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海气候

[编辑]
气候总概况 

    佛山南海区位于北回归线南侧,珠江三角洲中、北部,毗邻广州,在北纬22°48′-23°18′,东经112°15′-113°15′,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湿多阴冷,夏长无酷热,秋冬暖而晴旱。 

    南海区的年平均气温为22.1℃,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3.4℃
,极端最低气温多在3℃以上,最低记录为-1.9℃。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9℃,最热的记录是38.5℃。 

    全年总雨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4~9月为雨季,总降雨量占全年的八成。月降雨量最大值为662.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279.8毫米。 

  全年总日照时数约1500~2100小时,2~3月多阴雨天气,月日照总时数只有50~80小时,也是最潮湿的季节。 

  南海区秋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夏季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2米/秒。7-10月为热带气旋季节,对南海区有较大影响的热带气旋年平均为1.6个。 

  春季气候

  春季乃四季之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如果以温度作为划分季节的标准,把每候(五天为一候,一月分六候)平均气温在10-22℃的划分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的为夏季,10℃以下的为冬季。多年候平均气温显示,南海区的春季平均从第2候(1月6-10日)开始,至第21候(4月11-15日)结束,共20候。 

  一月下旬以前的春天,以干冷为主,全年的最低气温大多出现在该月。一月下旬是干冷向湿冷转变的过渡时期,进入二月,低温阴雨天气增多,阴雨过后的回暖阶段,气温高而且湿度大,常会出现大雾天气。 

  三月上旬“惊蛰”以后,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的机会不多,偶然还有“倒春寒”现象。这时逐渐活跃的暖湿气流和渐弱的冷空气在华南上空交绥,雷暴等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雨止回暖过程里明显的"返潮"天气大致到清明后才结束。 

  1、低温阴雨 

  “低温阴雨”是指春季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不超过12℃,无日照或日照不超过2小时,并伴有小雨的北风天气。其中三月上旬后出现的低温阴雨称为“倒春寒”。 

  南海区的低温阴雨天气在1-3月都会出现,1、2月份出现的概率最多,占85%,以二月上旬出现的气温较低,二月下旬出现的则持续时间较长。在三月份,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的机会仅占15%,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大多出现在上旬的前、中期。“惊蛰”以后,南海区地面增温较快,冷空气到来时,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2℃以下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连续七天日平均气温不超过15℃,且每天日照不超过2小时的“倒春寒”现象还有机会出现。南海区低温阴雨的持续时间以3-7天最多,占75%,维持时间最长的也会达到26天。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南海区的低温阴雨天气,二月上、中、下旬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2%,44%,47%。以二月上旬出现的气温较低,二月下旬出现的则持续时间较长。在三月份,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的机会也不少,但大多出现在上旬的前、中期。

  2、强对流天气 

  雷雨大风的来临具有突然性,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瞬间风力很大,可吹塌棚架,损坏简易建筑物。雷雨大风有时伴有暴雨或强雷暴,造成局部水浸或雷击事故,使灾情扩大。据统计,南海区每年平均出现3-4次雷雨大风天气。 

  冰雹是在积雨云内的对流非常强烈时产生的,它是积雨云中的冰粒或雪粒(雹坯)在反复升降中凝华和冻结相结合造成的产物,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常见的直径为2厘米左右,有的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上。降雹可造成人畜伤亡、房屋破损、农作物折断或倒伏。南海区出现冰雹的机会并不多,从1957年到现在,仅有5次。最近一次降雹在1987年,观测记录到冰雹的最大直径达3厘米。南海县志记载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雹灾:“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年巳丑夜番禺、南海风电大作,飞雹交下,坏民居万余,死者千余人。” 

  龙卷是破坏力最强的小尺度风暴,可摧毁房屋,拔起树木,多数出现在有强烈雷雨时。南海区出现龙卷的机会也不多,近40多年共发生了6次龙卷风灾害事件,20世纪里最后一次出现在1999年大沥、松岗部分地方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很大损失。 

  3、 雾 

  南海区春季里出现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南海区春季平均约出现9天大雾天气,1996年春季有27天大雾,为近四十多年之最,近年资料显示春季的大雾天气较以前明显增加。 

  暴雨天气 

  南海区的暴雨,大多数出现在4~9月的汛期里,此外,冬季和春季,由于特殊的台风或者冷空气影响也可能出现暴雨,但次数很少。南海区每年出现暴雨4~8次,全年各月都可出现暴雨,但大部分集中在5~8月,其次为4、9月。 

  南海区的暴雨,年平均约出现6次,其中日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暴雨,年平均约1.2次。日雨量达到150毫米或以上的暴雨,平均三、四年出现一次。有统计资料以来,最大的暴雨出现在1999年8月23日,受台风影响,出现日雨量279.8毫米的特大暴雨。

  夏季与高温天气 

  夏至日(5月22日)这一天,太阳垂直照射地球在北回归线上,南海区位于北回归线的南缘,这时从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大,由于地面状况、降雨、云量等因素影响,这时还不是温度最高、最热的时候,但自“夏至”开始。南海区的天气就明显热起来了。 

  南海区的夏季开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10月下旬。 

  南海区夏季的时间持续近两百天,比武汉长五、六十天,5 、6月为初夏,7、8、9月为盛夏。4月和10月属季节转换的过渡时期。 

  南海区的全年降雨量有80%集中在夏季,因此夏季也是汛期,夏季的降雨日数多达60-70%。雨、热同季的优越气候,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形成较高的产量、但各种激烈的天气,如雷雨、龙卷风、暴雨、台风等大部分都出现在夏季。 

  南海区盛夏的平均气温多持续在28~30℃之间。高温天气出现不多,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如果把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定为高温天气的话,南海市的高温天气全年约出现11天。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高温天气明显较多,最多一年曾出现38天(2003年)。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与内陆相比,南海区的夏季酷热的天气较短。不算酷热、还是比较和暖的。 

  下雪天气 

  南海区地处亚热带,气温较高,下雪的气象条件确实很难具备。但是,偶然有特别强的寒潮入侵,南海也会下雪。据南海县志记载,从宋朝算起,已经有13次的降雪,平均50多年下一次雪,最近一次下雪是1929年。请看南海县志几次记载得较为详细的雪情: 

  宋朝淳祐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 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雪,梅枯死。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 西樵山大雪,林木皆冰,二日乃解。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大雪霜,树木全枯死。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 风雨雷电雪雹并至,鱼多冰死。 

  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七、十八日(1893年初),大雪,平地积雪寸余。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入冬以来,天气奇暖,久不下雨。27日开始微雨不止,29日凌晨大吹北风,黎明转降微雪,天明之后,颇为寒冰。30日上午,仍降雪点,午后更寒,中央公园(在广州,当时南海县府驻广州)之梅花、红菊,铺满雪菲,均为艳白。31日晨,雪仍不已,寒度尤烈。查是晨盘福路已发现一年老乞丐冰死路旁。 

  南海下雪实属罕见,但是并非不可能。气候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近年气温偏高,处于暖期,当冷期到来时,下雪的机会就增大。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0-06 19:18:46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南海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南海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