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风景名胜

[编辑]

康平天主教堂
     
  康平县于清朝光绪六年,即1980年,所以天主教传入康平在这以后的光绪21年,经加拿大司铎高贵荣、高明远来康建立。位于一中东侧,操场北沿;属罗马式教堂,南北走向开东门,在院内属西厢;建筑面积28*9米,表砖木结构,虽经百年风雨和战争沧桑仍雄伟壮观,1981年一声雷雨大风击断了教堂塔尖。

  教堂前沿北端向北12米、向东4米建座北朝南正房一座,建筑面积23*8米,中间开门,进门是个方厅,两翼耳室对称,室中有室,内室又通后廊,从第一道进入外室可从内室及后廊的门道转出来,方厅对面又延接倒厦两室,两耳室下边有地下室;整个房内地上部分共造7室,共设13个门,格局造就不凡。顶盖向北檐倾斜以铁洋瓦铺设,前脸上边用砖咬合回纹,始建于1933年,到2000年已有67年仍坚固如初,据说是四平来的瓦匠所建。

 
 
康平辽塔
   
  康平辽塔位于康平县东南约25公里处的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临浩浩汤汤的辽河,与昌图县通江口隔河相望。辽河西岸,一座城池临河虎踞龙盘,这便是辽代早期的祺州城。祺州城西北角,一座辽塔高耸,这便是宝塔寺的遗存。

  千年宝塔巍峨

  来到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村,远远便看到了一座辽代风格的古塔。古塔西面是因古塔而得名的小塔子村。

  俗话说,有塔必有庙。此处原为宝塔寺基址,但目前惟余古塔、照壁、旗杆、石狮,昔日的宝塔寺早已荡然无存。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突兀拔起,巍峨壮观。据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该塔曾于2001年进行了加固维修。古塔前的照壁、石狮、石旗杆,则为后人所建。

  考古专家介绍说,该古塔与左边的祺州城,均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天显年间,即公元922年至926年。祺州城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使用年代为辽、金、元三个时期,至明代废止。古塔建在祺州城的西北角;而宝塔寺庙宇则始建于清代。辽塔与祺州城,均于1988年被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自古兴盛

  66岁的陈兴周大爷,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宝塔寺的往昔:宝塔寺南面临道,是三间“二马殿”,东西两侧围着石栏杆;“二马殿”中间是过厅,通往寺内,门楣上匾额楷书“宝塔寺”;“二马殿”左间室内有泥塑黄马,右间有泥塑红马。“二马殿”后面为照壁,其两侧券门,中间设佛龛,其上砖雕阴刻楷书“玉浪恒清”。“二马殿”与照壁之间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照壁后面即为古塔。古塔北面为老爷殿,泥塑关羽塑像;东西配殿泥塑周仓、关平、雷公、电母、风婆、雨司等塑像。老爷殿后面为娘娘殿,泥塑云霄、碧霄、琼霄“三霄娘娘”坐像;大殿两侧排列助生、催生、送生等塑像。最后面的大殿为三佛堂。寺院的西北角上,有青砖花墙独立成院的群仙堂;寺院东侧还有5间门房、10间东西厢房,供僧人、水手居住。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古塔西面原有一座三间禅堂的古刹,住持僧法号同宝,弟子法号心悟。由于此地毗邻辽河,师徒二人以摆渡为生。后来,师徒二人用摆渡所得钱财,从法库请来空杰和尚,动工扩建庙宇,最终修建成占地30亩,南临村道、北至壕沟、东接祺州城城墙、西连小塔子村的4层大殿、三进庙宇,形成了宝塔寺的最初格局。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僧人们又在古塔前修建了券门佛龛照壁。

  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英魁提供的一张绝版照片,不仅印证了宝塔寺当年的风采,还佐证了宝塔寺门前一对石狮、石旗杆的来历:照片上,人们在宝塔寺“二马殿”前合影;照片天头上的题字,说明1941年6月建立旗杆合影留念;落款为:信士姜化东敬献,住持刘广善监制。

  李英魁所长介绍说,1940年,在当地警署任职的姜化东来到宝塔寺求嗣,翌年果然得子。他遂为宝塔寺建立一对石旗杆、石狮,以表还愿诚意。眼下,古塔前保存完好的一对石旗杆、石狮,就是姜化东于1941年设立的。

  据史料记载,宝塔寺历经七世僧人。1945年8月之后,僧人们离去,宝塔寺无人管理,此后陆续遭到破坏。古城遗址尚存。

  祺州城遗址满目青翠,城墙上长满了青草、树木;城池内种植了苞米、大豆。当地农民说,宝塔寺南面的将近30亩地,人们称为“佛眼珠”宝地,不用上肥庄稼年年长势茂盛;祺州城内的田地也十分肥沃,发水淹不着、天旱旱不着。

  登上祺州城城墙极目远望,整个城池尽收眼底。考古专家介绍说,祺州城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00米,目前残高3至5米,顶宽2至3米,基宽10米,设有东、西、南3座城门;城墙四周辟有护城河。经过实地勘察,城墙上的垛口、角楼、马面、城门遗迹犹存;城内正中,可见高岗台地,为当时政权建筑遗址。祺州城东临辽河200米左右,为辽代的交通孔道,足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位置。

  存如此完好,令人欣慰

  古塔“瘦”损裸露尽管古塔已于3年前进行了加固维修,但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考古专家认为,妥善保护这座辽代初期的宝贵古塔,是迫在眉睫的事儿。陈兴周老人说,他是看着宝塔寺古塔、老柳树长大的,对这座古塔再熟悉不过了。古塔维修后,眼看着矮了七八尺,塔身还“瘦”了许多。记者看到,塔身中间部分佛龛内的佛像,身上斑驳陆离。有村民介绍说,这都是当地顽童用石块击打的。古塔前钟楼、鼓楼遗址,已经被挖掘开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考古专家指出,这显然是破坏文物行为,在对古建尚未复原建设之前,其遗址绝不可以轻举妄动。紧贴着钟楼、鼓楼南面,有人砌筑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基,破坏了寺院历史原貌。考古专家说,这是不允许的做法,应该立即拆除,恢复寺院的历史原貌格局。不见塔刹风铃在古塔的东西两侧,分别堆放着不少青砖。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青砖是拆除了康平县俱乐部后运来的。当初,康平县拆除了宝塔寺的古建,用这里的青砖建造了俱乐部,这次又把这些青砖返还回来。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说,去年9月,有人将古塔上的避雷针导线盗走,当地公安部门至今未能破案。到目前为止,3年来的古塔文物看护费用共计6000多元,始终尚未兑现,致使文物看护工作受阻。记者发现,古塔的塔刹光秃秃;所有塔檐上均不见风铃。当地文管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2001年加固维修时,囿于资金等问题,并未将塔刹、风铃维修纳入维修计划,以致形成了目前的“秃塔”。目前,当地文管部门已经行文,向上级部门申请维修古塔塔刹、设立风铃,以及建设看护房、围墙等。考古专家认为,恢复古塔历史原貌,复建宝塔寺,使之与祺州城形成完整的文物古迹景观,并在辽河上修建一座桥梁,沟通昌图、法库、康平三县,对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突兀拔起,巍峨壮观。

 
 
僧格林沁碑
   
  僧王陵位于风景优美的虎山脚下,气势恢弘,高5.66米的龙大理石“圣旨”碑,记述了大清朝著名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一生叱咤风云的功与过。

  僧格林沁(1811—1865年),蒙古族,孛尔只斤氏,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的第二十六代孙,是属于黄金家族的一个分支。僧格林沁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既复杂又极为重要的人物,这位科尔沁亲王曾参与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时期的朝政,地位尊荣,备受重用,被清廷倚为“长城”,人称“铁帽子王”、“僧王”。

  僧格林沁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少时因家境贫寒,读书很少,曾跟随父亲毕启到舅父家放羊。后来,僧格林沁的族叔孛特纳木多布斋(扎萨克多罗郡王)因膝下无儿,便选了仪表非凡的僧格林沁为嗣子,承袭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爵,并且由于僧格林沁的养母(孛特纳木多布斋之妻)是清道光帝的姐姐,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亲国戚,他的穷困命运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仕途更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统等职。

  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京城安全受到威胁。

  1841年,僧格林沁奉命巡视前方沿海防务,对发现的诸多问题及时上奏得到解决。

  1840年10月,僧格林沁出任正黄旗满洲都统,在政治上初露锋芒。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僧格林沁因镇压密云县农民起义受到朝廷的恩赐。不久,道光帝卒,咸丰帝即位,僧格林沁为顾命十大臣之一,地位愈加显赫。

  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僧格林沁奉命与左都御使花沙纳一起专办京师各旗营防守事宜。同年十月,太平军进逼保定,僧格林沁被命为参赞大臣,同大将军、惠亲王绵愉率兵进行堵截,岂料,太平军避实就虚,迂回作战,又转攻静海、独流等地。僧格林沁奉命同胜保率重兵布防于天津外围,同太平军相持达六个月之久。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太平军的主要据点被攻占,主要将领也多被擒杀,清军大获全胜,僧格林沁也因功获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崇文门监督,从此更被朝野上下视为中坚之臣。

  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侵略者进逼北京,清廷命僧格林沁抵津专办临战防务事宜。

  1859年6月,英法联军闯入我国拦江沙,此时已获得临战指挥主动权的僧格林沁在多次警告、克制均无效的情况下开始反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敌军伤亡大半,锐气顿消。第二次大沽之战的取胜是清朝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这与僧格林沁布置周密,调度有方是分不开的。

  1860年8月,英法联军二百余艘舰船在北塘登陆,不久,新河和军粮城、唐儿沽相继失守,侵略军水陆夹击大沽炮台,此时僧格林沁抱着与大沽炮台共存亡的决心,指挥了第三次大沽之战,最大限度地阻碍了敌寇的前进。然而清朝廷对僧格林沁的死志却非常担忧,多次下谕“不可寄身命于炮台”,以求保全这位朝廷的栋梁之臣,于是在8月21日北炮台失守之后,僧格林沁便在恒福的严厉劝阻和催促之下(之前恒福便已接到设法保全僧格林沁的谕旨),不得不率余部撤退。在天津、张家湾相继失守之后,僧格林沁被免职。

  9月21日“八里桥之战”过后,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咸丰帝逃往热河避难,僧格林沁也因抵抗无力,被削去王爵。

  1860年(咸丰十年),山东捻军起义活动频繁,清廷恢复了僧格林沁的爵位和一切职位,命其偕瑞麟前往镇压,却不料此次出征却接连受挫,清军多次败北。此时又逢山东境内多处发生反清起义活动,僧格林沁及其部署又四处奔忙予以镇压。同治二年,捻军首领纷纷被擒杀,并且失去了最重要的根据地,僧格林沁因镇压捻军有功,被清廷赏赐世袭亲王。

  同治三年,僧格林沁部在同新捻军的战斗中又多次遭到惨败。四年,捻军进攻山东,僧格林沁的人马经过数月的追击,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终于在1865年5月18日的曹州(今荷泽)之战中陷入全军覆灭的境地,僧格林沁也在慌不择路的突围中被捻军乱中击毙,斩首于马下。 

 
 
卧龙湖风景区
   
  康平县卧龙湖有67平方公里的水面,是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卧龙湖自然风景区是沈阳市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卧龙湖流域面积1644.6平方公里,湖区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6公里,周边长60公里,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滩涂48平方公里,湖中平均水深为2.2米,湖区最大蓄水量为1.3亿立方米。卧龙湖地理位置在沈阳市北部康平县城西1公里处。

  卧龙湖风景如画,四季宜人。春有碧水边天,涛涛蒲草在霞光中摇荡;夏有蝉鸣鸟叫,万类江天,红荷千顷,白帆点点;秋有渔歌阵阵,蟹肥鱼美,蒲絮芦花,漫天飞舞;冬有寒冰映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与万顷金沙滩遥相呼应,是北方少有的自然处女地。

  卧龙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腐殖质堆积较厚,大量生长着蒲草、芦苇、三棱草、地梨子、菱角、鸡头米、水葫芦、莲藕等70余种植物;卧龙湖中栖息着大量野鸭、大雁、灰鹤、丹顶鹤、天鹅、鱼鹰等142种野鸟类;湖水中生长着草、鲢、鳙、鲤、黑、嘎、鲶、鲫等39种鱼类,3种虾类,4种蚌类,还有人工养殖的淡水河蟹、甲鱼和特种鱼。除植物、鸟类和鱼类外,卧龙湖中还有野生水陆两栖动物8种,水生藻类8门70属154类,浮游动物38种,湖底栖动物28种。

 
 
八虎山风景区
   

  八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382.1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方圆约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鹰等动物种类繁多,盛产人参等上百种药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脚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库,山上绿树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历史悠久,蕴含着古老与现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东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爷陵,还有土门子、独木关、神龟子、锁龙井三清宫等许多天然景点,基础设施较好,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登临览胜。

 
 
金沙滩
   
  金沙滩风景位于康平县西北部了辽蒙交界地带,区域面积2万亩,距卧龙湖8公里。金沙滩沙海滚滚、连绵起伏,风景独特,身临其境令游客领略戈壁风光,其自然景观具有远古大漠风光,是人们理想旅游之地。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9-12 15:29:30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康平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康平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