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简介

[编辑]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端交接部,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是湘南一颗璀璨明珠。县境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3公里,土地总面积24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96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2%。辖23个乡镇,322个村,总人口36.23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较足,历年平均气温16.6℃,平均年降雨量1545.7毫米,无霜期达274.5天。夏无酷署,冬少严寒,四季瓜果飘香,素有“小昆明”的美誉。
历史悠久
  汝城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名庐阳、义昌、郴义、桂阳、汝桂。唐朝名相宋溎,曾在汝任县令。北宋期间,理学鼻祖周敦颐就任汝城县令,在此释心研究传授理学,并作《爱莲说》、《拙赋》等历史名篇。宋朝诗人阮阅、程颢,明朝主修解缙、理学及文学家陈献章,大学士商辂、李东阳,文学家何景明,清朝魏源等名人均在汝留下足迹和诗文。近代,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曾驻扎于汝城清风岩。汝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留下过光辉的足迹,养育了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和宋裕和等开国功臣,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认定汝城为革命老游击区,195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认定汝城为第一批井冈山老区县。现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商周秦汉古遗址9处,历代文物古迹260多处。革命文物、社建文物850多件,流散民间的历代文献史料2100多册、卷。汝城是少数民族散杂区,世居瑶、畲等少数民族,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乡镇5个,少数民族人口5.8万人,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0%和全县人口的16%,文化风情独特,民间舞龙舞狮、装故事、唱山歌、踩高跷等群众文化活跃,喜丧嫁娶形式多样,独具风味。
区位优越
  汝城是湖南的“南大门”。东邻江西义县,南连广东仁化县、乐昌市,西接湖南宜章县,北靠湖南资兴市、桂东县,106国道和324省道横贯境内,南下广州深圳,北上长沙,均可朝发午至,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和省际流通。汝城临近粤港澳等沿海发达地区,处于内陆与沿海地区结合部的最前沿,在经济地理上属边缘区,有利于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调整和扩张的梯度转移,随着交通设施的优化和地区壁垒的打破,这种优势将更为突出。
资源丰富
  汝城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林业用地18.64万公顷,人平林地6.19亩,活立木蓄积量600多万立方米,楠竹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9%。汝城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矿产30余种,已开采20多种,其中钨矿储量10万吨以上,铁矿1.23亿吨,化工钾长石80多万吨,萤石矿100万吨,可供建材用的各类优质花岗石10亿立方米。汝城县水电资源条件优越,境内有大小河流696条,河流总长1766.2公里,水资源总量22.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7万千瓦,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达19.8万千瓦。汝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四季如春,风光秀丽,集山、水、石、洞、泉于一身,溶特、奇、险、幽、秀为一体。其中文塔、古柏天柱山、将军渡、连珠岩、地热、独秀峰、绣衣坊被誉为“汝城八景”。近年来,还先后开发了凉滩码头、三森林公园烈士公园、白石书院四大景观,与八景统称“汝城十二景”。有“湖南第一坊”之称的绣衣坊,是我省唯一一处旌表古代监察官员的文物,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土桥镇百座明、清时期的祠堂,被称为“湖南第一祠”,热水仙人桥被称为“湖南最古老的单孔桥”。地热是汝城一道远近闻名的独特风景,全县有大小地热温泉6处,其中热水温泉古称“灵泉”,是中南六省流量最大(天然流量5540吨/日)、分布最广(地热异常面积3平方公里),水温最高(地下深部水温达142.10℃)、水质最特(无臭、无味、透明,为高温弱碱性低矿化、低硬度、重碳酸硫酸钠型、氟硅质水)的天然热泉,对治疗各种皮肤病、风湿病等有显著疗效,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距县城10公里的罗泉温泉,地热面积5公顷,水温45-50℃,属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钙型优质矿泉水。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6-04 05:17:04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汝城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汝城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