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历史传说

[编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市)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金、元之际著名学者,名重一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晓。

    李俊民天资聪颖,质朴而好学,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二年(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三年(1215年)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122人。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85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李俊民生平著述有数千万篇,因遭战火毁坏,遗弃殆尽。他每出一篇诗文,士大夫争相传抄,但以不见全集为恨。元代泽州郡守段直,饶意文事,与诸士大夫购求李俊民散落的诗文,仅得晚年作品诗赋、古文千余篇,编为《庄靖集》10卷刊行,并请李仲绅、王特升、刘瀛等为该书作序。

    李俊民在金、元文坛上颇有名声。元世祖忽必烈曾对侍臣说:“朕求贤三十年,唯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评价说:“鹤鸣老人,国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闲,朝经暮史,经学传家尤长于理。”刘瀛评价说:“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熟,脉胳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巨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从人们对他的推重中,可见他在文坛中的历史地位。李俊民散文作品中有一篇《睡鹤记》颇有特色,从中可以折射出李俊民的倔强、孤高以及最终追求的一种超然出世的人生境界。“鹤也者,物之生于天而异者也。其性洁而介,其声亮而清。洁而介则寡所合,亮而清则寡所和。独以孤高自处,飞鸣于霄汉之上,岂求其异也哉!盖天之所赋者异也。夫才高则无亲,势孤则失众,鹤奚恤焉!若或矫情自浼,下同于频江之贵,变常而表其真,非鹤之德也,非鹤鸣之所好也。”又由鹤引出“丙申岁于新居之侧有蹲石曰睡鹤”,并详细记叙了这只石鹤“虽沉潜静默,有飘然物外之想。疑其孤高之过为众所弃而自晦欤?抑卫人之轩不足弃欤?鸟程之树不足栖欤?将遗世远举羽化而仙,此特其化身欤?不然何为不飞不鸣,日游于睡乡者乎?”并且深有感慨地发问:“谓其果不能鸣,则陈仓之鸡胡为而鸣耶?谓其果不能飞,则零陵之燕胡为而飞耶?”全篇抑郁顿挫,一唱三叹,典型地代表了李俊民的文风。以鹤喻己,将其“鹤鸣老人”别号的寓意及其孤高、远离风俗的特点,阐述得淋漓尽致,是一幅维妙维肖的自画像。语言酣畅,句法新奇,文脉自然,一气呵成。文格冲淡和平,自具高致,印证了公众对他的评价。
 
[历史人物]万历名臣王国光
    明代改革家王国光 (1512—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阳城上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进士,入官场,官至吏部尚书。官运坎坷,几进几退,前后从政40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是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实行改革的得力助手,对明王朝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以货币代实物、进行税赋改革、推行“一条鞭” 法的主要依据,后成为明清税赋制度的准则。王国光为人有趣,在他的故乡,周围村里的大人小孩,一张嘴,就能讲出几段王国光的故事。至今其故居仍在。

    ●遭弹劾被罢官 一声叹息

    1993年,我来到了上庄,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俊杰的陪同下,走进了王国光的旧居。这是一个建筑风格别致的小四合院,居住南房的是王国光的后裔,家里赫然挂着王国光的画像。他老人家端坐在宫中特大的太师椅上,身着官服,峨冠博带,手持笏板,目光冷漠地望注视着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打了个寒战,仿佛回到了万历十年那个奇冷无比的严冬。那场特大的暴风雪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者,带领一行人马在寒风大雪中缩头缩脑,牵马朝现在的上庄村走去。那个花白胡子,浓眉毛,微胖的老者,就是当朝吏部尚书,著名的改革家、经济学家、诗人兼书法家王国光。

    《明史》说“国光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白”。但宫中斗争激烈,任吏部尚书期间,“及是受制执政,声名损于初”,也就是说,他跟随张居正太紧,引起朝中部分官员反对,多次遭弹劾,有惊无险。但万历五年十月,张居正病逝,反对改革的顽固派东山再起,将王国光视为他们仕途上的障碍,以王国光私自安排王谦为吏部主事等六条罪状对他弹劾,皇帝大怒,罢免了他的一切职务,此乃他第三次被罢官。从这年开始,朱家王朝的金銮宝殿里没有了他的金交椅。

    空气格外冷洌,房门闭住又推开,来探视王天官的乡党们一拨又一拨。乡党们的热情,驱散了他一个多月来长途跋涉、鞍马劳顿的疲惫。“哦,家乡真是失败者最安全的后方。”他心说。大约晚上10点多左右,乡党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王国光洗罢脚,解衣宽带,躺在温暖的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唉唉”发出两声长长的叹息。这两声叹息太沉重了,400多年后的今天,我还隐隐听到。

    这是历史的叹息,叹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忠臣才子,没有好报!

    ●没落时代下做 出丰功伟绩

    王国光踌躇满志,踏入官场之日,正是大明王朝日趋没落之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在官场,却是争名夺利,贪赃枉法,巧取豪夺,互相倾轧。基于忠君报国、修齐冶平的人生情怀,他立志社会改革,并多有建树。无论在富裕吴江任知县,还是在贫困的仪封当知事,或在顺天任府尹,他都多方面了解社会经济、吏治民情和中下层管理状况,果断地除弊兴利,被誉为“为吏数见益鲜”的改革者。随着职务的升迁,他的权利越来越大,改革范围越来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隆庆六年(1572年),神宗即位,立张居正为首辅;七月,在张居正的力荐之下,王国光被委以户部尚书之重任,进入了他壮志在胸,大权在握,实施改革的黄金时代。在短短的四年内,他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在户部进行的种种改革,使明后期的财政管理出现了一线生机,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万历四年,他将自己改革实践中搜集的多种资料汇编成《万历会计录》,得到了神宗的嘉许,后来成了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第二年,荣任吏部尚书,在职六年,是张居正改革的得力助手。他特别注重地方官的选用,推荐和选拔了不少人才;他提出“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等8条有关国家大计的建议,均被采纳。人无完人,他也有错误。因遵循张居正的旨意,把张居正的对立面吴中行等六个京官出任为地方官,私自安排吏部主事,使他声名锐减。

    他终于睡着了,发出雷鸣般的呼噜声。

    在1583年那个奇冷无比的冬季里,他在老家的故居里,围着火炉,喝着茶,思考着万历改革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了沉重的教训,以示后人,以利国家。“痛哉!”王国光在白巷里发出一声凄惨的吼叫,京城永远也听不到的一声吼叫。

    ●青山绿水中寻 求心理解脱

    为驱散心中的郁结,忘却宫中的烦恼,也为多活几年,看看那帮奸臣的下场,等待皇上给他平反,他走向美丽的大自然。青山使苍老变年轻,绿水使心灵更纯净,凉风使大脑更清醒。从民间传说和他留下的墨宝、诗文中我们看到,他领一书童,骑一头漂亮的小黑驴,游历于泽州大地的绿水青山之间。晋城的青莲寺白马寺,阳城的海会寺、开明寺、白岩寺、蟒河,沁水的磕山寺……凡名川大山,寺庙观庵,都留下他的足迹和笔迹。他也曾骑毛驴路经润城,坐小船漂过沁河,到刘善姥姥家看望表兄表弟,上天坛山寻觅童年放牛的足迹;有时,从上庄爬山,到大安头老家,祭奠列祖列宗;或者,去屯城别业小住几天。他晚年生活得轻松愉快,从传统文化构建的心狱中突奔出来,无忧无虑地驰骋。至于朝中乱成什么样子,他很少听到,也不愿意听。

    就在他逝世前不久,神宗皇帝突然想到了他,或者听了哪个正直的大臣的疏谏,念其过去政绩,发一圣旨,恢复了他的官爵,让他以官致士。他听了圣旨,并没有感激涕零,而只是淡淡一笑,手捋长须道:“还我本原,该,该,该!”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他离开了这个他爱过也恨过的人世,留下了证明他雄才大略的两本书《万历会计录》和《王疏庵率意稿》;留下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也留下了不少书法和诗词。现录其诗作《仙间》,可见他的文采与心胸;

仙居遥在水云西,一入青冥万壑低。

拔地石精盘虎豹,撑天华表挂虹霓。

横开锦翠光疑溜,乱踏琅玕步欲迷。

隐隐虫书环四壁,前程犹自显标题。
 
 
 
[历史人物]元代名儒郝经
    郝经是位学者,也是一位“道济天下”的官员。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晋城市)陵川人。元初学问大家,著述甚多,存世的有诗歌、散文合成的《陵川集》与《续后汉书》。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国信大使。皇封文馆大学士。郝经在理(哲)学、史学、文学、诗歌、政治学、军事学乃至天文星象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河东罪言

    20世纪90年代出版、由白寿彝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在记述郝经的文篇中讲到了“四上国策”,而首先提及郝经上书的《河东罪言》。《罪言》产生的社会背景为:辛亥(1251)年春,29岁的郝经在顺天府(今河北保定市)贾副元帅家就教,一位陵川道士,赴燕都全真道老巢在燕上香朝拜,过保定时,向郝经哭诉了家乡百姓深受蒙古官僚压迫而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顿时,郝经眼泪汪汪。他的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的老师。1214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马风云南下,郝天挺率家人泪别太行,逃难至淇(县)卫(州,即新乡);又渡过黄河来到舞阳。不日,天挺病逝。1220年,天挺之子郝思温与贤妻许氏,背负父亲骨骸回到陵川老家安葬。守孝三年后又渡河南下,于1223年冬,生经于许州临颖县的城臬镇。金亡前夕,10岁的郝经随其父冒着战火兵烽,从河南鲁山县逃往河北的顺天府,两年后金亡。后来郝经“读书万卷”,成了元代名儒。

    当郝经听了家乡道士的苦诉,不光是泪水淌流,又火冒三尺,在《送乡叔道士申正之序》中,将那些蒙古暴君比作刺猬。“则猬(刺猬)起而疾(毒),视哗(嚣张)而攻之”;老百姓当“默(暗)而陷(陷)之,必使之颠踣跌倒(僵死)坏乱而后已。”接着,郝经愤笔写下了《河东罪言》,冒着不测的风险,上书给蒙古统治集团,有曰:“河东土产,菜多余桑,而地宜麻,专纺绩织布,故有大布、卷布、板布等;自衣被外”,只得“折损价值,贸易白银以供官赋。而一道课银,独高天下。造为器皿,万里输献,则不负王府也。”老百姓更难:“又必使贡黄金,始白银十折,再则十五折,复再至二十、三十折,至白银二两得黄金一钱;自卖布至于得白银又至于得黄金,十倍其费……不胜苦楚,不敢逃命,则已极矣。今王府又将一道细分,使诸妃子各征其民,一道州郡至分为五、七、十头项,有得一城或数村者,各差官监督。”“人们荒空芜没,尽为穷山恶水,而人自相食也”出人意料的是,忽必烈没有责罪郝经,反而召纳郝经于王府。他深感这份“民书”血淋淋的分量,“民失,江山倒”!忽必烈1260年3月登帝位,立即颁发政令,革除了蒙古诸王直接向种地人征税的权利,大大减轻了北方人的负担。郝经的《便宜新政十六条》成了建立与改革蒙元法制的基础。很为史学家注目的是郝经《立政议》奏文,李涵先生在《也论郝经》一文中讲“在忽必烈的儒臣中,明确而又全面论述应施行的‘汉法’的只有郝经和许衡两个人。但在时间上郝经的《立政议》比许衡的《时务五事》早五年。”《人民日报》1983年11月7日5版发表题为《中国蒙古史学会学术讨论简介》的文章作了如下评述:

    在宋元战争初期,蒙古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满足经济上的贪欲,到忽必烈时,宋元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郝经较早地提出了“汉法”主张迁都燕京,与南宋议和,偃兵息民等,均为忽必烈所接受。不管在实行“汉法”等问题上,蒙古统治者内部斗争怎样激烈,但忽必烈还是接受了“汉法”。他多次下令禁暴行,使蒙古军基本上停止了掳掠与滥杀。忽必烈能顺应历史趋势,终于统一了中国。

   “班师”龙腾

    1256年初,郝经入忽必烈王府,当时34岁。忽必烈准假郝经往陵川老家拜先祖,他3月回到了保定。不幸的是,父亲郝思温4月得风瘫症卧床,拜先祖事搁浅,并一直呆在家里看护老人。直到1259年正月,父亲病故,办完丧事后才来到忽必烈身边,随征荆鄂,以“右臣”身份掌管军国机务。

    行营驻真定今河北正定牛镇,郝经向忽必烈提出了“偃兵息民”与南宋通好的建议,忽必烈讲“这是大汗的旨令,不易改变。”行军途中,郝经5月于濮州上有《七道》,7月于汝南上有《东师议》等军事奏文。奏文中的“仁政强国制胜”论,激励着忽必烈。“鄂州之战”,任命杨惟中、郝经为“军纪督军”的长官,指挥督察战地蒙军包括蒙方汉军的军纪,法规很严。结果出现了“渡江不杀降,百姓皆安堵;羊罗到武昌,相望两舍许……通衢万家市,巴商杂越旅”郝经《青山矶市诗》的喜人景象。9、10月间,“鄂州之战”正酣,军情告急: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合州阵地身亡,但忽必烈迟迟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郝经立即上《班师议》,分析了多方面的内外因素,忽必烈势必陷于“复背受敌”的危险忽必烈大悟,立即自率一支轻骑飞速北上。年底驻扎在燕京郊区,处理阿里不哥在北边起兵所触及到的一切军政大事,赢得继承“汗位”的主动权。

    张跃铭在《略论郝经》中讲:“郝经在策划班师争位,直把忽必烈捧上皇帝宝座的过程中,施展文才武略,立下了汗马功劳。”“《东师议》、《班师议》是郝经在1259年随忽必烈南征所上的两道奏章。随后的历史进程证实,他在以上两道奏议中所作的判断与形势的发展基本吻合。这表明郝经善于在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把握潮流,具有高屋建瓴、洞察全局的战略眼光。他对形势的准确预测,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观察和精辟分析的基础上的……郝经身为儒臣,但在军事方略上所显示的智谋和见识,毫不亚于一个深谙韬略的三军统帅。”

    偃兵息民

   “为得解两国之斗,活亿万生灵”《郝经行状》。郝经没有听从保定父老乡亲“承病勿行”之劝,置生死于不顾,接受了忽必烈“翰林侍读学士”的封诏,充任国信大使,于1260年4月赴南宋议和。宋丞相贾似道生怕败露他1259年冬在鄂州前线向蒙方承诺纳币称臣的投降真相,而囚禁郝经一行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竟达16年之久。郝经本着“偃兵息民”的强烈愿望,上书宋主达数10万言。有曰:“亲仁善邻则治,缔怨连祸则乱,无出此二者。自非大乱灭亡,一彼一此徒以弊民”但贾似道不报,真乃是“万言修好安南北,一片赤诚付东流”就连郝经奏章的《立政议》也曾向忽必烈讲出了“敛减江上之兵,先输平之使,一视以仁,兼爱两国”的请求。郝经在狱中“讲学不辍”,敦促随者读书识学,多人成为有学识的人。他自己著书吟诗,著《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玉衡真观》、《通鉴书法》、《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陵川集》等专著数百卷。版刻存世的有《续后汉书》与《陵川集》。

    1274年秋,元举兵江上,大举伐宋。贾似道迫于形势,1275年3月,派段佑礼送郝经北还。当年7月,在狱中受尽折磨、身染疾患的郝经于世长辞,享年53岁,结束了他坎坷磨难的一生。

    学问之光

    看一位学者,首先是看他的著述。《续后汉书》,元延祜年间印行,明收入《永乐大典》,清收入《四库全书》。当时,乾隆皇帝《御题郝经(续后汉书诗四首》,歌曰:“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建计投;愿附鲁连未遂志,空言思托著书酬。”……后来,商务印书馆1937年在上海铅印出版,上、中、下三大册,书名顶头加有“国学基本丛书”的标志。随之,1958年商务印书馆北京第二次版印,中华书局1988年北京第三次版印,台湾商务印书馆出有“台北版”书名《郝氏续后汉书》。《陵川集》收录郝经诗作423题,670余首;赋15篇;论说、辩解、书、传、铭、序、记、碑志、祭文、宏辞、表奏等各种散文190余篇。元延祜年间印行后,至明代流散民间。幸遇泽州沁水县的李淑渊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做官,偶见几本《陵川集》,认“公郝经乡先哲也,景慕之尤深,求其集逾二十年始得全帙”。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印行问世。若没有李淑渊的鄂州版本,《陵川集》一书的命运就不好说了。有位姚莹先生,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清文学家,在台湾做过官。他版刻印行了“乾坤正气集”本的《郝文忠公廿五卷集》。“乾坤正气”谓之曰“天地正气”也,敬重郝经到了如此地步

    郝经童年处在战火硝烟的时代,根本没有上学的条件,主要是靠“家教”与自己奋学而上进的,故他不是“科第”出身,但郝经的文学水平很得学者赏识。由“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长郭绍虞先生任总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丛书,选中了郝经8篇文章,即《遗山先生墓铭节》、《文弊解》、《五经论诗》、《唐宋近体诗序》、《文说送孟驾之》、《答友人论文法书》、《与橄彦举论诗书》、《内游》等篇数,是元代学者最多的一位。清代顾嗣立编的《元诗选》,精选郝经诗作,辑成“《陵川集》一卷”。引人注目的是,郝经诗歌走出了国门,由许渊冲先生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对照”的《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其第一首就是郝经的《落花EaILenFlowers》。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邓绍基任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通史》第十八章中为郝经作了传,从文学理论到诗歌艺术的评述两千余言。在元代“诗文作家”的总概述中,就提及郝经不仅“是诗家,郝经还在文论方面发表过较有系统的见解”。

    郭绍虞先生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元代部分中讲到了4个人,指“第一是郝经,他的学问是比较广博的”,对郝经《答友人论文法书》的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中写道:“就传统的文学来讲,尤其是就金元之际来讲,这真是一篇很重要的文字”。及郝经的《内游》篇,先生讲:这“实即所谓积理以养气而已”也。这种观点“不同于一般古文学家的文论。在以前,胡铨宋人已曾用‘有德者必有言’之意以说明‘气盛言宜’之旨,而无陵川发挥得透彻。宋濂又是以规模阔大之学,说明广义的道学与广义的文学之关系,而陵川又开其先声。这一点,已可看出他在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了”。

    郝经弘扬“神之妙万物而为言,心之妙众理而为用”的道学观。对于“行与知”的关系,郝经在《时务》一文中讲:“天之所与,不在于地而在于人;不在于人而在于道;不在于道而在于必行,力为之而已矣”显然,郝经认为“行”是第一位的。对付那些霸道不缰的人,郝经讲:“虽众人也而为之易”、“则天地圣人有不能尽语其固有,则愚夫愚妇非难能也。嗟夫去欲则如拔山,克己则如登天,语之曰有仁焉”一位七百多年前的儒生,能持如此观点,敬也。

    幸喜的是,郝经的《续后汉书》列入《国学基本丛书》之列。其“诗作”“文论”分别编入《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些长期作为大学文科教材,影响尤为广泛。笔者见新版《辞海》引用郝经的“学术成语”解字说文等等。

   “疾风知劲草”,泰斗识先贤。明清之际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他在学术方面极有造诣,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者称他为,“清代学术的开山祖师”。他在《论文管见》中讲:“郝陵川之处真州,……其言恻恻动人;古今自有一种文章不可灭,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8-23 15:44:02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泽州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泽州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