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澧县不可错过


<返回澧县·不可错过

澧县人的回忆

  寒玉   2008年7月30日

澧县的民间艺术丰富多采,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据我所知的就有:澧县花鼓戏、皮影戏、丧鼓、说鼓、三盘鼓、鱼鼓(道琴)、莲花闹、骑竹马、蚌壳精、舞狮子、舞龙灯、车水号子、打夯号子、拉纤号子……
        澧县花鼓戏俗称花姑儿戏,不同于长沙常德的花鼓戏,用澧县话道白,每个唱句后还带一个独特的拖调,唱腔婉转动听,极具澧县地方特色,非常亲切,骑竹马和皮影戏用的也是花姑儿戏的唱腔。丧鼓是守灵之夜演唱,其唱腔悠扬中略带伤感,内容多是历史故事和劝导忠孝,既长知识又很有教育意义,说鼓是喜庆的场合演唱,一人打鼓边说边唱,两边各有一人吹着唢呐配合,热闹的气氛几里外都能听见……
        这些象群星一样闪烁在澧县大地的民间艺术正逐渐消失,留在心中的只有无限的怀念。

家乡话:

        澧县话属汉语八大方言的北方方言,如果再细分,澧县话大部分是湖北话,少部分是湖南话(湘方言)、四川话、本地土话,这些成分揉合在一起便成了你我从小便说的澧县话。澧县话里有许多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澧县话有卷舌音,而南方绝大部分地方是没有卷舌音的,许多南方人普通话说不标准就是因为发不好卷舌音,还有澧县话里有“n”音,而南方绝大部分的人穷其一生也学不会这个高难的“n"音,所以北方人到了南方总是开玩笑说南方的厕所不分男女而是分兰绿。因此澧县人学普通话在南方人里有天然的优势,加上澧县人又聪明,在外乡的澧县人往往是一口倍儿溜的普通话,让你不知客从何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澧县话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向普通话靠拢,上次回家几天后,妈妈对我说:“你怎么说的比我们还土?”
        哈哈。我在想,当我很老了回到家乡时,一群小孩围着我问:“爷爷你是哪里人?你说的是什么话呀,我们怎么听不懂?”我会捋着胡子笑呵呵的说:“爷爷呀就是这里的人,说的是很早以前的澧县话。”

家乡的火锅:

        吃火锅,澧县人叫“炖钵把儿”,现在全国都吃火锅,但澧县的火锅却有许多令人称奇的地方。第一,澧县人喜欢火锅的程度全国第一!在冬天尤其是过年前后,澧县人的餐桌上总是离不开火锅,餐餐如此家家如此,对火锅如此的钟爱,独有澧县!
        第二,澧县人看重火锅的程度全国第一!别的地方的火锅,只是桌上普通的一道菜,而澧县人餐桌上的火锅是全席的重心,人们赴完酒席后总是互相问:“今天吃了什么菜?”“一个脚鱼(甲鱼)钵、一个黄鳝钵……”。第三,澧县人吃火锅的时间特别长,如果桌上没有火锅,一餐饭的时间会很短,但如果有火锅,那至少要吃上两三个小时,甚至吃到凌晨。第四,澧县火锅吃法独特,别的地方火锅汤底多是清汤,但澧县火锅的汤底十分讲究,吃前已熬制得浓香异常,吃时只加些蔬菜、豆腐、粉丝等,绝不加生的荤菜,脆嫩的蔬菜经沸腾的浓汤涮过之后又爽又滑,异常可口,及至蔬菜涮完,这时的汤底已无油腻且有蔬菜的清香,喝上一碗爽口去油!现在的澧县,夏天也吃火锅了,品种也非常之多,什么猪脚钵、肠子钵、江猪钵、鸡钵、鸭子钵、海鲜钵……,眼花缭乱。
        夜晚,澧城的每间酒店饭馆的餐桌上都在“炖钵把儿”,那浓郁的肉香、酒香把整个澧城都陶醉了,红红的炉火映出澧县人幸福的新生活。

家乡的牛肉粉:

        湖南最早的牛肉粉诞生于澧县。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新疆维吾尔人的一支迁到了湖南常德澧县澧东乡团结村(现名)。地处洞庭湖区的澧县以大米为主食,可回民们怎么也忘不了故乡清真牛肉面的味,于是他们便制作出米粉,作为面条的替代品,创造出了湖南最早的清真牛肉粉。
          起初,回民做的牛肉粉口味很清淡。时间长了,他们渐渐也适应了当地的口味,做的牛肉粉也变辣变咸了,形成了一种带有香辣特色的清真牛肉粉。

家乡的小吃:

     现在在澧县街头也能吃到各地的小吃,但我们澧县也有许多只属于澧县的特色小吃呢。牛肉粉就不用说啦,其他的品种这里略举几例:饺儿、六斗皮儿、糖油粑粑、油糍儿、油古条、油炸坨、娃儿糕……
        饺儿就是混沌,不过澧县的饺儿有自己的特点,皮薄得象纸,肉馅又多,煮熟后盛在碗里晶莹剔透,象一尾尾小金鱼,汤里一定要放些葱花和胡椒,味道极美。六斗皮儿是用大米粉添加少许荞麦制成,煮时加些腊肉和白菜,好吃又饱肚。油糍儿是糍粑里包些绿豆再用油炸,吃起来又香又不腻。有一年在长沙,早餐时我随意走进一家小店,竟发现店里有油炸坨卖,我对老板说:“两个油炸坨”,老板惊奇地看着我用澧县话说:“你是澧县的吧?”我说:“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一说油炸坨我就知道啦”。

家乡的“压茶”:

        压茶是澧县话,餐前小点的意思,吃压茶是澧县人待客的一种独特方式。
        在澧县,客人进门后不久,热情的主人便会端上压茶招待客人,一是表示热情,二是先让客人小填一下肚子,正餐上桌还有一段时间呢。压茶的品种大致有两种,一是泡泡儿,二是糖水荷包蛋。泡儿是澧县特产,是将蒸熟的糯米阴干后用油沙炒制而成,泡儿香脆可口,用泡儿制成的泡儿糖是澧县著名的特产,泡泡儿时先将泡儿放入碗里,在泡儿上放些砂糖,再将开水由碗边向碗心转圈冲入,一碗泡泡儿便做好了,吃时只用一根筷子,泡泡儿制作方便快捷,小填一下肚子的同时还能解渴,香甜爽口还开胃,是世间最好的餐前小点。不同的客人吃压茶的待遇是不同的,一般的客人是没有压茶吃的,比较受欢迎的客人压茶是泡泡儿,贵客才有糖水荷包蛋吃。
        如果你找了位澧县籍的女朋友,第一次见未来的岳母大人时,如果没有压茶吃,那你吃完饭最好走人吧,如果吃到了泡泡儿,那你还没完全过关,要尽量讨好岳母大人哟,如果吃的是糖水荷包蛋,哥们儿,你走运了,有好事等着你呢,呵呵。

家乡的婚俗:

        结婚的前一天叫"过礼",男家要送些肉给女家,晚上家里还得陪十弟兄,新娘家里当晚要陪十姊妹,新娘要哭很久,一边哭还一边诉说着什么,我问奶奶:"她们是不是在说舍不得娘家?"奶奶说:"她们是在埋怨娘家给的嫁妆太少".婚礼当日一大早,男家会派出一群年轻的姑娘去女方家接亲,到了女方家得送上红包才能进门,然后新娘就随接亲的姑娘们一起走向婆家,那时的新娘没有条件化妆,只是穿得漂亮些,其实接亲的姑娘们也都打扮得很漂亮,一群纯朴而美丽的姑娘在黛绿的庄稼和缤纷的野花编制的地毯上缓慢移动,好美的一幅风景画!婚礼从唱歌开始唱歌结束,然后便是客人们大吃大喝,晚上是闹洞房,无非是说些俏皮话逗逗新娘,新娘总是羞羞答答的红着脸,好美好美,每到这时我总是想:快点长大吧,长大了我就可以……

宰年猪:

        年怕中秋,月怕十五,转眼这一年就过去了,腊月快到了,身在异乡,难免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思乡的情绪.使我想到了小时候在家吃杀猪饭的情景。
        吃杀猪,大多都是在农村,农民杀猪一般选择在腊月,一是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关,就杀猪庆贺,滋养身体.二是留下一部分猪肉做腊肉,以便过年走亲访友或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那时候的农村,谁家的腊肉最多,谁家的肉最肥,就意为着谁家最富有,那时候我家虽然不是很富有,我爸妈总是过年的时候杀一头肥猪,让我们兄弟两个吃到来年夏季。
        杀猪的准备工作很多,现在还记忆犹新,先要了解市场行情,然后挑选杀猪最有经验的师傅,我记得那时候咱们村里面最有名气的杀猪师傅就是一对姓黄的兄弟,他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吃肉、喝酒厉害,还专挑我最爱吃的肥肉,小时候的我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杀猪老,因为有肉吃^_^还有工资拿。
        一直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就是农村杀猪还要缴税,到至今还想不明白,辛苦的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把一头猪养大,自己过年吃还要给政府交纳一笔不小的杀猪费,我记得那是是四十元一头猪,可以买那时候二十斤肉的钱啊!唉,不说这些了,再说下去就离题了^_^
        在杀猪的头天还要通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明早过来吃杀猪饭.我和哥哥也乐得屁颠屁颠地跑到几公里的外婆家,把外公外婆接来,等待第二天来吃杀猪饭。
        第二天早上四更,妈妈就把家里面最大的一口铁锅水烧得浪花翻滚,杀猪师傅就开始指挥帮忙的人捉猪,咱家的猪力气很大,最少要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够将猪抓牢.只见杀猪师傅迅速地将尖刀插进猪的咽喉,刀出血飞溅,带着热气的猪血流进家里早就准备好的大盆里,两支烟的功夫,杀猪师傅就已经把猪收拾完毕,便被爸爸请到火堆边坐下,递上好烟,送上好茶,就等着喝酒吃肉了.这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接踵而至。农村的火又大又猛,猪肉、猪下水下锅不久,肉香就满院飘荡,孩子们迫不急待地吵着要吃肉,老人则连哄带骗地说:不急,快了……
        外公外婆是不能怠慢的,把二老安排在一个暖和的地方坐好,猪肉一煮熟,首先给二老盛上一碗又嫩又鲜的猪下水,猪肉后,主人就开始招呼大家动筷子。大家大块大块地吃肉,大碗大碗地喝酒,狼吞虎咽地吃,此情此景其乐融融。过去有多少误会都在此时消除,有多少恩怨都在此时化解。个个吃得肚子圆圆,满意地回家去。 现在吃杀猪饭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农村大部分养猪户都是把整头猪调给猪贩子,有的甚至不养猪了。因此,要想一饱口福,只好到街上买猪血及一些猪下水解馋。然而,不管你怎么煮,那味道就是不如过去在农村那么好,更不用说气氛了。
        多年没有回家过年,曾经我最羡慕的杀猪老黄师傅现在应该也老了吧,每到这个季节我总会想起和家乡父老乡亲吃肉的情景.

回家的路:

        第一次回家时,长途车刚停稳车门口便围了一群人力三轮车,此起彼伏的“慢慢游”声叫个不停,我才知道这人力三轮车叫“慢慢游”,坐在“慢慢游”上也许是我太重,踩车的师傅好象很吃力,我开玩笑说:“不如我来踩吧”。第二次回家,车快到澧县时上次坐“慢慢游”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我想这次就不坐“慢慢游”了,反正也不远,车到站后发现人力“慢慢游”已换成三轮摩托车,摩托“慢慢游”速度是快多了,只是颠得厉害,而且冷风和灰尘还直往车里灌。01年5月10日早上7点,我又回到澧县,下车后惊奇地发现满街跑的都是白色的夏利出租车,不见一辆“慢慢游”,我打了辆出租车,司机说“三块钱,跑遍全城”,后来才知道就是从那天起全城的“慢慢游”都换成了出租车,瞧,我还真够幸运的!返回的火车上经过的大小城市总是能见到好多“慢慢游”,我总是自豪的对车里的人说:“在我们家乡,早就没有‘慢慢游’啦,全是出租车”,哈哈,我的虚荣心间歇性发作。上次回家,与家人打了好几辆出租车浩浩荡荡地先去兰江闸吹河风,然后又坐出租车去澧州广场赏夜景,澧城的夜好美,川流不息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那些快速移动的车顶灯就象一把把金色的梭子,编织着澧城美好的明天!
        第一次回家,到长沙时是下午,但已没有车去澧县了,只好在长沙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坐上了去澧县的长途车,车很破旧,到处漏风,那时是冬天,寒冷的北风吹得车里的人直打哆嗦,路又差,坐在车里象筛糠,不一会儿,车里的人已东倒西歪状若僵尸。不知过了多久,车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吃饭,那饭菜差得难以下咽,价格却贵得离谱,但饥寒交迫只得吃下,车到澧县时已快天黑,人人一脸灰尘,疲惫不堪,好象大病一场。
        后来高速公路通到了常德,长沙到澧县只要四个小时,坐在舒适的“依维柯”里,好象两边的景色还没看够便到澧县了。中途当然不用吃饭了,只是在长沙转车时,那些扒手实在太猖狂,令人后怕。
        上次回家,我坐的火车卧铺,还有空调,车过长沙时我只微微地睁了一下惺忪的眼睛便又睡了,出了临澧站,打了辆的,半个小时便到澧县了。听说临岗公路已通车,经过澧县的高速公路也即将动工,回家真是越来越来方便,家也越来越近了

家乡的公园

        兰江公园里有座纪念碑,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49年,解放军南下,势如破竹,由于当时每个县城都只有一些当地武装,力量极弱,所以解放一个县城十分容易,伤亡极小。但解放军解放澧县时却意外地遇到了十分强大的抵抗,解放军也惊奇:澧县的这帮地头蛇怎么这么厉害?其实是在解放军进攻之前刚好有一支国民党的正规军撤退到了澧县,但解放军并不知道这一情况,结果是解放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数百!阵亡的解放军官兵被安葬在乔家河的彭山之颠,八十年代又被移葬至兰江公园,这些来自遥远北方的人长眠在了远离家乡的澧县,我在想,当年,他们的母亲一定正扶着门框,翘望着孩子的归来吧! 但愿人间永远和平吉祥!母亲永远不再有悲伤!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澧县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澧县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