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历史事件

[编辑]

牛角沟起义
 

  牛角沟位于蓬溪县大石镇,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将军在发动起义。

  在现代历史上,蓬溪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革命老区,其中以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将军在蓬溪大石镇牛角沟率部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和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

  1927年8月,曾在北京朝阳大学入党的王武林、刘孔庸、蒋瑞琪先后回到蓬溪,传播马列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同年冬天,共产党员刘汉民和进步青年蒋述法(此人后来叛变)从重庆来蓬溪东乡(今任隆片区),打入何政远、冯玉成两个匪部,开展匪运工作。
1928年8月,共产党员吴而笃经刘汉民介绍,率参加潼南双江镇起义的30余名战士到蓬溪东乡活动。同年,四川省委、军委书记李鸣珂在蓬溪发展党组织。

  旷继勋,号吉臣(集成),贵州省思南县人。生于1895年,1912年入川军服役,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代理国民党江防军第七混成旅旅长。1936年6月被张国焘秘秘杀害于通江县,时年38岁。
在大革命失败,特别是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判变革命,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中,旷继勋所指挥的川军第七混成旅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使四川军阀倍感不安,故频施诡计,阴谋消灭旷旅。

  1928年冬,旷继勋所率领的第7混成旅,移驻李家玉防区的遂宁、蓬溪边境,旅部驻遂宁永济镇。江防军司令黄隐命令旷旅开回成都“整编”,妄图吃掉旷旅,遭到拒绝。黄隐遂断绝了旷旅的给养。同时,罗泽洲等军阀亦频繁调动部队,阴谋消灭旷旅。面对危急局势,旷继勋和旅党组织连续向省委报告,请求省委批准旷旅发动武装起义。省委批准了旷旅的请求,并派罗世文、邹进贤前往参加领导起义工作。1929年6月初,罗世文、邹进贤赶赴旷旅旅部驻地,同旷继勋等共同研究制订了起义计划。由于时值夏汛,涪江发水,加之遂宁驻防军阀固守防区不易攻取,故决定取道蓬溪,经西充南部营山渠县大竹向下川东进军,在梁山农民运动配合下,渡过长江,进入鄂西;如不能打过长江,则北上经开江万源,与王维舟、李家俊的川东游击队汇合,再向西去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开辟川陕根据地。遂成立了前敌委员会,邹进贤任前委书记,罗世文任党代表,旷继勋任总指挥,李伯平任政治委员,王金辂任参谋长,进行起义准备工作,并用最短的时间制作了军旗、臂章、帽徽、大印、标语、口号等。(据牛角沟现年74岁老人张维连转述前辈口碑,旷旅于起义前派驻有三两连兵力在牛角沟,历时近一个月。)

  1929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旷继勋等根据省委的决定和起义计划,以“打野外”的名义,指挥全旅4000余名官兵开往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召开大会,庄严宣布举行武装起义,同时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大旗,将部队改编为红一师、红二师和先遣师,即刻向蓬溪县城进军。
旷继勋等指挥红军星夜向蓬溪县城挺进。午夜时分,红军到达离蓬溪县城5华里的双星桥,兵分两路攻占县城:一路由川鄂公路(今318国道)直攻南门;另一路沿遂蓬古道,经欢喜垭、白塔寺(鹫峰寺)攻取西门。经过三四小时的激战,原驻防蓬溪县城的李家钰部所属边防军尹克诚骑兵团(不足1000人),死伤20余人,经北门外跪象山向文井方向狼狈逃窜。6月30日凌晨,红军胜利解放了蓬溪县城,摘下了国民党蓬溪县指导委员会的吊牌,捣毁了衙署机关,没收了县衙大印,烧毁了粮册档案,释放了在押人犯,宣布建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以“四川省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委派随员刘汉秋(原旷旅旅部副官)为蓬溪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长,并张示布告。

  旷继勋、罗世文等带领红军指战员,分别到街头、茶馆、学校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四门张贴“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布告,沿街张贴了“工农朋友组织起来暴动”、“打倒地主财东”、“打倒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吏”、“建立苏维埃政府”等标语。红军纪律严明,无一士兵滋事、扰民、取财。是日,蓬溪县城一片欢腾。

  为了进军的需要,红军和县苏维埃政府召集法团士绅,筹集了军响四千多元,白布数十疋。7月1日,旷继勋等按原订计划,指挥红军告别了蓬溪县城,向南充、西充、南部方向继续进军。7月4日,解放了南部重镇新政坝(今属仪陇县),宣布建立了“新政县苏维埃政府”。7月6日,红军撤离新政东移,继续向营山、渠县、梁平、大竹方向进军。由于四川军阀刘存厚等调集重兵阻击,红军无法按原计划打过长江,去鄂西与贺龙会师,乃北上向开江、达县、万源方向进发。7月下旬,在达县境内被军阀部队所击溃。

  起义失败后,有少数人历尽艰辛去了鄂西,部分党员干部转到地方工作,有的到军阀部队继续从事兵运工作,并成为革命骨干。旷继勋由省委派人护送去上海

  旷继勋率部牛角沟起义,是在中共四川省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震惊全川的革命武装行动。当旷继勋在牛角沟宣布举行武装起义,树起红军大旗的时候,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川人民发布了《为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举行革命兵变的宣言》。四川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历时月余,行经12个县,从川中转战到川东北,行程一千多华里,征战中先后建立了蓬溪和新政两个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府。这次起义,既打破了白色恐怖的危局,震撼了国民党军军阀统治,又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对四川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对鄂西根据的开拓,起到了支援与配合作用,在四川播下了革命火种,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1990年4月,徐向前元帅和张爱萍将军分别为蓬溪题写了:“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蓬溪县苏维埃政府纪念碑”、“旷继勋纪念馆”、“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

  蓬溪牛角沟起义史实已载入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的《中国革命老区》,并将蓬溪等27个县(市)列为四川一类革命老区(绝大部分乡镇为老区的。《中国革命老区》一书为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发行)。另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载:“1929年,朱德入黔,共产党恽代英煽动四川遂宁第二十八军邓锡候所属江防军黄隐部旅长旷继勋叛变,称红军第六路,进占蓬溪(寻走西充)……”。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后,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黄柴畈紧急会议的决定,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他们在突破京汉铁路西征途中,先后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在枣阳、新集等一带与进行了多次的激战。翻越秦岭山脉,转战千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西省的南部山区。随即发动群众打富济贫,在城固西乡建立了两支地方游击队和马儿岩区苏维埃政权。

  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西乡县钟家沟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军事问题,会议认为:“川北比陕南的地势更险要,物产更丰富,回旋区域更广阔。加上四川军阀林立,川西一带军阀混战,川北的防务又十分空虚,这正是红军入川的大好时机。”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立即翻越大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

  红军从钟家沟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顶风冒雪,披荆斩棘,翻越了210华里的巴山天险。红军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叫陈松庭。他身体本来就很瘦弱,但却在行军的路上一直替生病的战友背行装。晚上宿营时,又主动替战友们站岗放哨,把自己防寒用的草帘盖在战友们的身上,自己睡在草棚门口。战友们安然的入睡了,他却因极度地疲劳和寒冷,被活活地冻死在草棚外,为了革命的事业他光荣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

  12月18日,红军进攻川陕边界通江县的北部重镇两河口。四川军阀田颂尧的守敌1个连闻风逃窜。红军在此建立了入川后第一个乡工农政权——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

  通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米仓山东段南麓,扼川陕要冲。境内山峦叠障,沟壑纵横,历代乃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刘邦曾以县东北得汉城“储粮建邑,以通饷道”。

  红军入川前,当地农业生产力极为低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粮食亩产不足200斤。一些小作坊式的手工业也就算是这里的工业了。农民生活本来就很艰难,又加上军阀暴虐统治、地主豪绅地租和高利贷的盘剥,人民生活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的民谣这样悲痛的唱道:“三月杂粮三月康,三月野菜三月荒,倾家荡产还债利,如今只剩一口气”。

  1932年12月25日拂晓,红12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率先头部队,从东北方向攻打通江县城。在通江从事地下工作的中共巴中中心县委书记吕自谦一方面派交通员吴尚德给红军作向导,另一方面率民国通江县政府保安队30余人在北门城楼上迎接红军。许世友等红军将领同穷苦老百姓一起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热烈欢迎红军入川后攻克第一座县城的胜利,城乡内外,一片欢腾。   

  天上最明北斗星,地上最亲咱红军,
  北斗照亮黑夜明,红军来了救穷人。
  ——《红军来了救穷人》

  红军进入通江城以后,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文庙,(现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以陈昌浩为主任,傅钟、张琴秋为副主任的红四方面军部政治部驻学宫旧址,以张雨滴为部长的总供给部驻南寺。1932年12月29日,在通江县城的关岳庙成(县委机关)成立了以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前的最高政权机关。

  同日,以张国焘为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副主席,曾中生为参谋长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入城驻天主教堂(现通江剧场)。并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在县城颁发了川陕苏区第一张布告,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地主豪绅的剥削掠夺,废除苛捐杂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参加红军,建立工农政府”。军阀田颂尧见红军占领通江,慌忙调兵堵击,妄图从巴中、南江两路向通江反攻。面对敌人的东西夹击,红军借助险要地形构筑工事,阻敌进犯。同时,组织优势兵力,趁势反攻,扩大战果。

  1933年1月23日红军解放了巴中,2月1日解放了南江。红军所到之处,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锣鼓响彻云宵,到处飘扬着鲜艳的红旗。

  大山小山山连山,巴山来了徐向前,
  干人穷汉齐造反,革命火焰燃川陕。 
  ——《巴山来了徐向前》

  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政权建设的不断加强,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大批工农干部的不断涌现,自中共赤北县委、赤江县委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中共红江、巴中、南江等县委,巴中特别市委和苦草坝特别区委、洪口特别区委。与此同时,各级区、乡领导机构也相继产生。

  1933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通江县城召开。成立了以袁克服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川省委员会。2月中旬召开了川陕省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以熊国炳为主席的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政区所辖总面积为1.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通江县也由此成为川陕苏区的首府。 

  太阳升起东方  红军来到通江
  穷人挺起胸膛  地主浑身筛糠         
  ——《红军来到通江》

  川陕苏区的创建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结果,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六大”路线,在军事斗争,苏维埃运动,土地革命所取得又一新的重大的胜利。
 
 
攻占通南巴战斗
 

  1932年12月~1933年2月1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由鄂豫皖苏区转移到陕西省西乡县钟家沟地区。在此,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川北兵力非常薄弱,且该地区物产丰富,地势险要,遂决定集中力量向四川发展,翻越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苏区。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队第73师第217团进占通江县北部的两河口,守军1个连撤逃。21日,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进至苦草坝、泥溪场后,兵分三路迅速展开。以红73师为右翼,西出夺取南江;红10师为左翼,东出进击洪口;方面军总部率红11、红12师直趋通江城。25日,红12师先头部队攻占通江城,歼守军第7旅1个营及当地团防部队,乘势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
四川军阀第29军军长田颂尧见其防区被红四方面军攻入,慌忙从嘉陵江沿岸调兵堵击。其第1路和第3师第7旅进抵巴中,第2路进抵南江,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反攻通江。与此同时,位于陕南的第65师亦向万源开进。红四方面军为迅速打开局面,决定集中兵力打击田颂尧部。即以红11、红12师由通江西进,在城西之恩歌咀占领阵地,给由巴中来犯的第1路以大量杀伤后,发起反击,将其击溃,乘胜追击到杨柏河、马家坪、杀牛坪一带,歼其1个多团,并继续前进占领清江渡地区。红12师与红11师第32团在挡住第1路和第3师7个团的反扑后实施反击,毙伤其1000余人,俘600人。国民党军两次受挫后,乃退守巴中城。1933年1月下旬,红12师及红11师第32团逼近巴中,守军弃城撤逃。23日,红军进占巴中城。在此期间,红11师第33团击溃第3师一部,占领通江县城西南之得胜山;红10师击溃了进抵万源县竹峪关之第65师先头部队,迫其退守万源城。红73师经瓦石铺(瓦室铺)进至涪阳坝后,以第218团沿小通江河北上,再向西进攻南江,师主力经平溪坝向南江发展。1月中旬,红73师主力从大河口突破第2路的防线,进至太平山、小尖子山时遭川军第19旅阻击,遂避开正面,留少数兵力执行牵制任务,主力迅速北上,经兴马坝到达官渡口,与先期到达的红218团会合,并迅即集中兵力进攻甑子垭、鹿角垭,激战3日,于2月1日占领南江县城。至此,红四方面军历经1个多月的作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苏区、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红四方面军及时捕捉战机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1个多月的作战中,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的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1-20 21:29:59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通江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通江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