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历史事件

[编辑]

崖门之战


    南宋益王赵*(上下构结:曰正)于1276年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招集兵将,继续抗元军。其后元军南下进迫,小朝廷由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一班文武官员,率十数万军队入海南逃经潮州而至珠江口,再西奔化州之*(石匈)州驻跸。

    景炎三年四月,年仅11岁的景炎帝病逝,由其8岁的弟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因高雷失守,*(石匈)州势难立足。枢密使张世杰以崖山可恃,再迁帝驾驻跸崖山。

    崖山,在新会南端,濒临南海,山之西有银洲湖经此出海,而山嘴与对岸汤瓶山夹峙如门,故出海口称崖门。

    崖门依山临水,港内可藏舟,形势险要。帝驾从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初七日启航,数百船舰,浩浩荡荡,向东北进发。至二十三日,始抵新会崖门。

    张世杰奉帝驻跸崖山,大兴土木,建行宫三十余间,奉杨太后居中,曰“慈元殿”。同时伐木建军屋三千余间为营。其时,尚有民、兵二十余万,多居于舟中。行朝草市,诏达南粤四方起兵勤王。

    当时,新会的士民闻宋帝驾幸崖山,纷纷勤王入卫。志书记载的有:中乐都新昌村的邓荣,在江西省广信任知府,被元军所破。及闻帝昺幸崖山,即奔归谒帝,卫主抗元。他在乡间募集民兵数千到崖山拱卫行宫。(崖门之战败后,被元军掳杀)。禄洞李宗月,原在封州任职,闻崖山行朝,便弃官回崖山,事奉幼主。得知军缺饷糈,毅然捐粮1000石,被诏充新会县水界提督,警戒自坡亭、官塘至外海一带海域。并分拨民兵入卫。文章都伍隆起,因三世受禄,因此以死报宋,亲率乡兵拒元。又贡米700石供军糈。后被叛将所杀。此外,有凌村陈元辅、陈英辅兄弟,献粟数千石饷军;水南村廖汝楫,出粟助师,起义勤王。还有香山县(今中山)马南宝,献粟千石饷军,并率义兵护帝;黄梁都赵若榉募集乡民数百为义兵,卫宋抗元。更有新会、中山、顺德以至钦州、廉州的水上居民(旧称旦民),组成乌旦舟师,袭击北兵水师。抗元战火,遍及新会外围的要塞通路。

    然而,在强敌面前,不论是宋王朝的“正规军”,还是各地勤王的义兵;也不论是陆军还是水师,都是胜少负多,军事上不断失利、据点不断被占。特别是这年(祥兴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信国公文天祥在海丰县五坡岭战败被掳之后,主要外援被消灭,崖山的宋军基地日渐处于元军的包围之中。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元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元军数万由闽入粤打败文天祥后,直扑新会崖山;元都元帅李恒也率兵船百余艘广州驶到崖门海面,水陆夹攻崖山宋军。张世杰为死守计,焚崖山行朝草市,结大舟千余艘贯以大索,作一字阵。四周起楼如城堞,奉帝居中舟,决与元军死战。张弘范的陆军、水军汇集崖山、崖门,包围了崖门海面的宋舟,截断宋军往岸采柴草、汲淡水的路线,不断向宋舟军中炮轰和袭击。当时有千艘载满渔民义兵的乌旦船来援宋军,也被元水师冲跨,数千渔民落海,大部分壮烈牺牲。接着,元军又用小船满载茅草,灌以油脂,乘风纵火,直冲宋船,企图火攻连环船。但是宋军预涂坭桨于船蓬船身之上,火不能燃。张弘范以火攻战不克,又施诱降计。曾派出张世杰外甥韩新三到宋船劝降,遭到张世杰严辞拒绝。

    二月初四日,张弘范又驱文天祥乘海船到达崖门海面,迫其写书与张世杰劝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给他,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出了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

    张弘范诱降失败,经过一番准备,二月初六日,发动向宋军总攻了。时值春雾朦朦,细雨霏霏。元军乘潮冲入宋军舟阵,偷袭宋将左大的战船,掳去左大。跟着又夺去宋军夏御史指挥的七艘战船,宋军军心动摇。加以翟国秀、刘俊等率兵船降敌,军中大乱。张世杰欲闯入中军救帝,但时已近黄昏,阴霾四布,咫尺莫辨,遂率16艘战船冲出崖门。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驱妻子赴海死,登帝舟奏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宜再辱。”遂背帝昺蹈海殉国。从官及宫人多随之投海死。事后,杨太后闻帝已投海殉国,亦赴海而死,南宋遂亡。第二天,崖门海浮尸10万,随波起伏,惨不忍睹。张世杰与苏刘义逃出海,欲走交趾(今越南)。五月间,舟至平章港(今阳江海陵岛),遇飓风覆舟,葬身海中。
 

天地会起义


    天地会,又称三合会、三点会。是清初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组织。入会的人均以“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姊妹”,故名。相传天地会创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最初主要活动东南沿海福建台湾等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传于台湾林爽文,以至掀起起义浪潮。以后,广东不少县份都有天地会组织和活动。

    天地会留传民间的有一首“反清复明诗”云:

    天生朱洪立为尊,地结桃园四海同。

    会齐洪家兵百万,反离挞子伴真龙。

    清连牵起迎兄弟,复国团团处处齐。

    大家来庆唐虞世,明日当头正是洪。

这首鹤顶诗,诗中明白地宣示自己的政治主张。

    嘉庆七年(1802年),新会出现天地会组织。这年五月,新会人郑嗣韬与黄思聘、伍允会等共谈穷苦。郑嗣韬忆及陈文南传授天地会盟词、暗号,起意结会。邀得黄思炳等13人,于是月二十六日在新会县属牛过凹地方结拜。郑嗣韬用木斗一个,斗内插五色纸旗5面,上书:“日月清风令”5字;又插剑2口,剪刀、尺,各1把,铜镜1面,置放桌上;并用黄纸开写“众兄弟沐浴拜请天地日月,各人以洪为姓,患难相扶,拜天为父,拜地为母”等字。歃血拜毕,郑嗣韬持刀在手,口念“忠心义气剑前过,不忠不义刀下亡”等语。然后令众人各在刀下钻过,日后听其指挥。同时传授“开口不离本,举手不离三”等口诀,作为彼此相逢暗号。众人分往各处纠人结会,各处具推郑嗣韬为总会首。约定八月十五日在牛过凹地方举行结拜总会。但在尚未拜会前,即被清政府查获。

    这一年,新会的沙堆、古井等处也有会党活动。还派人潜伏于县城,以作内外合应。事传于县,吓得知县宋如楠慌忙下令各堡,立乡勇、修闸栅。城内士兵日夜轮值、巡缉街道、搜查寓馆,一直闹到年底

    嘉庆九年(1804年)四月初九夜,有三合会党于鹿石咀结盟拜会。灯火如昼,可见规模之大。良溪乡绅罗龙胜、罗华章等督率壮勇数十人前往围捕,双方发生混战,互有伤亡。

    这年七月,三合会骨干梁修平聚集黎亚广、简亚棉等18人结拜,入盟天地会,率众杀伤官兵;奔大朗观复家中,又联结55人结拜入会,四出活动,设法营救三合会友廖景山。时值清两广总督倭什布出巡,闻报,即令新会、鹤山、高明、顺德各县督卒“搜剿”,劳而无功。

    此后,三合会的活动依然不绝。嘉庆十年(1805年),会党李英芳、谭亚辰、伍亚贤等聚众达数百人,四出抗击官兵,给予清政府很大打击。同时,播下日后天地会发展的种籽。

红巾军狗山起义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起义之后,广东各地以天地会为主体的红巾军,响应太平军而举行起义。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十一日,鹤山县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率众起义于佛山;新会的天地会闻风而动,纷纷响应。

    七月初七日,新会杜阮乡的天地会众在黄协成、黄盛、黄安等带领下,聚众万余人竖旗起义。鹤山天地会首领冯坤率众来会合,在乡聚饮盟誓。清政府驻守江门的县丞张景堂、千总黄龙彪慌忙逃回会城。杜阮天地会起义,是新会天地会起义的前奏。次日(初八),以陈松年、吕萃俊为首领、赵泰来为军师的新会天地会聚众竖旗举义了。起义的群众头扎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陈松年是潮连乡巷头人。曾师事梅冈苏黑虎,习少林武技,精于技击,当时在江门象溪路吕氏超然祖祠设馆授徒;吕萃俊,又名金镳,江门范罗冈人。监生出身,充江门六寮更目;赵泰来,窖头乡人,出身书香之家,擅诗词,工心计,协助陈、吕筹备起义。因为范罗冈侧的狗山上有座神庙,红巾军就在那里祭旗誓师。陈松年率领来自各地的红巾军骨干,在狗山神庙燃烛香、备牲品,致祭天地神明,领众宣誓。誓词云:外寇凭凌,鞑虏窃国。我等志切国仇,誓师起义。同心同德,还我山河。吊民伐罪,除暴安良。如违此誓,愿受神殛。

    誓毕,宣布以狗山为北营,由吕萃俊为北营大元帅;窖头举人赵嗣良(赵泰来)为北营军师。陈松年总督各营,称“统一大元帅”。下令分遣各队出发,鸣炮放铳,展旗下山。顺利攻占江门港、东炮台,控制整个市区。

    红巾军为何如入无人之境,不费一兵一卒,不花一枪一弹,就占领江门呢?

    原来,陈松年在江门教徒、吕萃俊为江门六寮更目,徒众、更丁都加入天地会;工厂、商店、民船、居民也有不少人加入天地会。“党类已遍江门”(陈殿兰《冈城枕戈记》)。甚至六庙值理也违抗知县调炮回城的命令,留下铁炮给红巾军使用,支援红巾军起义。江门早已撤防,官兵逃跑一空。因而,红巾军出师江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红巾军在狗山誓师时,清军左营署守备吴元升率水师快船四艘驻守北街、江门。但他见到红巾军人心所向,深感大势已去,便驾驶快船匆匆逃回会城。
新会兴办学堂


    光绪二十四年,中国爆发一场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宗旨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对晚清的政治进行改革。领导这场运动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新会茶坑人。少有“神童”之称。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拜南海康有为为师,接受康有为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和维新变法思想体系,积极协助康有为宣传变法维新。1896年在上海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提出:育人才、兴学校、废科举、变官制的改革主张,投身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农历四月廿三)开始变法,至9月21日(八月初六)西太后发动政变,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继续办《清议报》、《新民丛报》进行维新救国宣传,创造了以白话文为主的“新文体”的学风和文风,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和文学修养有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提倡文字革命、诗界革命、教育革命、小说界革命等等主张,对新会的教育界、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就出现一种“仿任公的新文体”写作热潮,大大影响新会学子的学术思潮和文风。当时新会有些教师、学人,撰写文章也仿“新文体”,如黎昀常仿任公的论说和笔法,撰写议论文章。有些私塾和学堂把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的文章,作为学生必读课文。学生则把这些课文当作模仿样板,精心仿求“新文体”的笔法。新会城陈芙普开设的“子曰馆”,有高足弟子高嵩、刘琴孙、黄碧田、何成烈等,日日摹拟梁启超的文体和笔法,以行文畅达、冗长为时尚。高嵩作文经常使用几个“锦绣卷”(作文纸卷,可写800字),甚至写双行字;刘琴孙也仿梁启超的诗词联格,曾自撰门联云:“渐蓄雄心付诗酒,欲喷热血洒乾坤”,很像梁诗句的豪放洒脱。陈芙普私塾就是新会学界热衷新文体的一个缩影。

    变法维新被西太后镇压下去,但西太后在庚子事件之后,为了缓和与人民的矛盾,宣布试行一些新政,如练新军、办实业、兴学堂。并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科停止科举考试,下诏各地改书院、书馆为学堂。

    新会的教育界在梁启超改革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以“教育救国”为本旨,振兴教育。先有新会外海人陈子褒,在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考察小学教育,回到澳门(后迁香港)创办学塾、学校,自编妇孺《三字书》、《四字书》、《五字书》等通俗白话课本进行教学,流传入内地,影响深远。如黎昀编的新课本与政府部颁教科多有暗合。热衷“教育救国”的谭镳,他曾参与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活动,在强国会、保国会成立时,参加会议和签名。戊戌政变后,回家乡新会从事教育事业。他闻得清廷颁诏,废科举、兴学堂,立即找知县商量,筹办新会师范学堂;不久,又办起官立新会中学堂。两间中等学堂都是由他任学堂监督(即校长)。接着,新会一批学馆、学塾,纷纷改办、创办学堂,如邑城、东北、西南高等小学堂,以及很多华侨、港澳同胞捐办的学堂。之后一两年间,新会全县办起中、小学堂50余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会城和平光复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9年10月10日)革命军武昌起义,占领汉口,选举黎元洪为都督。至九月上旬,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省相继独立。九月十九日(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选举胡汉民为都督。早在广东独立的前几天,黄明堂已在新会杜阮根据地策划起义了。

    黄明堂,字德新,钦州大寺人。早年参加三合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团结绿林好汉,投身革命。1907年11月镇南关起义,建立战功。后转去新加坡,1910年才回香港,奉派至江门新会组织民军。他依靠杜阮党人联络志士和绿林好汉,大力发展民军组织,由井根叶同登和李兰的300多人发展到3000余人。黄明堂于十月中旬偕夫人欧阳丽文潜回杜阮时,革命形势大好,各省独立之声遍及西南。立即在棠下的桐井石猫山下的公坑寺召开一次秘密会议,邀集会党首领及绿林头领,有杜阮黄梓、黄耀、黄渠;天河谭义、王伯全;井根叶少林、李兰、叶同登、文统;白沙何汉生;会城吴勉等开会,决定成立“广东明字顺军”,编定序列为4个标,每标辖4个队,每队辖4列(排),共计约2000余人。第一标标统黄梓、第二标标统谭义、第三标标统吴勉、第四标标统罗镇球。此外,会城的同盟会员黎伯卓任军部文书,黎仲履任军部庶务。会议还决定各部迅速集结,伺机向江门进军。

    九月十九日,广东省独立的消息传来,黄明堂立即发布命令于当日进军江门。但是明字顺军的4个标未有及时集中,如第二标由谭义率领占据猪头山行营,无法来会合;第三标的人多在会城,未便北上惊动官衙;第四标尚未集结。于是,只得将黄梓的第一标六七百人,编成3个营,第一营营长黄琪国(文宽),第二营营长黄渠,第三营营长黄耀、副营长李兰。另组敢死队,队长黄荫廷。标参谋长黄依岩。武器方面,由黄梓筹措,向东北十九乡联团强借枪支74支、子弹数百、发以及在香港总部领回数十枪支弹药。武器多是陈旧之物,种类繁多,有“大头六火”、“烂肚蛇”、“大口耙”、“猪仔脚”,还有单筒、鸟枪等等,没有枪的则拿刀叉棍棒。这支革命军,虽然武器简陋、服装不整、营养欠佳;但是精神饱满,士气旺盛,由黄明堂、黄梓率领,由杜阮出发,浩浩荡荡向江门进军。

    这时,清政府驻江门的官吏,如县丞、巡警第一区区官等,早已逃遁一空。六庙值理的仕绅,闻讯早已鹄候于郊区佛子山幼,迎接革命军入埠;江门商会通谕商店悬挂各色各样的青天白日旗,也有挂三色、五色旗的。当革命军入埠时,鞭炮不绝,欢声大震,夹道欢迎。革命军兵不血刃,宣布光复江门。

    黄明堂的顺军司令部设在紫茶街的黄家祠,各部立即分头进驻军政机关,收缴枪支,接管物品。出告示安民,稳定革命秩序。

    次日,江门商会成立筹饷处,筹饷供应驻军。由于民军陆续开入江门,驻猪头山行营的20多艘缉私舰亦由舒民气统领归附民军,军费开支庞大,商会难以负责供给,便到港澳求助于旅港澳商贾,委出余斌臣、李镜泉、黄俊卿等为筹饷员,募集军饷。

    江门的光复,为新会县的光复打响了头一炮!

    就在民军开入江门这一天,作为新会县县治的会城也宣布反正,迎接民军进城,光复新会。

    新会的和平光复,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难逆转的了。当十九日民军开入江门的消息传到会城,同盟会会员、学生出身的谭瑞霖、谭文骏出面,邀集各界派出代表(其中很多是旧仕绅人物),到马山陈文恭祠开会应变。参加会议的有秀才李清源、施雨崖,商界人士谭仲达、鲁石泉、陈东璋以及仕绅黄跃门、胡健亭等共二十余人(其中邀请三合会首领邓标、冯盈等)。会议决定:(一)宣布与清政府脱离关系,响应广东省独立,新会反正;(二)欢迎广东明字顺军入城,派代表往江门接洽;(三)推举知县朱$,为临时县长,主持县政;(四)城郊四乡治安,由邓标、冯盈率会众维持;城内治安由参将署哨官陈西屏、罗克家负责。并从监狱中迎出同盟会员邓汉荣回驻参将署主持邑城军务。会后,黄跃门等进衙劝朱$,反正并出任临时县长。朱$,得知赵参将已逃遁、江门已被民军光复,大势已去;且早有倾向民主政治心理,故即答应下来,以代理县长名义派员赴江门迎接民军入城。二十日,黄明堂、黄梓率民军从江门开赴会城,受到会城军政和群众热烈欢迎。民军进驻学宫,作为司令部驻地。黄梓各营军队入城分驻县前街、府前街、西门一带。悬挂青天白日旗,使用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九年”出示安民。居民商店燃放鞭炮,热烈欢迎。老教育界李淡愚门前贴上自撰的对联云:欢迎新政治重见汉威仪。

    在县衙门,亦由旧官员和会城(含西南方)仕绅导演一出精彩的喜剧:由反正的哨官陈西屏摘下衙门那一对“新会正堂”大灯笼,挂上青天白日旗。打开监狱放出犯人700余人,其中有邓汉荣被绅士们拥入旧参将府,称之为邓参府,他用“新会营参府兼管左右两营首府”名义与县衙联衔出示布告,俨然以参将自居。

    这时,新会已成军人统治、派系纷争、军饷繁累的局面。林仲肩的诗说得很形象。诗云:

    初闻兵至犹惊惧, 城市依然不改常。

    循吏难为是朱邑, 军人坐治到明堂。

    潜销仓猝兵戎气, 复见弦歌邹鲁乡。

    例外酬勋原不薄, 沿街庆祝馈赀粮。
 

江会鏖战


    1939年3月中旬,侵占广州的日寇四出搜掠。新会县长李务滋身兼第五游击区司令官之职,深感守土有责,及早布防于县部南境,以防敌由水路向我侵袭。及至敌陷佛山、南掠九江,乃知部署有误,急忙“南兵北调”,改变部署阻击敌人。当时县里仅有自卫队、警察、壮丁队之类共计2000余人。李务滋当即设立“新会县抗日自卫指挥所”,自任指挥官。重新调防部署:自卫团第一大队(大队长尹鸿飞)守北街;第二大队(大队长施颂年)守白石至周郡;第三大队(大队长陈炽)守棠下至横江一带;新收编的番禺散兵为第四大队(大队长罗文峰)为预备队,守篁庄。县大队(即新顺特务大队,大队长周汉铃)分守江门、会城。江门义勇壮丁大队(大队长刘光廷)与直属警察中队(中队长周汉镗)共同守东炮台。这批部队,仅罗文峰部有2挺三八式重机枪和一挺轻机枪,其余皆为旧式步枪,而肩负守土御敌之重责

    3月28日,日本南支派遣军第二十一军藤田旅团2000余人、伪华南军800余人,由九江下鹤山县杰洲登陆,攻占棠下。自卫团守军陈炽部退走。

    29日晨,日舰艇自猪头山河面开出。我指挥所闻报,下令炸东炮台桥。日军闻爆炸声,即发炮来攻,并在北街海关码头登陆,向东炮台进击。我守军与敌展开激战大约两小时之久。然后退守水南后山和凤山,与周汉铃援军会合,固守阵地,随即与敌军展开拉锯战。班长杨兴阵前抢夺军旗归来,中队长周福阵亡,部队伤亡惨重。至夜始退至狗山、新营房一带,又被敌人援兵包围袭击,乃奉命撤出江嘴。

    30日,李务滋重新布防: 以周汉铃部守狗山、蟹山、圆山仔,江门义勇壮丁大队守“乡师”后山。但是又被日军海陆空夹攻,包围岭梅断我军后路。于是,我军被迫撤出江门西退至都会一线。

    31日晨,保安第七团团长杨乾吉率部从台山开来支援。李务滋命其守龙湾,周汉铃部守都会,罗文峰部守挂宝庙,义勇壮丁大队守东甲一线。破坏公路,设置路障。“抗先”亦参加上阵杀敌。

    4月1日,日军大举进犯都会,敌我展开激战。周部第二中队长阵亡,保七团一营长亦殉国。至第二天上午,敌转而主攻龙湾,保七团伤亡惨重。敌又绕过老虎坑,包抄都会,抚龙湾之背。又出动飞机8架,猛炸我阵地,杨团只得西撤。时值大雨,李务滋下令从西门撤走。下午1时,日军在狂风暴雨中开入会城,江会遂告沦陷。

    我军伤亡固然惨重,而日寇付出的代价亦不菲。日酋在江门中山公园举行日军阵亡追悼会上,设的灵位竟达200多个。

    李务滋带着周汉铃的县兵及随撤的机关人员西走,至下午5时才抵达离城7公里的虎爪村(同和村)。因敌机不断侦察轰炸,又于5日移驻鹤山县的铁岗。次日,广东第一区行政专员古鼎华抵达平冈村,召集会议,命令李务滋部驻井根,杨乾吉团驻杜阮。因日军来攻,又退走到铁岗、潮透。

    9日,第三十五集团军第六十四军第一五六师师长王德全率部抵达新会,接防潭江北岸从汾水江西至沙冲、松山地带。李务滋移驻双水之天亭,建立起战时的行署。

    日军分两路在风雨中侵入会城:一路经圭峰山麓市仔庙趋北门,驻军县社训队中队长陈起泉阻敌战死;一路沿挂宝庙西进,以坦克车为前导,沿街扫射机枪示威。日军惨无人道,杀戮居民。第一个死于日军枪口下的是翰禄桥的何志平;其次是百岁坊龙泉住馆的刘祖钧。因馆门有对联曰“日日抗日,年年过年”字样,而全家8口死于非命。以后新会被日军杀戮的人,就多到无法计算。

江会和平解放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后,大军分路向南推进。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指示各地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华南。7月,中共新高鹤地工委改称地委,新高鹤总队改称粤中纵队第六支队。9月撤销新鹤县工委,中共新会区委改称直属区委,到10月初,又改称中共新会特区工委。任务是:组织力量,迎接新会解放。通过“新会人民解放大同盟”(1948年8月成立) 和“江门城市工作小组”(1949年4月成立) 两个外围组织,对学生、社会民主人士做统战工作。组织武装力量,配合南下大军进行解放战争。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农会、“解盟”等组织和上凌、龙头、七堡、旺冲、三村、横水、洞南、崖南、四乡、三江和中新边等11个武工组,总人数约100人,增强农村武装力量,不同程度控制了大部分农村,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

    在解放形势大好的时刻,国民党的反动分子更是垂死挣扎,不断加强军事布署和各种设施,企图顽抗到底。先后成立“珠江三角洲民众自卫委员会新会分会”、“新台赤边区联防办事处”、“新会民众自卫总队”、“第十区署驻新鹤边区特务队”、“新会江门军警联合督察处”、“江门、会城反共自卫救国会”、“新开鹤边区联防处”、“保二师新高鹤指挥所”、“保四师江门联络处”、“省保安司令部物资调运处江门办事处”、“珠江区民众反共自卫救国委员会珠江口外沿海分会第二大队”等防御机构或应变机构。但是,作为地方政府,新会县府已于10月12日迁往两崖指挥所办公。而去年11月上任的张寿,行伍出身,任过师长,很反动。他没有去崖西办公。13日率领县保安第一营及省保安第六团某营,由江门出发乘船去大沙、睦洲、石板沙等地搜剿“土共”。14日回到会城县府立即召开各机关头头的应变会议,决定将卷宗档案尽快迁去两崖。17日,张寿又召开军警长官应变会议,决定留下自卫总队副陈仕俊率特务排、一区联防特务中队、自卫中队和警察指挥守卫会城。张寿于19日才押了一船档案回老家双水沙富,企图继续顽抗。反动派已成惊弓之鸟!解放军犹如猛虎下山!

    野战军陈赓兵团于10月14日解放广州之后,分兵南下,追歼刘安琪兵团,随时可分兵来解放江会。10月18日曾国棠参加粤中纵队在选田召开的会议回来,着手准备迎接大军。21日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在百顷宣告成立,吴枫任团长兼政委,下辖新生连和黎明连。22日晨,新生连解放外海,准备向江门进军。

    但是,江门也驻有重兵,这就是17日从三水开来的广东保安司令部所属暂编第二纵队(代号坚忍部队、师级编制)。有1800多人。参谋长兼代司令云汉,是民盟盟员,来江门之后,既无法逃走,又苦于缺乏军饷。他下属的政训室主任阮云门与民盟刘锦沛相识,表示想谋求出路。云汉亦有此意。新会特区工委管城工的李光中知道后,亲往联系,会见云汉,洽商条件,促成“坚忍”部队放下武器,于23日晨宣布起义,江门和平解放。

    与此同时,新会独立团黎明连从荷塘出发和平解放潮连,进军北街。24日与新生连会合,在北街消灭“广州外围人民武装指挥部第六总队” 的匪特,活捉匪首陈腾、骆凤翔、马青青等6人。北街解放。当日傍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某团先头部队,由关立、李光中为向导,开抵江门,解放军一个营直赴会城。

    至此,江门、会城解放。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1-26 18:31:59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新会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新会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