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沟不可错过


<返回西沟·不可错过

西沟一日

  我心飞翔   2011年6月1日

                        
        心里曾有过念念不忘的数次打算,打算去西沟走走。这念头,缘自那些老驴们对西沟一往情深的描述:路遥而景美,连李白都没去过。于是,西沟就在我心里日日变得魂牵梦萦。    
        
     某年某月某日,“三栖驴”沙漠在自己的地盘里发布公告:周七西沟一日游,上午沿河谷徒步戏水,中午农家聚餐,下午武家湾水库畅游。    

        毫不犹豫地报名。    

        周日晨6点40分,一行9人集合完毕,开车向西沟进发。昨日夜雨倾盆,暑热全消,晨风送来阵阵凉意,正是适合户外的好天气。    
                                                                
                                     通往西沟的路    

     焦作至西沟,大致路程为55公里。不知道是不是直线的距离,我们开车,用了两个小时。    

     全程按路况可分三段:焦作沿焦辉路至上宝泉水库岔路口段,占全程约五分之三,路途平坦,可当做高速行驶;从岔路口开始爬山到潭头村,这段盘山路号称十八盘,蜿蜒曲折,路狭而多急弯,驾驶时要注意只走自己半边,弯道处先鸣喇叭再缓行,该段占全程的五分之一点五(本人数学不太好),呵呵。最后一段是潭头村至西沟村段,潭头村西有一座简易的水泥板桥桥头被村民设了“限宽门”,小车合了后视镜方勉强通过,过桥之后是一段3公里多狭窄颠簸的乡间泥巴路,有一陡坡,遇雨则很难通行,路面坑洼密布,车的底盘不时跟地面亲密接触。这段路走的辛苦,却于辛苦中不禁又产生浮想与期待:但凡胜景,必藏在辛苦之后才能到达的地方,这未经人工修葺的小道,尽头也一定是大自然的典藏。也许在各地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有一天,一条宽阔平坦的汽车道会直达西沟,到了那时,混在如织的游人中,对西沟的感悟,或许便少了很多味道吧。    

                                         徒步河谷    

     每次走进深山中的村落,心里总会涌出同样的猜测:也许是躲避战乱,也许是逃避苛捐,他们的祖先于荒草堙路中开辟出一条蹊径,踏进这人迹罕至的密林河谷,择水而居,筚路蓝缕,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直到于天地造化中扎下自己的根。
    
     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彼时的桃花源,或者深山里的西沟,是对恶浊乱世的一个挑战吧,这个挑战,十分平静,一声不吭。而此时的西沟村,却成了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人们为躲避喧嚣浮华而寻找的一块栖息精神的天地。    

     西沟,虽有了农家饭店、乡村旅馆,但只是零散的几家,并不成规模,而摸索至此的旅者,所追寻的也正是这种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停好车,已近九点,我们整理行装,向村西的河谷挺进。    

     在村西头,“驴友之家”的旅馆前,遇到了风中骑缘的骑友们,显然经过了一夜的休整,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又在准备上路。
    
     出村,一边是阡陌纵横的小块平原,另一侧是山坡,有层层梯田,我们在山坡和玉米田中间的路上穿行,眼帘里是峰峦叠嶂陡峭绵延的太行山,植被繁茂,郁郁葱葱,向我们蓬勃展示着生命的旺盛与热情,也有如斧劈刀凿般的山壁,经亿万年自然力量的侵蚀和风化,岩体如书页般裂开又层层相叠,竟有大型浮雕的意味,还有的山石虽平整一块,但却氤氲着水墨的色彩,象极名家随手挥毫而就的一幅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致远的遐想,又生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叹。    

        就在我们脚步轻快又不忘顾盼流连的行进中,一种状若马蜂的小生物也如影随形跟从在我们左右,接二连三向我们发动攻击,身上突然一疼,便是中了它的招,赶紧抖抖衣服,它才不情愿地使劲吸最后一口血,嗡嗡飞走。沙漠说这家伙叫牛虻,我称它“小型轰炸机”,不知道是不是西沟特色,起码在别的山里从未见过这么多吸人血的牛虻。    

        半小时急行,一座水坝出现在眼前。一片蔚蓝,让我想起海。几只皮划艇悠闲地飘荡在水面,水面一侧是山,山石在树根的作用下化为齑粉,虬劲的根系力透山石,却又为山石涵养了水源,淅淅沥沥的水渗透山体,与上游孱孱流下的山泉一起汇聚成茫茫一片,就把它叫做流动的湖泊好了,滴落的水,流动的泉,还带大坝拦截不住的精神焕发的小河,这些流动的因素,与湖泊的静美,又相去甚远。站在水边,能感觉到它生命脉流的搏动,仿佛在调皮地笑,展示着种种灵动的音符和色彩。    

        心里不禁想探究它的来历根源,于是,脚步继续往前。
    
        两边是山,中间是河谷,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我们沿着水,一路朔源而上,不时掬一捧清澈的水,洗去脸上的汗珠,那沁人心脾的清凉就在脸上蔓延开来,所有的毛孔尽情张开,深呼吸,于是毛孔里也贮满了水,我们在这深山溪水的浸泽下,一个个变的冰清玉洁起来。    

        路,象没有尽头一样,时而涉水从左岸到右岸,时而又弯进遮天蔽日的林间,时而又在灌木丛中盘旋向前,但那水,总在或远或近处与我们相伴,完全不见阳光,只感到阵阵凉意袭来,惬意舒适,无与伦比。望天一兴奋,就作了一首诗,那诗作的实在叫人不敢恭维,于是就送他帅胡的一句话:诗歌在民间。沙漠趁机给我们讲起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我们个个听的昏昏欲睡,哈欠连连,直到有人喊了句:“竹林!”一片竹林就跃然眼前。女儿问:‘妈妈,有熊猫没?”我信口开河:“熊猫没有,但是以前这里曾住过‘竹林七贤’”。古代文人墨客好竹,折扇上常摇曳着婆娑竹影,自家园子里也栽几丛,清秀挺拔,飘逸俊雅,常能勾起诗人的意兴,留下千古名篇。但他们几个进了竹林,就只知道俗气地摆造型,拍照留念,完全忘记应该贴近下竹的风格,稍微带一点雅致的风范。
听回来的游客说,竹林往上再走二十多分钟即可到河谷源头。于是就把那口提着的气全部呼出,完全松弛下来,跨壑越沟,直奔尽头。

         两山于尽头处无声合拢,如一面巨大的屏障,静静地立在那儿,一块块巨石散落在崖下浅浅的水潭中,左前方,一道瀑布如脱兔从山顶跌落,飞珠溅玉,倒带出很大动静。

         我们用了三个小时,让一个想象中的西沟与一个现实中的西沟一点点重叠,等我怀着深深的惊喜与喜爱,走到沟的尽头,我想起明代一日本使者游西湖后写过的一首诗: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工夫。站在这山水的尽头,我此时的心情,亦与那首诗的作者相同。

        它没有汴梁遗韵,也没有长安风情,好象历史的河流从未在这方水土上留下痕迹,它固守深山一隅,任由千年的光阴雪藏起它绝伦的美。我本不敢下笔描述,就这么简单介绍下路程路况以及具体的线路,就算给赤日炎炎的火热夏日里各类蠢蠢欲动的驴们提供一条清凉线路。
        
                                 盛宴    
            西沟村里,有家“山村旅馆”。就在刚进村的村口。老驴沙漠说那家的面条味道不错。我们就直接把车开到了旅馆门口,先点了招牌的土鸡和炸鱼,让大嫂提前准备,游玩回来就开饭。    

             这一游玩,可就到了下午一点半,九个人谁也没说饿,但是洗了手就很自觉的齐刷刷围桌而坐。大嫂却过来告诉我们,客人多,没啥菜了。除了预约的鸡鱼,唯一的选择就是山韭菜炒土鸡蛋,我看到厨房外的水泥板上放着一把嫩绿的木耳菜,就让大嫂炒了凑够4个。    

             山韭菜炒土鸡蛋,鸡蛋金黄,泛着油光,韭菜碧绿,若隐若现,香味扑鼻,勾起一桌人的谗涎。价格:15元。    

             小鱼酥香焦脆,绝对正宗本地河沟土产。不超过15条,个个短小精悍。但卖相不是外表是味道,绕舌半月不散。价格:25元。    

             炖土鸡,肉香汤浓,鲜美无比。压轴大菜也。价格:60元。    

             酸辣木耳菜,清淡爽口,回味却甘甜。价格:15元。    

             西沟打卤面:土鸡蛋和山里的豆角做的卤,粗细适中的面条,一人5元不限量。吃饱为止。卤端上来的时候,有人问:卤要钱不?有人答:卤不要钱。这是今年面条中的最新款 ,味道自然无与伦比。 想省钱的朋友下次可以直接奔5块一份不限量的的西沟打卤面去。这可是攻略中的绝招啊。嘘~~~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周边其他目的地

    西沟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西沟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