茉旺村地下党支部书记后,经常外出传送情报和护送干部。1941年5月,中共诸城县委遭到敌人破坏,区委与上级失去联系。他多次身冒风险步行数百里去根据地向地委汇报请示工作。1944年夏,伪军逼迫群众修据点,不分穷富按户摊工,使农民群众土地荒芜、粮食减产。他以闾长身份到伪司令部说理,主张按地亩摊工,维护了穷苦民众的利益。1945年4月,因叛徒告密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后被活埋。
杜雨(1914~1945) 泊里镇马家庄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中共鲁东南特委任命为中共诸城第五区委地下政治交通员。来往于沂水、日照之间,多次出色地完成传送情报和护送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的任务。1940年兼任中共马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后,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借国民党顽固派改选乡村政权之机,组织党员控制村政权。自己通过群众选举当了村长,以合法的身份在村内建立自卫武装,发动群众抗捐抗税;以办夜校为名进行抗日宣传,在进步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同时,为共产党秘密筹集粮款和军需物资,发动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设施,搞得敌人惶恐不安。1945年春,因叛徒告密被捕。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后被活埋。1984年,杜雨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 
丁笑秋(1923~1945) 又名丁荣华;丁荣桂(1918~1945) 女,又名丁桂花;丁荣秀(1921~1945) 女。 三人系同胞姐弟,泊里镇邱家庄人。1939年3月,丁笑秋到岸堤干校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到中共山东分局一区委五地委工作。丁荣桂、丁荣秀也于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春,为掩护中共诸城县委工作,丁荣桂和丁荣秀征得母亲同意将县委两位妇女干部接到家中居住,对外以姨家表姊妹相称。6月,丁笑秋被派回泊里,任中共诸城县委第五区委青年委员;丁荣桂任妇女委员。同年,经区委同意,丁笑秋先后在季家村和本村任小学教员、校长,利用学校阵地宣传抗日,秘密发展党员。丁荣桂和丁荣秀则在邱家庄率先建?quot;妇救会"和"儿童团",有组织地开展宣传活动。后,敌势日益猖獗。丁荣桂和和丁荣秀利用集日秘密联络党员,传递情报,散发革命传单。1941年春,中共泊里地下党支部决定集资在泊里建立"联友书店"作为秘密联络点,三人积极参与集资和筹建活动。1944年"讨李战役"前,丁笑秋按照上级党组织指示,以美术写生为名搜集敌人军事情报,绘制成图后以家访为名交给上级党组织。是年7月,丁笑秋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次年5月,敌人将丁荣桂和丁荣秀逮捕,威逼利诱不成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不久,三人即被杀害。
高泗林(1924~1947) 大珠山镇宅科村人。幼年家贫。 194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官庄和蛤蚂屯的战斗。是年11月,在解放莱阳城的战斗中,掩护战友炸掉敌人碉堡,自己却不幸中弹牺牲。战斗结束后,被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84年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
郭立茂(1911~1950) 字耀林,红石崖镇西郭家沟村人。1930年至胶县民团当兵。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姜黎川部任特工第一大队排长、补充营连长、少校大队长等职。1944年春,加入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1945年1月,在辛安镇组织伪胶县自卫第九团,自任团长,并先后兼任胶县第五区区长和薛家岛区区长。辛安解放后,率自卫团100余人逃往青岛,任"国民党山保安第三十五旅"少将旅长。1949年5月,加入国民党保密局,任"国防部东海地区人民剿匪义勇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在青岛收罗旧部22人从事特务活动。青岛解放前夕逃往台湾。1950年4月,任"国防部山东地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少将纵队长。5月14日晨,与第二纵队副纵队长江振钰率105人乘船至胶南县大珠山东南海岸登陆,受到人民解放军公安武装和民兵围剿。只身逃至胶南县第八区山曹家村北被俘。1950年10月15日,在青岛被依法处决。
王良业(1912~1950) 大珠山镇龙门顶村人。194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在解放掖县城的战斗中,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抬伤员30名,荣立三等功。12月,在解放莱阳的战斗中,带领战友抢救伤员267名,荣立二等功,被授予师"抢救模范"光荣称号。1950年1月,在福建海澄县进行航海演习时不幸牺牲。1984年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
徐本盛(1923~1957) 大珠山镇高峪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任胶南县环海区武装部干事。同年,在鲁南战役支前中荣立特等功。次年4月参加南下中原支队,曾任洛阳地委调查组员、洛阳县群运基点组长、南下(江南)支队学习组长等职。1949年7月,随军南下,历任湖北黄冈县第二区区委组织委员,陶店区区委副书记,方高坪区区委书记,黄冈县委委员、县长、县委第二书记等职。为人正直,善于团结同志,在群众中享有威信。1957年因病去世后,湖北省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陈仪亭(1900~1962) 六汪镇墨得水三村人。20岁入胶县师范讲习所就读。毕业后回乡,先后任胶县第六区区公所师爷、保安第十八大队副大队长、六汪镇镇长兼保安队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六汪镇建立了抗日武装"人和练"和"民众军械制造厂"。陈仪亭兼任练长和军械制造厂负责人,组织18~45岁的青壮年参加军事训练,让军械厂制造步、手枪1000余支武装群众,组织各村修筑围墙,站岗放哨,反奸防特,并在镇里建立保安队,负责查禁日货,堵截流往日伪占领区的物资。1940年春,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派员到胶县策划反共。胶县县长徐明山命陈仪亭带兵去东台头村秘密杀害中共胶县工委的全体成员。陈仪亭彻底看清了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真反共假抗日的反动嘴脸,设计通知,保全了中共胶县工委。
于云光(1911~1962) 原名于志珍。藏南乡于家官庄人。 1938年日军入侵胶南后,毅然弃学回籍,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并与爱国志士一起组建了抗日游击队。期间,经中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岸堤干校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转为地方工作,先后任藏马县县长,诸胶县县长,省支前委员会民力部科长,胶南县县长、县委书记,崂山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崂山郊区委第一书记等职。在工作中,不图虚名,执着务实。1958年"大办集体食堂"时,任青岛市崂山郊区委第一书记的他,不顾压力,坚持"群众自愿,不能强迫"的原则,减少了一哄而起和强迫命令所造成的损失。在"大办钢铁"运动中,让群众只献暂时不用的锅,每户起码要留一口锅备用。后集体食堂停办,恢复户炊,群众无不感激。建国后,他已是行政11级高干,仍着布衣,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平易近人,处处与群众同甘苦,被誉为好干部、好党员。1962年3月,于云光病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84年,又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
邓寿千(1890~1964) 名德奎。胶南镇芏子口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以教书为业。1925年,诸城、日照等地兴起大刀会,邓寿千与插旗崖清末武举纪徇善起而响应,并到四乡积极发展组织。至1927年下半年已发展到今县境的张家楼、胶南、大珠山、六汪、胶河、宝山、铁山、灵山卫、薛家庄、红石崖、王台和黄岛区的辛安、柳花泊等13个乡镇的400多个村庄,会众八九千人。他们打土豪,赶土匪,驱税吏,袭盐警,势力日盛。山东军阀大为震惊,派兵进驻王台。1927年10月,邓寿千率黄山以南的大刀会与诸城、日照的大刀会合攻王台,后遭军阀镇压。邓寿千携家逃亡。
崔仁卿(1876~1964) 名文会。张家楼乡小崔家庄人。26岁去东北,在临江县岭西林子头教书。1915年,出任临江县政府第一科科长,达18年之久,任职期间,勤于政务,办事公正,颇受同僚和各界人士好评。"九一八"事变以后,临江县长逃往国外。崔仁卿被公推为代理县长,组织抗日斗争。1932年6月临江沦陷后,通化抗日联军总部正式任命崔仁卿为临江县长兼第八路军参谋长。第八路军抗战失利后,于1933年春回到家乡,在崔家滩村创办"育英"小学,并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使之发展成为当时诸、胶两县南乡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同时,还四处劝说乡亲兴办乡学。在他的推动下,原诸城五区(今胶南县藏南、泊里等乡镇一带)各村相继办起了初等小学和成人识字夜校。日军侵入胶南地区后,于1938年2月,与爱国志士一起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后被国民党鲁苏战区游击第二纵队改编为独立第七大队。崔仁卿爱国抗日,悉心操办教育事业,深得人们的赞扬和尊敬。但当时他对中国共产党缺乏正确认识,曾发表过一些反共言论。1945年10月,崔仁卿带领部分教师、学生到青岛,后去台湾。1964年在台湾病逝。
李信鹤(1882~1967) 薛家庄乡沙沟中村人。青年时代,他深感求医之难和病痛之苦,立志学医济世。遂经年累月苦心钻研,终于登上医学殿堂。后被王台一家药店聘为坐堂先生。50年代初,先后在王台、薛家庄卫生所任中医师。1959年,被胶南县人民医院聘为中医师。他医德高尚,不阿权贵,不轻卑贫,凡来就医者,都认真诊查,细心辨症,大胆用药,先后治愈多例疑难病症。对治疗妇女不育症有独到之处。同时,还积极带徒,热诚授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他要求学员"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和已成汤头,要法圆方和,探明原因,重剂投之,以除顽疾",深得好评。
崔兆信(1904~1968) 大珠山镇桃林村人。雇农出身。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民兵队长。在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土地改革的斗争中,荣立一等功。1947年1月,盘踞灵山岛的"还乡团"窜到桃林村进行反革命报复活动,崔兆信和另一名共产党员被抓。面对严刑拷打,他们只字不露。后获救。1948年12月,盘踞灵山岛的"还乡团"又在宅科和渔池村登陆。他得悉后立即率村民兵队与联防大队汇合,共同阻击。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1951年被山东省授予"模范民兵"光荣称号,并出席了山东军区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1947~1957年,先后任乡农会主席、武装队长等职。1958年回村担任山林队长,为建设家乡做出了贡献。
杨德斋(1900~1972) 名道林,铁山乡东南崖村人。1918年8月赴日本东京高等预备学校就读。1920年赴美求学,1928年6月毕业于美国北加罗林大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日军侵华,强占了齐鲁大学及附属医院。他毅然拒绝日伪高薪聘请,并主动与中共地下组织秘密联系,为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买衣购物,多方进行帮助。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屠杀共产党人。此间,他掩护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王大彤安全转移到解放区。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齐鲁大学当局怕"齐大"落入人民手中,谋将"齐大"迁走。时任"齐大"总务长的杨德斋,根据中共济南市委的秘密指示,与"齐大"有关人员想方设法保留了大批人员、物资,使齐鲁大学大部得以保留。济南解放后,杨德斋先后任代理校长、校长。全国解放后,迁往杭州福州的"齐大"师生先后返济,杨德斋在人民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全部予以安置。后,杨德斋历任山东医学专科学校化学教授,山东农学院副院长,济南市九三学社委员、九三学社山东农学院支社主任委员,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常委。他一生从教,是山东教育界知名人士。 
王振让(1908~1973) 六汪镇王家庄人,家庭清贫。1938年秋,加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在历次战斗中表现英勇。1943年3月,回原籍从事地下工作。1944年7月起,先后任诸胶边县武装大队副大队长、诸胶边和藏马特务营的连政治指导员。1945年11月参加了解放泊里的战斗。1946年春因病复员后,组织群众入股在村内办起了"红利合作社"等小手工业作坊,带领群众劳动致富。1948年春,当地灾荒严重。他借出"红利合作社"所存钱粮帮助群众度荒;灾荒过后,又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恢复当地教育。建国初期,全村为国家输送干部20多名。1951年起,王振让先后任胶河县土产公司股长、胶河县和高密县农具厂厂长等职。1958年因病退休回村,任大队党支部组织委员。后分管大队副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使王家庄成了全公社比较富裕的大队。
崔锡祜(1894~1973) 隐珠乡小兰东村人。农民出身。1942年3月任"山东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胶县分会"副会长,在家乡一带积极宣传抗日,发展会员,发动各界参加抗日斗争。1944年春,协助党的地下武工队在小兰东村开展工作。根据中共小珠山地下区委的意见,在群众中建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发动先锋队员破坏敌人交通、通讯设施。同时,发动被日军抓去的民工消极怠工、沿路丢卸运送物资。同年春,中共诸胶边工委负责人郭友邻到小珠山区检查指导工作,住在他家中。他安排家人悉心照顾,并组织村内可靠青壮年为其站岗放哨和传递情报。后伪军入村催捐,他将身处险境的郭友邻化装成商人,亲自护送到附近的赵家河村隐蔽。6、7月间,又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保证了住在家中的3名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解放后,当选为一至五届县人代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王树森(1900~1974) 原名王德山,薛家庄乡姜家屯人。幼年家贫,以讨饭为生。13岁就开始了长工生涯。1932年,到东北军当兵。1934年4月,在湖北高山寨加入工农红军,后参加长征。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军事股长、师供应主任、军兵站站长等职。参加过阳谷战役、平型关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先后4次负伤,被评为三等一级残废,荣获"战斗英雄"、"人民功臣"的称号和勋章。1950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赣西南人民造纸厂秘书科长、赣州市食品商店经理、市计委书记等职。1957年因病回籍,携家到王台中村定居,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建设家乡,深受群众爱戴。
张立栋(1911~1974) 胶南镇烟台东村人。自幼随父母以农为生。胶南解放后,在土地改革、出工支前等各项工作中,处处带头。土地改革后,看到村内有些老弱病残户无力耕种,便主动与他们组成互助组。1952年2月,在县委工作组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在本村建立了胶南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推选为社长。从此,带领社员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种田,千方百计增加社员收入。1970年,他年近花甲,仍主动请缨管理稻田。他昼夜吃住在田间,摸索稻田管理经验,终于获得了大丰收。生前曾3次出席山东省劳模大会并荣获劳动模范奖章,两次出席全国劳模会议,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
孙化南(1907~1976) 隐珠乡冯家滩村人。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为建立抗日武装,组织部分青年到伪军据点"当兵",骗取枪支。后因内部成分不纯和缺乏党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脱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皖南事变后,遵照胶县特区委的指示,在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宣传党的"抗战必胜"思想,揭露蒋介石的投降卖国阴谋,并组织党员和可靠群众打入敌人内部,控制伪乡村政权,搜集敌人情报,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43年春任胶县特区委小珠山分区委书记后,发动党员群众抗捐抗税,破坏敌人交通通讯设施,反对敌人进行良民登记,动员各界人士共同反抗日伪统治。同时,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开展支前活动。1945年胶南解放后,先后任辛安区副区长、胶南县政府股长、隐珠区区长 、代理区委书记、王戈庄分酒厂经理、泊里分酒厂监察委员等职。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先后任青岛啤酒厂人事主任、副经理,青岛建筑材料公司副经理、党总支书记,青岛水产处处长、水产管理局副局长、养殖试验厂党总支书记等职。1976年2月病逝。
萧采瑜(1903~1978) 胶南镇萧家庄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市立中学和女子中学任英语教员。1933年,重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毕业后被山东省聘任为济南乡村师范校长。1936年留学美国,1941年获博士学位,为美国昆虫学会和sigma xi与phi sigma科学学会会员。1946年冬,携夫人回国,任南开大学生物系主任。他通晓英、德、日、俄、法、拉丁等多种专业外文,先后发表60余篇科学论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主持编纂的《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为我国第一部蝽类昆虫分类学的工具书。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天津生物学会理事长,兼天津市自然博物馆馆长,天津市、河北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78年6月病逝。临终前,将其关于半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数千册书籍和资料,全部献给了南开大学图书馆。
周辉春(1903~1979) 女,六汪镇山周村人。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53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甘冒风险为党搜集传送情报,掩藏秘密文件,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发动群众送子送郎上前线。1948年,胶南县人民政府授予山周村"参军模范村"称号,授予她"动参模范"称号。1946年,主持办起了山周村第一个全日制初级小学,并带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学校。1948年,因战争教师回籍,学校停课。她又亲自动员本村原私塾先生周兆千出任教师,并将家中仅有的30斤谷子和准备给丈夫做褂子的6尺布送到周家,使之深受感动,愉快接受了教学任务。1951年,她遵照胶南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办农民夜校,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指示,又开办了"山周村农民夜校",学员420人。1953年,被胶南县人民政府授予"办学模范"称号。后历任乡总支委员、县妇联委员、胶南县一至七届和山东省首届人大代表。
杨清秋(1908~1980) 女,铁山乡大下庄人。自幼家境贫寒。1938年,其夫被侵华日军杀害。自此,携全家以讨饭为生。1939年投身革命,任中共地下交通员。经常活动于今铁山乡杨家山里和胶南镇李家石桥村之间,刺探敌情,传送情报。至1945年,她出生入死,机智勇敢,先后完成党组织交给的重要任务60余次。期间,一度被抓,受到严刑拷打。被释放后,斗争意志更加坚强。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1945年,家乡解放后,任中共村支部委员、妇救会长,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土改"、支前、参军、参战和农业生产。70年代,任中共大下庄村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公社妇联副主任、县六至七届妇联委员,积极带领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村内办起了铁山公社的第一个农村幼儿园。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都拿出几十元钱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购买画册和玩具。尽管年高多病,仍坚持干多少得多少,,不要村里任何补贴。1979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
萧书亭(1900~1981) 又名彩绅,胶南镇萧家庄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承家教,刻苦好学,寡于言而敏于行。善书法,亦长文学,曾任《增修胶志》监修。1928年毕业于博山山东矿业学校,留任博山县建设局长。1930年返抵胶县,出任胶县师范讲习所所长,后改任胶县建设局长,兼国民党胶县党部常务委员。日军侵入胶城后,返归故里闭门读书、习字。伪胶县维持会长赏其文才,曾多次派人登门邀其出任官职,萧避而不见,为免纠缠,躲居亲戚家中达二年之久。1945年秋出任青岛市交通局第三工区主任。青岛解放后仍留任原职,后调任第二工区主任。任职期间,勤恳工作,任劳任怨,是著名民主进步人士。
李仁甫(1889~1981) 名永成,铁山乡李家店子村人。幼读私塾,酷爱医学。24岁任本村塾师。期间,苦心研读医学名著,经常求教于名医门下。历经八年,掌握了大量中医经典。1921年,辞教从医,在本村开设"常春堂"药铺。在行医中,注重医德,从不阿贵轻贫,常为贫苦患者免费诊治。1954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联合诊所,巡医乡间。1956年被胶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聘为中医师。1962年调至胶南县人民医院任中医师,并从事中医研究工作。以诊治内腑、神经病症见长,曾治愈过多例疑难病症。著有《初学伤寒论三字经》、《述金匮要略》、《妇女妊娠证治二十条》等书稿,约10余万字。曾任胶南县一至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委员会委员。
赵鸿祥(1905~1981) 大珠山镇胡家小庄人。19岁到青岛隆兴纱厂做杂工,失业后又至青岛码头拉车。1933年6月在青岛参加反帝同盟会,发动工人反压迫、反剥削,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同年12月去上海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青岛秘密参与组建中共青岛市工作委员会,发动工人印发传单,张贴标语,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34年8月18日,中共青岛市工作委员会遭破坏,赵鸿祥不幸被捕,先后被国民党青岛警察局、山东高等法院、济南监狱、省反省院关押达三年,国共合作后才被释放。
丁方聚(1947~1982) 藏南乡臧家庄人。1968年4月入伍,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参谋、作训股长、团长等职,先后5次受到部队嘉奖。1982年10月,丁方聚率部队乘火车去潍北靶场进行实弹演习,列车在大圩河车站调车时超速,猛地向平板车撞去。在十几名战士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战士脱离险境,自己被列车撞伤光荣牺牲。所属部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杨焕林(1894~1983) 铁山乡东南崖村人。1937年日军侵华后,不顾身家性命千方百计为共产党的地下活动提供方便,并支持子女杨金月、杨凌波、杨洪波投身革命。还亲自在杨家山里组织"团练",抗捐抗税。1938~1944年,杨家山里7个村7年未向日、伪、顽交过粮款。1940年春,中共胶县工委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刘夏峰、耿诚等工委领导成员转移到杨焕林家中,他积极掩护,悉心照料,并想方设法把他们送到革命根据地。1942年3月,被推选为"山东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胶县分会"副会长,5月被推选为"杨家山里联防大队"大队长。解放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古稀之年还带领群众上山植树造林,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前历任滨海区参议员,县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县一、二、三、四、五、七、八届人大代表,并多次当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管金平(1961~1983) 红石崖镇孙家沟村人。1980年1月应征入伍。198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给养员、代理司务长等职。期间,6次受到部队嘉奖,荣获"优秀义务兵"光荣称号。1983年5月,为救投河社员和一同入水救人的战友而光荣牺牲。中国人民武警总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983年9月,中共武警新疆总队临时委员会为其追记二等功。
王占武(1949~1987) 薛家庄乡西草夼村人。1969年7月高中毕业回村任民办小学教师,后兼任学校负责人、乡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他18年如一日,爱生敬业。邻村路远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他夏天送开水,冬天提前到校生炉子。逢大雨雪,则亲自护送。对后进学生循循善诱,耐心开导,鼓励上进。为提高教学质量,带领教师深入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并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加强直观教学。所教的六年级,数学成绩年年居全乡第一,其他年级的教学成绩也在全乡名列前茅。多次为全乡老师讲示范课,举行业务讲座,传授教学经验。撰写的《概念教学》论文得到县教研室的好评。所领导的数学中心教研组每年都被乡里评为先进教研组。1987年5月,他病重在床,还强忍病痛为学生讲解难题。后生命垂危,仍然关心着学校工作和心爱的学生。去世后,全村人为他举行葬礼。全校150名学生自发地换上素装。1987年,胶南县人民政府追授他"模范教师"称号。

本条目最后由 Wayne.Hwang 更新于2007-09-27 20:49:58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胶南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胶南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