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简介

[编辑]

槟城,亦称槟榔屿、槟岛,(英语Penang,马来语Pulau Pinang、意为槟榔之岛,马来语爪夷文بينانج)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西马来半岛西北侧,北隔玻璃市州与泰国南部相邻,西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

地理与行政区划
经纬度:N 5°3',E 100°3'。
槟城:意指岛屿本身,素有“东方花园”美誉,大马旅游胜地之一。
范围包括:
槟岛:位于马六甲海峡。
威省:位于西马来半岛面对槟岛的部分。
沿海为狭长的平原,内陆多山地。
首府:乔治市(Georgetown,因英王乔治三世而得名),岛屿东北方,大马第二大城市。聚集40%的人口,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具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
州政府之下,共有五个地方政府,其中槟岛划分为两个地方政府,即东北县和西南县,而威省则划分为三个地方政府即威北,威中及威南。

历史
槟榔屿此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15世纪中,一部中国舟师使用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就纪录从马来半岛的昆仑岛(Pulo Condore)到槟榔屿的航行指南,可见在15世纪槟榔屿已经和中国通商。
1786年3月,英国印度公司根据莱特(英文:Francis Light)的建议﹐以槟榔屿为英国海军基地。莱特为第一任总督﹐他在任期间鼓励华人及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令槟榔屿日益繁荣
海峡殖民地:英殖民时期之新加坡、槟城、马六甲三港口
最高行政长官由华人担任;未设苏丹之州(其他三州为马六甲、沙巴、和砂劳越)之一。

交通
陆运槟岛与威省之间以一条长达13.5公里(亚洲最长,世界第三)的大桥连接着,简称槟威大桥,建于1985年。 槟威大桥直接连接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南北大道(PLUS)高速公路,可达北部马泰边境的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或南部马新边境的新山。另外,从威省北海(Butterworth), 可由铁路南下直达吉隆坡或北上泰国的合艾曼谷
水运 行人和车辆可使用渡轮来往槟岛乔治市和威省北海(Butterworth);快艇服务至吉打州浮罗交怡岛(也称兰卡威)和印尼棉兰(参见周围关系地图)。

空运 乔治城东南方16公里的峇六拜国际机场(Penang/Bayan Lepas International Airport),西马来半岛北部主要机场。

人口
密度:大马之首
人种混杂
19世纪初期:由于槟城早期为自由港的身份,且英殖民政府鼓励移民政策,在短短数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欧洲人为主要人口,个别族群自成区块在乔治城各个区段。
种族比例:2000年,槟州总人口55万2909人,其中华裔30万9965人(56.06%);马来裔18万9699人(34.31%);印度裔5万0313人(10%),其他民族2932人(0.53%)。槟州是马来半岛上马来裔不占大多数的唯一州属。
根据2006年的族群人口分布,槟州华人人口为63万5500 (42.5%)、马来人 61万2300 (41.0%)、印度人14万8000 (9.9%)、其他民族9万6800 (6.4%)

华裔:可从另外角度分成两类:(1)移民华人;(2)土生华人。后者又可以分成两类:
华人后裔;
早期移民华人同当地人通婚者的后代,即所谓峇峇(baba、Peranakan)和娘惹(nyonya)。(参见马来西亚文化)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仍保留部分华人传统,注重华人传统礼节、风俗和信仰。

语言
典型多语社会,大致可分为四种:
马来语,乃大马国语,分为正宗马来语和巴刹马来语;后者流通于集贸市场(即所谓巴刹)的族际通用语,混有汉语方言、英语、淡米尔语成分
英语,大马的通用语,包括正宗英国英语和非正式‘槟城英语’。
华语,华族通用语,明显带有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域外变体 。
淡米尔语,大多数新马印度人的母语。

汉语方言,多为福建话,已形成槟城特色,也有粤语、潮州话、客家话等。依场合而会运用不同语言进行交谈,有所谓“语码转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华人使用“槟城福建话”(Penang Hokkien),称得上是一种属于本土的语言。它不同于中国福建话的任何一种次方言,因为不仅是多种福建话的融合,同时从马来语、英语、汉语其他方言中吸收不少成分。 但不大适于表达科学术语,一个讲槟城福建话的人在需要表达一些科学概念时,会自然转换其他语言,通常是华语或英语。
除了学校教学,槟城的地名,店名或人名使用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并不多。人名拼写方法为拉丁字母按照方言进行拼写。他们称之为英文名称。从名字的拼法可以辨认出福建人还是广东人或客家人。

因此同一个姓会有不同拼法。例如同样姓“蔡”,有Chuah和Chai两种拼法;“陈”则有Tan、Chan等不同拼法。更极端的情况是,因为注册地不同,同家同姓在护照或身份证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拼法。

媒体
平面报纸媒体
西马主要的华文报纸在槟城街头到处可以看到。
主要有全国发行的《星洲日报》(Sin Chew JitPoh,1929年创办)、《南洋商报》(Nanyang Siang Pau,1923年创办)、《中国报》(China Press,1946年创办)、《东方日报》(2003年创刊)、《光明日报》(Guang Ming Daily,1987年创办)和主要在槟城一带发行的《光华日报》(Kwong Wah Yit Poh,迄今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份华文报纸,1910年由孙中山创办)。

其中后两种报纸是在槟城出版的。即《光华日报》及《光明日报》
报纸以简体字为主,偶尔也有繁简字混用的情况,据说是原来使用繁体,后改用简体,之所以繁简混用是为了普及简体字。
报纸上的文章均为白话,买华文报纸看是华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街道招牌与广告用语
槟城是一个多语社会,街上到处是多种文字的招牌和广告。
使用汉字是华人商店的标志。政府规定汉字招牌在尺寸上不得大于马来文,但汉字招牌广告仍然显眼,除了标准汉字外,可见方言或普通话极少用到的字(如“叻、吡、峇、杪”)等等。
槟城的街巷名。
法定的槟城街巷名、路标均为马来语,例如Jalan Pinang(直译槟榔路,华人称槟榔‘律’)。但是许多街巷都另有华语或福建话名称。如“车水路、打石街、打铁街、汕头路”等。华文地名记录华人在槟城生活的历史,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电视台与电台
槟城没有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所以有声媒体的影响和大马其他地区应该是一样的。
当地的华人更喜欢看华语节目(近年来粤语节目的影响也很大)。各语种的电影或电视剧都附有包括华语在内的多语字幕。

旅游资源

升旗山
槟城植物园的猴子升旗山 (马来语是Bukit Bendera,Bukit是山,Bendera为旗,槟城华人称之为升旗山); 而英语是Penang Hill,槟榔山之意):
位在岛屿中部,槟城的主要山麓有西山(Western Hill),虎山(Tiger Hill),草莓山(Strawberry Hill),是当地居民避暑圣地,主峰高830米为槟城至高点。由于昔日英国高官多居住于此,山下士兵利用旗语传递重要讯息,此乃升旗山名称之由来。
登山游客可以选择乘搭缆车,或沿著缆车轨道旁的小径及梯级徒步而上,一面运动、一面欣赏隐藏在升旗山热带雨林内的奇花异草,沿途并可俯览乔治市的壮丽景色;山上空气清新,景色一览无遗,山上另可参观槟城飞禽公园(Penang Bird Park)。缆车于1923年通车,山上小旅馆Bellevue,乃由一别墅改建而成,时间久远可追溯自英东印度公司时期。
槟城植物园(Penang Botanical Garden):1884年由英国殖民筹建,主要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蒐集热带植物物种为目的。园地占地30公顷,瀑布奔流期间,边界以原始热带雨林围绕,型塑一个兼具英式庭园与槟城本地风景的植物园。园中的野生猴子为其另一特色。
极乐寺,依山而建,分为三层,被誉为东南亚最雄伟的佛教寺庙之一。为一座柔合了中国式、泰式和缅甸式建筑风格的寺庙。
卧佛寺 (Wat Chaiya Mangkalaram),建于19世纪的卧佛寺,位于车水路。该佛寺融合了中国、泰国和缅甸的建筑风格,华丽且精雕细琢。寺内供奉著一尊长达33米,排名世界第三大的卧佛像,仅次于缅甸和泰国的大佛。
槟城蛇庙,建于1873年,原是一间清水祖庙,名为“清云巖”。蛇庙的称呼,是在庙建好后,来了数条青蛇在里头居住。而每当清水祖师宝诞时,更有无数的青蛇从后山涌入庙,成为一大奇景,因此“蛇庙”就享誉各地。蛇庙距离槟城国际机场3.2公里。
邱公司龙山堂(Khoo Kongsi)是邱氏宗祠,建于十九世纪末,位于打石街(LebuhAceh)附近,建筑物至今仍然保持良好。建筑物为古老中国式,仿清朝宫殿而立,祠堂分正中的“正顺宫”和两侧的“福德宫”及“浴谷宫”。邱氏宗祠又称“龙山堂”,共分三部分:中为大厅,供奉大佛爷,右为邱氏历代灵牌,左为复印堂,供奉大伯公。它的底层为专供族人租用与婚宴庆典之用,宗祠对面有一个舞台,供酬神演大戏之用。
康华利堡 (Fort Cornwallis) 康华利堡位于槟岛东北部,是1786年法兰西•莱特(FrancisLight)登陆上岸的地方。这座城堡原本是木造的,后来利用当地的狱犯搬运石头改建,以守卫海口。城堡上目前还留有数尊大炮。
槟城飞禽公园(Penang Bird Park)
海岸景观

历史与文化资产
在马来语中槟城称为槟榔屿(Pulau Pinang),这是因为早期岛上遍植槟榔树而得此名。1786年8月1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法兰西斯.莱特船长(Captain Francis Light), 从吉打苏丹取得槟岛,并命名其为“威尔斯王子岛”(Prince of Wales Island),把登陆地称为乔治市,尔后成为槟城的首府。槟城因此成为英国最早在远东殖民的贸易自由港。在莱特开辟槟城之前,槟榔屿已经是东西方贸易途经马六甲海峡,所共知可以取得良好品质饮用水的地方。水源地相当于现在的Dato Kramat及Batu Uban之间的地区,当时已有聚落存在。


龙山堂邱公司
姓氏桥之姓周桥华人依姓氏群聚之现象

槟城五大姓氏公司(Chinese Kongsi)与会馆:一种“社团组织”而非贸易行为,源于华人移民的南来,通过血缘、姓缘、地缘关系,团结客居同胞以接应新移民,位于牛甘冬街、打铁街一带聚居;紧密格局,以祠堂为中心,属于公司的建筑三面或四面围绕、相互比邻带有“防御性质”是移民社会初期常见现象。例如:龙山堂邱公司(Khoo Kongsi)、福候谢公司、杨公司、林公司、陈公司。

姓氏桥(Clan Jetty):姓林桥、姓周桥、姓陈桥、姓杨桥、姓李桥

都市规划:乔治市是以Light Street,Beach Street,Pitt Street(椰角街)及Chulier Street(牛干冬)为粗略的边界,之间为格子状形状来作分隔,首开都市规划的先河。

文化资产保存与维护组织

民间:槟城古迹信托会(Penang Heritage Trust,简称PHT)

官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官方与民间路名系统

华语教育:

(1819),大马华语教育的滥觞始于槟城:建立第一家私垫‘五福书院’
(1904), 槟城第一所华文中学(孔圣庙中华学校)创办。
(1954.6.4),槟榔屿三轮车工友联合会举行了‘为南洋大学义踏’活动,500辆三轮车义踏一天,筹获款项逾万,轰动新马两地,体现大马华人社会‘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
韩江中学等华文独立中学坚决反对改制;近日筹办韩江学院1华人文化馆,有计划地搜罗华语在大马发展之文献纪录。

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英迪国际学院
百乐学院
迪斯史坦福学院
槟城医药学院
[编辑]
经济活动
槟城经济

槟岛曾拥有自由港的地位,但1969年后就被撤消。自此,州的经济转向电子制造业及旅游业发展。

槟城的经济是以贸易、工业、旅游业及农业相混合的经济体。高科技工业在此发展得更加完善,因为许多国际电子公司纷纷来此设厂,以生产电脑周边的配备、电路版或芯片等。一切和旅游业有关的服装业,槟城也发展的很好。槟城已经是最主要的旅游景点,它并且还是亚洲最主要的开会、大型会议及展览中心。在农业方面,这里有部份土地供种植油棕、稻米、橡胶及水果。槟城港口是属于深水港口,它将马来西亚连接到全世界 200 个港口去。

本条目最后由 Nous 更新于2007-06-04 05:05:39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槟城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槟城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