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简介

[编辑]

地理概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北部,属西宁市辖县。地理位置在北纬36°43’—37°23’,东经100°51’—101°56’。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与西宁市接壤,北与祁连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相依。全县总面积463.5万亩(309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43%。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85公里。自治县成立于1986年7月10日,现辖22个乡、6个镇。自治县所在地为桥头镇,距省会西宁35公里。    
        大通地处青海东北部,三面环山,中部谷地,平坦开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西北窄,东南宽,形似桑叶。境内海拔2280一4622米。最低处是紧靠西宁的后子河双庙村,最高处是与祁连交界的开甫托山顶。境内河流密布,沟壑纵横,山地河谷相互交错,蜿蜒起伏。气势雄伟,景色壮丽。
        大通基本上属于高原山区,全县共有大小山脉30余座。最大的大坂山,系祁连山支脉之一。平均海拔4235米,最高处达4600米以上。山势巍峨起伏,峰峭岭险,山高谷深,铁石峥嵘。山上森林茂密,泉溪涌流,岭有十二盘,始达其顶。宁张公路纵贯全境穿大坂山而过,是西宁通往海北河西走廊的要道。娘娘山起于黑林口,止于景阳川。海拔4010米,马鞍山为大坂山东部支脉,横立大通县与互助土族自治县之间,绵延百余公里,形如帷屏。海拔最高为4043米。老爷山耸立在县境中部,位于桥头镇,海拔最高2928米。另有硖门口、屏山等分布境内。山川风貌,留连忘返。
        由于山岭纵横,蜿蜒起伏,将县境分列为许多峡谷,较大的有东峡、瓜垃峡宝库峡。平川地主要有景阳川,分布在长宁至岗冲地区,长13公里,平均宽1.2公里;外北川,分布于桥头以南,与西宁城北区衔接,长25公里,平均宽4公里;里北川,分布于桥头以北至黑林地区,长34公里,平均宽3公里。
        大通水源充足,县境河流属湟水支流北川水系,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古称苏木莲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发源于娘娘山、大坂山。北川河纵贯全境,在县境内长约42公里。
        大通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深处内陆,为大陆性高原气候。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县境年平均日照数2605小时,太阳辐射强。年内无霜期在100至120天左右,最长可达150天。绝对无霜期80天。年降水量为450至820毫米,所谓“春已暮而草始生,秋未深而霜已降”,是对大通气候很好的写照。

历史渊源
        大通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先后生活过和正在生活的世居民族有羌人、匈奴、鲜卑、汉、藏、回、土、蒙古等,现在的民族成分有23个。几千年来,各兄弟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共同发展,相互融合,不断走向共同繁荣的今天。
        从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出土文物中,足以证明,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已开始在这里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后又发展到定居耕稼,并逐渐有了简单的手工业。历史文献记载,青海一带远古时期是羌人分散居住的地方,相传是炎帝姜性的别种。 戎人其活动范围很广,东起陇东,西迄黄河源头,南至川西一带,西北达新疆中部,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主。夏禹时(公元前21世纪初)九州之一--雍州,即包括今陕西宁夏甘肃以及青海东部地区
        西汉时,北方的匈奴与湟中(今西宁古河湟一带统称为湟中地)的羌人联合,攻占河西走廊,阻塞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 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出陇西,攻祁连,击破匈奴右地,恢复了东西交通。汉王朝为了巩固这一新的战略地 区,开拓河湟,列置河西四郡,又在今西宁城址修西平亭,设兵驻防。同时,在今大通长宁修了城堡,在附近开始了小规模屯垦,以补军需。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派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率兵来古湟中(今黄河上游、湟水和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实行"军事屯田",曾开通大通到张掖的通道,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增设长宁县,由西平郡管辖,后又归西都县(从临羌县分置)管辖。
        西晋末年(公元310年前后),鲜卑慕容氏吐谷浑从辽宁省迁徙到阴山、陇山,逐渐经甘肃南部,进人青海湖环湖地区,兼并羌人等大片土地,建立了吐谷浑王国,管辖青海的广大区域,前后达350年之久。其间,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后,南北分裂,前凉、后凉曾先后控制过青海东部。十六国时,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南凉王国(公元397一414年),曾以西平(今西宁,后迁都乐都)为首府。这时,大通地区归南凉管辖。南凉灭后,北魏、北周曾分别管辖过这一带地方。隋炀帝大业四至五年(公元608一609年)派裴矩经营西域,击败吐谷浑,可汗伏允率众逃入雪山(积石山南)。从此,自西平、临羌以西,且末(在今新疆)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皆为隋有,大通地区也回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控制了整个河陇地区。大通地区由吐蕃统治,为时达200年之久。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吐蕃势衰,西夏兴起,于公元1004年成立夏国,建都银州,逐渐占有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诸地。因宋朝致力于防御西夏威胁,厮啰在今西宁建首府青唐城,取代了吐蕃的统治,控制青海地区,达南城亦为 厮啰管辖。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宋军进入湟水流域,占青唐城,改名鄯州。

物产资源
        大通是个山青水秀、物产资源十分富饶的地方。有起源古老的矿藏、森林植被和珍禽异兽,也有人工培育的作物、林木、畜禽等优良品种,为农、林、牧、副各业及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大通矿产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发现和探明的矿种达31种,矿产地129处,概算矿产总储量30亿吨,潜在价值600亿元以上。目前己开采或具有开采价值的优势矿产近14种,主要是煤、石灰石、硅石、荧石、白云石、玄武岩、高岭土、长石、建筑砂砾、铜、铁等。

         全县煤层分布较广,南至娘娘山山脉南部,北至北川河桥头以上河谷地带,西起良教乡干沟村,东至桥头镇牦牛山脚下,有长5公里、倾斜宽1.4公里的广阔煤田,有效采煤面积7平方公里,储量约1.15亿吨;石英矿层主要分布在娘娘山麓的斜沟、岗冲乡等地,蕴藏量相当丰富,有2.8亿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牦牛山、老爷山、小石山、元朔镇及石山乡等地,储量为4900万吨;粘土主要分布在元朔镇、后子河乡一带。 大通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境内林业用地8.780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8.4%,其中有林地面积7914公顷。全县森林总蓄积量为9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4%,名列全省前茅。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峡、宝库、娘娘山等地区。另外在青林、桦林、向化等脑山地区,还分布着广阔的天然灌木林及高山灌丛,组成了北川河系天然水源涵养林。森林植被种类繁多,共有乔、灌木树种119种和2个变种,这些以青海云杉、青杨、沙棘、小蘖为主的乔、灌木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北川河及其支流的河谷。森林中经济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长在林地及林缘的中草药有170余种,蕴藏量达12万公斤,黄芪、党参、大黄、羌活、秦艽等名贵药材量多质优。中国沙棘、西藏沙棘遍布全境,面积达1.15万公顷,年结果量800万公斤以上,蘑菇、蕨菜等分布广泛,均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大通草原辽阔,共有天然草场237.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31%,其中可利用面积有219.8万亩。浅山的荒山、荒坡、荒滩也可放牧。天然草场中,草甸草场面积151.8万亩,山地灌丛草场85.9万亩。主要有向化、瓜垃、宝库、沙岱、山岔、娘娘山6大草场,其中宝库草场面积最大。草场有植物146属、256种,绝大部分为优良牧草,一般含粗蛋白6.3-17.6%,粗脂肪2.2-4.7%。多年来,全县种植优良牧草43万亩,建成围栏草场60.07万亩,改良天然草场221万亩。 在茂密的林海和广阔的草原,还繁育生长着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白唇鹿、雪豹、猞俐、黑鹳等;二类保护动物有马鹿、麝、水獭、蓝马鸡、雕等。    

民族状况
        大通县是以回族和土族为自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汉、回、土、藏、蒙古、满、撒拉等23个民族。据1999年末统计,全县总人口420,427人,其中汉族235,785人,占总人口的56.08%。回族120,139人,占28.58%;土族34,733人,占8.26%;藏族24,736人,占5.88%;蒙古族4,246人,占1.01%。少数民族人口共184,642人,占总人口的43.92%。 回族主要分布在桥头、城关、石山、后子河、岗冲、药草、塔尔、极乐、斜沟、良教、桦林等12个乡镇,90多个村和自然村。
        回族人民在生活上较多地保留着本民族古老的习俗,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大分散、小聚居,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回族人民以面食为主,遇有喜庆或招待客人时喜用肉包糖饺、手抓羊肉、煮鸡或炒"双碗"、"八盘"等菜。在饮料方面,喜喝调有花淑、姜皮、草果、大香、桂皮等的"热物茶"和放有桂元、冰糖、葡萄干、红枣等的"盖碗冰糖茶"。男子都戴无檐平顶圆帽,俗称"顶帽",以白色为多,也有戴黑色的。中青年男子喜穿白色对襟小褂,外套黑色坎肩,干净利落,便于劳动。妇女头戴盖头,服饰大致与汉族相似,如各种花色的大襟上衣、红主腰、青坎肩、白或花衬衣,配以绿、青或黑色盖头,鲜艳潇洒,精干大方。回族主要节日有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宝库乡和朔北乡的阿家堡、清平乡的阿家村三处。宝库蒙古族,可能是明末清初驻牧在大通河流域的卜儿孩的遗裔。居住人数不多。朔北乡阿家堡和清平乡阿家村蒙古村民均系阿姓。
        藏族大部分聚居在东峡、朔北、向化、窎沟、桦林、宝库等乡,也有少数散居在其它地区从事农牧业生产。衣着一般上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或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口和衣襟边缘制有色镶边。上衣比较宽大,腰束一带,凡有零碎物件均贮于胸前背后。饮食方面,以面食和糌粑为主,喜吃牛羊肉,饮茯茶、酥油茶、奶茶和曲拉等。相互交往多以羊肉方子、茶封、糖包为礼品,迎客拜见长辈时献上"哈达"。藏族一般信仰藏传佛教。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林、青山、多林、逊让、宝库、西山、城关、极乐、斜沟、桦林、向化、东峡、景阳等15个乡镇100多个村和自然村。土族以粮食、薯类为主食。喜喝奶茶,爱吃酥油炒面。逢年过节,多吃油炸食物和大块猪肉或手抓羊肉。土族一般喜欢喝酒,有些人家会自酿"酩 "(青稞酒)。婚嫁宴请客人吃"麦草席"。

本条目最后由 littlejeep 更新于2007-06-04 05:07:04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大通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大通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