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历史名人

[编辑]

尚可喜
   


    尚可喜,字震阳,祖籍山西,后至辽东。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于辽宁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19岁领兵作战,驻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金,因战功显赫,部队被封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行军3万里,足迹遍及10余个省,征战70余次,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达20余年。尚可喜一生戎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功勋卓著,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时年73岁。

    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朝政府特意为他建造宗祠、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有史学家评价说: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尚可喜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动、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让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祯,最令尚可喜鄙视的同僚便是吴三桂。明朝崇祯初年,辽东已经大部分落入后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带还在防守。作为海防将领,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书崇祯,要求其重贤臣、远小人,为救大明朝于水火而勤政,可崇祯不但依然故我,纵情淫乐,还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万念俱灰的尚可喜见大明气数已尽,毅然转戈投诚清廷以事明主,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清王朝风雨同舟的33载春秋。此后,他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与康熙之间更是“情同父子,谊若手足”。因为“勇而善谋”,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视的人便是吴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坚决痛击叛军。在援军未到之际,他几次准备在兵败时“举火自焚”或“上吊自杀”,誓死抗击吴三桂叛军。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临终时,他叫家人搀着遥拜北方:“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辞世,康熙闻讯,特遣国子监前往致祭,并御赐祭典、祭文,赐谥号为敬。可以说,这是历朝政府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张海天
   
    张海天又名张贺年,号“老北风”。1880年生,原海城县高力房村九台子人。祖籍在山东,清末逃荒来东北,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11岁给地主放猪。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凌辱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因他虽无文化,但天资聪颖、胆大心细、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颇孚众望,被推为头目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放弃战匪生涯,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1931年10月被伪“东北民众自卫军”收编为一旅旅长。见到伪“东北民众自卫军”到处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暗中与项青山、盖凌香商量,决定捕杀伪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凌印清和他的主子日本陆军大佐仓冈等人。11月18日凌晨趁大雾将凌印清和仓岗等16人抓获,把这伙汉奸特务押送到沙岭镇江河岸枪决。这一壮举,极大鼓舞了辽河两岸人民的抗日信心。不久被任命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司令,活动在辽河两岸铁路沿线各战略要隘,斩关守阵,炸桥梁,袭列车,夺取军需物资、兵行神速,作战勇猛,使敌人闻风丧胆。1932年第一次率部进攻海城,摧毁了敌人大量军事设施,并于 5月21日击毙海城伪警察大队长顾兆祥。同年,9月12日又参加了辽南义勇军总指挥李纯华部,围攻海城火车站,烧毁了日商“大矢组”军需供应站5垛军草,击毙日军5人。1933年染重病,卧床不起,在北平住院期间,张学良将军曾亲自探望并予以资助。1939年在北平医院病故。

 
 
常恩多
   


    常恩多,字获三,满族。1885年出生于海城县西东三台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无母,9岁丧父,11岁时在伯父抚养下入小学念书,后入师范学堂,19岁毕业后在本村任小学教员。
  
    1919年,常恩多怀着救世爱国之心,参加了奉军。1922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得郭松龄的赏识,毕业时被破格授予中尉排长职务。后又被提升为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团副、上校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常恩多目睹国破家亡、东北人民颠沛流离的惨景,面对全团官兵声泪俱下地说:“咱们是东北父老用血和汗武装起来的队伍,咱们要用血和生命把鬼子赶出家门,这是咱们的天职!”东北军进关后,他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卖国行径非常气愤,常抵制他们的反动政策。

    1936年秋,他晋升为百十一师中将师长,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但仍不忘东北的父老兄弟。他对官兵们说:“过去我管一个团,现在管一个师,打鬼子、回老家的本钱越来越多了。我要对得起东北父老,就得把这个师带好、练好。”他还说:“你们看看人家红军,缺吃少穿,弹药不足,战斗力还那么强,就是因为他们要打鬼子,救中国,有股穷人的志气,咱们不好好练出杀敌本领,能对得起东北父老吗?”当时在西安负责做争取东北军工作的红军将领叶剑英,在一天夜里会见了常思多,二人畅谈到深夜,使他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常恩多欣喜若狂,急忙找张学良请求战斗任务。张学良命令他率部征讨何应钦组织的“讨逆军”。一天拂晓,常恩多率军把“讨逆军”打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常恩多深忧东北军的前途,派人与红军前方总指挥部的彭德怀、任弼时、徐海东等同志秘密取得联系,决心投奔红军红军领导鉴于当时政治形势和革命需要劝慰常思乡先留在东北军中。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常恩多率师奔赴华东战场。在扬州战役中,他临危不惧,率军不坚守阵地,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创;在台儿庄大会战时,他领兵攻克阜宁,将日军丘山旅团大部歼灭;在徐州战役中,国民党的第六、七师面对敌人畏缩不前,常恩乡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率师主动向日军发起冲锋,歼灭了大批敌人。百十一师在常恩多指挥下,克敌制胜声威大振,常恩多被抗日军民称赞为“常胜将军”。

 
 
邓铁梅
   
    邓铁梅,1893年2月15日出生于本溪小市一个满族家庭。自幼读书,曾任凤城公安局长,1929年被免职调省警务处岫岩小汤沟顾家堡子(当时属凤城县)等地,召集朋友、旧部150多人,收集枪支100多支,在顾家堡宣布成立抗日队伍,开始称东北民众义勇军,后改称东北民众自卫军。东北民众自卫军当时喑闪?个大队,1个武术队(俗称大刀队),共六七百人。1931年12月25日,邓铁梅司令在周家堡子(今宝山镇周家村)集合战士500人召开进攻凤凰城动员大会,他慷慨陈词,揭露日军侵我国土、钉我同胞的滔天罪行,号召战士们一定要消灭侵略凤凰城的日军,相伺机夺回凤凰城。邓铁梅率领全体战士向凤凰城进军,行军到三义庙(今宝山镇岔路村三义庙村民组)稍事休息,进行战斗部署,兵分3路进攻凤凰城:第一大队从南河沿进南大街(今龙源路)经衙门胡同(今振兴街)攻取老营房日本守备队驻地,武术队随队参战;第二大队从白家岭(今凤白山龙山村与良种村交界处)经城西沟直取火车站;第三大队从赫家沟(今凤山团山村)渡河进山东街进攻警察局(今八一二五五部队院内)、税捐局(石桥路247号楼后部)、东三省官银号(农行凤城市支行对门原自来水公司处)等敌伪机关。同时派出两小股部队于凤山岳 城站南北两侧破坏铁路和通讯设备,阻止日军从安东(今丹东)、鸡冠山两个方向增援。部署停当,邓铁梅于三义庙坐镇指挥,任命第一大队长于深海为总指挥,率领部队乘夜色向凤凰城挺进。

    12月26日零时30分战斗打响。喊杀声、枪声把日本侵略者从睡梦中惊醒,慌忙迎战。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老营房。于深海命令武术队为先锋,战士们手持大刀,翻越院墙,几次冲进院内,遭到日军拼死抵抗,伤亡惨重,始终未能攻下这个锯点。负责攻打凤凰城站南北两侧的部队未能按计划破坏铁路,凌晨2时30分、4时20分,日军增援列车开进凤凰城,邓铁梅部随即撤出战斗。这次战斗,邓部先后攻进火车站、砸开监狱(今振兴街与邓铁梅路交叉处北侧)、冲进“县维持会”院内(今满族大楼前)、烧毁日本人平井贞一郎开办的药房,共打死日本侵略者10人,缴获机枪2挺、手枪1支,放出凤城监狱中的“犯人”50多人,借得税款3587元(大洋),缴获药品等物资。清晨5时,部队撤到三义庙,邓铁梅对随队前来的从凤城监狱放出的“犯人”进行教育,一部分当即参加东北民众自卫军,走上抗日道路。战斗中邓部牺牲第二大队长王希臣以下30多人。日本侵略者统计这个战斗“损失程度超三万元”。西河小队长认为是一次“艰巨的战争”,使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夜袭凤凰城表现出东北民众自收军“以自卫手段,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和“为自卫而死,为国家而死,为民族争生存而死,死有余荣”的英雄气慨。

    1932年2月邓铁梅联合李子荣部进军庄河,获得一批弹药。3月邓铁梅将司令部设在尖山窑,6月夜袭龙王庙,打死李寿山伪军六七人,俘虏100多人,把李寿山赶出龙王庙。7月东北大学毕业生苗可秀来到邓铁梅部,参赞军务。8月于尖山窑设立军官学校。9月邓铁梅进驻龙王庙,设立司令部,下设参谋、政务、副官、秘书、军械、军需、军法、军医8个处,辖18个团、3个支队、1个大刀队,人数发展到七八千人。在进军庄河、智取三义庙、夜袭黄圭坎、攻打大孤山、血战红花岭等战斗中屡创日军,战功显赫,威震辽江。1933年有人叛变,部队减员,化整为零,坚持抗日。1934年6月邓铁梅被日军捕获,9月遇害。东北民众自卫军逐渐解体。但是邓铁梅创建抗日军队,立下不朽的功勋,1935年我党发表的《八一宣言》将邓铁梅誉为“民族英雄”。1988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早在1946年,凤城人民就将凤城市内主要街道市场街命名为邓铁梅路,以纪念邓铁梅。1988年,政协凤城满族自治县委员会主持集资,在凤城山下修建了邓铁梅、苗可秀纪念寿,纪念值得崇敬的抗日民族英雄。

 
 
阎宝航
   


    阎宝航(1895-1968)字玉衡。辽宁海城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13年考入奉天(今沈阳)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1918年联络同学创办奉天贫儿学校,得到张学良的资助。1920年被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聘为干事。1925年参与组织奉天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游行示威,不久举办暑期大字任校长,请共产党员任国桢等讲授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史。1926年公费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社会学,后去丹麦等国考察。1928年回国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不久被选为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常务主席,领导开展反对日军制造济南五三惨案的抗议活动。1929年兼任辽宁省拒毒联合会主席,并主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同年秋被选为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代表团筹备主任,赴东京出席会议,揭露日本当局侵华阴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北平,同高崇民、杜重远等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任常务委员兼政治部部长,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日。1933年8月该会被取缔后,又同高崇民等联络东北军抗日将领王以哲等成立秘密的“复东会”,任理事长,举办抗日干部训练班。1934年春赴南京任新生活运动会书记兼总干事。1935年10月同高崇民等上书张学良敦劝他停止“剿共”,联合抗日。1937年6月接受中共建议,在北平发起成立东北抗日救亡总会,任常务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总会迁南京,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党政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理事、大明实业公司经理,利用合法身份积极从事上层统战工作。

    1946年1月在重庆沧白堂组织民主人士讲演大会,多次任执行主席,6月任赴南京反对内战请愿代表。8月被选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不久返回东北进入解放区,任辽北省政府主席。参与领导辽北广大人民翻身建政,支援东北解放战争。1949年春调到北平,任全国政协筹委会副秘书长,参加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等职。1959年4月辞职改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和迫害,1968年5月22日不幸逝世。1978年1月5日,中共中央给予平反昭雪。
 
 
黄显声
   


    黄显声字警钟,1896年生,岫岩县石庙子蓝家沟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结业后在东北军中任职。1931年3月调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时,率部在沈阳抵抗日军侵略,后退守锦州组建公安骑兵总队,并首创抗日义勇军,其势力遍及辽宁各地,被日军视为眼中钉。
  
    1932年初,锦州失陷,他率部入关,被张学良编为东北军骑兵第二师,任师长。此时,黄显声暗中与共产党联系,任命中共党员刘澜波为少校书记,还以各种身份将17名共产党员安排在他身边工作,并开办教导队,培训抗日骨干,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主任何应钦视为“红到底”的队伍,几次派人侦察抓人均被他抗拒。1936年夏,东北军中有识之士,秘密建立抗日核心组织“抗日同志会”,他是重要成员之一。“西安事变'前夕,黄显声被派到石家庄,任五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他支持一一六师师长吕正操吸收共产党及进步青年参加军内工作,使之成为该军的抗日中坚。“西安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派人劝说黄显声弃张投蒋,遭到严词拒绝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显声毅然拉出部队在漳河前线与日军激战,给敌人以重创。后遭到五十三军亲蒋势力的排挤,他被迫离开部队,应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周恩来的邀请,只身奔赴武汉,一方面协助共产党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一方面为营救张学良而奔走呼号。1938年2月6日准备动身去延安,2月2日在汉口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先监禁在湖南益阳,1939年转囚于贵州息烽,1946年又解送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其间,每天按时教授难友和“小萝卜头”文化,坚持斗争。1949年11月27日被敌人秘密枪杀。1960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将黄显声的英灵移至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孟 泰
   


    孟泰,1898年生于河北丰润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3月只身闯关东,在奉天千金寨(今辽宁抚顺)票子沟当工人。1926年因用大锤砸了一个日本工头的脚,不得不躲避而来鞍山,进入鞍山制铁所,在炼铁工场当配管工,长时间饱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压迫之苦。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不久,孟泰再次进入鞍钢,公司领导派他去后方帮助生产建设,他二话没说,经瓦房店去安东到通化。为了尽快修复两座高炉,他顶风雪冒严寒,每天早5时赶到工地,天黑才收工。在他的带动下,原定80天才能修复的两座炼铁炉,只用35天就完成了。1948年末,孟泰回到鞍钢炼铁厂修理场任配管组长。他见修门炉的器件短缺,便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然后除锈、涂油,整齐地摆放在备品库,这就是有名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的修复出铁,做出了一重大贡献。在修复高炉的日子里,他拜常不回家。为了维护好高炉,他坚持做到“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整天围着高炉转。他的革新创造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受到工人们的好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飞机多次窜到鞍山上空,孟泰干脆把行李卷扛到工厂,守炉餐,伴炉服,日夜保卫高炉。当4号高炉发生废生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时,孟泰闻声奋不顾身冲上炉台,冒着危险迅速关闭了给水阀门,制止了继续爆炸,保住了高炉。
  
    1949年7月9日,孟泰被评为一等功臣,同年8月又获特等功臣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提升为工人技术员、副技师及修理场场长。1950年8月,孟泰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9月25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孟泰作为主席回成员坐到了毛主席身边,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随同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同年7月,担任炼铁厂副厂长,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拣回成千上万吨焦炭,他还改革成功了热风炉底部双片燃烧商,提高寿命近百倍,研制成功了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节省30%。11月,赴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O周年庆祝活动;12月回国后,又出席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1959年4月,他出席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60年3月,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64年12月,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任鞍钢工会副主席。孟泰在“文化大革命”中,立场坚定,刚直不阿,同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活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高风亮节。1967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致电孟泰,特邀他进京。6月13日下午,在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鞍山代表时,孟泰猝然病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9月3O日,孟泰病逝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终年69岁。人们多称他为老英雄孟泰,他的名字几乎成为鞍钢的代名,他已成为鞍钢之魂,孟泰塑像坐落在鞍钢公司办公楼大白楼的,立山公园改名“孟泰公园”。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9-17 10:40:06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鞍山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鞍山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