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简介

[编辑]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简称“岩城”,东与德化为邻,西和永安、三元交界,南同永春漳平接壤,北跟沙县尤溪毗连。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延平府(府治在今南平市)通判林元伦建议、巡按御史白贲奏请朝廷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四县之边隅地合置一县;因在大小田村建衙设治,故取名大田,历属延平府、永春州和龙岩、永安、晋江专区(地区)。现属三明市管辖,县治均溪镇。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大田县列为沿海经开发区。均溪、上京、太华、广平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工业卫星镇。
  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属山区丘陵地带,山峦蜿蜒,高峰峻立,沟涧密布。地势大致由西南东北倾斜,东西宽57公里,南北长75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最高处为南端的大仙峰,海拔1553.4米,最低处为北部的文江溪下游河谷,海拔不到200米。境内溪流纵横,河网密布,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9.6℃,年平均降雨量1491.7~1809.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3.8小时,无霜期297天,适宜农作物生长。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闽中宝库”,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煤、石灰石、铁、铜、铅、锌、钨、锰、硫和瓷土等37种,矿产种类、藏量和价值居福建省前列、三明市之首位。
森林面积155.1万亩,占宜林地面积67.9%,森林覆盖率48.6%,绿化率71.03%。活立木蓄积量526.9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木425.4万立方米。植物种类141科621种,珍稀树种2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杜仲、福建柏、红豆杉、铁坚杉、三尖杉、金钱松等。野生动物有虎、豹、羚羊、狐狸、黑熊和穿山甲等110种。药材资源也较丰富,可药用的有957种,尤其是素有南方人参之誉的绞股蓝,1993年产干品700吨,其系列产品开发初具规模,行销国内外。
            交通处于闽西北通往闽南沿海“金三角”的陆路要冲,是三明市的南大门。省道205线、305线二级水泥路直贯全境。县城距福州340公里、厦门262公里、泉州196公里、三明129公里、永安97公里。鹰厦铁路的岭头火车站与省道305干线相交,距大田县城62公里。开发中的菜坂洋新城区,把大田县城与省道205线、305线交会处的石牌乡连为一体。
县内胜迹景观,古有百雉凌云、双岩映翠、仙峰秀色、合剑溪声、南涧渔歌、东溪虹影、新兴梵韵、古寨晨烟,时称“田阳八景”。现有白岩公园、空洞山、黄岩洞、白鹤洞、慧林洞、大仙峰、高峰、东岩寨、狮古洞、象山。新辟位于城西的白岩公园,占地500亩,是一座独具天然美景、又融现代气息的森林公园。345级登山台阶,气势雄伟、壮观,拾级而上,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被誉为闽中山区的一颗明珠。
  大田的历史,据已发现的石器和印纹硬陶片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聚居耕耘、繁衍生息。两晋南北朝期间,由于中国北方连年战乱,闽中闭塞的山区却相对稳定,成为中原汉人逃难的处所,形成“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潮,大田一时人口增加。唐以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人又因避难而多次南迁入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经济渐次发展。据县内部分姓氏族谱记载,大田人多为河南省迁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历代人才辈出,至清末,进士38人、举人59人。其中有誉满京城的明代礼部尚书田一俊(号钟峰),任内曾上疏《大田盐法议》,以解故里吃盐难;与郭奇逢(鹤峰)、廖宪(盘峰)三者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三峰”才子。县人连登岸精研星纬,著有《天文志》;肖一槐高年积学,著有《天文地舆图》。名医不乏其人,清吴腾汉途经福州,治愈当地“天花”,为藩司和林则徐所器重;叶端一剂药治愈厦门海防分府李章霖内眷难症,名震鹭岛。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谢廷训主修首部《大田县志》。
  大田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毗邻沙县的邓茂七,为反抗地主阶级沉重剥削,聚众起义;县人郑新随之率众揭竿而起,声势浩大,震撼英宗皇朝。历史上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封建王朝和军阀残暴剥削、压迫的斗争从不间断。民国18年8月(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攻克大田县城,播下革命火种。民国26年春,河北省立农学院大田籍学生、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林鸿图返乡宣传革命真理,并在武陵创建大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首任书记林大蕃,率有志青年和劳苦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不懈斗争。1949年9月6日,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下,均溪游击队解放大田县,建立人民政权。在长期、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林鸿图、林大蕃、肖冠槐、林友梅等76位革命者先后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1958年1月13日,朱德亲笔为大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千百年来,大田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体现了致力开发山区资源、利用省内外资本特点。农业方面,有茶、竹、木、果、药材、油茶和苎麻等开发和栽培;手工业有采炼、造纸、瓷器、糕点、酿造等,尤其是矿冶工业发端早。据可考资料表明,宋、元时代,采矿冶炼之风已相当盛行,采炼矿种有铁、铜、铅、锌、硫、瓷土和石灰石等,采炼地有济阳、翁厝、香坪等十几处。明代,采炼业又有较大发展。最大锻铁炉雇工数量“多至五七百人”。在经营方式上,大田县的锻铁炉,皆徽州商人投资(曹叔明《新安休宁名族志》卷一),而“雇募工丁,俱就本地召募农民”。清代至民国,大田有30多座铁炉,位居全省前列,采矿业一度兴盛,“在此境内大办铁课、银课”,“铁银课税系省之众”,开采地有文经、南坑、万湖、小合、汤泉、银顶格等十多处。文经、南坑矿运至文江,经尤溪入闽江,“运输为全省各矿中最称便利者”(民国《开发福建矿业计划》)。民国36年(1947年),县人肖冠英研制水轮泵成功,使大田成为全国水轮泵的故乡。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6-04 05:09:59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大田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大田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