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历史事件

[编辑]

显纲村革命斗争史


  显纲村是南海县松岗区辖下的一条自然村,位于该区西南部,与松岗镇相连接壤。解放前,这条有三百多户人家,近一千人口的村庄,曾经写下了革命斗争光荣的一页。

  一九二四年,国共两党合作,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在广州主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运动的号角吹响了,南海县农民运动也迅速民菜。当时南海县的封建势力很顽固,恶霸、劣绅、大地主很多,江孔殷、陈恭受等官僚恶霸把持了南海县大权,对南海县的农民运动阻力很大。

  一九二五年五、六月间,一位以传授武术为掩护的人——南海农民运动特派员周侠生同志受党的派遣来到了显纲村,探望了该村头面人物张述文(原是前清武秀才,又是收山绿林,民国初期当过民军统领何光[江]的助手,后来解甲回乡,从事设武馆授徒,并以医治跌打炮火刀伤为生。绿林中人都很敬重他。他是武林中佛山南来祖师王隐林的门下,与周侠生是师叔侄关系)。凭藉这种特殊关系,得以站稳脚跟。于是向该村农民开展宣传革命活动,他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讲起,进一步联系到广大农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鼓动他们组织起来闹革命,推翻骑在他们头上的统治者,实现耕者有其田,翻身做主人。这些话,正说到广大农民的心坎上,使他们深受感动,激发起革命热情,并积极筹备组织农民协会。六、七月间,显纲农会便得到省农会的批准,宣告成立了。选出张二国为会长。开幕那天,由周侠生代表上级举行授旗授印典礼。先期成立的邻乡农会会员,和农军农校学生都列队前来祝贺。群情激奋,盛况空前。在这种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同时加之张云峰(是显纲村人,原系佛山屠宰业工会书记、佛山工会联合会书记。一九二七年清党时被反动派拘捕,在狱中不屈而被杀害。牺牲前曾写下绝笔书给其母亲和妻子,信中有“我不是含泪而死,而是含笑而死”之句,表现出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多次回乡进行革命活动,张添平(亦系显纲村人)农讲所干训班毕业后回乡也进行革命活动(后调到广州公评报馆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于一九二八年被害于红花岗),显纲村农民运动得到迅速发展。显纲乡农民自卫军很快建立起来了,选出性情豪爽,好结交劳苦大众,特别喜欢与思想进步人士交朋友的积极分子张霭泉任队长。农民学校也接着办起来了,派出了省港大罢工时归来的罢课生凌瑞徵,以及原省农干事,农讲所毕业生何庆绵两位同志担任教师。使所有村里适龄的农民子女都有了入学的机会,既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同时又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妇女长期受着封建思想的禁锢和封建势力的压迫,简直喘不过气来,她们早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冲破这种囚笼。这个时候,她们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支了!她们积极建立起了自己的组织——妇女解放协会,选出了钟宝莲(又名钟奖凤)为正主任,邓俭为副主任。

  农校办起来了,几个组织建立起来了,但经费从何而来?长期受到种种盘剥的广大农民大众,如何掏得出钱来?他们就从死地主(租尝)、村中的地主和富户们那里解决。这样,显纲村减租、反高得贷、反恶霸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尽管村里思想顽固的封建地主对农民运动刻骨仇恨,但由于有为人豪爽,有正义感的张述文的大力支持,广大农民思想觉悟起来,比较团结,他们却不敢明目张胆的诋毁和破坏。

  一九二七年,正当北伐战争迅猛发展,革命洪流滚滚向前的紧要关头,代表了帝国主义、封建大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叛卖革命。首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广东的反革命派也于“四一五”在广州进行反革命的所谓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共产党和工农积极分子,封闭或改组一切革命的职工会、农民协会、妇解会和学生会等组织。南海县的反动分子蠢蠢而动,和伪县长李宝祥上下勾结,狼狈为奸,向县内群众下毒手。一时间,白色恐怖遍及城乡。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显纲村活动的陈道舟和周侠生两同志,带领着大队人马,转移到了龙头村。这么多人,时间一长,经济便发生了困难。后来只得分散隐蔽以待时机。陈道舟、周侠生、李羽吉、潘启新等人仍秘密回到显纲村来,在张述文的掩护下,暂时将张泰仪(农会积极分子)家屋前偏间作为他们临时住地。在这种人心不定,经济困难的恶劣环境下,赵自选同志在广州临时代表上级指派谢颂雅(南海农民运动领导者之一)同志返回原籍,重整旗鼓。谢颂雅回到了松岗地带,使隐蔽下来曾一度失去党的联系的同志,重新与党取得联系,找到了希望。经上级指示,中共南海县委建立起来,由原日在该村农校教书的陈道舟同志任县委书记,周侠生同志任组织部长,谢颂雅同志任宣传部长,分头联系和指挥分散隐蔽在各区乡的同志,继续进行斗争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沉着而积极的工作,各种组织的革命活动又重新恢复了。为了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发展了显纲农民张霭泉,里水八十亩农民(省港罢工的工友)杜昌,广三铁路工人梁植生(梁通),邝少夫等人参予县委领导下的地下斗争工作。在张述文的掩护下,新建立的县委地下联络站就设在该村张泰仪家里,并在这里召开了南海县委第一次会议。使几度陷于熄灭的革命火焰又重新燃烧起来。

  敌人对人民的革命恨之要死,无一刻不在妄想将其扑灭。他们先后派出叛徒甘卓明(女)、姚常来到显纲村,冒认广州市委交通,企图侦探共产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姚常来过数日之后,便有号称两营的福军(李福林军——地主恶霸的军队),分水陆并进,以剿匪为名前来这里围剿,幸而县委的同志事前接到情报,早已全部转移到了马洞,避过了这场风。为了提高警惕以防不测,党组织采取了夜聚日散的策略。陈道舟分配在学校以补何庆绵遗缺外,周侠生流动不定,经常变换住宿地方;邝少夫和谢颂雅则秘密居于大范刘家。进行着艰苦、复杂的斗争。

  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一日清晨,革命人民拿起武器,同敌人展开了斗争,广州起义枪声打响了。显纲一带的赤卫队,和其他地方的赤卫队,配合着广州工人的斗争,一举解放了广三路北面的重要据点——大沥圩。由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与反动派相勾结,破坏了人民的进攻,造成敌人有喘息之机,“广州公社”成立三天之后,敌人调集外国力量,猖狂反扑了。伪南海县长李宝祥,纠集恶霸地主四司联团局长陈凤江,和大沥四堡局长钟若愚等,拼凑的反动武装二千余人,围攻驻守在大沥的革命者。一场血战展开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赤卫队的指挥员张霭泉、凌瑞徵两位同志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队伍向显纲方向撤退。张泰仪同志当时因事不在大沥,后闻得大沥被围,便立即在显纲等地组织人马,携带枪枝,并借了“疤六”两挺手提机枪,赶至松树基阻击。队伍撤至张边围,陈道、周侠生两同志,因殿后阻击,渡河时也不幸壮烈牺牲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位年青女同志,受显纲学校校长张泉林(显纲村人,中同大学教育研究所研究生。他爱国,爱家乡,极受本地人尊敬)的聘请,来到了显纲村。她名叫黎万欢(后改名黎曼),受党的派遣,由杨康华直接领导,到这里来重新点燃革命之火。她经常向同事谈坚持抗战,谈民主的重要性,谈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国家才有希望,个人才有希望的道理。在她的长期影响下,其他教师的觉悟得到提高。后来,经上级批准,吸收崔永康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力量增强了,革命活动也发展了。他们紧密配合,经常利用过家串门拜访学生家长的机会,通过这些家长,了解村中人们的生活状况,向他们宣传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他们根据该村群众晚饭后较清闲这一特点,办起了民众夜校,对学生讲些前后方英勇抗战,战斗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念。他们还办起妇女识字班,办墙报,到松岗圩和附近村庄张贴标语,宣传抗日救亡。他们时常组织学生宣传队,到附近演出,如演出短剧“放下你的鞭子”,歌唱“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八百壮士”“陕西民歌”等抗日歌曲,宣传敌人的残酷,日寇践踏下劳动人民的苦难,激发群众的抗战情绪。农历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习俗称之为七姐节,颇为热闹的。他们就利用这个机会,扩大抗日宣传,请了广州有名的“锋社”话剧团(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的文艺团体)来演出。演出两天,每天吸引了二三千观众观看。七夕后,他们又邀请了名画家郁风、林檎等同志来该校搞美术展览,抗日漫画贴满了几间课室。画展三天,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群众的抗日怒潮日益高涨。

  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并步步退让的错误政策,致使日寇长驱直入。广州吃紧了。杨康华同志在广州指示黎万欢同志:“立即回去,迅速把群众组织起来,把抗日自卫队组织起来,准备打游击。”黎万欢回到显纲村,与张泉林同志商量后,约定附近村庄的自卫队,派出代表讨论组织抗日自卫队。很快,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建立起来了。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准备与日寇作战,保家卫国。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广州、佛山相继沦陷。

  一九三八年农历九月十七日上午,日寇大队人马,从正南方向分兵三路进犯松岗。当时显纲村和其他村庄的自卫队,在五军岗一带英勇阻击。终因武器不良,敌众我寡,撤出战斗,向西北方向转移…… 显纲村的人民,并没有被残暴的敌人吓倒,仍坚持团结抗日,在艰苦、复杂的情况下,以种种形式斗争。进行反抗日伪统治的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南海起义

    1927年12月12日,在中共广东南海县委的领导下,发起了有300多名农军参加的南海起义。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南海党组织及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等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同年,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成立了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并陆续建立了显纲、隆庆等一批党支部。

    县委成立后,立即组织党员骨干深入各乡发动农民群众,恢复和发展武装组织。广州起义前夕,根据广东省委指示,南海县委先后成立了广州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下辖南海农民赤卫队第一团和第二团,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指挥。按照广州起义总指挥部的要求,一团负责攻占石围塘火车站和南海大沥圩,得手后再与二团配合攻占佛山,控制广三铁路沿线,巩固广州外围。

    南海县委受领任务后,立即制定了相应措施。12月11日,广州起义的战斗打响,黄谦即率领第一团第一营配合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员攻占了石围塘火车站,后带领部分队员绕过国民党军李福林部封锁的黄沙,在牛牯沙附近分散渡河到广州市区参加战斗。另一部则留在石围塘,开始向芳村等地进攻。

    12日凌晨,谢颂雅带领30多名赤卫队员从龙溪出发,划小艇到大沥口,和汇集在那里等候的几十名赤卫队员一起向大沥圩进发;陈道周、周侠生等则于同一时间率领另一支200多人的赤卫队从松岗出发。两支队伍作钳形攻势夹击,当时在大沥圩内驻扎的国民党民团武装50人纷纷缴枪投降。12日晨,赤卫队进占大沥圩,接管了反动民团的四堡分局,在圩内开展宣传和扩大队伍等工作,大沥圩附近九区、二区、三区、五区等地的群众纷纷前来要求加入赤卫队。起义队伍很快组成了大刀队、长枪队及运输队、救护队等,准备配合吴勤团攻打佛山,并随时准备支援广州起义大军。

    吴勤带领的第二团赤卫队驻扎在离佛山仅几公里的郊区。经研究,决定先攻打只有三四十名反动地主武装驻守的佛山大门普君圩,尔后再攻打佛山市区。当天晚上,第二团攻占了佛山外围的一个碉堡,接着消灭了五街公所的敌人,随即占领普君圩。不久,广州起义失败。佛山市内反动势力比较强,第一团攻占大沥圩后前进受阻,第二团在攻打普君圩后被迫撤离,攻占南海县的计划未能实现。同时,南海县去支援石围塘的部分赤卫队员也于13日撤回大沥。此后,国民党佛山当局纠合2000余人的反动武装向农军进行反扑,陈道周、周侠生等县委领导人在率领农军撤退时,与敌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七七"前后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挽救国家危亡,南海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课、罢工,要求政府对日宣战。其间,在广州市远东中学读书的南海县籍学生邓楚白,组织了一批同学回家乡官窑大榄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举办演讲会激发当地群众的抗日热情。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此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广东各地学生的热烈响应。南海县第一中学学生,纷纷走上佛山古镇街头示威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并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

  1935年底,在南海县二区亭岗小学隐蔽任教的中共党员潘祖岳、关山、钟萍州与广州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取得了联系。在当地积极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先后成立了“姐妹会”、“青年进德社”、“抗日救亡弟兄会”等群众团体。组织青年学生、工人和农民阅读进步书刊、向他们讲述国内形势和抗日救国的道理。1936年9月,党组织派麦蒲费到亭岗乡,代表上级批准潘祖岳三人在南海二区亭岗小学成立中共石井支部,并指示他们要用灰色,合法的方式进行活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注意培养群众骨干,积极发展党的组织。

  与此同时,中共党员范志远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南海且重建党组织,准备抗日的武装力量。他以国民党南海县政府派驻贺丰乡任国民兵团自卫队教练的身份,在一区理教、河滘、贺丰等地训练壮丁,传授军事知识,讲述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向青年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同时又注意团结,教育当地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一个“教师读书会”,组织他们阅读进步书籍。发展了一批农民、青年教师入党,于1937年3月,经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批准,成立了贺丰乡党支部。并在贺丰、理教办起了农民夜校识字班,组织了抗日自卫队等群众团体。

  “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广州市部分抗日救亡团体到佛山开展工作。广东抗日民众工作团成立伊始,即派出一、二团到佛山活动,团内共产党员梁钟琛、宋实、周冷等人,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们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演讲,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发动市民举行示威游行。组织群众参加歌咏会、墙报比赛。并成立了“救亡呼声社佛山分社”,作为共产党进行抗日宣传的阵地,团结了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市民和青年知识分子。其间,因大革命失败,流亡到东南亚的原南海县南浦农团军团长吴勤,也绕道香港回国参加抗战,于佛山鸿胜体育馆举办杀敌大刀队教练班,在市郊成立了民众自卫中队。初步掀起了佛山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与此同时,南海县西樵官山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它以从广州疏散到官山的仲恺农工学校、省立女师、执信女中的青年学生为骨干队伍,团结当地的进步人士、爱国者,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底,青年学生们先后成立了“救亡呼声社官山分社”、“南海且民众抗敌御侮后援会特种宣传团”。邀请了郭沫若同志到官山作抗战演讲。以演戏、出墙报、举办夜校识字班等形式向官山民众进行抗日宣传。为了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他们还走出官山圩,深入到附近乡村,为乡民表演抗战节目,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行程远达九江及顺德县东从等地,影响颇为广泛。在此期间,广州爱国青年麦川君、李勤、黄惠勤等人,也为官山地区蓬勃发展的救亡运动所鼓动,筹集了一笔款项,到官山开办“官山青年合作社”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有力地支持了官山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批表现出色的青年学生,谭煊才、张兆存、梁桃生、陈启中、胡炎基、邓文质等先后被南海县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

  1938年春,党组织为了加强南(海)、三(水)两县交界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派遣党员朱瑞瑶。王士钊到官窑大榄奎光小学,以教书职业为掩护,与当地进步教师一起举办农民夜校,组织青年兄弟会、妇女会、儿童团及抗日自卫团等群众组织。分别在“八一三”、“九一八”这两个纪念日在大榄乡发动群众开发献金运动,支持英勇抗战的八路军。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提高了当地村民、青年教师思想觉悟,激发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中有的前往延安,奔赴抗日前线,有的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坚持本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春、夏间,广东省社会教育实验团由共产党员黄焕秋等人率队到南海大沥,在当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荼,利用举办农民夜校识字班的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与显岗村学校进步教师一起,组织了一次有二千多人参加的抗日演讲会,使不少群众逐渐理解中共党抗日主张,激发了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

  1938年5月,为了更好地领导各抗日救亡团体,推动南海县抗日救亡工作进一步发展,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成立南(海)、顺(德)工委,范志远任工委书记。同年8月,南顺工委为适应佛山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在佛山成立了特别支部,由“救亡呼声社佛山分社”文书,中共地下党员陈伙生担任特支书记。该特支以救亡呼声社为阵地,举办“救亡呼声”专栏墙报,广泛宣传中共党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使参加分社的人员达二百多人。并先后培养和发展了一批进步青年入党。

  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华南形势急转直下,大片国土即将陷于敌手,从广州搬到官山的仲恺农工学校、省立女师、执信女中及西樵中学相继转移、停课。部分学生留下来,与“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官山独立支队”。支队成立后,即动员官山商会将丝厂的护厂队、附近乡村的壮丁集中起来,由商会拨给经费和枪支弹药、组成“官山壮丁抗日自卫队”。抗先官山支队派出人员指导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同时,支队还动员了夜校女工、商店职员和青年学生组成担架队,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作好准备。

  10月21日、26日,广州、佛山相继陷于日寇铁蹄之下。11月,日军兵临官山,先后两次乘橡皮艇沿北江河企图登陆官山。均被驻守在官山海口山岗上的抗先官山独立支队、官山壮丁抗日自卫队击退,并击毙、击伤日军十余人。随后,日军又组织了第三次进犯官山行动,这次还配备了炮艇、飞机,向官山驻守阵地进行炮击、轰炸,掩护日军登陆。官山队员虽经英勇抗击,但由于敌众我寡,最后只好撤走,于是官山失陷。市民和自卫队员大部分疏散隐蔽,抗先官山独立支队转移到西江地区。

  广州沦陷后的第二天,吴勤从广州率十九名青年返回南海县,在佛山市郊号召人民起来抗日,组织了一支有五、六十人的圆满解决义勇队。于11月初率队伏击了平洲夏滘河面两艘日军运输船,击毙日军十余名,缴获大米、面粉数百包。接着又偷袭了广三铁路小塘车站,破坏了铁路,拖延了日军的西进行动。不久,抗日义勇队转移到顺德县陈村活动,被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后来,成为由共产党领导的活跃在珠江三角洲的一支人民抗日队伍。

  纵观南海县地区抗日进步团体的出现以及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都是党组织的正确领导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一大批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指导的青年知识分子。

  “七七”事变前后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卓有成效的。它发动了群众,宣传了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锻炼了一大批抗日骨干分子。恢复和重建了中共南海县党的组织,并使之发展、壮大;它播下了抗日救国的种子,当家园沦于敌手后,南海县爱国人民迅即拿起武器,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踊跃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队伍,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寇入侵官窑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日早上,日寇开始大举入侵官窑。有马队、有步兵,端着步枪,携着山炮,由敌酋名叫道边的带领,沿禅炭公路进犯。到万石头村附近的丘陵地带,架起山炮向官窑方向轰击。一时硝烟弥漫,飞砂走石,四乡群众慌忙逃避,兽兵却恣其残暴以示威,草菅人命,藉以取乐。猛轰一顿之后,才分兵三路进犯官窑。

  第一路:由白沙桥(官窑附近的公路桥)入官窑善堂巷口(现在官窑区公所对面的巷口)。

  第二路:由站岗头(现在成美厂门口的高地一带)入横街、驿市

  第三路:由古岗桥经游鱼布,入石市石巷。

  入街后,劫掠抢杀,奸淫妇女,甚至在驿市放火烧铺。疯狂奸淫妇女,屠杀居民多人,其中知名的有竹器工人一名,人称他是织箩仔。在街上遇见日寇被刺杀。一名盲人叫邹伟臣,听说日寇入街,正要躲避,不幸在街上遇见,躲避不及,被日寇枪杀。最无辜的是和昌生果店的一位店员,因背着救火带,携着来火筒,匆匆跑往驿市救火,不幸跑到刘悦和巷口的海边(现在礼堂后面)遇见日寇,又被当场杀害。

  日寇侵入官窑后,随即炮轰三江、草塘一带,又打死逃难路经该地的难民多人。其中有官窑广祥兴布厂(当时是比较著名的布厂)的老板何景华,因为押运布匹等货物及财物回家乡田螺布,不幸行至三江沙塘村附近,被日寇击毙,倒在水坑里。

  日寇在官窑驻了七天,以后转移到羊城八景之一的金山寺。在这里设慰安所供兽兵们淫乐。把佛门对地变作藏垢纳污之所,杀人作恶之场。从此附近的瑶头、马村、岑冈、冯涌等乡村居无宁日了;随时遭受日寇入村捉猪,捉鸡,要粮食,抢东西,抓花姑娘.尤其是瑶头、马村,被拆去无数房屋来铺填公路。


日军放火焚烧走马营村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本侵略军放火焚烧走马营村。

    事情发生在该年六月十二日黎明时候,日军所控制的广三铁路、走马营火车站附近铁路被炸,火车头出轨,霎时中断敌人运输。由于火车站附近一公里铁路,原定由走马营村派人日夜看守;六月十二日晚上,狮山华平村何稿彬,乘着护路队下班之际,用雷管炸药埋藏铁路轨道之下,是晚军用列车即被爆炸,车头横跳出轨。日寇狂怒,诬说“走马营是匪村,蓄意破坏军用铁道。”蛮不讲理,强退该村要交出“土匪”六月十三日午前,日寇下令放火烧村,用电油、稻草作火种、逐户放火燃烧。有的老人活生生被烧死,有的被推进火海,葬身火馅、枪杀青年黎校枝;走马营、黎家、李家、周家三姓、一共被烧毁民房五十四问。粮食、衣物、家具、煤灼一空。该村人民,四方逃难,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解放前后的石湾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天堑,解放了南京及江南许多名城重镇,一九四九年五月成立了南三花(南海县、三水县、花县)工委、书记社路同志,副书记陈启锐同志,加强对地方党的领导,对党员密切了联系,南海县相继成立三个区工委。

    樵海区的工作重点放在西樵、九江、石湾,因这三个地方是战略要地,是交通的枢纽地带。石湾、澜石是北江支流的渡口,九江沙口是西江渡口,是通往雷州半岛解放海南岛主要公路干线的要津,西樵是通往高明、鹤山游击区必经主道、地下党工作人员的配各也着重于这三个地方,特别是石湾是个工业区,又是中共地下党人员通往南庄、西樵、九江等地必经之路。

    当时石湾属石洲乡管辖,包括石湾、溶洲两村。

    石湾是陶瓷工业之地,是一个名镇,商业繁荣、客似云来,过去是官僚土匪必争之地,一九四九年七、八月间,石湾对面河上元村霍姓曾与沙岗村张姓、因争地盘征收苟捐杂税,几酿成械斗。

    一九四九年十月甘一日南海县支前指挥部成立,主任诲亮斌同志,副主任杜路同志,任务是支援解放,清匪反霸,筹粮、筹草,接着27日在石湾成立南海县第一文前指挥所,主任关炳淳同志,副主任招富同志,所辖地方是桂海区的范围。

    南海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于一九五零年五月撤销支前指挥所,成立南海县第一区人民政府,区委书记关炳淳同志,区长郑洁同志。以后一区先后划分为三个区,梁陈华、邓明、关炳淳等三位同志分别到一、五、七区任区委书记.现佛山市石湾区是南海县一区所在地。


解放军支援南海土改记

    解放初期,南海县同全国一样,正在掀起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当时刚从外省调到南海县驻防的第四野战军45军135师,派出了一支工作队,支援南海县的土地改革,历时10个多月。

    1951年2月下旬,正在广西容县北流一带追剿国民党残匪的解放军135师,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剿匪,迅速集结起来,日夜兼程,开赴广东,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3月4日,部队离开容县,8日到达南海县,驻扎在佛山、盐步、大沥、松岗、敦厚一带。一个多月过去了,形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部队根据地方党委的要求,决定从机关及连队抽调200多名连排干部和有地方工作经验的战士,组成工作队,支援地方土改。

    四月中旬,工作队成立,隶属师政治部领导,队长由政治部民运科长夏作先兼任,副队长陆占学,下辖四个分队,一分队长段炳经,二分队长李文和,三分队长姜志,四分队长张玉明。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先后担任分队长的还有张世杰、顾芳生、姜义荣、裴永全等人。每个分队设若干小组,由一些连排干部担任小组长。部队在广西剿匪时,曾经有过一支工作队,当时的任务是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在开赴广东时工作队被撤销了,大部份同志调到师教导队。这次重建工作队,又把他们调回来。这些同志有一定的地方工作经验,对开展土改工作很有利。工作队组成后,集中在佛山居仁里南海县委会附近的民宅居住。学习期间,县委领导同志介绍了情况,夏作先科长也讲了话,他强调要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艰苦深入,力戒骄傲,虚心向地方干部学习,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圆满完成支援土改任务。

    根据县委的部署,土改工作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清匪反霸,退租退押;第二阶段是划分阶级,分田分地;第三阶段是复查,并确定三区和六区的部份乡为第一阶段的先行点。四月二十二日,工作队全体同志乘火车前往三区盐步,到达时区领导胡荣、赵钊等同志已在门口相迎。稍后,工作队的二、四分队由盐步步行到六区。连同地方干部约60多人,统一编成三个工作组,分别在罗芳、三华、简池三个自然村开展工作,参加分队领导的除李文和、李志良正副分队长外,还有县妇联主任刘思,夏教乡长梁洪等同志。

    初次接触农村,部队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南海农村的房子好,农民穿着好,两餐吃得好,比起广西来大不一样。在广西农村,只要看房子,谁是地主,谁是贫雇农,便可以分得一清二楚,而在这里,就不那么容易了。

    工作队最初集中在一间小祠堂内食宿,不久,县土委会推广中山县张家边乡的“三同”经验(同食、同住、同劳动)大家分别物色“三同”对象,下去实行“三同”。

    七月中旬,土改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当工作队离开时,群众结队,敲锣打鼓送行,场面十分动人。工作队回到县,正值农村夏收,征粮任务繁重,来不及总结,又匆匆赶到二区支援“双夏”。

    七月底,全县铺开土改第一阶段,工作队分别到二区和八区开展工作。在二区,土改第一阶段先后分两批进行,在第二批铺开时,中央派来华北南下土改团。这些人都是知识份子,是两名华北师范大学的教师。他们在生活上毫无架子、工作上艰苦深入,参加体力劳动,他们的表现,在当时可以说是努力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在整个土改期间,华南分局十分强调土改要依靠大军。在南海县,县委书记是师政治部主作卜占亚,民运科长夏作先也是县委委员。在部队派员支援土改的二、八区,区委书记也是部队兼任,地主同志只能退居第二位,据说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九五二年的春节快到了,第二批铺开的乡村土改已经结束,部队的工作队集中在二区群岗乡小江整训。在十多天的整训中,各人都在思想上,立场上以及作风上作了认真的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个别作风差,严重影响军民关系、军政关系的同志作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整训结束,春节到来,工作队都忙于排练文娱节目,附近的群众纷纷前来慰问,还送来大批马蹄、莲藕、芋头等农副产品,军民关系,如同鱼水,场面十分感人。

    春节过后,按照县委的部署分批开展土改第二阶段工作。二月中旬,工作队突然接到师部命令,要工作队立即返回佛山,接受新的任务。由于部队同志在开展土改的区乡担任着重要角色,一旦全部撤去,将会给工作带来不利,后来经过地方与部队协商,决定把小组长以上(包括副队长陆占学以及各分队长)60多名骨干留下来,作转业地方处理,继续参加土改。原在二区工作的,属二区干部,原在八区工作的,属八区干部。自此,部队支援南海土改工作便告结束,而135师也随即离开南海,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南海市农工党的成立


  南海市农工党成立于1957年,当时只有五人小组,他们是张凤鸣、丁贞寿、陈锦云、黎岁泉、吴次炎。组长是丁贞寿,他们均属广东省南海县人民医院(即南海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医院的中医或西医医务人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五人小组的任务是接受单位中共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学习,努力改造思想,围绕着医院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中共党组织,积极努力完成中共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紧密团结在中共组织的周围,他们已经成为中共党组织的一支可靠同盟军。

  1958年,反右派斗争开始,乌云笼罩,南海市农工党和全国其他民主党派组织一样,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党组织活动基本停止。

  “四人帮”被打倒后,我们的祖国重获新生,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全国人民团结在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改革,开拓进取,更为激动人心的是党中央明确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坚持多党合作,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使各民主党派深受鼓舞,坚定了信念,坚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尽管如此,新时期的南海市农工党在历尽艰难坎坷的岁月后,从五人小组只余下南海市人民医院张凤鸣医师一人,历史重任自然落在这位忠诚憨厚的张老中医身上。我们采访这位年事已高,退休在家的张老时,他风趣地说:“当时我可是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再加上历史因素,谈何容易啊!但是我相信只要跟共产党走,就一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1989年,在中共中央十四号文件推动下,农工党南海市支部作为农工党佛山市委会的基层支部成立了,张凤鸣任支部主任,当时支部仅有9人组成。1991年,换届后的南海市支部由罗敏端任支部主任,蔡淑玲任支部副主任。随着形势的发展,成员不断增加壮大,于1993年农工党南海市分别成立两个支部,第一支部由蔡淑玲任支部主任,刘鹏明任支部副主任,第二支部由张德任支部主任,何小凤任支部副主任。由于中共统战政策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爱国知识分子踊跃要求参加中国农工党,在农工党佛山市委会和中共南海市委统战部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1997年11月17日农工党南海市总支部终于成立了,选举刘鹏明为主任委员,张德为副主任委员,梁中敏为总支委员。全体党员盼望已久的梦想成真,同志们吟诗作画,高歌激昂,喜出望外,情景格外激动人心,难以忘怀。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0-06 19:22:53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南海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南海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