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历史事件

[编辑]

老街的改变


    1998年初,改造老街正式列入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计划。深圳市迅速成立了东门商业步行街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罗湖区政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编制的新《罗湖旧城规划》在1998年底以前顺利出台。500多位市民通过规划公众咨询展参与了老街改造方案的修改,他们对突出"中国特色、岭南特点、时代特征、特区风貌"的方案表不满意。与此同时,各项市政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也相继展开。老街终于变了。


清水河大爆炸


    1993年8月5日中午1点30分左右,深圳清水河危险品储运仓库因堆放在一起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自燃,连续两次引发大爆炸,由硝酸铵、高锰酸钾、硫化碱和硫化镁等危险品组成的“炸药库”燃起熊熊大火,巨大的冲击波把附近的建筑推倒、掀翻,门窗玻璃被震碎,钢筋、水泥板、砖石等漫天飞舞,正在现场工作和抢救的人们被巨大的气浪高高抛起,有的人被硬物击倒在地。方圆几公里外的人都感到强烈的震动,市中心南洋酒店的门窗被震得无法关合,国贸大厦也轻微颤动。
 
  大爆炸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深圳和省内5000余名公安、武警、消防战士全力灭火抢救,有关专家、部分市民也投入了战斗。经过4个多小时的生死搏斗,一场严重威胁到城市安全的大火终被扑灭。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15人死亡,8人失踪,逾百人受伤。

  事故发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蕴藏着必然。3年前,安贸公司在仓库中擅自存放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达45种之多。而附近300米远处存放着双氧水和煤气罐群。对这一隐患,市消防部门在安全检查中曾提出过立即整改意见,但因被人“说情”,整改意见没有得到贯彻。


    深圳清水河大爆炸12年祭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1993年8月5日与清水河油气库相邻的一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并导致连续爆炸,幸未波及油气库。爆炸导致15人丧生、800多人死伤,3.9万平方米建筑物毁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同年,规划国土部门着手进行新库址的选址、征地工作。

    引言

    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大爆炸;

    2003年8月5日,大爆炸十周年祭;

    任何关于祭奠的话题都不会是轻松的,而我们仍要纪念。纪念那些死于“8·5”大爆炸的人们,纪念那些扑灭大火挽救了深圳的人们——《十年前的噩梦——七个亲历者的回忆》;

    纪念是为了现在,一切沉重的回忆都是为了能给现实以警醒——《十年未决——油气库搬迁考验政府权威》;

    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展现出了它负责任的态度和强有力的动作,清水河片区改造以及油气库将迁去长岭皮,都被列入了《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油气库选址争议——对城市规划提出安全要求》。

    于是,回忆、现在、未来,在这里找到了它们结合的地方。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清水河“8·5”大爆炸十年祭,因此具有了历史的意义。

    十年前的噩梦——七个亲历者的回忆

    题记:

    8月1日中午,吴裕光接到了一个有关“8·5”大爆炸聚会的电话邀请。吴裕光说,十年来,年年都有类似的聚会,规模一般不大,几十个人,就是吃个饭,互相问候一下,而关于爆炸的事情,大家都很少提。

    今天,8月5日,一个不容深圳忘却的日子。

    十年前的今天,两朵硕大的蘑菇云从特区北部的清水河升起,青山瞬间成为火海,库区立刻化作废墟。

    这一天,以“8·5”大爆炸的名字载入了深圳年轻的历史,也写入了《中国特大事故警示录》:15人死亡、100多人重伤、3.9万平方米建筑物毁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重回昔日爆炸现场

    刘彦荐,清水河地区的老住户,也是一名“二星级的士司机”。不过,“8·5大爆炸”那年他还没开始自己的“的哥”生涯,而是清水河一家肉联厂的司机。

    肉联厂距离爆炸中心不到200米,老刘至今还能很准确地指出当年爆炸的地点。

    “喏,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的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就在那里,就是从那开始炸起来的。”刘彦荐指的地方,是清水河一路中粮信隆仓库对面巷口以南不到50米的地方,现在那里是一排铁皮屋。

    十年过去,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大爆炸的痕迹了,唯一能见证那段历史的,是危险品仓库旁一条通往香港的铁路。这条铁路与清水河一路垂直相交,在爆炸前是众多物流、外贸公司运送货物到香港的交通要道,现在则已经荒废了。近半人高的杂草,把铁轨深深地藏了起来,而两根长长的铁路闸杆,则孤独地竖立在那里。

    看到这条铁路,老刘有点伤感,他说,如果不是记者追问,自己是绝对不会主动提起“8·5”大爆炸的。

    尽可能的淡忘,似乎已成为“8·5”大爆炸中绝大多数亲历者的一种无言的约定。

    那一声巨响

    1993年8月5日,下午1时26分,夏日午后的宁静,被一声巨响打破了。

    不知道是那声巨响,还是屋内床头柜上瓷杯掉落地上的清脆响声,刘彦荐一下子惊醒了。他刚睁开眼睛,窗户玻璃就稀里哗啦地落下来,砸在了他躺着的单人床上。

    地震了!这是刘彦荐的第一反应。从床上跳起来后,眼前的情景把刘彦荐吓坏了:窗外全是浓烟,灰白的尘土夹在其中,而透过浓厚的烟尘,一道火光直冲天空。

    而当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是这样形容刘彦荐看到的景象的:一股数百米高的烟柱直冲云天,烟雾中不断翻出一个个巨大的火球,如同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

    刘彦荐记得,当时自己扯起一条毛巾冲进了洗手间,打湿水、捂住嘴,沿着楼梯往下跑去。来到屋外,刘彦荐看到,“肉联厂的小院子里挤满了人,有的抱着东西往泥岗路跑,有的往草埔那边跑,喊叫声、救命声交织成一片。仓库那边的浓烟没有减退,一个接一个的闷响持续传来,不时有一些东西被抛到空中。”刘彦荐说,自己平日开的东风车顶被砸出个洞来,院子里十几辆车的玻璃散落一地。他很快明白过来了:这不是地震,而是爆炸。

    发生爆炸的是距肉联厂约200米的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这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仓库,刘彦荐再熟悉不过了。这里归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所有。按照事后国家事故调查专家组的结论:正是仓库里违规存放的大批量化学原料导致了爆炸。

    消防员眼中的绿色火焰

    周黑生,深圳市消防局消防处副处长,他是最早赶到爆炸现场的消防员之一。

    虽然戴着防毒面具,但仍然感到热浪灼人、气味刺鼻。周黑生回忆,那天的明火是诡异的绿色,火场中的一切都是滚烫滚烫的,钢筋被烧得通红,手碰到什么都冒烟,脚一落地就滋滋地响。“但就在这要命关头,路边消防栓的水压显得不足。清水河无水,负责供水的消防车要到两公里以外的红岭路取水,消防队员个个急得直跺脚。”

    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现场指挥员,周黑生更是深知此次灾难的严重性:安贸危险品储运仓库连续5公里范围燃烧,火场周围毒气、浓烟弥漫,化学品在烈火中燃烧,随时可能发生更大的爆炸。距离火点几十米外的1号仓库,有4个双氧水罐,正在受到烈火的威胁。如果双氧水罐爆炸,必然威胁到附近液化气区的安全,而如果气库发生爆炸,特区危矣!

    周黑生很急,是那种从未有过的焦急。而在广东省边防总队深圳医院,外科医生钟文可也很急。爆炸声传出后,钟文可所在的医院立即召回了所有医务人员。几分钟后,就有伤者接连来到:一个捂着头、脸颊上淌满血的妇女冲了进来,一个卷着裤腿、鲜血浸湿了鞋子的男人被人搀了进来。很快,50多平米的急救室被挤满了,有的人是被爆炸物砸伤,有的人是被冲击波震晕的。钟文可和他的同事们,根本来不及送伤者进手术台,能做的就是先迅速给伤者止血、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那一刻,医院内的恐慌,远远超过了前不久的‘非典’时期”。

    第二朵蘑菇云

    14点27分,蘑菇云再次腾起。

    第二次爆炸的症候是一个黑色的火球。现场指挥员一见这个火球就大喝一声:“快撤!”

    当时,消防员吴裕光正在火场的核心。接到撤退命令后不到一分钟,他失去了听觉。爆炸把他和战友抛起两尺多高,事后医生的诊断是:吴裕光的耳膜穿孔了。

    吴裕光说,虽然自己耳朵听不见了,但走路还行。“我走着走着,恍惚看到有个人在动。那人的脚已经断了,血肉模糊的。他喊救命,我也喊救命。”

    救人是消防员的职责,吴裕光说,他想背一个人出去,但那时,他只能背一个轻一点的人了。一是自己被震伤,二是身上的消防设备重得要命,一个呼吸器就超过30斤,还有防火服之类的。吴裕光说,后来他背起离他1米多远的一个小个子,把那人救了出去。

    被吴裕光救出的人是《深圳晚报》的摄影记者赵青。第二次爆炸来临前一刻,赵青把镜头对准了正在现场指挥的两位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九明和杨水桐。刚按下快门,爆炸来了。赵青整个人飞了起来,而两位副局长却不幸牺牲了。

    吴裕光对赵青当时的印象是“很敬业,他虽然神志不清了,但还是把散落一地的相机等器材揽在胸前,并把相机带套在脖子上”。这部相机后来拿到北京展览,长焦镜头是真正地“焦”了,只剩下一个残破的外形。

    后来,赵青应邀到武汉大学作报告。他跛着腿走上阶梯教室的讲台后,一句话都没说,哭了大约10分钟后又走下了讲台。一位武大校友说,当时同学们给了赵青最热烈的掌声。

    作为赵青的同行,《深圳法制报》摄影记者张真钢要幸运一些。他的相机记录下了第二次腾起的蘑菇云。张真钢说,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拍下了那张有着历史意义的照片,两天后,他冲洗胶卷,才发现了那惊人的一幕被自己定格了。后来,包括这张照片在内的那组照片,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摄影大奖”。

    活着的一级英模

    也是在那第二次腾起的蘑菇云中,周黑生被炸飞了起来。骤雨般落下的石块、钢筋、竹竿,随即将他埋了起来。

    周黑生是被人从废墟里挖出来的。现场的救护车立即将他送进了红十字会医院(已更名为第二人民医院)。经过紧急抢救,周黑生终于苏醒了。但几小时后,伤势急转直下,血压骤降,肚子胀得如同水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晚9时许,一架“美洲豹”直升飞机从深圳紧急起飞,将周黑生等几名危重伤员送往广州南方医院急救。

    当时医院对周黑生的诊断是:胃肠破裂,腹膜大出血,肾功能坏死,大腿粉碎性骨折。不过,在昏迷56天之后,命大的周黑生还是醒了过来。

    醒来后,周黑生知道自己被公安部授予了“一级英模”称号。活着的“一级英模”,在中国是极为少见的。

    死保油气库

    事后的调查证明,第二次爆炸的毁坏是巨大的。方圆数公里内的建筑物玻璃全部震碎,通红的火球四处乱飞,清水河14座储物仓、两幢办公楼、3000立方米的木材和大批货物熊熊燃烧,附近的3个山头也是一片烈焰。

    深圳特区开始告急。爆炸中心南面30米处是存有240吨双氧水的仓库;距爆炸中心南面不到300米,是深圳市燃气公司的8个大罐、41个卧罐的液化气站及刚运到的28个车皮的液化气,西面约300米处还有中国石化的一个加油站……清水河片区这个时候已成为着了火的弹药库,如果爆炸持续,方圆数十平方公里都将被夷为平地。

    爆炸惊动了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惊动了中南海。中央领导同志极为关注深圳险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指示:要沉着指挥,不要慌乱,尽快把火控制住。

    危难时刻,现场指挥部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北面的货仓可以先不救,南面的双氧水仓库无论如何要保住,保住双氧水就等于保住气罐,保住气罐就等于保住深圳。此时,有消防部门负责人提出:在火区与气罐库区之间,铺一条水泥隔离带。

    这条建议被采纳了,3000名子弟兵扛着水泥袋,紧急铺路。

    谢炜,广东省边防总队七支队11中队战士,他也参与了那条隔离带的铺设。没有剪刀和其他的工具,厚实的水泥袋用手不容易撕开,谢炜和他的战友们就用嘴去咬开。谢炜说,脚下是建筑垃圾,身前是爆燃的烈火,扛着水泥袋在火苗和液化气库之间奔忙,战友们那会应该都想到了死亡。

    天佑深圳。那天的风向很帮忙,没有朝油气库的方向吹,加上上万军民的彻夜奋战,8月6日上午,险情被基本排除了。不过,减弱的火势还是过了很久才被彻底扑灭,由火球引燃的3个货仓,则一直燃烧了近半个月。

    十年后的聚会

    十年过去,当年亲历那场灾难的人们,生活也多多少少有了变化。

    刘彦荐,后来从肉联厂出来,开起了出租车;

    钟文可,现任深圳边防医院二外科副主任医师,目前正在负责筹建宝安分院。谈及当年的救助现场,钟文可说,作为医生,他希望这辈子再也不要遇到这样的事了;

    赵青,现任《深圳晚报》摄影部负责人;

    张真钢,已从《深圳法制报》辞职,自己经营着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他说,“8·5”大爆炸是他记者生涯里让他最有工作激情的一次,之后很少有事情,再能激起他按快门的欲望了。

    谢炜,现任广东省边防总队七支队11中队副队长。11中队战后被公安部授予“8·5抢险灭火战斗模范中队”荣誉称号,队长郑林友荣立一等功,谢炜等7人荣立二等功。

    周黑生,现任深圳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从死亡线上挣扎着活过来,周黑生说自己现在更加坦荡、乐观了。

    吴裕光,现任梅林消防中队教导员,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光荣称号。他现在特别重视业务上的提高,知道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因为他要对他手下的弟兄们负责,要对他们的家属负责。他说,当年爆炸发生后,所有民警的家属都自发聚到单位,相对默默无言,那一幕他永远忘不掉。

    8月1日中午,吴裕光还接到了一个有关“8·5”大爆炸聚会的电话邀请。吴裕光说,十年来,年年都有类似的聚会,规模一般不大,几十个人,就是吃个饭,互相问候一下,而关于爆炸的事情,大家都很少提。

    十年未决——油气库搬迁考验政府权威

    题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拖了10年,油气库这一“定时炸弹”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尽快拆除,已经成为对政府施政权威的一次考验。

    十年,十年很快过去了。那场灾难,现在似乎已成了深圳这座城市的隐痛。

    它留下了一个伤口,留下了一个在全国都非常知名的地名——清水河。

    清水河不是河,这块2.37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深圳市区的北面,距离罗湖口岸仅4公里。眼下的清水河显得很平静,8个生活小区,各类企业、工厂,1.6万深圳人在这儿工作生息。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当年那场大爆炸中幸而得以保全的油气库,依然像一颗颗沉睡的炸弹,安插在住宅、学校和企业中间。

    谁都知道油气库与万一再次发生的爆炸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当年的爆炸如果波及油气库的话,特区十多年的建设成果恐怕已不复存在了,深圳也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在爆炸发生后的次年,深圳市政府就作出决定,油气库除保留钢瓶充装站外,其余设施全部异地搬迁。

    但是,时至今日,“8·5”大爆炸十周年祭,油气库的搬迁工作依然悬而未绝。个中原因,错综复杂。

    十年搬迁议而不决

    清水河油气库是特区内最大的油气库,它在全市起着油气中转的作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隶属于深圳市燃气集团公司(原深圳市煤气公司和液化石油气管理公司合并而成)和深长实业股份公司。

    1985年至1990年间,两家公司相继建成了多个石油气储罐、油品储罐。整个气库储油总量大约为1.2万立方米,储气3300多立方米。

    当年发生爆炸的是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距离油气库仅百余米。由于在扑救中采取的是“死保油气库”的战略,且由于老天爷帮了很大的忙,风恰巧刮向了往油气库的反方向,深圳因此逃脱大难。

    大爆炸发生后,吓出了一身冷汗的深圳人开始全面检讨油气库本身及其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安全隐患。

    市政府组织安全、消防部门,对包括清水河在内的深圳各油气库进行了全面评估。

    1994年,深圳市政府正式发文,要求清水河油库实行异地搬迁

    搬迁的大方向定下来了,选址成了新的问题。1997年3月,深圳市规划与国资源局主持召开了评审会,首次明确深长公司液化气库近期全部搬迁到南山区长岭皮,深圳市燃气集团公司所属的气库除保留近2000吨库容外,也要全部搬迁到长岭皮,待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再关闭剩余库容。

    然而,几年过去,搬迁的事情却并无下文,搬迁所涉各方似乎都淡忘了此事。

    事情到2000年发生了变化。当年9月,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被确定为深圳市重点建设的六大物流园区之一。而物流园区的建设,必然牵扯到清水河片区的改造。“谁也不愿意在‘定时炸弹’旁边办公和生活。”一位曾到清水河实地调研的市人大代表这样说道。

    去年3月,呼吁清水河油气库搬迁的声音达到最高。在当年举行的深圳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120余名人大代表联名递交议案,再次提出清水河油气库搬迁问题。

    杨剑昌是代表之一,他的一番话点明了清水河再次引起关注的原因“没有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重提搬迁一事”。

    随后,有关各方多次召开了碰头会,开始商讨搬迁细节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12月6日,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穗明在陪同人大代表视察深圳物流园区建设时明确作出了表示:“搬迁问题调查方案今年年底一定会拿出来。”

    时间又过去了半年多,当年的“8.5”大爆炸已经迎来了沉重的十周年祭,如同所有深圳人都知道的那样,清水河油气库,依然没有丝毫的动迁迹象。

    搬迁背后的利益之争

    一场搬迁十年未决,其中的原由自然很多。

    最为典型的一种说法是,“清水河油气库的安全问题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严重”。

    的确,清水河油气库历年来都是深圳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深圳市公安消防局曾一再说明,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清水河片区油气库与周围建筑物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在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和消防管理上也能达到安全运行要求”。

    而作为当年大爆炸的亲历者,清水河油气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更是强烈。市燃气集团汽车加气站的李站长介绍:“1993年之后,我们每年都会在8月5日前后举行大型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希望每个员工时刻牢记当年血的教训。”

    李站长说,油气库虽然在大爆炸后没有大规模增设安全设施,但库区内有监控系统、独立消防水池,完全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油气库的两大业主——市燃气集团公司和深长实业股份公司都持同样观点:“油气库管理比搬迁更重要。”

    深长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很坚定地表示,公司的立场是“力主不搬,确保安全经营”。市燃气集团秘书科的骆科长则强调:“不管怎么样,燃气集团坚持一个前提,不能影响市民安全用气、正常用气。”

    两家公司这一态度的背后,是很现实的搬迁成本问题。

    以燃气集团为例,该集团副总经理陈秋雄此前接受采访时估算,搬迁要花钱,新址重建要花钱,而搬迁后带来的运输成本、管理费用也都要增加。何况,因为搬离了市区,要在市里建中转站,增加门市店……这样算下来,显然代价高昂。

    据透露,在去年11月18日召开的有关会议上,市燃气集团和深长公司提出的补偿和新址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共计9.2亿元。

    除了搬迁的成本问题,市燃气集团和深长公司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油气库搬迁后空置出的土地归属问题。“1982年建清水河油气库时,那里连路都没有,四周是鱼塘桔树。即使拆了,那也是历史用地。政府说转变功能可以转变,地肯定要我们用,我们也可以搞物流嘛。”市燃气集团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而上月下旬,中华煤气和新希望集团入股深圳燃气集团,更为清水河油气库搬迁增添了新的变数。

    是的,清水河油气库的搬迁问题在拖了十年之后,某种意义上说,已不仅是个安全问题了。

    随着笋岗——清水河物流片区列入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清水河片区日趋繁华,土地升值潜力巨大,各界对清水河片区的关注愈来愈演变成了一场利益博弈。

    作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的最大受益者,罗湖区是搬迁油气库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去年8月,该区曾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呼吁市政府尽快明确搬迁方案和出台清水河法定图则,确定搬迁地点和经费预算,明确地块性质和改造方向,实行全面的市政环境改造。

    为了打动市政府主要领导,罗湖区在汇报中痛陈:“虽然油气库管理比较规范,但整个清水河片区消防设施严重落后,库区内一共只有24个消防栓,万一受人为因素破坏或周围消防事故影响,那将对全市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影响,经济特区20多年来的建设成果也将毁于一旦。”此外,罗湖区还积极建议把油气库搬迁后置换的土地增值费,用于搬迁支出。

    面对罗湖区的主动态度,市燃气集团一位负责人是这样表示的:“燃气集团是政府的企业,要服从市里的统一安排,只要市政府提出了方案,燃气集团说搬就搬。”

    市政府动作备受关注

    在各种观点难以调和、利益各方难以妥协的情况下,市政府的态度显得尤为关键。

    罗湖区一位曾多次参加“碰头会”的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清水河油气库搬迁积重难返,从市政府领导到下面各个单位都觉得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儿,如果市政府不推动,罗湖区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介绍,自去年罗湖区把有关方案报到市政府后,一直没有回音,现在罗湖区也在等着市政府尽快拿出法定图则来。

    不过,根据记者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看到的一份有关工作进度表,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已批准对外发布。“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作为发展备用地,用来办公和居住,只留了一个小气化站等配套设施。”据知情人士介绍,清水河片区改造和油气库搬迁选址长岭皮均已列入《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而长岭皮目前正在做“三通一平”,原计划到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政府显然正在动作,而从市政府最近对清水河周边地区整治的力度上看,人们有理由对清水河油气库搬迁抱有厚望。

    距离“8·5大爆炸”现场仅数百米远,就是玉龙坑垃圾填埋场。曾有人测算,因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产生相当于10万吨TNT爆炸释放的能量。而清水河垃圾焚烧厂及清水河卫生处理厂,也都是严重毒害周边居民的“二次污染源”。

    不过,现在,垃圾焚烧厂已开始搬迁,卫生处理厂变成了大花园。而今年三、四月间,政府更是铁腕整治玉龙坑垃圾填埋场周边的违法建筑,将填埋场严密保护起来,并拟兴建沼气发电站。

    只剩下清水河油气库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拖了10年,油气库这一“定时炸弹”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尽快拆除,已经成为对政府施政权威的一次考验。

    油气库选址争议——对城市规划提出安全要求

    题记:

    不管是关于清水河油气库选址的争议,还是油气库管理上的建设,它们指向的都是一个安全问题。

    尽管依然存在着很多无法回避的的难题,尽管任何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但随着深圳市政府的动作,清水河油气库的搬迁,应该已是“开弓已没回头箭”。不过,油气库新址的选择,眼下却又成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清水河库区的选址反思

    “深圳城市规划忽视了安全要求”——这是当年“8·5大爆炸”事故调查专家组对深圳市非常明确的批评。

    专家组的结论是,深圳市政府没有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意识淡薄,对清水河仓库区的总体布局未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审查,使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仓库,牲畜和食物仓库以及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施,集中设置在与居民点和交通道路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的区域;存放化学危险品的清六平仓离繁华市区的国贸大厦仅4.2千米,煤气储运站建在居民住宅小区,与清六平仓水平距离仅300多米,严重威胁着深圳市的安全。

    对于专家组的这一结论,深圳显得有点不太服气。“当年我们都到现场看过,当时清水河在深圳已经很偏僻的了,谁也没想到城市发展得这么快。”一位曾经参与清水河油气库规划选址的工程技术人员说

    这位工程技术人员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不过,它也引出了一个话题: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速度问题。具体到清水河油气库新址的选择,就有人大代表直言:“长岭皮,难保不成为清水河第二。”

    长岭皮——清水河第二?

    长岭皮相对偏僻,“那是在一个山坳里,是个很好的位置”。规划国土部门向记者证实,新址是在长岭皮一处山体围合区域,然而,长岭皮的选址是于1994年完成的,有关方案上报后,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到1999年12月,新库址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规划国土部门后来又对方案进行了修订设计,但人大代表对此并不认同。

    “长岭皮现在有了人气热闹的迹象,新址选在这儿,不知道与清水河有什么区别。再过5年,新址又是个好地方,为何不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说。

    “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再搬第二次。”曾参与清水河油气库当年选址的一位危险品库区规划专家说:“正在建设中的大学城离长岭皮也只有一公里多一些,我担心它将来会和当年的清水河一样,从偏地成为闹市。”

    对此,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是这样解释的:从规划布局角度来说,选在长岭皮是合理的。长岭皮库区建成后,可以涵盖清水河现有的功能,不仅具备相当的公路运输功能,也为未来的铁路运输留下可能的空间,完全可以取代清水河库区的作用。至于将来库区的安全如何保障,着重点则应放在土地控制管理及消防安全管理上。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大代表与杨剑昌的观点相同:“什么事情都要有前瞻性,不要搬了一次,再搬第二次。”

    抛开长岭皮的争议不说,位于南山蛇口半岛东角头、松岗镇茅洲山等地的油气仓储大型基地的搬迁问题也日益迫切。

    一份名为《大铲岛油气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深圳油气仓储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全面盘点:

    位于南山赤湾港的燃气集团600吨液化气中转站周围面积不足,附近有明火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位于蛇口东角头的岩谷气体机具公司3300吨液化气库由于周围用地性质转变,不宜保留,应考虑搬迁;中石化38800吨蛇口油库与周围建筑和设施存在安全距离不足等隐患;

    位于松岗镇茅洲山的2万吨油库由于周围用地性质转变,也不宜保留,应考虑搬迁……

    深圳市规划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在深圳发展的过程中,有限的城市空间与经济、社会及人口急剧发展的矛盾,使深圳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不得不一次次陷入尴尬。不止是危险库区的选址问题,城市道路等各方面的基础配套也都存在着如何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未来发展的脉络,不严格管理,谁也不敢保证危险品库区的搬迁会不会循环往复地持续下去;城市建设会不会无休止地推倒重来。”

    不得轻视的库区安全管理

    “由于城市规划只能做到适度超前,因此有时不得不面临这种尴尬。毕竟,谁也不能先知先觉。”一位规划专家对油气库选址的争议是这样看待的。“对于一个危险品库区的安全前景而言,如何做好消防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要大于选址问题。“现在从城市规划、布局以及管理方面,深圳已经做得很到位了。”

    为了核实这位专家的话,为了了解深圳油气库安全管理的现状,记者于近日前往东、西部两大油库区采访。8月2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乘坐的采访车未进行登记,便直接闯入了下洞油气库区的中石化大鹏湾油库。进入油库仅两三分钟,接到值班人员报告的中石化深圳分公司大鹏湾油库办公室主任邝鸣,就驱车把记者堵在了路上。

    而在南山半岛油气基地的中石化妈湾油库,记者想拍摄液化气罐车作业的情景时也受到了警告。“当照相机快门闪烁时,有可能产生瞬间的静电,与空气中的液化气一接触,就容易产生爆燃。”

    记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在油气库安全的硬件方面有所发现,不过这两件小事,倒可以看作是油气库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一种体现。而深圳市消防局防火处副处长陈景新的一番话,似乎更可以让人放心,“消防局现在每年都会组织十几个检查组分两次对全市的10余处油气库、100多家加油站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治理。”

    就在记者采访陈景新前不久,深圳市消防局刚刚完成了最近的一次大检查。“通过这次检查,我们认为深圳各油气库的消防设施基本上是完好的。现在这些油气库企业的负责人都已经意识到消防安全是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他们在各方面的管理还是上档次的,能够落实各项消防规章制度。”

    另外,一个庞大的消防体系也正在建立中,“未来十年,深圳将投资25亿元建设海陆空消防安全体系。到2005年深圳就将建设21个消防站,远期到2010年全市将达到90个消防站,此外还将建立有两架直升飞机的消防直升机特勤站。”

    不管是关于清水河油气库选址的争议,还是油气库管理上的建设,它们指向的都是一个安全问题。经历了“8·5”大爆炸的深圳,多一些小心,多一分慎重,总是必要的。“深圳绝不能重演‘8·5’大爆炸了。”这几乎是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官员、专家的一致慨叹。

    大事记

    1993年8月5日与清水河油气库相邻的一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并导致连续爆炸,幸未波及油气库。爆炸导致15人丧生、800多人死伤,3.9万平方米建筑物毁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同年,规划国土部门着手进行新库址的选址、征地工作。

    1994年深圳市政府正式作出搬迁清水河油气库的决议。同年,位于长岭皮的油气库新址选定。

    1995年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有关方案报送有关部门后,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2000年9月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被确定为深圳市重点建设的六大物流园区之一。

    2002年3月120余名人大代表在深圳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递交议案,呼吁清水河油气库尽快搬迁。

    近日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已批准对外发布。清水河片区改造和油气库搬迁选址长岭皮,均已列入《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

罗湖山的消失


    在深圳众多的山中,有一座山永远地消失了,因为它的消失,这座山永久地被记录在深圳发展的历史档案中,每当我们重温深圳历史,这座消失的山又会浮现在人们眼前,它就是罗湖山。
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告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接下来的问题是,特区要大规模发展经济建设,究竟该从何处开始?建特区,大家都没经验,第一步走得对不对,将会直接影响深圳今后的发展。为此,深圳曾展开过一番争论。

    1980年10月初的一天,新园招待所的一间小房里,参加城市规划的工程师向市里汇报勘测情况和设想。工程师们建议,根据勘测结果,应该首先从罗湖开挖第一铲土,但建议却招来一阵反对声:

    “罗湖周围都是洼地,年年都要发大水,汪洋一片,到时候什么都淹在水里,开发罗湖不等于是抛钱落水吗?为什么不先开发地势平坦的皇岗?”

    反对者不无道理。罗湖自古有“五水归湖”的说法,一下大雨,莲塘河沙湾河、洪湖、银湖和香港上水的水一齐都流到了这里,水深齐腰,就像箩装湖水,而皇岗地势平坦,不会有水淹之患。

    但当时的市领导支持了工程师的意见。市里认为,罗湖与香港往来最为方便,是外商进入深圳后的第一站,关系到深圳乃至中国的形象。深圳要成功地进行招商引资,一定要先拿下罗湖。而且搬掉罗湖山,土方正好来填平罗湖的那些洼地,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经过辩论,市委市政府最后决定深圳建设首先从搬掉罗湖山开始——炸平罗湖山,用罗湖山的土,垫高罗湖片区的地势。

    1980年年底,一场搬山填洼、筑路建楼的战役在罗湖桥北侧打响了。搬山工地上,千军万马,日夜奋战,几十台挖土机昼夜不停地转动,上百台汽车24小时不停地穿梭,整个罗湖一片热火朝天。

    不到一年的时间,横亘在罗湖关口附近的罗湖山整个消失了!

    90万立方米的罗湖山,最终化成罗湖片区的130多万立方米的土壤,罗湖小区首期0.8平方公里的土地增高了1.07米,最低洼处增高了近4米。如今的发展中心、香格里拉酒店、火车站等建筑,都相当于屹立在当年的罗湖山上。

    罗湖山搬走了,扩大了火车站东广场,为新的联检大楼建设赢得了时间;罗湖区填平了,取得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此后20多栋高层建筑的开工赢得了先机。从此,震撼全国的深圳特区建设全面铺开,深圳迎来了新时代的春天。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9-30 00:34:45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罗湖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罗湖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