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简介

[编辑]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的核状况

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以色列的选举制度>>> 利库德集团

耶路撒冷老城圣墓大教堂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 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以色列人口约650万,其中500万为犹太人,其他主要是阿拉伯人。以色列人多为外来移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种族背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人组成的融合体。约91%的居民生活在城市,约5%的人是独特的乡村合作社----基布兹和莫沙夫成员。首都耶路撒冷是自大卫王约三千年前建都以来犹太人历史、精神与民族的中心。主要城市有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内坦亚,埃拉特特拉维夫则为全国工业、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英语和俄语也十分通用。

以色列位于中东地区,西滨地中海,并与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与埃及接壤,为欧、亚、非三大洲之汇合处。以色列国土狭长,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以色列面积不大,却蕴含丰富的地貌特征,从苍翠的高原到肥沃的绿谷,从山丘绵延的沙漠到沿海平原,从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约旦河谷到地球的最低点死海。以色列的气候以阳光充足为特征,雨季为每年11月到隔年4月。以色列动植物种类多样,是其地理位置、多种地形和气候的反映。

以色列实行议会民主政体,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鼎立。国家元首为总统,是国家统一与主权的象征,目前这一职位由摩西.卡察夫担任。议会(KNESSET)是以色列的立法机构,由120名每4年经全国直接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多数党领袖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以总理为首的政府掌管行政、内务与外交

作为一神论宗教的摇篮,以色列以拥有诸多圣址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教的祈祷场所而以“圣地”著称。(截止到1999年)犹太教78.5%, 伊斯兰教15.0%, 基督教2.1%, 德鲁兹1.6%, 其他2.7%。

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106.23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180美元, 失业率为9.3%, 通货膨胀指数为1.4%,净外债为42.79亿美元。货币:新以色列谢克尔(NIS)。

耶路撒冷(Jerusalem)这个名称,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自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耶路撒 冷体现着人类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类的和平。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在相距不远的各自的神圣场所自由举行宗教仪式。经过了5000年的风风雨雨,"和平之城"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吗?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闻名古城。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来此定居的一个迦南人 部族耶布斯人(闪米特人一支)。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前次建造了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在闪米特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公元前1020,耶路 撒冷成为古色列王国的首都。由于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一直处于周围大国的争夺,占领之中,多次易主,备受战米洗劫,曾多次被毁又重建。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

耶路撒冷且有异常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先后长期统治该城,其中犹太教500多年,基督教400多年,伊斯兰教1200多年。三大教 在城内留下了不同时期建造的宗教遗迹有200余处,最著名的如犹太教圣殿唯一的残迹哭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莱清真寺。三大宗教都把 耶路撒冷视为本教的圣地。

战前的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区两部分组成。老城的城墙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古城废墟上重建成的,城内面积仅1平方公里,后来形成了穆斯林区,基督教区,犹太人区和亚美尼亚人区4个区(如图), 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老城外的新区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城西部分发展最快,居住的几乎全是犹太移民。

1917年至1947年,耶路撒冷被英国委任统治30年。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其范围包括耶路撒冷市和郊区城镇,东端为阿布·迪斯,南端为伯利桓,西端为艾因·卡里姆,北端为舒法特,面积为158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沿1949年停战线被以色列和约旦瓜分,耶路撒冷从此分成由约以分别占领的东、西部,称东区西区。1950年1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1967年6月,以色列颁布法律,宣布东西耶路撒冷合并,并将市区范围扩大为176平方公里,把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并入其中。目前 全市人口65万,其中犹太人45万,巴勒斯坦人18万,基督徒1.4万。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议案,把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联合国安理会于1980年8月20日通过决议, 认为以色列议会的法案是违反国际法的。在此前后,联合国曾多次通过决议,遗责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88年11月,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并宣布耶路撒冷市为其首都。

最近引起巴以冲突的"以色列人强行进入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事件",圣殿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北角,圣殿山这个名称来源于犹太教,居说犹太教第一圣殿当年就建在这里,现在只剩下一段残迹--哭墙。 现在圣殿山上建有两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又名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中有一块长方形岩石,可以反映出三大宗教纠缠共生,同时彼此又不愿意包容的历史现状

岩石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1.2米。据古老的犹太教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带着自己的独子以撒到摩利亚山上,在上帝指定的地方杀以撒献祭。忠诚的亚拉伯罕正要 举刀杀自己的儿子时,上帝派使者阻止了他,并命他以一只公羊代替。这个故事在犹太教的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说当年亚拉伯罕捆绑以撒,就是把他放在这块石头上准备献祭的。因此这块 长方形的岩石在犹太教中一直被视为"圣石"。而在比犹太教晚了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则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世界各地严肃的基督教徒因而都渴望能有机会向这块石头膜拜。但是这块"圣石"现在 却存放在伊斯兰教威严的清真寺中,因为据伊斯兰教传说,这块石头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踏脚石。就在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第9年,也就是公元619年的一个晚上,忽闻大天使伽百利来召。先知 跟随他乘坐一匹面如女子的飞马,急飞耶路撒冷,踏着一块巨石升入九重天,聆听真主安拉的祝福和启示,然后又于当天晚上飞回麦加。据说这块石头即是当年穆罕默德升入九重天时的踏脚石,至今石头上还留有先知当年踩下的脚印。伊斯兰教因此在这块 石头周围修起了两座精美的清真寺,并把这块地方称为"尊贵的禁地"。这里也因此而成为伊斯兰教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大朝圣地。

苦街是基督教的圣地,基督教教徒又叫它为"悲哀之路",传说耶稣受难前,曾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从这条路走向刑场--著名的公元4世纪建筑"圣墓教堂"。
被三大宗教共同尊称为圣城的耶路撒冷老城,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记:在它四周围绕着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修建的城墙,高12米,长约4公里,共有8个城门(如图)。居住在旧城东南区的犹太人传统上走雅法门,而居 住在旧城区的穆斯林则走大马士革门等。

耶路撒冷,希伯来语意思是“和平之都”,然而耶路撒冷确是个充满战争的城市。 史书上记载:公元前2000年中叶,有一支被称为希伯来人的游牧民族从东方进入巴勒斯坦。公元2000年末,希伯来的北方部落形成以色列王国,继而南方各部落形成犹太王国。腓力斯丁人攻占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同腓力斯丁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以色列第一个国王扫罗战死疆场。公元前10世纪,犹太王大卫在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驱逐了腓力斯丁人,并且将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定为统一国家的首都。 大卫之子所罗门死后,统一的国家又分裂,北为以色列王国,南为犹太王国。 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灭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摧毁耶路撒冷,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居鲁士在攻陷巴比伦城后释放了被囚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重返耶路撒冷。返回的犹太人,建立起臣属于波斯帝国的神权政体。 从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相继侵占巴勒斯坦。公元前63年罗马占耶路撒冷后,这一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公元70年,犹太人反叛罗马失败,从此流散世界各地。 中世纪,这里没有幸免于十字军东征的铁蹄。 16世纪,这里没有逃脱鼎盛期的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信徒奔赴的圣地。 犹太教徒相信这里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基督教徒相信,这里是基督受难,死后复活的地方;伊斯兰教相信,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夜游到达的地方。

航空

空运是以色列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的重要交通手段。从1948年起,国家就开辟了空中航线,以色列国家航空公司通航四大洲,并定期有班机通往纽约和欧洲。在耶路撒冷与埃拉特,均建有现代化机场,在利达建有国际机场。1989年,乘包机到达以色列的旅客达54万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色列空运客流量比50年代初增加100倍以上。

以色列同中国建交后,旅游业务得以开发。1992年7月,以色列航空公司与中国国际旅行总社达成一项合作开发旅游市场协议。为了发展旅游,从9月3日起,以色列航空公司开始从特拉维夫至北京直接通航。特拉维夫直达北京航线,不仅为以色列和欧洲游客前往中国提供了方便,而且为东南亚游客访问地中海东岸国家开辟了最佳航线。

以色列亚细亚航空公司开办以下定期航线:1.耶路撒冷往特拉维夫、海法、罗斯佩那(Rlsh Pina)及埃拉特;2.特拉维夫往耶路撒冷、罗斯佩那、埃拉特及马撒大(Masada);3.海法往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埃拉特;4.埃拉特入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5.马撒大往特拉维夫。

公路网络

以色列国幅员不大,从东部的耶路撒冷驱车到西海岸的特拉维夫仅用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决定了以色列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它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优质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以色列境内的公路从城市到乡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公路一般都是双车道,沿着海岸有一条四车道公路,将特拉维夫和海法联接起来,并通往耶路撒冷和比尔谢巴。据统计,90年代初,以色列全国公路总长度为1.3万多公里,同50年代初比较,公路长度成倍增长。

在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内的一切交通机关,全都停止工作,饭店也悉数关门。这一天,观光客最好勿搭车前往正统犹太教徒的居住区。否则,那些犹太教徒会怒不可遏地向车上的人投掷石头。

重要节日

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

犹太新年( 约公历9月)

赎罪日(约公历10月)

住棚节(约公历10月)

逾越节(约公历4月)

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5月)

独立日(约公历5月)。

节假庆典

如果你在以色列生活一段时间,你会很容易地感受到,以色列人不但是从一天到一天地生活着,而且是从一个节假日到另一个节假日地生活着。从秋季的新年和赎罪日、冬季的哈努卡节、春季的逾越节和独立日到夏季的七七节,一年的生活就是环绕着这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向前推进的。

以色列之所以被视为一个犹太国家,尤其与它的节假日密切样。也就是说以色列的节假日都具有强烈的犹太属性。这种犹太属性,一方面表现在以色列所有节日都是与犹太民族的命运相关联的。如逾越节是回顾整个民族摆脱奴役和获得解放;住栅节是追思上帝对犹太民族在旷野游荡的庇护;哈努卡节和普珥节是纪念犹太民族免于灭亡,并最终战胜敌人;犹太新年和赎罪日则集中体现在犹太人的忏悔和希望开始新生活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所有节日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没有一个节日是纯粹的世俗性节日。以色列节日的这种全民性和宗教性,使每年周期性到来的节日变成了犹太人反复重温民族历史,接受宗教教育和自我反思的日子,它对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犹太民族的固有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节日特点

犹太人的节日,除了具有一般节日的特点外,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宗教性 与其他民族一样,犹太人及其祖先希伯来人的节日开始与人们的生产实践,主要是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犹太人三大主要节日: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栅节,原来是农业收获季节。逾越节是大麦收获季节,五旬节是小麦收获季节,住棚节是果品收获季节。希伯来人很重视农业收成,因为它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收获期间设定节日,喜庆丰收,祭天祭祖。后来在《圣经》中,被确定下来,加以规范,并且使它蒙上一层宗教的灵光。因此,在古代这些节日的农业性质与宗教性质既平等又交叉的融合在一起。犹太人被迫离开迦南地,脱离了农业生产实践,节日的农业性质部分已失去了基础,逐渐淡化为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如住栅节在阳台上构庐,逾越节的家宴上吃烤羊腿,五旬节用树枝、花草装饰屋子等;而另一方面,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民族的汪洋大海中,受歧视、遭迫害,如狂风巨浪中,随时可能被吞没的一叶小舟。犹太人灵巧应付外界的本领和顽强的生存意识形成了一种极强的内力,保护自己,繁衍种族。居住国主体民族可以剥夺他们的一切,包括民族的外部特征,但是他们手中的《圣经》,新月向耶路撒冷方向祈祷,他们心中的信仰,是无法剥夺的,宗教成了犹太民族联系的纽带。这样,犹太人节日中的宗教性质强化,甚至节日成了宗教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普珥节和哈努卡节原是纪念犹太人战胜异族的民族节日,但是,犹太人已把它们转变成为宗教节日,并且带有某种神秘主义色彩,似乎冥冥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会给苦难中的犹太人带来“奇迹”(NES)。因此,可以说犹太人过节实际上是一次宗教教育。

民族性 在犹太人的节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不管是逾越节讲的“哈伽达”、奥迈尔第33天学生们玩的弓箭游戏,还是普珥节‘烧死哈曼“的篝火,哈努卡节的火炬长跑,无不渗透了对异族迫害的强烈仇恨,对犹太民族自尊自强的热切呼唤。一个犹太人,从孩提时代起,每年要10多次的(仅仅是节日)接受这样的说教:犹太民族过去怎样(在“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的辉煌历史),现在怎样(受异族的歧视和迫害)和将来怎样(返回锡安,“归到列祖那里”),这对一个做人的成长和思想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犹太人过节实际上是一次民族传统的教育。

犹太人的节日是犹太文明的一部分。犹太人通过节日把犹太的传统、习俗和语言、文化保留下来了。这对始终生活在故土的民族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犹太人分散在五大洲,与故土失去了有形的联系,犹太文明很难保留,更难发展。2000多年过去了,犹太文明没有消失,其核心雅哈杜特保留下来了。这当然绝不只是节日的作用,但节日起了相当的作用。例如,犹太人是个爱清洁的民族,逾越节期间通过‘除酵’作为节日的一项活动,把这个习惯保留下来了;《圣经》教导要周济穷人,普珥节、住棚节等节日中都有救济穷人的内容,养成了犹太人间互相帮助的习惯;节日的祈祷、赞美、歌颂等希伯来文字和文学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以保留。因此,犹太人的节日是犹太文明的一部分,是犹太民族史的一次再教育。

194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后,犹太人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色列国作为一个世俗的国家努力设法淡化节日中的宗教因素,逐步恢复原始的农业性质和民族性质。

对于犹太人而言,由宗教决定的犹太教饮食规定,对烹调术和饮食习惯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遵守这些教规的人而言,猪肉和其他某些肉类、贝类、无鳞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都是不可食用的。遵循《圣经·利末记》禁止事项,他们在做饭及就餐时不会将肉制品和奶制品放在一起食用。

据最近调查发现,以色列的犹太人中约有60%以上在家里遵守犹太教饮食规定,近40%的人家里和饭店里只吃犹太教规认为清洁可食的食物。

由于以色列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带来了风格迥异的烹调术和饮食习惯。

在“以色列餐桌”上,你会看到摆的是来自约80个不同国家有许多独特烹调背景的菜肴。人们对法国意大利和远东这些比较先进的烹调术日益欣赏,但端上桌的菜肴有许多源自各国的农民传统,他们移居以色列时就已把自己爱吃的菜肴带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饭店里,多数以色列人最能接受的菜肴是他们孩提时期常吃的食物。

对于以色列影响最大的烹调术是中东、北非、地中海盆地,以及中欧和东欧的烹调风格。许多人一心偏爱家乡食品,以致这些各式各样的风格保持了自己的纯正,并无掺杂。

在所有这些烹调风格中,在以色列全国最出名的可能是中东的。由于中东国家的居民多数是穆斯林,同时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禁食猪肉,以色列人很容易把这类风格的菜肴搬到自己的餐桌上来。除了以色列人阿拉伯人(他们自身受到黎巴嫩的先进烹调和巴勒斯坦田园风格烹调的影响)原有的烹调方法外,来自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利比亚也门的犹太人也各自对以色列的餐桌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东各地的烹调风格有某些类似之处,所有这些风格都同等的以色列餐桌以特色。主要的淀粉主食是小麦,然后是大米、鹰嘴豆和蚕豆。大米、全麦和碾碎小麦上桌前或煮或蒸或烩成肉饭。最普通的蔬菜是茄子,可以烤、炸、炙或做成茄子泥。其他特别重要的蔬菜有西红柿、葫芦科植物、青椒和辣椒。任何蔬菜,只要大得能塞进东西,就可能塞上肉、蔬菜和大米,那些嚼不动的老肉,总是做成肉馅、烤肉串或肉丸子。

中东烹调,很重视大量使用草药、香料以及各种洋葱类调料,包括大蒜在内。除了多数西方餐桌上通常能找到的草药和香料外,小豆蔻、桂皮粉、姜、芫荽、土茴香和薄荷也用于许多菜肴之中。不配有欧芹的色拉被认为粗劣不堪,而橄榄很珍贵,被认为早中晚餐都适用。

最重要的烹调油是橄榄油,其次是香油和玉米油。酸奶本身用途广泛,用作沙司、汤料或浓缩成干酷(拉巴尼)。酸奶也可作为饮料。

中东烹调术在以色列国盛行,中东地区各国的许多菜肴已成为当地的家常菜,其制作方法丝毫未变。从伊朗传来的传统,是烧肉时加水果、小扁豆或干豌豆瓣。从黎巴嫩传来的传统,则是做鱼时喜欢用红辣椒粉、红灯笼辣椒、桂皮、香料和其他调料。约旦的烤羊肉串,用普通羊肉、或腌泡过的羊肉、或牛羊肉混合制成,已成为以色列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叙利亚库尔德人的“库贝赫”(kubbeh)是人们爱吃的佳肴,这是用羊肉和碎麦糊做的油炸小煎饼,里面塞有肉、洋葱和松子。“斯菲哈”(sfeeha)也是人们爱吃的东西:小馅饼皮里面包了有香料的羊肉末、松籽和来自埃及的酸乳酷。另外一道以色列人接受的埃及菜,名叫“瓦拉法伊纲卜卡拉比”(waraf’ainab kara bi),即用葡萄叶包加了调味的米饭。

《拉罗斯烹调辞典》把中东国家的菜肴归入“阿拉伯烹调”这一包罗万象的门类下,在国家和地区的烹调术之间,有许多变种。也门的烹调最为独特,在以色列人欣赏的食品中,占有特殊地位。烹制一道具有也门特殊风味的菜并不复杂,这些菜肴香味浓郁,全靠使用特殊的混合调料,叫做“哈瓦伊”(hawayij),是由黑胡椒、黄蒿、小豆蔻、藏红花和郁金根粉等混合;火辣辣的“什乌格”(zhug),是由黑胡椒、黄蒿籽、大蒜、芫荽和盐混合而成;还有“希贝赫”(hibeh),则用胡芦巴籽,“什乌格”(zhug)和西红柿制成。也门的谷类食物和“布尔格胡勒”(burghul)菜肴,加上一系列叫做“马拉韦赫”(malaweh)的特殊面包,也在以色列各地受到广泛欢迎。

尽管水果仍是中东人喜爱的甜食,糖果却在社会和烹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地区甜食,包括有糖衣的“土耳其软溏”(叫做“拉哈特洛库姆”,或“哈勒库姆”),得到大人接受的叫做“巴克拉瓦”(baklawa)和“布尔马”(burma)的蜜渍糕点,叫做“凯达伊夫”(kedaif)的碎麦和奶油或干酷糕点,以及各种“哈勒瓦赫斯”(halvahas),即主要用粗面粉做成的甜食,如加水果和果仁即叫糖衣果仁。

对以色列烹调产生另一重要影响的,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马格里布人。这些国家最著名的菜肴,有“库斯库斯”(couscous)和“沙克舒卡”(shakshouka)。

“库斯库斯”是大约4000年以前,由柏柏尔部族人发明的,这是用硬小麦粗面粉做成的炖品,上面放一层制法简单的肉类和各种蔬菜,再配以辅菜。“库斯库斯”就像几乎所有的炖品一样,有无数变种。阿尔及利亚式的“库斯库斯”,总是有西红柿;摩洛哥的要靠藏红花;突尼斯的则要放很多香料。辅菜的花样也很多,取决于各处厨师一时的兴致。然而,不管在什么地方上这道菜,同时上桌的总有一碗辣沙司,其用量视各人对于这种调味品的耐受程度而定。人们认为适宜的辅菜包括蒸鹰嘴豆、肉丸子、香肠、羊排骨和各种炒蔬菜。

“沙克舒卡”(shakshouka)是马格里布人喜欢的另一道菜。以色列各地都有这道菜,这道菜是把煮得很老的水煮荷包蛋,放在与洋葱大蒜和大量草药一直嫩煎的去皮西红柿上面。

巴尔干烹调是以色列餐桌上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希腊和土耳其传来了一些大众菜肴,如“穆萨卡”(moussaka)(茄子、干酷和肉做成的烤饼)、“杜勒马斯”(dolmas),用葡萄叶包馅,类似库尔德人的“亚普拉赫”(yaprah)和蜜渍“巴克拉瓦”(baklawa)糕点。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特别喜欢希腊-土耳其式的炸鱼或烤鱼,――事先用新鲜草药和柠檬调味。

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烹调,兼有欧洲和中东国家的风格,而且从这些国家到以色列的移民很多,因此他们的烹调,在以色列也特别出名。如罗马尼亚的“米提泰”(mittitei)是大拇指形状的肉末小馅饼,保加利亚的“凯巴卡沙”(kebabsha)是混合肉类的炙烤,两者都是放在烤肉叉上炙烤的,和中东的“希什卡巴卜”(shishkebab)相似。其他的著名菜肴,有保加利亚的“塔拉托”(tarator),即冷的酸奶酪和黄瓜汤,洒上剁碎的核桃和莳萝;保加利亚的“德耶韦特赫”(djevetch),即类似炖蔬菜的杂烩菜,有时和酸奶酪一起上桌;南斯拉夫的“萨马”(sarma),即白菜叶包各种肉类,白菜叶事先用盐水泡过。特别大众化的是罗马尼亚的“塞奥巴”(ciorba),是有点酸而开胃的加蔬菜的肉或鱼汤,还有类似意大利麦片粥的罗马尼亚“马马利加”(mamaliga),即甜的玉米渣冻。

意第绪式烹调,是中欧和东欧最出名的烹调法。它多种多样,但不是深奥难测,主要是在“什泰特勒”(shtetl)(大屠杀发生以前主要由犹太人居住的小镇和村庄)发展起来的,多数美国人和欧洲人认为这些是典型的“犹太式”烹调。显而易见的是这类菜肴:“盖菲勒泰”(gefilte)鱼,用剁得很细的鲤鱼肉、梭鱼肉或两者混合做成的鱼饼或鱼丸配上其鱼冻再浇上辣根汁;“霍伦特”(cholent),文火炖牛肉,传统上是为安息日餐准备的;“基什凯”(kishke),像做香肠一样把面包皮、鸡油和洋葱等用辣椒拌好填在鸡脖皮或牛肠衣里;“克纳伊德拉赫”(knaidlach),主要用鸡蛋和未发酵面包-肉做成的饺子;“克雷普拉赫”(kreplach),油炸土豆片,还有各式各样盐腌、薰、泡和“马特亚注斯”(matjas)鲱鱼菜。

除了意第绪式烹调外,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来的移民带来了他们原居住国拥有的菜肴,也对以色列的整个烹调作出了重大贡献。匈牙利烹调以随意使用数十种匈牙利红辣椒而出名,从匈牙利传来的菜,有土豆牛肉汤和土豆炖牛肉、各种鲤鱼菜肴、饺子和“塔洪亚”(tarhonya:面粉和鸡蛋做成的干丸子)。以色列人大量采用波兰烹调方法,波兰烹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酸奶油和莳萝作为烹调的主要用料。波兰传来的菜有:“扎尔尼纳”(czarnina)(鸭汤)、水果冷汤、“克鲁普尼克”(krupnik:大麦、土豆和酸奶油汤)、各种白菜卷和素面条、有馅面条和饺子。

从苏联传来了各种烹调风格,主要看这些移民来自苏联的什么地方。从俄罗斯传来了著名的以甜菜根为主的汤“博斯赫特”(borscht),它可以是红色的汤或清汤,可以冷食或热食,可能放有肉、蔬菜和酸奶油(波兰的甜菜根汤与此不同,叫做“巴尔斯赫”(barsch);与生酥饼一起烤的鲑鱼奶油冻“库莱比阿卡”(kulebiaka);以及包括基辅鸡和“普亚斯克伊”(pojarsky)鸡在内的用鸡做成的各种菜肴。以色列各地最知名的俄罗斯菜肴是“皮罗兹赫基”(pirozhki),即包有肉末、蔬菜或水果的小饺子。从乌克兰传来的菜肴有“卡沙”(kasha)(荞麦)制品和“瓦伦尼基”(vareniki),即包有干酷、土豆、肉或水果的芳香开胃或甜的饺子。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国家传来的菜是烧烤特产,诸如串在扦上烤的羊肉和“萨巴卡”(sabaka),即放在以核桃为主的沙司里上桌的烤全鸡。同样出名的还有叫做“克哈哈-普里”(khacha-puri)的干酷面包;“洛比奥”(lobio),即杂豆色拉,以及“特凯马拉”(tkemala0,通常和烤肉一起上桌的洋李子沙司。

印度和埃塞俄比亚的烹调对以色列也有影响,只是不如上述国家影响大。传统的印度美味有羊肉烧鸡蛋“纳尔吉斯科夫塔”(nargiskofta)、栗子烧鸡“马利瓦利穆尔格希”(mali wali murghi)、唐杜里无皮鸡肉、剥荚干豌豆末“帕科拉斯”(pakoras)以及夹馅土豆“杜姆阿洛”(dum aloo),这些菜肴在许多来以色列的印度移民家里和饭店里都能找到。埃塞俄比亚菜肴有:“瓦特”(wat),即放了大量香料的鸡肉炖各种干豆;“基特富”(kitfo),即用辣椒、大标、姜、胡芦巴、小豆蔻、丁香、多香果、姜黄和肉豆蔻调味的生牛肉末,这道菜在埃塞俄比亚移民中仍然风行。有好几家小饭店现在供应这些菜,但光顾它们的主要是埃塞俄比亚人。法国和意大利的烹调方法,尽管在以色列各地豪华饭店中地位很高,实际上却没有进入以色列的家庭烹调。美国烹调,除了许多迅速增加的快餐店之外,对以色列人没有任何影响。

这些烹调方法之间,很少交流,其本身也很少发展,因此阻碍了以色列形成本国独特的烹调体系。但就此不能认为以色列家庭或饭店里的食物在任何方面是质量低劣的。以色列位于欧洲、中东和北非文化的汇合处,以色列的餐桌是丰富多彩的。以色列的烹调不能被说成是独一无二的,“以色列式”本身并不是什么过失。

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古城,至少有五千年历史。公元前一千年,犹太民族的大卫王占领此地,取名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犹太人在城内锡安山上建“圣殿”。从那时起,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的宗教中心。

但是,历史并没给这篇土地带来和平。数不尽的征战,每隔四、五百年,就改变一次这座城市的归属。新巴比仑国王攻陷过此城,耶路撒冷被夷为平地。以后,它又被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等占领过。

现在,圣殿只遗留下一段五十多米长的护墙。犹太人在这里凭吊历史,把它叫作“哭墙”,视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基督教教徒认为,救世主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受难和升天,所以把这里看作是最神圣的地方。而在穆斯林心中,此地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和伊斯兰教庄严的圣地之一。

在这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城里,古老石料建筑,见证了数千年的历史沧桑,数不胜数的古迹、圣地和祈祷场,表明了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意义。

由于耶路撒冷对于全世界都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一九六八年,这里设立了耶路撒冷委员会,负责审议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成员由来自许多国家的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历史学家、哲学家等约七十人组成,每两年在耶路撒冷举行一次会议,就城市的重建发展以及保护耶路撒冷的特征和独特的多元传统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百多年前,当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今天称之为以色列的地方,曾不无感慨地写道:“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方中,我以为,它应是首屈一指。那里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谷地是难看的沙漠,沙漠周围是一些荏弱的植物……这是一块没有希望的、令人沉闷的伤心的土地。”

但进入耶路撒冷,人们几乎很难把这座绿树掩映、鲜花盛开的城市,同一个水资源奇缺的事实联系起来。几分钟过后一切就释然了。无论大饭店门前,还是街旁花坛,每棵树、每支花,甚至每棵草,都是电脑滴灌技术的结晶。凡有绿色植物的地方,都会发现一条条手指粗细的皮管,相间半尺,并行排列。皮管上又有一个个小孔。按季节和植物特性设定程序后,电脑就会定时、定量地向植物提供必要的水份和养料,不会浪费一滴。

以色列人用这样坚韧不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历史和信仰。过去,他们在这片故土上,用希伯来语写成《圣经·旧约》;在颠沛流离、四处被驱赶和屠杀的日子里,仍然坚信:“在授予世界的十份美丽之中,有九份为耶路撒冷所得,只有一份给了世界其他地方。”现在,他们用同样的精神,让沙漠开花,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以色列,成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万五千多美元的国家。

景点列表:

圣石    城门    大卫城塔    

哭墙    圣殿山    耶路撒冷乡村    

死海    圣墓教堂    

气候

地中海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左右。气候由南至北,夏季23~34℃,冬季10~17℃。年降雨量由南至北220~920毫米。

民风民俗

在以色列,犹太人按法律都要遵守戒律。一切行动和思想都必须遵守“犹太法典”规定的戒律。

《旧约圣经》中规定男人不剃胡须和鬓毛,现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均遵守这一戒律。但现代犹太人剃胡须的习惯已很普遍。不过“不要将头裸露”的戒律却仍被所有的犹太教徒所遵守,他们是绝不理光头的。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的传统也总按着“犹太法典”的规定行礼拜、祭祀和进食。

旅游

以色列旅游最好的季节是11月到翌年4月。到那里去的游人必须首先了解以色列的宗教思想,遵守犹太教的习惯,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在犹太人区禁止拍照。当然,饮食更应尊重那里的习惯。    

本条目最后由 58.246.124.* 更新于2008-09-04 14:58:35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以色列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以色列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