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历史名人

[编辑]

曾润百
   
  曾润百(1902-1928),合江县人。1921年春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受恽代英影响,思想进步。次年5月被恽发展为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同年夏,为反对地方守旧势力对恽代英的迫害,曾经组织领导全校学生进行游行和罢课斗争,直至恽代英获得保释回校。

  1924年曾领导该校团员撰写文章、组织辩论会,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击退无政府主义者和国家主义派在校内向马克思主义的猖狂进攻。次年,任川南学生联合会,泸县工商学联合会理事,组织领导抵制仇货运动和爱国反帝斗争。10月任国民党左派泸县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及组织部长,主持县党部工作。12月22日曾领导川南师范学校学生,将英商船运来泸县的一批煤油焚烧于澄溪口河边,打击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气焰。

  1926年先后任中共泸县支部和特别支部书记。泸州起义时,他率领党团员和学生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主持召开民众庆祝大会。次年1月国民党左派泸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当选为县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主持县党部工作。泸州起义失败前夕,刘伯承分批撤离全体党团员出城,曾润百去自流井三多寨、合江九支等地开展农运工作。

  1927年11月,受中共四川省临时省委派遣,去万县策动兵变,举行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并任川东苏维埃暴动部队政委。后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杨森劝降不成,便施严刑拷打。曾忠贞不屈,视死如归。遇难前,他先后书两封家信,信中说:"我之死是为革命而死,我们的革命事业将来一定会成功的,请家里的人,不要因为我之死抱悲观……"1928年6月16日,被枪杀于万县鸡公岭。临弄时,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26岁。
 
 
董 和
   
  董和生卒年待考。蜀汉掌军中郎将。字幼宰。泸州人。东汉益州牧刘璋任命董和为成都令,时蜀俗奢侈,他躬身以俭,所辖之地移风变善。迁益州太守,清约如前。与少数民族相交,务推诚心,少数民族对其爱戴信任。蜀汉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同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交情深厚。董和对外管理特殊地区事务,对内参与机要20余年,死时家无财产。

  诸葛亮赞叹其工作勤勉时说:"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返,来相启告。"董允蜀汉侍中守尚书令。字休昭,董和之子。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舍人,徙洗马。刘禅继位,迁董允为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北代前上疏刘禅,劝其宫中之事向董允等咨询,不久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宿卫亲兵。延熙六年(243)加辅国将军,七年任侍中守尚书令,九年去世。

 
刘 桢
   
  刘桢字维周,泸州人。元末进士,曾任大名路经历。因避青巾李喜之乱,弃官返家,隐居方山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明玉珍率起义军西征嘉定(今乐山市),途经泸州,经宣使刘泽民把桢推荐给明玉珍。明重其才,拜桢为理问。朝夕侍讲,裁决政事。同年冬,明玉珍于重庆称王,桢为参政,多次以时局利害劝其抓住时机称帝即位,明玉珍采纳了建议,于二十二年正月初一,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纪元天统,委刘桢为宗伯,掌管礼部工作。刘桢为明仿周制,设六卿,置翰林院内设国子监,外设提举司,以教授郡县生徒。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分四川为八道,下设府、州、县三级。并下令奉行明教,坚持红巾军指导思想。轻徭役,薄赋敛,十取其一。实行屯田,"以赡军用"。铸发低额"天统通宝","天统元宝"纸币,改变元末物价飞涨的现象。由于刘桢辅政,大夏政权"纲纪法度,卓然有绪"。

  天统四年(1365)二月六日,明玉珍病逝。同年冬,刘桢出任丞相,辅佐大夏政权,夏开熙四年(1370)秋逝世。
 
 
黄季陆
   
  黄季陆(1899-1985),字学典,名陆、季陆,叙永县人。少年受民主革命影响,在成都强国高等小学读书,组织小学生保路同志会。并选为会长,参加请愿、讲演活动。后赴上海北京、槟榔屿等地求学,并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毕业于复旦公学。

  1918年赴日本,入庆应大学。后转赴美国,入威斯灵大学学政治。旋入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3年赴加拿大,入都朗杜大学,任《醒华日报》主笔。同年归国。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他反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开始出现反共立场。后任孙中山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副委员长、广东大学法政系主任。1925年参与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任海外部长等职。次年1月,国民党"二大"会议通过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案,黄受严重警告处分。但他不醒悟,仍在其党部活动,并任青年部长等职。

  1927年初返川,任成都大学教授,因坚持西山会议派立场,被武汉国民政府下令通辑。旋即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黄返川任国民党四川清党委员、省党部执行委员等职。1928年任广东省党部常务执行委员兼《国民日报》社长,并任中山大学教授。以后,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代表大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五届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西安事变后,他在香港通电力主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第四副部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兼宣传处长,内政部常务次长,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在川大任职期间,把川大由峨眉迁回成都,多方筹集资金,扩建校舍,增添设施,延聘名师,增设院系,扩大办学规模,使川大成为多院系的综合大学。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时,他激烈反对师生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并支持纵容特务迫害进步教授。1948年返叙永,拉拢地方各派势力为他活动,竞选为国民党"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乘飞机去香港,后赴台湾

  从1951年起先后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内政部长,考选部长,教育部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85年4月24日,病死于台湾。生前著有《我们的总理》等书。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泸州城厢人。少年随父学画,后替人擦炭像、画布景。

  1920年,他只身赴上海,先后以擦炭像、画广告、设计橱窗商标和服装等为生,开始自学西画。1925年他创作的油画《黄包车夫的家庭》处女作,受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好评。1927年他结识徐悲鸿,不断得到徐的支持和帮助。次年,因参加美展的图案别具一格,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30年在上海美专任教。1932年淞沪抗战开始,他以笔作枪,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赶制几十幅抗日宣传画,送到前沿阵地。特别是为抗日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画的肖像,鼓舞了上海军民抗日杀敌的勇气。

  1936年到重庆,他目睹穷人的悲惨生活,创作了《卖小吃的老人》、《朱门酒肉臭》等数十幅水墨人物画。从此自辟蹊径,走上水墨人物画与民写真的艺术道路。1938年任北平私立京华美术学院素描课教授。此间他创作的《与阿Q像》成为以后许多画家塑造阿Q形象的典范。抗战期间,他创作的《拾煤核》、《流浪的小子》、《乞妇》、《卖子图》、《日暮途穷》、《耍猴》、《劫后余生》等作品反映沦陷区人民的悲惨情景,以两年时间画成一幅高2米、长26米的历史画卷—《流民图》。这是他一生的代表作,曾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展出,后失落。1946年任北平艺专教授至解放。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先后当选为全国第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文学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3年起,开始从事历史人物画,先后为屈原、张衡、李时珍、司马迁、杜甫、曹操等作了头像和肖像画。有的被制成特种纪念邮票,有的印成单幅画发行。1957年赴苏联参加现代中国画展览会,被誉为"中国的伦勃朗"、"东方的苏里科夫"。他潜心于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国画的造型规律》等书。建立起一整套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和水墨人物画造型基础课的教学体系。以后,他把水墨人物画的技巧概括为:有准有则,形神特征,尽精刻微,动笔施墨。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心遭受折磨,被迫长期辍笔。1977年后,再执教,重作画。晚期作品有《祖国江河大地永远怀念您》的周恩来、朱德像,李白、白居易、诸葛亮、李清照等10余幅历史名人肖像。1986年4月15日病逝。
 
 
傅 钟
   
  傅钟(1900-1989),叙永县人。青年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后转入列宁格勒托乐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学习。列席苏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扩大会的工作。

  1930年回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作兵运工作。次年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十二师政委,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委,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红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其间,他参加翻译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主持制定军、师、团政治机关工作细则;撰写《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教材;主编《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在思想、组织工作上保证红四方面军完成了建军和作战任务。

  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共川康边区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接应中央红一、二方面军会师北上的长途作战,领导开辟天全等县新苏区和挫败张国焘阴谋分裂党的斗争中,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著名的洛川会议。历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后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在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他作出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1945年,他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发言,受到毛泽东等与会同志的好评。

  1946年初,随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他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并撰写社论、文章,宣传党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和纲领,以及解放区军民八年抗战的伟绩,抨击国民党政府破坏"双十"协定等背信弃义的行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他返回延安仍作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主持下,参与领导解放战争中的政治工作,并参加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会条例(草案)》、《支部工作条例》等重要的法规文件。1948年,他为总政治部撰写《新式整军初步总结》,并协助刘少奇召开全军对敌军政治工作会议,对瓦解国民党军队作了重要部署。

  全国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文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政治工作基本问题》一书。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尹吉甫
   
  尹吉甫生卒年待考。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泸州人。猃狁(古民族)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前823),尹吉甫率军反攻到太原,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阳东)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献,并在朔方筑城垒.遗物有青铜器"兮甲盘"。泸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墓和墓碑遗址。
 
奢 香
   
  奢香,彝族,古蔺落洪坝人。幼时聪明多才,受族人称赞。14岁嫁往水西。夫霭翠为明初贵州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因夫年老,奢香代理其职务。

  时贵州都督马晔仗势欺人,罗族人民常反对马。马早恨奢香傲慢,想消灭罗人,如香入府审讯。施加鞭笞等刑,以激起罗人反抗而用兵镇压他们。香不妨其辱,立誓报复。罗人闻讯集结起来,请香杀马晔而造反,奢香拒绝他们的请求,求助于夫的同知之妻刘淑贞。淑贞要香上告,香采纳他的建议。
  
  十七年,淑贞先上京为香告关,后令香入朝,香控告马晔逼迫罗族人造反的事实,明太祖说:"吾固知此奴妄。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汝何以报我?"香答:"贵州东北有间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险,世给驿使往来。"太祖应允,乃召马晔返京问罪下狱,并叫香回家,开辟道路。

  奢香返乡后,组织人力,开辟偏桥、水东,西达乌蒙、乌撒,和自偏桥达容山、草塘等道路,又在境内设立龙场九驿:即龙场驿、陆广驿、白崖驿、层台驿、金鸡驿、谷里驿、鸦阁驿、奢香驿、水西驿,每年供给粮食和马匹。从此川黔古道畅通,西南边区商业贸易日益繁荣,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十九年,奢香病逝。明廷以开辟龙场驿有功特赐香为顺德夫人。
 
 
董 允
      董允蜀汉侍中守尚书令。字休昭,董和之子。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舍人,徙洗马。刘禅继位,迁董允为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北代前上疏刘禅,劝其宫中之事向董允等咨询,不久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宿卫亲兵。延熙六年(243)加辅国将军,七年任侍中守尚书令,九年去世。
 
佘 英
   
  佘英名竟成、俊英、泸州城厢人。少年家贫,好练武术。早年当过学徒、船工,加入袍哥义字。20岁考上清末武秀才。曾任袍哥大爷、泸州衙堂勇管带。后因不满清末政治腐败而辞职。他为人重义疏财,好交朋友,被人称为豪士。

  1904年,佘英受《革命军》、《警世钟》等书影响,常宣传革命,被同盟会四川负责人黄复生邀赴日本。1906年4月抵东京,受孙中山接见。8月加入同盟会。孙器重其才,委以重任,派他回川举义。

  1907年初,佘返泸州,密设同盟会于小市,联络党人,发展组织。先后在永宁江安、泸州、隆昌、叙府(今宜宾)等地发动起义未成。几次险些被捕。他没灰心,重往日本购买武器回川,以图再举。

  1909年,他先后在广安、嘉定发动起义未成,便率队赴屏山与熊克武等谋取叙府,沿途与清军遭遇,腹背受敌,弹尽粮绝,伤亡殆尽。佘率会党数人,至川滇边境豆沙关,又遭敌围击。他知不能脱险,乃向清军晓以革命大义,慨然被捕,囚于木制笼中,沿途仍向群众宣传革命,押至叙府。在狱中,他痛斥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罪得。1910年2月27日遇难。临刑时,他吟就义诗一首:"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毡。"1919年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中将。1938年国民政府明令给佘公葬,后又拨款修建纪念碑,碑塔至今矗立在市文化宫内。
 
 
黄 方
   
  黄方(1883-1912)字鹿生,名学粹,叙永县人。毕业于川南经纬学堂。在校时组织输新学社,受革命思想影响。他任侠好义,被人称为"小孟尝"。

  1907年入同盟会。与佘英等发动永宁起义,在黄家中赶制炸弹,一晚因收炸药不慎而爆炸,黄负轻伤。永宁县吏侦悉,正欲捕方等,幸被会党派人报信脱险。永宁事败后,方等复谋泸州、江安起义,未成,潜去成都。同年10月,方等密谋成都起义,事败,与杨维等6人先后被捕入狱,受到终身监禁。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成都光复。黄等出狱。次年初,任川南军政府总司令,先后统一川南25县。唯合江县吏,前被同志军围攻3月不下,今闻黄就任,派人送信归降,但需黄前往,始开城门交印。1912年1月19日,黄率兵一连,乘船东下,入城受降,接管安民,押回盐税银,率队返泸,行至菜坝茶憩亭时,突遭滇军黄子和部袭击,壮烈牺牲。同年3月18日蜀军政府追赠黄方等为辛亥革命烈士。后由民国政府拨款与佘英烈士合竖碑塔纪念,至今矗立在市文化宫内。
 
 
傅华封
   
  傅华封(1869-1929)名传山,一名嵩炑,古蔺锅厂坝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试补学官弟子员,时华封26岁,有鉴于县境匪患频仍,荼毒乡里,乃弃仕途,招募丁壮,筹办团练。不久当上团总,带兵肃匪,地方安靖一时,县人称庆。平时多为地方群众平争息讼,调解纠纷;又热心地方建设,倡导修桥补路,整修街道,得群众拥戴。

  傅治匪,招致匪恨。光绪二十三年四川总督岑春煊派守备黄国祯来蔺视察,匪首唐顺安、雷少堂乘机行贿,诬告傅华封"明团暗匪、贪赃枉法",黄国祯将傅华封诱至行馆扣留。当地群众,愤然集伙与官方械斗,将傅华封救出,一面将黄国祯捆送巡检司,递解至叙永军粮府,控诉黄的诬陷罪。岑春煊得知,不得已令将黄解至资州收监候审。傅华封的声望益增。

  光绪三十年,永宁道赵尔丰率部来古蔺进"剿"苗沟,设行辕于柘木溪。地方团练协剿,搏杀数百人。傅为赵出谋划策,深得赵的赞赏。

  光绪三十一年,赵尔丰任建昌道,奉派赴巴塘办理事务,邀傅华封作幕僚,委为"帮办"。继后进军德格,至宣统元年(1909年),川藏边患平息,傅华封因随征有功,改任知府三品衔。

  宣统二年,三岩部族进行掠夺活动,阻挠川藏边境交通,傅华封奉令率兵弹压,攻占三岩,俘虏千余人。但严明军纪,指令不准抢夺财物和虐杀留寨的妇孺,派出通事(翻译)入山,晓谕招抚政策,首领和协从纷纷投诚,边患再度得到平息。傅华封得道员分省补用,赏二品衔。

  宣统三年,傅华封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后,在康巴地区加快改土归流的步伐,收缴各地土司印信,改任流官,设委员,废除土司世袭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呈奏折,拟建西康行省。西藏同胞为他修建生祠,以志感戴之情。

傅华封执法严,不徇私情。办团练时,匪首许三与傅本是姑表姻亲,被傅华封拿获,按律处以极刑。后进驻康藏,曾对三军约法,不得有违当地民俗。傅华封长子家骧,随父进藏,违犯此令,被华封重责四十军棍。

  辛亥革命爆发,川督赵尔丰企图作最后挣扎,密电傅华封,率驻打箭炉军驰援成都。傅部来到雅安,被新军彭光烈部击溃,傅被俘解成都听处。当局劝降,傅华封不从;在监禁期间,写成《西康建省记》一书,记述清末康区各地改土归流经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史实较详。当局重其才,免予加罪。民国成立后,傅华封以清朝遗老自居。曾一度去北京探望赵尔丰亲属。后,举办碗厂、油房等实业。于民国18年病故。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0-19 10:29:32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泸州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泸州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