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简介

[编辑]
宛平,自古即为京南门户,城建于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当时正是明朝的战乱时期,建此城以屯兵守卫京城。明时称“拱极”城;清时改名为“拱北”城, 当时并不叫宛平,宛平县署在北京城内鼓楼附近。辛亥革命后,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宛平县署正式迁到此地。它的形制结构初建时与普通县城不同,城的内部无一般 县城的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设施。全城只有东西两门,并都有瓮城及城楼,整个城墙比较厚实、坚固,主要是有利于防卫京师。
    宛平城明、清时期没有遭受什么破坏,但民国以后成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1937年7月7日晚间,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演习,并鸣枪逞凶。当 晚,日军反向在此守卫的二十九军提出无理抗议,声言中国军队由宛平县城开枪,并声称有一日本兵失踪,要进宛平县城搜索,当时遭到二十九军守桥部队的断然拒 绝,日军即用大炮和机枪向宛平县城轰击,双方展开了激战,日本侵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自卫战争的起点,也是东方太平洋地区反法斯战斗的起点,在宛平城边、卢沟桥畔,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爱国官兵,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英勇奋战,多少先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宛平城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原名拱北城。是一座桥头堡,城垣建筑与北京类似。有城门两座。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 望孔,下有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宛平原是明代顺天府下辖的京城附郭县之一,清改称拱极城。1928年12月1日宛平县公署迁至卢沟桥原拱极城。拱极城始 称宛平城。1937年七七事变在这里爆发。1984年重修了城墙、城楼和瓮城。
    1城墙城门
    城墙基础为六层条石,上砌城砖,内部以黄土、碎石筑实,顶部面砖三层。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公顷。据《武俊碑》文记载:" 城楼二座、闸楼二座、瓮城二座、敌楼二座、角台四座、角楼四座、中心台二座、小敌台四座、马道八条、门楼八间、城上旗杆十二根。"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望 孔、下有射孔,每垛口有盖板。该城只有东西二城门,城内主干道一条。西城门原叫永昌门,后改威严门,东城门名叫顺治门。门洞高4.5米,宽4米。
    2城楼重现
    1984年9月25日动工重建1958年拆去的城楼及瓮城。此次重建城楼,将城台向内延伸4.6米,城楼为木结构,二层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4.52 米,进深1间5.28米,廊深1.65米,下檐出0.9米。筒瓦吻兽,雅伍墨旋子彩绘。城楼高11.68米,墙台高9.6米,通高21.28米。
    3抗日战争纪念馆
    1985年度,中央正式决定在宛平城内旧县衙遗址上兴建一座规模宏丽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86年7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一年后,在抗日战争 50周年纪念日前夕竣工。该馆以图片为主,并配以珍贵文物,反映了"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这一历程中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半景画馆, 以逼真的声像效果,使观众如身临其境,重温50多年前的悲壮历史。
    4兴隆
    宛平城内原有一座古刹兴隆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丁未年(1607),清代康熙六年(1667)重修。民国后,该寺日渐衰败。当时有大殿三间,内供佛祖释迦牟 尼,两侧十八罗汉。东西禅房各三间,山门悬"兴隆寺"匾,门外两尊石狮。该庙址现为卢沟桥交通队所在地。据息,该处文物遗址正筹划重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同年8月16日对社会开放。
    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河,南望京石路,北倚宛平城。占地20公顷。雕塑园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 中心广场、宛平城墙和绿林等主要景区。雕塑群区22500平方米,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寇欺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 胜"四个部分,摆放了38尊直径2米,高4.3米的柱形雕塑,青铜铸造,均重6吨。群雕以《国歌》为主题,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借鉴中国传统雕塑形式 创作,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由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碑高15米,宽8米,厚6.6米,由巨大的花岗岩和压碎的侵略者战争机器残骸铸铜雕塑组成,象征着 正义必胜,一切侵略者必将失败。中心广场2500平方米,花岗岩铺砌成精美图案,选用的石才来自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场。
    雕塑园绿林85600平方米,种植了雪松、白皮松、合欢、银杏、珍珠梅、连翘、西府海棠等数十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参差错落,起伏跌岩。
这是一个强国兴邦的课堂,这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观光胜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7日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水,南望京石路,北倚宛平城。占地20公顷。
    雕塑园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主要景区。 ----雕塑群区占地22500平方米,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四个部分,摆放38尊 直径2米,高4.3米的柱形雕塑,青铜铸造,均重6吨。群雕以《国歌》为主题,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借鉴中国传统雕塑形式创作,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 挠的民族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雕塑园绿林85600平方米,种植了雪松、白皮松、合欢、银杏、珍珠梅、连翘、西府海棠等数十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参差错落,起伏跌宕。
置身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依然高耸,38尊群雕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凝思遐想,万千感受油然而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和38尊雕塑坐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内,整个纪念雕塑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与京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北倚 宛平城墙,西临永定河,占地20公顷。园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地等主要景区。
    抗战纪念碑位于园内中心广场,碑高15米,宽8米,厚6.6米,中间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碑名。纪念碑整体由巨大的花岗岩和压碎的坦克残骸铸铜雕塑组成, 象征着中国人民决心压碎侵略者战争机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纪念碑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工程部设计,河北衡水华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铸造。中心广场占地2500 平方米,由花岗岩铺砌成精美图案,选用的石材来自当年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场。
    围绕抗战纪念碑的雕塑群占地22500平方米,由38尊柱形青铜雕塑形成,每柱青铜雕塑高4.5米,它们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为创作主线,按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等四个部分围绕着纪念碑竖立,这种竖立的形式被称为是“中国传统的碑林形 式”。青铜柱上雕塑着上千个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形象,他们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惨烈悲壮的历史 场景。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设计制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北京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雕塑园位于宛平城南北中轴线上,占地面积20公顷,由38尊柱形青铜雕塑组成,包含一千余 人物雕像。这些凝结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心血和汗水的大型抗战群雕,在雕塑布局上采用我国民族传统的碑林的形式,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雕塑每尊长宽各为1.8米,高度为4.3米,加上1.5米高的底座,每尊雕塑的高度均为5.8米左右。
    群雕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和场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分列在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碑周围。第一部分主题为“日寇侵凌”,包括9尊 雕塑;第二部分主题为“奋起救亡”,包括7尊雕塑;第三部分为“抗战烽火”,包括11尊雕塑;第四部分为“正义必胜”,包括11尊雕塑。如果说中华民族抗 击日本侵略者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早已经成为了一部由小说、诗歌、音乐、歌曲、电影、摄影、绘画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壮丽诗篇的话,那么抗战群雕 则是一部凝结在青铜与岩石之中的形象史诗。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并结合中国民族艺术的传统,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
-------------------------------------------------------------------------------------------------------------------------------------------
宛平城

宛平城 在[链接]东。城建于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当时正是明朝的战乱时期,建此城以屯兵守卫京城。《日下旧闻考》曾记载:“卢沟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又需筑城以卫兵。”“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原名拱北城。所谓的宛平县署在北京城内鼓楼附近。辛亥革命后,宛平县划归河北省,1928年12月1日宛平县署正式迁到卢沟桥原拱极城,此地方始称宛平城。宛平城是一座桥头堡,城垣建筑与北京类似。有城门两座。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宛平原是[链接]代顺天府下辖的京城附郭县之一,[链接]改称拱极城。1937年[链接]在这里爆发。1984年重修了城墙、城楼和瓮城。

       宛平城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明王朝为保卫京师,防御李自成进京,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公元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分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池总面积约20公顷。
  宛平城西的卢沟桥是北京进出内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宛平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也成为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地。清代以来,宛平城西及永定河两岸商户逐渐迁建城内,相继兴建酒肆、茶楼、驿站和祭祀庙宇,打破了单纯的军营格局。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城成为“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至今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弹痕。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拨专款对城墙、东西城楼进行修缮;1987年向游客开放。20世纪末,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宛平城明、清时期原貌,包括将柏油街道恢复为青石地面等。

本条目最后由 快乐鼠-张宝玉 更新于2008-02-14 16:01:31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周边其他目的地

宛平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宛平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