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区建置沿革

[编辑]

春秋战国
 
  一、春秋时期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山戎伐燕(公元前七世纪),燕告急于齐,齐桓公伐山戎,山戎走。”辽东为齐国所控制。今旅顺口区、金州区、新金县及庄河县出土的青铜短剑及铜凿、铜斧、铜刀、铜矛、铜镜及陶器,均为西周末、春秋初的遗物。说明大连地区与山东半岛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二、战国时期

  燕昭王为改变“燕小力少”的被动局面,“卑身得币以招贤者”。经过二十余年励精图治,燕国由弱变强。其间,东胡渐盛,活动于今朝阳、锦西、大连一带,经常袭扰燕国。燕为了解除东胡威胁,于燕昭王十二年任秦开为将,出击东胡,夺取辽东。“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是为辽东地域建置之始。今大连地区属燕辽东郡,首府在襄平(今辽阳市旧城区)。今新金县花儿山乡张店村古城址,当为燕辽东郡之县城址。此间,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水陆交通已拓通。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居民为避战乱,迁徙辽东,带来先进文化。此外,今大连地区出土的韩、赵、魏等国布币,说明燕国时期今大连地区同韩、赵、魏各诸侯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均有密切联系,促进了辽东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秦汉三国
 
  一、秦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大将王贲攻赵,俘赵王,屯兵中山欲击燕。赵公子嘉与燕联兵抗秦,战于易水之西,燕赵联军败。逾二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退保辽东踞襄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由是灭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为36郡。在辽东因袭燕国旧制仍置辽东郡,治襄平。辽东、辽西郡下设29县。此间,今大连地区隶辽东郡何县,因史无确载,尚待考证。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兵于蓟,韩广将兵北征燕,并自立为燕王。

  二、西汉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封原燕将臧荼为燕王,以蓟为都;改封原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以无终为都。韩广拒不到任,同年八月被臧荼杀死,辽东遂被臧荼控制。汉高祖三年,臧荼归附刘邦,仍被封为燕王。秦统一六国之初,鼓励农桑,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对今大连地区产生一定影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反,刘邦率军击败臧荼,立太尉卢绾为燕王。公元前195年,卢绾叛汉,被周勃率军平定。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封刘泽为燕王。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为开发辽东,从山东、河北一带移民至辽东、辽南垦殖,并在今旅顺修建牧羊城等海防城堡。其间,旅顺南山里是返往山东半岛水路的重要港口。汉武帝元封二年,朝鲜王攻杀辽东都尉;同年秋,汉武帝遣楼船将军杨朴率兵自山东登莱渡海至今旅顺大连沿海进兵朝鲜半岛,开辟了山东半岛经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的航线。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建辽东郡,下设18县。今大连地区南部属沓氏县,北部分属平郭县和武次县的一部分。经考古发掘,今大连地区汉城遗址有旅顺牧羊城、新金张店城、金州马圈子城、瓦房店市陈屯城。汉墓群主要有旅顺口区江西镇大潘家村汉墓、北海乡李家沟汉墓、金州马圈子汉墓、金州华家乡杨家店汉墓、新金县花儿山乔屯汉墓、瓦房店市李官村汉墓等。在汉城址和汉墓群出土绳纹大瓦、铜印、铜镞、安阳布(币)、五珠货币、马蹄金、提梁铜壶、铜镜、铁镢、车马饰等文物,说明西汉时期大连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

汉代牧羊城遗址

  三、东汉

  东汉初,社会动荡,东北地区汉族居民及乌桓、高句丽等民族内徙,辽东人口减少,辽东郡由西汉18县减至11县,平郭、沓氏县仍保留。

  东汉时期遗址主要有甘井子区营城子汉墓。

  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山东沿海3000多农民在张伯路领导下举行起义,反对汉王朝统治。起义军赤帻绛服,号称“赤帻军”。义军焚官府、杀污吏,力量迅速壮大,连克山东沿海数处郡县;后被官军围困,逼至今大连沿海长山列岛。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张伯路义军进攻山东登莱,被青州刺史法雄击破再次败退辽东,与大连地区沿海农、渔民联合坚持斗争,最后为李久地主武装所镇压失败。

  东汉末年,公孙度割据辽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自立辽东侯,称平州牧;并分辽东郡为辽西、辽东、辽中三郡,隶属平州。今大连地区属辽东郡。初平二年,齐鲁名贤管宁、邴原、王烈等人为避董卓之乱,浮海旅居辽东,讲经明礼,传播儒家思想。公元204年,公孙度死,其子康及康弟恭先后把持辽东。此间,大连地区属沓氏、平郭、西安平(今丹东爱河尖古城。此间武次县已废)三县。公孙氏父子统治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豪强,发展经济,提倡各族友好相处,辽东地区社会比较稳定,生产有较大发展。

  四、三国

  公元220年,魏国派使臣融弘出使辽东,公孙康称臣附魏,大连地区遂成为魏国领地。至公孙渊统治辽东时期,采取联吴拒魏的策略,以求辽东相对独立。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春,公孙渊派使者赴吴上表称臣。吴主孙权派军于沓渚(今大连南部沿海)登陆,与公孙渊联兵拒魏。公元223年,孙权派将率兵万余人于沓渚登陆,经沓(氏)县、平郭至襄平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魏为摆脱两面夹击之势,对公孙渊实施高压威胁政策,并派官员来辽东收买官吏和居民,宣布以往与东吴有往来者,既往不咎。渊惧魏征讨,复反吴投魏。魏太和七年五月,吴将贺达率军来辽东,驻兵今大连沿海一带,并派张弥等潜率400余兵去襄平拜见公孙渊,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惧怕称王后招致魏国讨伐,复反吴投魏,将张弥、许晏斩首;并派将率军驰行到沓(氏)县(今大连地区),佯装与吴军交易马匹,诱请吴将赴约,然后突袭吴军,致使吴军全军覆没。此举博得魏帝赏识,加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公孙渊明依曹魏政权,暗防曹魏吞并,隔阂日渐扩大。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夏,魏帝以招渊入朝不至为由,发兵征讨公孙渊,两军大战于辽燧(今海城四方台),魏军败退。之后,公孙渊自立燕王,并设置百官。翌年,魏明帝以司马懿为帅再次发兵4万征讨辽东。魏景初二年八月,攻破襄平城,诛杀公孙渊父子。同期,吴军亦在今大连沿海登陆,并与公孙渊残部7000余人合兵一处与魏军激战。吴军乘机把今大连地区的男女青壮和大批物资劫回东吴。

  经过此次战争浩劫,今大连地区田园荒芜,百姓或被掳,或战死,余者大批流亡山东。故魏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夏,在齐郡故纵城立新沓县以居辽东沓(氏)县徙民。

  魏灭公孙氏后,在襄平置护东夷校尉,大连地区属幽州辽东郡东沓(氏)县、平郭、西安平三县。

  两晋及十六国隋唐

  一、西晋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分幽州为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5个郡国,置平州统辖。公元283年郡国废,仍称郡,其辖域不变。辽东群下设8县:襄平、汶、居就、安市、西安平、新昌、力城、平郭。今大连地区先后属辽东郡的平郭、西安平二县。此间沓氏县已废。西晋末年,鲜卑族慕容氏崛起于今东北地区,控制辽东并建立割据政权。名义上仍臣属于西晋王朝。公元317年西晋灭亡

  二、东晋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公元333年,东晋政权为维持对辽东统治,派使者乘船经马石津(今旅顺)至辽东,册封慕容 皇光为平州刺史辽东公。此间辽东建置基本与西晋末同。今大连地区隶属辽东郡平郭、安平(今丹东市云爱河尖古城)二县。

  三、前燕

  东晋成帝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皇光称王,是为燕国之始,仍臣属东晋。公元352年,慕容俊称帝,始不受晋命,史称前燕。此间今大连地区隶属平州辽东郡平郭、安平二县。

  四、前秦

  公元352年,苻坚称帝,建都长安。史称前秦。公元370年,前秦攻灭前燕,尽有其地。前秦初,合平州于幽州。至380年,又分幽州置平州。平州治所在龙城(今朝阳),辽东郡治所在襄平。

  今大连地区隶属辽东郡平郭、武次(前燕时复置,今丹东市凤城)二县。

  五、后燕

  东晋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慕容垂(慕容皇光第五子)乘前秦兵败淝水之机,起兵复国,定郡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收复前燕旧地后,于公元386年称帝,史称后燕。此间今大连地区隶属辽东郡(治襄平)平郭县(其时汶县、武次县撤销)。

  东晋兴三年(公元404年)高句丽据辽东。

  六、隋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统一全国,国号隋。

  隋文帝即位后,授高丽王高阳为大将军、辽东郡公。高句丽臣附于隋。公元598年春,高句丽王高元“帅辽东之众万余寇辽西”。同年6月,隋派兵征辽东,兵至柳城,因军中缺粮又遭瘟疫,只得罢兵。

  公元612年正月,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帅水军由东莱过海都里镇(今旅顺口)及长山列岛等地登陆再征辽东,兵败而终。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正月,隋炀帝再次征伐辽东,又告失败。翌年2月,隋派辽西怀远镇指挥来护儿率师渡海至今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下,进攻卑沙城。“高句丽举国来战,来护儿大破之,斩首千余级。”高元震惧,派使者议和。

  七、唐

  唐初,高句丽仍臣附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渊册封高丽主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公元645年,张亮率舟师渡海,夜袭卑沙城(今金州大黑山城),俘获高句丽8000口;继尔拔辽东10余城。待唐军撤退后,辽东又复为高句丽占据。公元648年,唐太宗命莱州刺史李道裕运粮及军械于三山浦(今大连市区一带)作为征战备用物资,后因太宗病逝而未能成行。高宗继位后,又数次征战辽东,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征服高句丽。唐于辽东设安东都护府,郡治初设在平壤,后移襄平,继又移至新城(今抚顺城北)。公元698年,改安东都护府为安东都督府。公元705年复置为安东都护府。今大连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公元714年,安东都护府迁平州(卢龙),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改隶平卢节度使节度。公元761年,营州被契丹攻陷,迁青州(山东益都,后移东平县),更名为平卢淄青节度使。今大连地区隶属平卢淄青节度使节度。此间,因辽东经营州通幽州(今北京)陆路被契丹控制而中断,唐朝廷改由海路由都里镇(今旅顺)过海至青州(今山东)。

  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因营州被契丹占据,唐玄宗派使臣至渤海,即从青州过海至都里镇(今旅顺)过青泥浦(今青泥洼桥)、桃花浦、杏花浦(今金州区杏树屯)、石人汪(今长海石城岛)、橐驼湾(今大洋河口)至鸭绿江口逆江而上至泊氵勺口(今九连城东40里蒲河口东岸)到达渤海国。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朝廷再次派鸿胪卿崔忻经上述路线去“震国”册封首领大祚荣为忽汗都督、加封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崔忻完成册封使命后,回途经过都里镇,于黄金山下凿井两眼。并在北麓井旁立碑刻石志念。刻石共二十九字:“敕持节宣劳革末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此碑成为唐中原政权与东北诸民族地方政权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辽金元
 
  一、辽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逻城)。947年,契丹改称辽(公元983—1066年曾复称契丹)。唐王朝灭亡后,辽东南部地区一度呈无政府状态。

  公元926年,辽灭渤海国,为统治渤海人,建“东丹国”(东部契丹之意)。阿保机委派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同年,阿保机死,次子耶律德光继位,是为太宗。928年,东丹国都迁至东平郡,升东平郡为南京(今辽阳),今大连地区属之。其时,今辽宁地区主要有汉人、渤海和女真人。辽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户移至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此间,部分女真人被迁至今复州和金州一带,建“曷苏馆”统辖。其中,由原渤海国扶余城(今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迁入今瓦房店西部的居民称“扶州人”,后改“扶州”为“复州”;把从渤海国南苏城(今新宾县苏子河附近)迁来的女真人安置在今金州境内,称“苏州人”。

  天显五年(公元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因受皇弟排斥,以打猎为名,从都里海口(今旅顺)乘船投奔后唐明宗李嗣源。临行时,耶律倍在海岸立一木牌,上书:“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太宗同会元年(公元938年),改东丹国都南京为东京(今辽阳市)。

  辽圣宗统和九年(公元991年),辽为隔断辽东一带女真人与宋朝经海上的来往,在今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金州地峡)修筑一条土木混合结构的关墙,称哈斯罕关。此外,辽还在都里海口区土城子和山东省长岛县城隍岛分别修筑城墙,派兵驻守,合称三栅。故南北交通一时中断

  辽兴宗年间(1031~1054)辽在今大连地区设复州和苏州,共下设4个县。据《辽史·地理志》卷38载:“苏州,安复军,节度。本高丽南苏,兴宗置,统县二:来苏县、怀化县”。“复州,怀德军,节度。兴宗置,统县二:永宁、德胜县”。今庄河县东北部地区隶属穆州(治所在今岫岩)。

  辽代,由于汉、渤海、女真族的迁入,带入大批劳动力和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农业、商贸业和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建于复州城的永丰塔即为重要标志。据考,该地居民多是辽灭渤海国后从扶余县及永宁、丰水和扶罗三县移置而来的。当地居民不忘祖籍,以“扶州”命新置之州名,以永宁、丰水二县字头命塔名。永丰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结构,造形古朴典雅,至今仍存。此外,在今庄河县三架山乡大河沿村遗有辽代石窟千佛洞

  辽天庆六年(1116年),原渤海国贵族后裔高永昌,利用民众反辽情绪,以恢复渤海国旗号,起兵反辽。高自称“大渤海皇帝”,仅十余天便占领除沈州外的辽东50余州。今大连地区亦被高军控制。此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势力已达今辽宁境内。高派使臣联金灭辽。金提出高必须除去帝号,高不从,结果金兵南下,高永昌由反辽转而抗金,辽阳失陷后,高败退今瓦房店市长兴岛,后被金兵俘杀。历时半年的高永昌反辽抗金遂告失败。

  二、金

  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部完颜阿骨打建金政权。翌年,金占领辽东全境。金天辅六年(1117年),复州(今瓦房店、新金县)、苏州(今金州区、大连市区及旅顺口区)等地居民10万余众举行起义反金,金派军镇压,被杀者尸满山谷,“河水为之不流”。余者大批逃往山东。金天辅二年(1118年),宋朝联金攻辽,并于1125年灭辽。金继承辽在东北统辖区,并采用辽、宋制,在辽东设路、府、州、县。在今大连地区设复州、金州。1129年,金于辽南置曷苏馆路,其辖地与复州和金州重复,曷苏馆路用于统辖女真猛安户。今甘井子区南关岭附近的哈斯罕猛安户归其统辖。据《金史·地理志》载:“复州,下,刺史。明昌四年(1193年)降为刺史。户一万三千九百五十。”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金撤销苏州安复军,降为化成县,隶属于复州。此间复州下领二县,一为永康县(旧名永宁),一为化成县。金末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金升化成县为金州,并于1218年置防御使治之。金州一名由是开始。今庄河地区时属盖州所辖之岫岩县。

  1216年,蒙古军占据金、复、海、盖四州。大连地区被蒙古军控制。之后,蒙古军西征时,投降蒙古的原金将蒲鲜万奴又叛蒙古,据辽东,并建东夏国。大连地区为蒲鲜万奴所控制。1233年,蒙古回师辽东,擒杀蒲鲜万奴,灭东夏,大连地区复为蒙古辖地。

  金朝统治期间,大连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人口增多。复州和金州计有居民13950户,超过前代历朝。据考古发掘,今大连地区出土生产工具有铁镰、铁犁、铁泥抹、铁马衔、铁铧、铁趟头、铁斧、铁链等;生活用具有铜盆、六耳铜釜、三足火盆、花瓷罐、白釉黑花龙纹罐、碟、碗及五童铜镜、桃形铜镜等,还出土有大批货币窖藏。此外,在今新金县双塔镇和尚帽山南坡遗有金代摩崖造像。今新金县双塔和墨盘两乡还遗存金代古塔。今大连地区还遗有金代“都统之印”、“副统之印”、“行军总押之印”、“宣抚司印”等,反映了今大连地区金代不仅驻有重兵,经济和文化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三、元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元初,由于蒙古与金连年战争,今大连地区人口减少,大片土地荒芜。故元废金代所置金、复二州,并入盖州路,后又并入辽阳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金复州万户府,并设哈斯罕关千户所。府治在金州,属辽阳行省辽阳路。1330年金复州万户府更名为金复州总管府。今庄河时设“沿海巡防百户”管辖。同年,元为开发大连地区,发新附军1281户于忻都察屯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又分京师应役新附军1000人屯田哈斯罕关东荒地。三十年,又将1360户新附军并入金复州立田耕作。当时屯田情况从近代发现的张成墓碑可见一斑(此碑现存旅顺博物馆)。由于元朝实行移民实边的政策,金复州人口增至20余万口,大连地区经济得到恢复。

  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起义反元,因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是年,刘福通部将陈佑率部自登州渡海攻陷金州,旋退。1359年,红巾军分兵三路北伐。其中路在关锋,潘成等率领下,先后攻占金、复、海、盖四州,1362年失败。

  今大连地区发掘的元代文物有滑石盘,白釉黑花瓷罐,青瓷大碗、高足杯、三足铁炉、铜权等。均反映元代大连地区经济文化有一定发展。
 
  明
 
  明朝建立之初,元朝残余势力尚控制辽东大部地区。元将纳哈出拥兵据金山(辽宁省开原),洪保保占辽阳,王花刺不花屯兵得利赢城(今瓦房店市得利寺)。洪武四年(1371年),元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归降明朝。明廷在得利赢城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任刘益为指挥同知。此年,明廷派马云、叶旺率10万大军自山东登莱渡海在狮子口(今旅顺口)登陆,因此次航行顺利,将狮子口改名旅顺,旅顺一名由此始。同年七月,明廷设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指挥使,治所在金州城(洪武六年迁辽阳),作为进取辽东的基地。洪武五年(1372年)明在辽南地区置金州、复州,专理民政事务,归山东布政使司管辖。洪武八年(1375年),在金州设金州卫,下领中、左、右、前、中左、后6个千户所,实行州卫并行制。刘益归明朝不久,被洪保保诛杀,洪保保投奔纳哈出。其时纳哈出拥兵20万,与明廷对抗。洪武八年(1375年)年纳哈出带兵南下,先攻盖州未克,便越过盖州、复州,杀奔金州。当时,金州城包砖工程正在进行,尚未竣工,金州卫指挥使韦富、王胜督率军民立木为栅,坚守城池。纳哈出派军将金州城层层围困,昼夜猛攻。金州军民在城头架火煮沸恶臭汤汁,向爬城的元军浇泼,数次击退元军。之后,又设计生擒纳哈出部将乃刺吾。元军围城3个月,久攻不克,只得败退北逃,遭叶旺伏兵袭击溃逃,后被全歼。平定辽东元朝残军,辽东社会趋于稳定。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复州城置复州卫,下领前、左、右、中4个千户所。1387年,金州卫中左千户所调领旅顺。翌年,金州卫后所调义县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废州制,专行卫制。今大连地区隶属辽海东宁道金州、复州、盖州三卫。从此,大连地区民政事务及军事统归辽东都司管辖。

  明初,朝廷为加强对辽东统治,在辽东修建驿站,用于传递军情,转运军需。驿站设驿丞和吏目若干人,每站配备马匹20~30匹,并在驿站四周屯田自给。其间,复州卫和金州卫各有驿站3处、递运所3处。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辽阳经鞍山、海州、盖州、熊岳、五十寨、复州、栾古、石河、金州、木场、旅顺全长800余华里的驿邮线路已畅通。此外,登莱至旅顺的海运也有较大发展。此间,马政事业兴盛一时。永乐四年(1406年),明廷在今瓦房店市永宁乡设辽东苑马寺永宁监,下设复州、龙潭、滦河、清河四苑。盛时养马二三万匹。辽东苑马寺初设辽阳,后迁复州,弘治十六年(1503年)移驻永宁监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辽东苑马寺卿由复州移驻金州,兼管金、复、海、盖四州的兵备及海运、边防。金州成为辽南军政中心。

  明初,倭寇不断袭扰中国东部沿海,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辽东海运因此一度中断,严重影响了辽东经济发展。为消除倭患,明廷加强辽东防务,任刘江为辽东总兵官镇守辽东。刘江到任后,在大连地区沿海修建烽火台、墩、架90余处、并于金州中部今亮甲店金顶山修建望海埚城堡,派军兵分驻各处墩台,昼放烟、夜举火,随时传递军情。永乐十七年(1418年)六月,辽东总兵官刘江于望海埚全歼倭寇1500余人,保卫了辽东海疆。此后百余年,倭寇不敢再犯辽东。

  明初到明中叶,由于采取屯田政策,辽东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今大连地区人口和耕地增多。据《辽东志》载,复州卫时有户口7640户,马队额军309名,步队额军718名,屯田军1019名,煎盐军62名,冶铁军69名,寄移民392名。金州卫有户口46625户,马队额军764名,步队额军1756名,屯田军2022名,煎盐军33名,冶铁军60名,寄移民496名,操马55198匹。复州卫有耕地104475亩。兴屯以前,辽官兵“衣粮之资,仰给朝廷”。屯田后,“岁有羡余,数千里内,屯堡相望,由是罢海运,所在建立学校,以训子弟”。金、复、海、盖四卫被誉为膏腴之地。出现了自汉代以来又一个繁荣时期。

  此间,金、复地区除农业外,畜牧业、养蚕业、煎盐、炼铁业也较发达。果树种植相当普遍,出现了专门从事果树业的“专业户”。

  明代,朝廷对商业采取保护和扶持政策,商业税只抽三十分之一。勘定度量衡,限定物价,发行货币,鼓励海上贸易。

  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较大发展。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在辽东置都司儒学。金、复、海、盖四州均立孔庙,设儒学,由官府拨给学田,作为学校经费来源

  清
 
  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后金军攻取沈阳以后又挥兵南下。海、盖、复、金四州民众纷纷逃避山东或海岛。同年五月,后金兵攻陷金州,旋退。翌年,明迁升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屯兵海岛,并任张盘为金州都司守旅顺。不久,后金军再次攻占金州、复州。后金军为防明军袭扰,将金州一带居民尽数强迁至复州。至此,仅旅顺由明军控制。1621年夏,复州一带万余民众举行起义,反抗后金统治。努尔哈赤派其子代善等派兵镇压,暴动民众被杀无数。1629年,明蓟辽督师袁崇焕因中后金皇太极反间计,于旅顺双岛杀毛文龙,派黄龙为东江总兵官镇守旅顺。1633年,明登州参将孔有德、耿忠明叛投后金经旅顺时,被黄龙截杀其大部,其残部逃附后金。1633年,孔、耿联合后金南下进攻旅顺,黄龙率部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火药用尽兵败,黄龙自刎。至此,今大连地区除长山列岛外,均被后金军占领。

  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清初,今大连地区由于连年战争,人口逃散,城池荒废,沃野百里,有土无人。1644年,清廷裁撤明代诸卫,实行府、县制。由于辽东半岛南部人烟稀少,不具备设置州县的基本条件,故今大连地区隶海城县。康熙朝时,清廷实行招民垦殖政策,旗人可圈地占产,并奖励外地汉民来辽东垦荒。金州、复州人口逐渐增加。顺治十年(1653年)设复州巡检司,1661年设金州巡检司,隶海城县。1664年改隶盖平县。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金州城守章京。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设金州城守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始设旅顺水师营。雍正五年(1727年)分盖平地置复州通判,辖金、复二州之地。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复州通判为复州;撤金州巡检司置宁海县,均隶属奉天府。今庄河县隶属岫岩通判。至此,今大连地区分属复州、宁海县和岫岩通判之一部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鉴于鸦片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侵略之威胁,为加强辽东半岛防务,移熊岳副都统衙门为金州副都统衙门(又称旗衙门),驻金州城东街。统管金州、复州、盖平、熊岳等八旗军政事务。同年又升宁海县为金州厅,设海防同知衙门(民衙门),驻金州城西街,隶属奉天府尹,掌管金州五社一岛的汉民事务。清光绪六年(1880年)裁撤旅顺水师营,设北洋前敌营务处,置道员级总办,隶属北洋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凤凰厅、岫岩州地置庄河厅,隶奉天省东边道,下辖孤山石城巡检司。至此,今大连地区分属复州、金州厅、庄河厅。八旗政务及大连地区军事则由金州副都统衙门掌管。清代实行旗、民分治政策。编入旗籍的称“旗人”,今大连地区有满八旗、蒙古巴尔虎旗和汉三旗,其军政事务均由旗署统理;没有编入旗籍的称“民人”,由州、厅、县衙门(又称民衙门)统理。并实行旗民不交产,旗民不通婚,旗民不诉讼。旗人在税赋方面享受比民人更优厚待遇。清初,朝廷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垦殖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顺治十年(1651年)《辽东招民垦荒例则》中规定,有招至百名人丁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有招60名人丁者,文授州同,武授千总。所招之民每月发粮食1斗。每垦一垧地,官府发给种子6升。每百名人丁发给耕牛26头。领招人先将所招人丁姓名、数目呈报户部,然后按户部指令在辽东州、县定居,故原先避乱于登州和长山诸岛的居民返回家园,仅回金州原籍者就有700余名。于是,大连地区人口逐渐增加。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复州原额新增实在行差人丁为2074丁(不含拨给宁海县的原额新增之1167丁)。至乾隆四十六(1781年)人丁为4502丁(不含乾隆三十七年拨给岫岩厅674丁),上述人丁均指旗人。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民丁达6088户,男女人口达40555人。旗籍、民籍人口达8万人。宁海县在乾隆四十六年旗丁2643丁,男女人口2万余口;民丁2715丁,男女人口17795人。旗籍、民籍人口3.7万余人。至此,复州、宁海县共计11万人口。至清末,今大连地区共有耕地317万亩,农业、蚕业、水果业、渔业、商贸和交通运输业均有较大发展。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八月,于金州城建文庙,设学宫,并于1773年建南金书院。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复州城建横山书院,推动了今大连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此外,鸦片战争后,今大连地区军事防务得到加强。此间,大连地区沿海数次遭受英舰入侵。清政府为加强对大连地区防务,自1880年起,在旅顺及大连湾沿海修建海防炮台和旅顺港船坞工程。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旅顺口沿岸共修炮台13座,大连湾沿岸修炮台5座。旅顺船坞工程共耗银139.35万两,于1890年竣工。其时今大连地区清军兵力达30营。

  1894年10月24日,侵华日军2.4万余人在庄河花园口登陆,揭开甲午中日战争金旅战役的序幕。驻金州清军将领徐邦道等虽进行了英勇抗战,终因清政府的消极抵抗,加之清军诸路将领互不统属,不能协同作战及以赵怀业等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金州及旅顺相继失陷。1894年11月22日,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旅顺口2万无辜平民死于日军屠刀之下。日本侵占大连后,实行军事统治。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由于影响了沙俄称霸远东的扩张计划,沙俄便纠集德国法国,照会日本政府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日本迫于俄、德、法三国的压力,只得退还辽东,但“对于中国一步不让”,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金,才于1895年12月25日从大连湾撤走最后一批日军。翌年1月,清军毅军提督宋庆奉命率部重新接收金州、旅顺、复州和庄河厅。

  在今大连北部地区,当地民众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同治十二年(1873年)末,貔子窝夹心子农民高希氵恬拉起队伍起义,与大东沟宋三好部联合,以凤城石井子为根据地,屡败清军,后被清军镇压。宣统三年(1911年)庄河同盟会员隋守真推举潘永忠为会首,组织4000余名农民攻打庄河厅,杀死自治议会所董事,击败清军。此次起义被赵尔巽派兵镇压。1911年11月,复州联庄会首领顾人宜,招募新军1000余人,攻克清军巡防营、打响了东北地区辛亥革命第一枪。11月27日,复州民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分府。11月29日,顾人宜率革命军攻克复州水门子,击溃清军巡防营,声势大震。之后,顾又向凤凰城、安东、盖平、营口等地清军发出劝降书,民军迅速发展至4000余人,复州东部成为民军根据地。

  1912年,“同学会”在浪速町(今天津街)设机关总部。同学会与关外民军总司令部电请南京临时政府,迅速派关外大都督,率军北伐。1912年1月16日,孙中山任命蓝天蔚为中华民国政府关外军大都督。蓝又任商震为关外军总司令,顾人宜为关外军第一镇镇统(师长)。1月29日,北伐军在尖山子盖子头登陆,与庄复起义军会师。2月6日,攻克瓦房店,2月10日攻占庄河厅,2月25日,北伐军司令部撤至关内,顾人宜民军也赴烟台,先经改编,后被遣散。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9-16 12:08:23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西岗区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西岗区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