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建置沿革

[编辑]
 上古至隋唐

  西周和东周春秋时期今阜新市属幽州地域,有山戎、东胡人活动于此。

  东周战国时期 燕长城横贯今阜新境内,燕长城以北仍属东胡,南部介于燕国辽西、辽东两郡之间。

  秦代 今阜新市为秦地,分属辽东、辽西郡。在燕长城以北处为东胡族辖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匈奴大败东胡,今阜新市属匈奴左地。

  西汉今阜新市属于汉王朝的幽州刺史部,仍为匈奴左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王朝打败匈奴,今阜新市属乌桓地。

  东汉 今阜新市南部属汉王朝的幽州刺史部,北部东部鲜卑游牧地。

  三国 今阜新市北部属东部鲜卑(东接扶余,西邻拓跋鲜卑),南部属魏地。

  西晋 泰始十年(274年),今阜新市北部属鲜卑慕容部,南部、西南部属西晋平州昌黎郡。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归附于晋,拜为鲜卑都督,今阜新市全境均属慕容部管辖。  -

  东晋十六国 今阜新市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等几个更替的割据政权占据。

  东晋成康元年(335年)时,今阜新市大部属前燕昌黎郡,北部小部分(今彰武最北部)地区属契丹辖地。前秦时,今阜新市大部为前秦昌黎郡平州辖境,北部地区为契丹辖地。后燕时,今阜新市北部属契丹辖地,南部为后燕昌黎郡所辖。北燕时,今阜新市南部为平州辖地,北部为契丹所辖。

  南北朝北魏太和三年(479年),契丹族臣附于北魏,并向南徙,今阜新市逐渐为契丹驻牧地。南北朝170年间,今阜新市为契丹辖地。

  隋代今阜新市北部为契丹辖地,南部属隋王朝的燕郡(郡治今义县)。

  唐代唐灭隋后改郡称州。唐太宗贞观初,今阜新市北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及彰武县境)属契丹辖地;南部属唐河北道北部的营州(卅治在今朝阳市)。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在契丹驻牧地区设置松漠都督府(府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西北部)。今阜新市北部为松漠都督府辖,南部仍属营州。

  辽金至明清

  辽代  辽初,今阜新市属上京道。

  在整个北宋、辽南北对峙时期(960一1127年),今阜新地区一直属辽国辖境。辽将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汉人、渤海人迁入本地,作为奴隶分给契丹贵族,令他们筑城。这种贵族领地城邑叫“头下军州”,系契丹贵族的私人州城。辽代这样的头下军州置于今阜新地区的有徽州、成州、懿州、欢州、壕州、渭州、顺州等。在这些城址中,成州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二女儿晋国长公主岩母茧的私城,建于辽太平元年(公元1021年),遗址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村境内。懿州是辽圣宗三女燕国长公主槊古的私城,建于辽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

  辽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年),“头下军州”的成州、懿州先后转化为国家行政区划。懿州辖宁昌县、顺安县,成州辖同昌县。三县均在今阜新市境内。这是今阜新市境内设置行政州、县的开始。

  金代 金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四级。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示,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今阜新市南部小部分地区为东京广宁府辖地;今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彰武县全境属懿州管辖。时懿州属咸平路。懿州,辽时治宁昌,金徙州治于顺安,从宁昌并入顺安。懿州是金代有影响的州城,在金代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金懿州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40公里绕阳河西岸的塔营子村)。承安二年(1197年),今阜新市境内同昌县复属川州,并将本地之徽川寨改为徽川县,属川州。徽川县后归懿州,为懿州支郡。泰和八年(1208年)懿州改属北京路

  元代 元初,境内设懿州路。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十二月设东京总管府,将懿州路降为东京支郡。其所领的埭州、灵山县、同昌县并入顺安县,后废顺安县并入懿州。故金、元懿州同为一地。至元十七年(1280年)懿州又改属辽阳路。至顺元年(1330年),今阜新市北部一部分(今彰武县一部分)在中书省宁昌路辖境(治所在今法库、彰武两县之间);今阜新市南境为广宁府路辖地;中间大部分地区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治所在今辽阳市)。境内有懿州、豪州等建制,并有洪州、驿安等驿站。至正二年(1242年)正月,复升懿州为路,并划大宁路辖的兴中州和义州归懿州路辖。懿州在元代成为政治、军事重镇,辽阳行省在至元、皇庆和至正年间三次从辽阳移治懿州。

  明代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今阜新市境内的懿州设广宁后屯卫,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广宁以北大片地区(含今阜新市全境)。同年,明朝又在境内西北部设营州左屯卫,隶属北平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年),营州左屯卫迁治顺义县(今北京顺义县)。永乐八年(1410年)广宁后屯卫迁治义州(今义县)

  明正统、景泰年间,今阜新县境地属泰宁卫;今彰武县境地属福余卫。

  清代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蒙古兀良哈部落的首领善巴率部归顺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诏编所部佐领,善巴任札萨克,辖阜新地区西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清封善巴为达尔汉镇国公。崇德二年(1637年),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建土。默特左翼旗,后隶属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翼旗的疆域:东至乐阳河(今绕阳河),西与土默特右翼旗(今朝阳、北票)交界,南至柳条边墙,北至库昆河(今北大河)。

  顺治初,清廷在今彰武县境置官牧场,名杨柽木牧场,属盛京礼部。清廷将牛、羊以 “苏鲁克”制给牧民放牧,故亦称苏鲁克牧 场。牧场设总管,兼管地方行政。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科尔沁左翼 旗宾图郡王及土默特左翼旗贝勒奉旨献部 分旗地为三陵(永陵、福陵、昭陵)牧养地,苏 鲁克牧场疆域扩大,并改名为养息牧场。养 息牧场成为盛京三大牧场之一。牧场大致走 向是:北以库伦旗为邻,南以边墙与新民县 相隔,东邻科尔沁宾图王辖地(以今石椿子、 黄花甸、蓝家窝堡一线为界),西以绕阳河、 苏巴尔哈河与土默特左旗为邻。乾隆十五年 (1750年),经朝廷议准,养息牧场总管改由盛京将军管辖。从清初到嘉庆年间的150多 年,养息牧场颇为兴盛。至嘉庆九年(1804 年),养息牧场已有蒙古牧民3530人。嘉庆 十八年(1813年),清政府允许在养息牧场试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禁招垦,牧场境内人口骤增,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已有村屯84个。

  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塔子沟厅(治所今凌源),位于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由塔子沟厅析置三座塔厅(治所今朝阳),并于鄂尔土板(今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镇)设巡检衙门,管理土默特左旗的汉民事务,实行蒙、汉分治。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三座塔厅为朝阳县,土默特左旗的汉民事务由朝阳县管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十五日,清朝廷批复,在养息牧地区设置彰武县,隶新民府,县治设于横道子(今彰武镇)。彰武县因地处清代柳条边彰武台边门外,故以“彰武”命名。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热河都统锡良上奏清朝廷请在土默特旗境建阜新县。实行县旗并存,蒙汉分治体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由朝阳县析置阜新县。派王维墉去鄂尔土板试署,阜新县正式建置,管理土默特左翼旗全境及奈曼旗南部、朝哈尔哈、唐图哈拉哈旗部分地域的汉民事务,归朝阳府所辖。阜新县衙设在鄂尔土板(今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以“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语意,取“阜新”二字为县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移县治于水泉(今阜新镇)。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彰武县为奉天省辖。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9-21 22:18:33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阜新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阜新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