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历史名人

[编辑]

杨牧
   


  《我是青年》作者杨牧,1944年生,四川渠县人。初中辍学后流浪到新疆,1980年发表《我是青年》一诗,引起很大反响。出版的诗集有《绿色的星》、《复活的海》、《野玫瑰》、《夕阳和我》、《雄风》,神话长诗《塔格莱丽赛》,还著有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天狼星下》。

  杨牧的创作之根深植于大西北。他描写边塞风光、大漠奇景、多浪河畔的深情牧女、新疆的民族风情,鲜明的地域特色使其诗作在新时期诗坛上独树一帜,而诗人也由此成为“新边塞诗派”的突出代表。除边塞诗外,使杨牧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印象的还有一部分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生活的诗作。

  “一个作家,一个有希望的作家,总应该站在时代的高点,怀着对世界和人生的恋情,代表或体现一个民族最先进的思想,最美好的心理,为了民族的精髓而歌唱。”(《在迷纷中寻觅和发现自己》)这是杨牧的自述,也是他创作的自觉追求。他的作品常常抓住生活中令人关注、引人深思的问题,深入到时代和历史的深处,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以充沛的激情对其进行诗意的概括,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热忱。这一特色在《我是青年》中体现得尤为强烈、突出。

  诗作前的“作者自和简介”和诗的起句俏皮而沉重。作为“刚刚迈步便遭遇了一场浩劫”,因而“没有完成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应该完成的业绩”的一代人中的一员,杨牧对流逝在荒诞年代里的美好青春有着无限苦涩的回味和感叹:“青春曾在沙漠里丢失,/只有叮咚的驼铃为我催眼;/青春曾在烈日下曝晒,/只留下一个难以辩清滋味的杏干。”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创伤和不幸压倒,也没有沉浸在哀急和沮丧中顾影自怜,而是眼含辛酸的泪水发出了激越坚定的呐喊:“我爱,我想,但不嫉妒。/我哭,我笑,但不抱怨。/我羞,我愧,但不自弃。/我怒,我恨,但不悲叹。……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是骨——骨中有钙!/我是汗——汗中有盐!/祖国啊!/既然你因残缺太多/把我们划入了青年的梯队,/我们就有青年和中年——双重的肩!”显然,这里的“我”代表的已不仅只是抒情个体的独特心态和抒情特征,而是道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声,其中饱含着充沛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这“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中,我们不难看到时代的投影,听到一代人前进的雄健足音。

  与主题和意蕴上的特点相适应,《我是青年》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那跌宕腾跃、委婉曲折的章法,使全诗形成一股激越奔放的气势,令读者心灵震荡不已。大量的对偶、排比、比喻、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增添了诗歌的修辞美。全诗构思新奇巧妙,意境辽阔高远,诗情乐观向上,语言刚健清新,充分体出了杨牧诗歌雄健豪放的艺术风格。
 
 
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出生

  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

  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牟平县。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

  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1991年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人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嘎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

  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

  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黎玉玺
   


  (1914―2003) 字薪传,四川达县人,时任参谋总长(1965.6 -1967.6)电雷一期 海军官校23年班,陆军大学参谋第7期,圆山军官团高级班第2期,高级兵学研究班第2期毕业海军指挥参谋大学第4期及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正规班第2期等院校培训

  曾任江阴江防部鱼雷快艇艇长,桂林行营江防水雷队长、舰长,任蒋介石侍从海军副官,海防第1舰队参谋长,第21护卫舰队司令官。1949年任“太和”号舰长时,亲自护送蒋由宁波逃台,后历任第2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总部参谋长、副总司令并兼舰队指挥官及海军62特遣部队指挥官,海军总司令(1959.1-1965.1),1963年当选中常委,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1965.2-1965.6),参谋总长(1965.6-1967.6),1967年6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70年任驻土耳其大使。 后再任总统府参军长(1973.7-1978)。1973年至1982年任中华民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1978年被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2000年5月获续聘)。1981年起被聘为第十二至十五届中央评议委员。

  2003年2月19因肺癌引发呼吸衰竭在内湖三军总医院病逝,葬于五指山国军公墓上将二区。

 

 

 
王维舟
   


  维舟,本名王天祯,1887年6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宣汉清溪场。

  1923年在家乡创建了四川省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至1932年,在川东组织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参与发动了著名的“万源固军坝起义”。曾任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书记、川东游击军总指挥。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后,王维舟任军长。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局局长、八路军第385旅旅长兼政委。后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中共西北局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委主任委员兼西南民族学院院长。1956年调中央监察委员会工作。王维舟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第二、第三届常委。

  毛泽东同志曾于1943年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1970年1月因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含恨于北京逝世,享年83年。
 
 
张爱萍
   


  张爱萍名端绪,属狗四川省达县的罗江口镇张家沟。早年在家乡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5年在达县读中学时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年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任小队长、指导员、大队长,中央苏区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编《闽西青年》,编辑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共青团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十三团政治委员,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代团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中参加抢夺娄山关、攻克遵义城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旅长,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渡江战役。1949年受命组建海军,任华东军区人民海军司令员,次年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指挥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张爱萍将军与夫人李又兰建国后,历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先后兼任国务院国防工办副主席、国防科委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87年当选为中顾委常委。1995年1月当选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1996年1月出任中国航天基金会名誉会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曾参与组织领导原子弹、导弹、卫星等研制与试验工作。出版有《张爱萍军事文选》、《神剑之歌》(1992年)、《张爱萍墨迹》(1995年)、《神剑之光》。

  爱好书法,被誉为“将军书法家”。摄影,抗战时期拍摄的新四军战斗生活照片,已被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照片档案馆列为重要的珍藏品。

    2003-7-12日,胡锦涛同志与张爱萍同志的亲属握手,表示深切的慰问。

    长子:张翔。少将军衔。

    次子:张胜。大校军衔。

    三子:张品。大校军衔。

    张爱萍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遗体于1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范绍增
   


  范绍增名舜典,号海廷,绰号“范哈儿”,“大老造”。属马,四川省大竹清河乡人。自幼不喜读书,常到茶馆“听书“,对江湖豪侠劫富济贫心向往之。13岁入袍哥,终日在外游荡。

  清宜统三年(1911),大竹县,渠县一带袍哥首领,同盟会员张作霖聚众而起。范绍增随之摇旗呐喊,随机应变,受到张赏识,收为袍哥小兄弟,并介绍加入同盟会。

  [民国]2年(1913),乡八霖参回“癸丑反袁”失败,被迫率部上山,在渠竹,达边境一带抢劫财物,购枪支,扩充实力,范则为张当总管事。

  [民国]5年,范绍增随张参加反袁护国战争。张在邻水县一带活动时,张被亲袁川军袭杀。范率部继续反袁。

  [民国]7年4月,受川滇黔靖国联军援川陕第二路总司令颜得基收编,任模范营营长。不久,编入征缉五旅王维舟团任营长,王离职后,范即升任团长。

  [民国]9年10月,颜德基参加唐继尧发动的倒熊(克武)之战失败,范绍增改编在熊系第一军第六师余际唐部任团长,驻扎云阳。此间曾回大竹县清河场,将被其抢过财物的人家请来,偿还损失。

  范绍增在余部受到排挤,日夜思变。一个风雨之夜,率部袭击驻夔府的第二军唐式遵部,夺得枪械上千件,集结两千多人,活动于酉阳,黔江一带。

  [民国]12年3月,杨森回川。范绍增受杨收编,任第四师第八旅旅长。次年,杨任四川军务督理后,委范为第九混成旅旅长。

    [民国]14年10月,杨企图以武力统一四川,失败后下野充川,行前将部分武装交范统率。翌年3月,杨由湖北回万县,范即率部来归。9月,杨森脱离吴佩孚,被蒋介石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范任该军第七师师长。民国16年,杨森派范部与北洋军合谋武汉,受到武汉革命军痛击,范受伤回川。

  “四·一二”政变后,范曾收留与他共过事的共产党员王维舟在军中避难。是年秋又暗中出人出枪,支持大竹县团练驱逐杨森驻防大竹县的师长白驹。年底,杨森因范发展袍哥势力,不为已用。拟俟机杀之。范得讯后。于夜间乘汽艇逃命,旋在长寿约集杨森部师长郭汝栋等,通电讨杨,被蒋委为川鄂边防军司令。不久讨杨败,防地尽失,遂转而投*刘湘,任第四师师长。

  [民国]20年2月,刘文辉任四川省主席后,后与刘湘争夺四川霸权。刘文辉重金50万收买范绍增。范即将刘文辉送巨款之事告诉刘湘,询问处置办法。刘湘叫他把钱拿到上海去玩。范用钱在重庆修建一所华丽的范庄,并挟巨款到达上海。在上海爱到青帮头子杜月笙,张萧林等人的盛大欢迎,并被流氓集团“仁社”的老头子张锦瑚破格收为关门弟子。杜月笙还送范可装备一营人的英国式军需品。

  [民国]22年,范绍增奉令出川攻打洪湖的红军贺龙部。所属一个团被歼,范亦受伤。之后范绍增对红四方面军的围追堵截。

  [民国]26年,何应钦到四川整军。刘湘借机改编范部,免去其师长职务,名义上升为副军长。范对刘十分怨恨。抗日战争爆发后,范请缨杀敌,只身赶到上海前线,任第十一兵团副司令。上海沦陷后,随军撤退到汉口。时刘湘正在汉口万国医院治病。范受戴笠之托,监视刘与韩复渠的往来函电及代表联系情况。

  [民国]27年初,范绍增因支持川康整军和揭发刘、韩勾结有功,被蒋介石委为第八十八军军长,自募兵员抗日。他很快在四川编成4个团,但武器破旧不堪。范找到老部下,某武器修理厂厂长李文彬修理,自已拿出半数以上的修理费。他对官兵说: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民国]28年初,范绍增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民国]30年春节时,老百姓慰问范部。范在张渚各界劳军会上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二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

  范虽在前线打了胜仗,却被蒋介石调任为没有实权的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范一气之下,于[民国]31年初回到重庆。

  回川后,范绍增交友甚广,与张澜,熊克武,陈铭枢来往密切,并在重庆南岸杨杰家里参与黄琪翔,章伯钧,杨虎等的民主活动,思想逐渐倾向反蒋。抗日战争胜利后,范面见顾祝同,要求把他原来的部队调去搞开垦。顾示意还要准备与共产党打仗。范对打内战已无兴趣,旋去上海,参加民盟,民革等组织领导的民主活动。他在沪凭帮会及川军旧部关系,成立“益社”,自任理事长。该社在经商过程中与中共地下组织有过联系,曾将药物,纸张等运往苏北解放区

  [民国]37年3月,国民党召开“国大”,范绍增被选为国大代表。选举副总统前,蒋介石召见范等,要他们联系一部分代表支持孙科。范直说已经答应支持李宗仁。蒋对范当面抗命非常恼火,不久又得知范和杨啸天等人进行不利于国民党的活动,立即手令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等将范等逮捕。范得讯后逃脱。

  [民国]38年春,范绍增回到重庆,与民革成员交往甚密。秋,经顾祝同旋,蒋介石委范为国防部川东挺进军总指挥。范在大竹县,渠县一带,成立了纵队。12-14日,率所属官兵二万余人在渠县的三汇镇通电起义。

  解放后,范绍增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解放军四野五十军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1977-3-5日在郑州去世,终年83岁。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1-06 12:01:00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达州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达州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