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历史事件

[编辑]

吴理真种茶


    蒙山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始祖吴理真就在蒙顶驯养栽种野生茶树,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历史。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在其《附录——中国茶叶大事记》中载:“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

  吴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乡亲们病了,他热情地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他们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决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树。

  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捡回家,用沙土拌和后放入篾筐中,上面盖以谷草,使茶籽不会霉变和冻坏。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吴理真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今皇茶园)和菱角弯一带最适宜茶树生长。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在我国茶叶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象,吴理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行动,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他成功了。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以植茶为民众的精神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吴理真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青衣河神的女儿,她来到蒙山,情愿与吴理真结为夫妻,帮助种茶。他俩挑选七株长势最好的留在五峰之间,其余的移植菱角弯。不久,王母传旨:人神结合,触犯天条,责令火速回宫,否则同吴理真一并严惩。茶姑与吴理真情深意切,不愿离去,但又怕伤害吴,便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置蒙茶,自己则化作山峰,后人取名玉女峰

  茶姑离开了吴理真,他把痛苦埋在心里,把全部的爱倾注于蒙顶茶的栽培与管理。七株茶树,翠绿葱茏,迥异寻常,菱角弯茶也长势喜人。但由于操劳过度,吴理真消瘦多了。恰逢九天玄女来到蒙山,听到的是百姓对吴理真颂扬,看到的是茶树郁郁葱葱,于是对吴说:“晚上你就不用再熬夜了,我给你另派守护神。”说完用手一指,眼前的两个大石包,变成了两只老虎,并说:“命你两个守护茶园,不得有误。”两只白虎爬在地上点头称是。就这样,人们白天看到的是两个大石包,如果晚上去看,这两个石包又变成两只斑额猛虎,使野兽不敢上前。

  吴理真培育繁殖的蒙顶茶,到了唐代备受珍视。李肇《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品名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封建皇室为了能吃到蒙顶茶,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年年上贡。《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作为天子饮用和祭祀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宋孝宗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手植七株仙茶的地方封为“皇茶园”。
 
 
王小波攻占雅州
  宋太宗淳化5年(公元994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军曾攻占雅州,与官府劣绅作过斗争。

  附: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前期的一次农民起义。北宋初﹐川峡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客户占主客户总数的比例很大﹐一户地主往往占有旁户几十家﹑几百家﹐乃至上千家。旁户的人身隶属关系很强﹐数世相承﹐被视同奴仆﹐承担繁重的田租和赋役﹐生活艰难。地主﹑官僚却奢靡享乐﹐作威恣暴﹐纵欲贪攫﹐残害人民。川峡阶级矛盾极为尖锐。

  宋灭后蜀后﹐几年内把后蜀仓储财物全部运到京师。又以“上供”等方式掠夺布帛﹐设置博买务垄断布帛的购销﹐禁止民间交易﹐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更加贫困。对于川峡盛产的茶叶﹐宋政府“掊取”茶利﹐断绝了很多茶农和茶商的生计。这些都加速了阶级矛盾的急剧发展﹐小股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宋太宗赵炅即位后﹐川峡天灾频仍﹐饿殍载道﹐民不聊生。淳化四年(993)﹐在永康青城县(今四川灌县南)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或作王小皤﹑王小博﹐青城县味江人﹐茶农出身(一说茶贩出身)。淳化四年二月﹐他聚集群众﹐发动起义﹐宣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旁户纷纷参加起义﹐很快攻克青城县。接着﹐直插彭山﹐惩杀了贪暴恣横的县令齐元振﹐众至一万余人。此后﹐转战于邛州(今四川邛崃)﹑蜀州(今四川崇庆)﹐所到之处﹐令乡里富人大姓﹐具报其家所有财粟﹐除留其家用而外﹐一切调发﹐分给穷人﹐得到群众拥护﹐队伍增到数万人。十二月﹐起义军在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东南)与官军激战﹐王小波被西川都巡检使射伤﹐仍奋力杀之﹐攻克江原。王小波终因伤重牺牲﹐其妻弟李顺被推为领袖。

  李顺率领起义军从江原出发﹐继续战斗﹐攻克蜀州。又克邛州﹐杀死知州﹑通判等官吏﹐都巡检使郭允能逃到新津。起义军在新津猛攻官军﹐打死郭允能﹐占领新津县。然后分兵两路﹐一路迂回攻克双流﹑温江﹑郫县和永康军(今四川灌县)﹔一路由李顺率主力攻成都﹐在成都西郭门失利﹐转而攻克汉州(今四川广汉)﹑彭州(今四川彭县)。这时起义军已壮大到数十万人。

  起义爆发后﹐宋太宗将知成都府吴元载革职﹐派郭载代之。郭载与西川转运使樊知古﹑都巡检使郭延浚等加强成都府的防御﹔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卢斌也自梓州(今四川三台)率兵赴援。淳化五年正月﹐起义军猛攻成都﹐大败官军﹐郭载等逃走﹐卢斌退回梓州。十六日﹐攻克成都府。

  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年号应运﹐以吴蕴为中书令﹐计词﹑吴文赏为枢密使﹐又派兵四出﹐攻占州县﹐北到剑州(今四川剑阁)﹐东到夔峡﹐控制了川峡大部分地区。秦陇地区赵包等数千人和峡路数千漕卒也准备响应。

  宋太宗急令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统军从剑门入川﹔又增派雷有终﹑裴庄﹑尹元等率兵自湖北夔门﹐进行镇压﹐并一再下诏招抚﹐命张咏知成都府﹐伺机入川。王继恩分兵两路﹐扑向剑州﹑阆州(今四川苍溪东南)。这时﹐起义军战线长﹐兵力分散﹐又将主力长期围攻梓州﹐另一部胶着在眉州(今四川眉山)城外。四月﹐王继恩军破剑州﹑绵州(今四川绵阳)﹑阆州﹑巴州(今四川巴中)﹔东路官军亦进入夔门﹐攻战于涪江流域。

  王继恩率军猛攻成都。十多万起义军撄城拒守﹐展开激战。五月六日﹐成都失陷﹐计词﹑吴文赏等十二名起义军首领被俘﹐后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就义。李顺于城破时被杀害(一说李顺撤出成都﹐辗转到广州﹐三十年后﹐在广州遇害)。九月﹐张咏到任﹐协同王继恩镇压起义军。

  成都失陷后﹐起义军仍在各地战斗﹐陵州(今四川仁寿)﹑阆州﹑蓬州(今四川仪陇东南)﹑合州(今四川合川)都有激战。张余率领一万余战士﹐沿长江东下﹐连克嘉(今四川乐山)﹑戎(今四川宜宾东)﹑泸﹑渝(今四川重庆)﹑涪(今四川涪陵)﹑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开(今四川开县)八州和云安军(今四川云阳)﹐队伍扩至十余万人。乘胜攻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并派兵攻施州(今湖北恩施)。宋政府增派峡路都大巡检白继赟率精兵入夔门。五月下旬﹐张余起义军在夔州西津口迎击官军﹐腹背受敌﹐失利﹐两万多战士牺牲﹐舟船损失千余艘。张余率军西退。十一月﹐吴蕴在眉州牺牲。十二月﹐大蜀政权知嘉州王文操叛降。嘉州失陷﹐张余被捕﹐至道元年(995)二月在嘉州就义。至道二年五月﹐李顺余部王鸬鹚在邛蜀山区称邛南王﹐攻打邛州﹑蜀州﹐不久亦告失败。

  王小波﹑李顺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兰大顺、李永和起义
  清咸丰年间,兰大顺、李永和起义军,得到名山人民的响应,并积极参加了义军,斩关夺隘,围攻雅安县城7昼夜,并转战荥经芦山天全一带,得到雅安人民的支持。

  附:

  兰大顺、李永和起义
 
  咸丰九年(1859)春,云南昭通爆发李永和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

  李永和也称李短鞑,云南昭通人。是年夏,与同乡兰大顺(即兰朝柱),兰二顺(即兰朝鼎)等在家乡牛皮寨结盟起义。九月,起义军自云南盐津老雅滩进入四川,连克筠连高县、庆符等州县。咸丰十年正月占领自贡盐场,大批盐工加入起义军,声势大盛。

  因以川南为基地,活动于岷江西岸广大地区,兵锋达于成都附近之新津、灌县一带。四川总督曾望颜、成都将军崇实等惊恐不安,闭城自守。十月,起义军集结于自贡、富顺一带,连营百余座,人数达三十余万。为接应太平军石达开部入川,李永和、兰大顺曾联名致书与石达开联系,但终于未能使两军会合。咸丰十一年,起义军攻城掠地,李永和进驻眉州,率湘军黄淳熙部万余人入川镇压。起义军分兵三路:李永和以青神为中心,活动于岷江流域;兰氏兄弟活动于涪江流域,攻克射洪江油,人数达十余万;另一起义军将领周绍涌率部转战于嘉陵江及川东地区。八月,兰二顺部在绵州为湘军所败,退到岷江西岸,与李永和互为犄角,年底复为骆秉章大败于丹棱,兰二顺于十二月在麻柳沟战斗中牺牲。兰大顺率余部退入川北崇山峻岭中。兰军失败后,湘军与四川提督蒋玉龙等合力围攻李永和部,大小二十余战,李军大败,李永和于同治元年八月在八角寨被俘牺牲。兰大顺自川北入陕南,攻占洋县山阳等地,一度与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配合作战,兰大顺受封文王。同治二年十月,兰大顺率部军北上盩厔,进窥西安,并联合陕西回民军,声势复盛。同治三年,刘蓉率湘军入陕进攻兰大顺,兰军奋起抵抗,击毙钦差大臣、西安将军多隆阿。后以寡不敌众,撤出盩厔,退回陕南。途经汉阴,遭团练袭击,兰大顺牺牲,起义最后失败。
 
 
翼王全军覆没

   1863年4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三四万人,从云南巧家金沙江入川,欲实现多年来“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战略方针。同年5月,石军至泸沽,分兵“越西冕宁大小两路”一路由小路冕宁县泸沽经大桥至铁寨子、水扒岩、烂泥坪、铜厂、新场至柴打地(今安顺场,下同)。一路由泸沽绕越西,经保安至海棠,翻竹马垭口经擦罗、新场至柴打地。于当月14日(清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黎明石达开身入险域,陷入困境。

  石达开沿途发送文告,向彝族各家土司申明大义,要他们“切勿听信谣言,滋生事端”。 同时以重金送给松林地(今石棉县先锋乡松林村)蕃族(今藏族)土司王应元,邛部彝族土司岭承恩。紫打地前有大渡河,后有高山峻岭,左有松林河,右侧越西部重兵把守。隘口险窄,无回旋余地,不利于作战。但石达开以为两土司接受礼物,可以畅通无阻,而仍然率大军到紫打地,未作连续工作,是第一失策。

  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大军已到紫打地时,立即调兵遣将,凭借“西南天堑”拦截围攻。派人潜至说服松林土司王应元,邛部土司岭承恩,许诺攻破太平军后,以辎重财物金钱,官位悬赏。因而王应元为清军所利用,斩断松林河铁索桥,阻止太平军走泸定的生路。

  当时石达开兵败退到这里时,已穷途末路:既无援军,又无粮草,仅剩的四五千败兵疲惫至极。而前后堵截的敌人又不断进行骚扰、袭击,损失不断扩大。

  起初,石达开曾幻想抢渡大渡河,向雅州(今雅安)一带发展。为此,他命令士兵扎木筏上百只,准备第二天抢渡大渡河。哪知当晚风雨大作,暴雨如注。军士衣裤俱湿,苦不堪言。狂风暴雨持续了整整一晚。第二日,大渡河水暴涨,滔滔河水浊浪排空,激流翻滚,吼声如雷。渡河将士均面呈惧色。勉强渡河后,有一大半木筏被浊浪很快打翻,落水将士难以生还。再加上对岸的清军又不断用火炮轰击,激起的大浪更是几乎将剩余的木筏打翻。就这样,前有天堑阻隔,后有强敌追杀,石达开全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眼见大势已去,为了保全两千多将士的生命,石达开大义凛然,携带宰辅及两岁的儿子到清营束手就擒。6月18日,他和幼子被押解到成都,后在成都英勇就义。而大渡河畔的两千多太平军将士仍全部被害,鲜血染红了滔滔河水。
 
 
发现大熊猫
   

    1869年5月4日,神奇的大熊猫在这里被法国人J·A·P·戴维发现其皮制成模式标本后成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引以自豪的镇馆之宝,并轰动全世界。百余年来,大熊猫为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立下了卓越功勋,雅安也演绎了一连串保护大熊猫的动人故事。

  J·A·P·戴维1826年生于法国巴斯克市1900年11月10日逝世于法国巴黎法兰西国家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传教士。他一生酷爱动植物研究,在中国从事科研和传教活动的12年,是他一生最辉煌的12年,其代表著作有《中国之鸟类》、《戴维植物志》。最辉煌的时刻是1869年的5月4日,因为那一天他发现了大熊猫,地点在四川省的穆坪地区(今雅安市宝兴县)。

  1869年春天的一天,戴维离开他传教的穆坪邓池沟教堂,到深山沟里采集植物标本,在一山村富户家里找水喝时,发现农户家里有一张奇怪的兽皮。这张兽皮黑白相间,作为动植物研究专家的戴维从来没有见过,他问富户主人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主人告诉他叫“黑白熊”。这张兽皮引起戴维浓厚的兴趣,他断定这种动物很有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他非常迫切地问主人在哪里可以看到这种动物,主人告诉他这山上就有,只要下工夫就能捕捉到。1869年的5月4日,戴维终于捕捉到一只活体“黑白熊”。他亲自指挥工匠们在天主教堂内为“黑白熊”做了个大木笼,将“黑白熊”关在木笼里饲养起来,观察、记录它的生活习性。他根据“黑白熊”的体毛,脚底有毛等特征,认定“黑白熊”是熊的一个新种,他满怀希望要将“黑白熊”带回法国,向世界推荐这种新动物。

  可惜的是,“黑白熊”离开了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饲养人员对“黑白熊”的生活习性也不了解,在启程运往国外时得病不治而亡。戴维只好把“黑白熊”的皮剥了下来制成标本,并写下多篇“黑白熊”研究资料, 交给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

  戴维的论文很快在法国一家很有影响的自然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黑白熊”标本也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爱德华兹馆长又对“黑白熊”标本和戴维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确定了它的分类科目、种属关系,将这种动物最后命名为“猫熊”(PANDA),命名人仍然是戴维。根据它的体型,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成中文后写成“大熊猫”,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戴维制作的大熊猫标本至今还保存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雅安作为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被世人公认为大熊猫的故乡当之无愧! 戴维当年工作的邓池沟教堂,始建于1839年,面积1.3万平方米,中西结合砖木结构,至今保持完好。
 
 
化装夺芦山


芦山县太平镇花莲村福寿桥,中央红军九军团途经此桥北上

  芦山守敌王泽浚旅,以两个营兵力守城西河岸,以防堵来自天全方面的红军;团部和第一营守城;两个团在城东北芦山岗高地构筑二线阵地。

  1935年6月8日,天全城内受了敌人欺骗宣传的群众,纷纷逃奔芦山,红军战士多人化装杂入群众中进入芦山城。半夜时分,潜入城内的红军从城西北角向敌团部和第一营发起突然猛攻。王泽浚仓惶逃往芦山二线工事,龟缩其内。红军突然出现在城内,王泽浚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出兵。直到红军撤离城亘向灵关开进后,城内居民大叫"红军走完了!"王泽浚才派队伍入城。这次红军化装袭击,用很少的兵力,很短时间,无甚伤亡,轻取了芦山城,为部队向宝兴进发开辟了道路。

  6月9日起红军昼夜兼程,在芦山双石兵分两路:多数经西川去灵关;少数经塔围、中林翻大翁顶去宝兴县盐井坪。红军另一支部队从芦山县城出发,翻灵鹫山直插灵关。
 
 
地下党策应红军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席懋昭1935年初到灵关担任了当地小学校长。他选用这个社会职业作掩护团结教育了当地一批青年农民。当红军即将进入灵关前,灵关镇带着一些团丁作反动宣传,威逼乡亲们外逃。席懋昭和那批进步青年帽在暗中揭露敌人谣言,向群众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劝大家不要外逃,迎接红军。6月8日中午,从天全方向飞来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侦察,群众争看这一从未见过的空口怪物。席懋昭据此推测红军即将到了。而当地地主武装帽奉命到入设卡子、堵道口、守桥头,群众惶惶不安。

  当晚席懋昭带领一批青年找到红军,并带领红军先遣队一军团二师四团,避开敌人重兵把守的大路,走小路从十八道水经苦篙坪,在朱砂口与恶坝地主裴学仁派出的几十个团丁进行了一次小交锋后,过了罗家坝来到灵关铁索桥西头。红军吹起冲锋号,冲过铁索桥,吓得桥东头几十个守桥团丁四处逃命。

  席懋昭将红军先遣队带进灵关场上。群众见席懋昭与红军打得火热,都纷纷出门来听"席校长"作宣传。群众相信席懋昭,纷纷走出门来为红军烧茶送水,个个喜笑言开。敌人谣言,不攻自破。席懋昭带领红军打开地主粮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群众围着席懋昭说:“席校长,我们明白了,红军真是穷人的队伍啊”。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11-08 10:39:32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雅安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雅安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