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名优特产

[编辑]

临朐奇石

       临朐县地处沂蒙山区,蕴藏了丰富的观赏石资源。近几年来,相继开发了红丝石、紫金石、太湖怪石、燕子石、五彩石等多种观赏性强和收藏价值高的奇石。奇石产业已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丝石、紫金石是制作天下名砚的原料,1973年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米芾砚就是用紫金石制成的。五彩石是近两年发现的独有石种,它出自南部山区石灰岩层中,开采磨光后,石面五彩纷呈,图纹各异,人物鸟兽惟妙惟肖,山水风光跃然石中。山水类的,呈春夏秋冬之景,呈名山大川之态,呈清泉飞瀑之势。人物形象类的,可现东方神女、仙人观海、昭君出塞之态。动物形象类的,如飞禽走兽、蝶飞蜂舞、鱼翔浅底,尽展其容。真乃一块石头一个故事,一块石头一幅风景画,一块石头一段曲折的经历,一块石头一首歌。

     奇石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在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后,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可观的经济收入。临朐县政府为此专门建立了临朐奇石市场,成规模的石头店达到千余家。中华奇石馆江北最大、精品最多的奇石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各类名石2.5万多件。全国各地的客户来这里展销,外地的刻石艺人同当地艺人互相切磋技艺,使临朐的奇石文化更添异彩。现通过奇石了解和认识临朐的人越来越多,临朐奇石也已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州府花边

    青州府花边是青州市传统名牌出口产品,素以织工细腻、技术精湛、 图案美观、色泽素雅、而被称为“抽纱之王”。
青州府花边已有90余年的历史,1900年英国传教士库寿宁夫妇,从意大利引进同样
和原料,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从事花边生产。后由宋传典等人集资在青州城内开设“栏杆房”。1910年,花边庄号发展到十几家。织工遍及临淄、广饶和青州城关、高柳、
阳河、夹涧一带。日军入侵,生产停滞。解放后,青州等地设厂恢复生产。并发展成为盘垫、台布、床罩、花边服饰等大中小多种规格的产品,花边形式、织工技法均有变化。并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昌乐大棚西瓜

    昌乐西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早熟、皮薄、瓤脆、味甜而闻名省内外,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之一。昌乐大棚西瓜比小拱棚西瓜早熟20天,供应期由5月上中旬提前到4月中旬,价格提高5倍以上。大棚西瓜一般亩产3500公斤,亩收入4000元以上,比小拱棚西瓜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1994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被山东省农业厅列为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从风筝会上专程到昌乐县尧沟镇视察,对大棚西瓜给予了高度评价。昌乐大棚西瓜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是选择座瓜好的中早熟品种,如“金钟冠龙”、“邵阳花皮无籽”等。二是采用嫁接育苗技术,以菜葫芦新土佐作砧木嫁接育苗,嫁接
苗定植后不但生长势强,而且有效地防止枯萎病的发生,可在大棚内连续多年种植,不需轮作换茬。三是选用含钾丰富的砂质土地,增施磷、钾肥和二氧化碳,提高西瓜的含糖量。四是采用三蔓式整枝、人工授粉、化学除草、化学控制、调节棚内温度等管理技术,使之座瓜整齐,座瓜节位适宜,达到早熟、高产、优质。五是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大棚西瓜生产无公害、无污染。
昌乐县委、县政府对大棚西瓜生产十分重视,县、乡(镇)分别成立了西瓜生产领导
班子,组织农技、多办、供销、交通运输等部门围绕西瓜生产开展技术、物资、销售系
列化服务,建立了尧沟、昌乐、鄌郚、漳河、王俊等12个西瓜批发市场。同时,以西瓜研究所为龙头,吸收民间科技组织和种瓜能手参加,成立了强有力的技术队伍,经过科
研和生产实践,掌握了整套的栽培技术,先后编印了《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等培训教材,并录制了《西瓜嫁接与保护地栽培技术》等录相带,在全国西瓜嫁接研讨会上播放后,
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嵌银漆器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潍坊特有的手工艺品。清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清道光年间,铜匠艺人姚学乾、田熔睿(字雨帆)试验在木器上镶嵌金银丝,其制品是一些小型器物,用于消遣观赏,花纹大都为古钱汉瓦。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两人,从事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产品别开生面。并在济南后宰门街设立“雅鉴斋”铺店,经营嵌银工艺品。清光绪末年田智缗与其子田循宽等在潍县东门里开设“扣雅斋”。清宣统元年,潍县又有“协兴成”、“永兴成”嵌
银铺设立,该业逐步扩大。

    民国元年(1912年),潍县刘东侯、刘仲鲁二人设立
“桐荫山馆”,并在济南、北京设立分馆。对嵌银丝漆器又有改进。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时髦。于是手杖便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一百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百寿杖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作而驰名中外,畅销不衰。1915年,扣雅斋制作的“西湖十景”挂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1920-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包 括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分号)
,仅潍县一地就有协兴成、永兴成、
桐荫山馆、扣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图书盒、印色盒、笔筒、镇纸、墨床、笔架、
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烟楼、首饰盒、镜盒、照片架、龙头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销路甚广。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
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
的红木匾额。在1933-1935年,国民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上,嵌银漆器都曾获得超等奖。艺人丁念庭制作的香烟盒,盒面上嵌有笔划不同的行楷文字,黑漆衬银线,对比醒目,堪称绝技。桐荫山馆制作的小墨床,纹样由山石和一簇盛开的兰花组成,石用粗丝,花用细丝,粗细相间,清新高雅。雅鉴斋
艺人田菊畦用此粗细兼用法制作的鼻烟碟,最小的直径仅4厘米,其胎体系采用几块木头拼成。雕、嵌、漆工艺高超,堪称工艺品。

    到40年代后期,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许多店铺停业关门,到1948年潍县解放时,只剩3户9人,维持冷落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嵌银业大力扶持。1951年订购手杖、墨盒、烟盒等800多件。1954年上半年国家订购14件(套)产品,赴14个国家巡回展出。同年9月11日,由19名艺人组成嵌银生产合作社,在邓发西街(今东风大街)租赁3间房屋为厂房,开始生产,年产值2000元。1956年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以小件产品为主。1958年11月,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职工发展到97人,生产套四茶几、博古架、花台、圆桌等中小件产品。1960年陈开勋、魏聿功等人曾为人
民大会堂山东厅制作巨型立屏“青岛海滨”,1963年又创新了站屏、书架、酒柜、拉桌等大件产品。1965年建起了大锯车间,木工生产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生产。1968年,临朐县工艺品厂开始生产红木嵌银漆器。“文化大革命”期间,厂内的古装仕女、
龙凤纹样和画稿被焚烧或封存。1974年潍坊嵌银厂几乎处于停产
1977年后,嵌银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嵌丝、雕刻、髹漆水平均有提高;花色品种由1954年的22种,增加到200多种,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产品畅销日本、
联邦德国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泰国荷兰、意大利、菲律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宾馆饭店订货逐年增加。1975年,潍坊嵌银厂的嵌银博古套七文具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79年嵌银漆器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国家银质奖级)。潍坊嵌银漆器还经常作为馈赠礼品赠送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

本条目最后由 Adrastus 更新于2009-04-10 09:33:26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潍坊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潍坊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