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简介

[编辑]

铜陵
一、行政区划
二、自然资源
三、青铜文化
四、经济发展
五、历史沿革
六、地方方言
七、地方名人
八、地方特产
九、自然气侯
十、地方旅游
十一、主要企业
十二、教育概况
十三、历代名人咏铜陵
十四、友好城市
  
市名
  铜陵市(英语简称:Tongling,汉语拼音:tóng líng shì )别称:铜都,简称:铜
古名
  铜官、定陵、义安
经纬度
  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辖区
  4个。铜陵共辖3个市辖区、1个县。
乡镇
  9个
街道
  17个
建置
  铜官镇:东汉时期
  定陵县: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
  义安县:唐朝后期
  铜陵县:南唐保大九年(951年)
  铜官山市:1956年10月12日
  铜陵市:1958年9月5日
  铜陵特区:1964年7月29日
  铜陵市:1971年12月11日
政府
  铜陵市政府位于铜官山区湖东路。市委书记姚玉舟,市长李明。
面积
  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80平方公里。
人口
  73.6万人(2007年底),其中市辖区人口43.9万人
电话区号
  0562(+86)
邮政编码
  铜官山区、郊区:244000,狮子山区:244031,铜陵县:244100
牌照
  皖G
市花
  牡丹,桂花
市树
  泡桐,广玉兰
概况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地处上海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鎔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铜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
一、行政区划
 市辖区:
  铜官山区 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0万。邮政编码244000。区政府驻铜陵市淮河大道北段129号。
  (辖 长江路街道、石城路街道、铜官山街道、杨家山街道、扫把沟街道、横港街道)
  狮子山区 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8.3万。邮政编码244031。区政府驻铜陵市东市开发区
  (辖 狮子山街道、新庙街道、矶山街道、凤凰山街道、西湖镇)
  郊区 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7万。邮政编码244000。区政府驻铜陵市金山东
  (辖 安铜街道、桥南街道、铜山镇、大通镇、灰河乡、普济圩农场街道)
  县:
  铜陵县 面积763平方公里,人口29.7万。邮政编码244100。县政府驻铜陵县五松镇。
  (辖 五松镇、顺安镇、新桥镇、钟鸣镇、天门镇、老洲乡、东联乡、西联乡、胥坝乡)
二、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铜陵地阜物华,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理石、灰硅岩、膨润土、铅锌矿、珍珠岩、钾长石、石英石等,也有一定储量。
  农产资源:
  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农业生产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苎麻、油桐、大蒜、生姜等
  水产资源:
  据初步调查,铜陵水域的鱼类有8目15科44种。其中商品鱼类有青鱼、草鱼、黄鲢鱼、白鲢鱼、鲤鱼、鳊鱼、团头舫、黄鳝、泥鳅等。珍贵鱼类有鲚刀鱼、银鱼、鲟鱼、鳜鱼、鲥鱼、鳗鱼等。鳖、龟、蚌、螺、虾、螃蟹等品种资源也很丰富。稀有水生动物有白鳍豚、江豚、扬子鳄等。
  植物资源:
  查出确定学名的88科600余种,其中,观赏植物、园院及行道绿化乔木类36种,灌木类33种,绿化观赏竹类17种,蕨类60余种,草本类34种,水生类10种。药类约1400余种。药类植物中以凤凰山丹皮最为著名。铜陵泡桐资源丰富,素有桐乡之称。
三、青铜文化
  铜陵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丰收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四、经济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铜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山水之门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6.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3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9838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6元,比上年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05元,增长14.1%。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376元,增长22.2%。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651元,比上年末增加776元;人均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734元,比上年增加731元。天井湖晚景
  全市生产总值跨过了两个百亿元台阶,由2002年的9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6%,总量在全省前移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跨过五个十亿元台阶,由9.4亿元增加到50亿元,年均增长39.4%,总量在全省前移9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1.9%、41.8%和58.1%,总量在全省的位次分别前移了5位、2位和6位。“861”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有色金隆电解铜扩建、铜化60万吨磷复合肥、海螺三期、国电一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相当于2003年前47年投资额的总和。
  铜工业、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及基础材料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滨江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兴建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实施了金昌冶炼厂主工艺改造、金隆余热利用、海螺余热发电、电厂烟气脱硫等工程,关闭了一冶鼓风炉,累计淘汰小水泥产能195万吨,关停小采石产能240万吨,节能减排见到实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累计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410余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2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16.5%提高到35%。商业服务设施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实施品牌和质量战略,新增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2家增加到213家,有色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县区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县区3个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铜陵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铜陵县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动态十佳县行列。
五、历史沿革
  (一)雏形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
  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二)铜陵县时期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铜陵县城关镇),当时称江浒。
  北宋开宝七年(974),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属江南道(路),后改属江南东路池州
  元朝,铜陵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解放前夕。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1952年2月4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以后,铜陵县隶属安庆专区。
  (三)铜陵市时期
  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
  1958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 ,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196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11月8日,铜陵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六、地方方言
  铜陵市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宁庐方言),主要为新移民使用,历时50年形成,比较接近普通话。
  铜陵本地话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
  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钟仓、流潭、太平和平等地;
  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钟鸣、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当地话是指铜陵县所使用的语言,属吴语语种,主要分布于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
  至于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讲的话属于安庆话了,俗称“桐城腔”,而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
七、地方名人
  盛度(970~1040),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天门镇)人,汉族。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初任济阴尉,后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他数次上疏朝廷,陈述戍边之策。旋奉使陕西,详览疆域,并参考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呈献宋真宗,且应答咨询如流,真宗称其博学。继入翰林为学士,任兵部郎中。后几经谪起,于景祐二年(1035年)任参加政事,四年任知枢密院事。曾奉旨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并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和制书二集。后任应天(今南京)知府。宝元二年(1039年)辞官归里。
  陈翥(982~1061年),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汉族。5岁读书,14岁入县学,曾有悬梁苦读跻身科举的愿望。后因父亲早逝、兄弟不和兼自身患病十余年之故,至40岁时,方“志愿相畔,甘为布衣,乐道安贫”,一面闭门苦读,一面参与耕作,坚持不辍。60岁时,他在家中数亩山地植桐树(泡桐)数百株专事研究,除悉心钻研前人有关著作外,还“召山叟,访场师”,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撰成《桐谱》书稿约1.6万字。全书除序文外,正文共一卷,依次分“叙源”、“类属”、“种植”、“所宜”、“所出”、“采斫”、“器用”、“杂说”、“记志”、“诗赋”,凡十篇,《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6篇专论植桐技术,为全书的精粹。
  佘翘(1567~1612),字聿云,号燕南,铜陵县合二耆(今郊区大通镇)人,汉族。4岁即能授书成诵,稍长,遂工习诗文,研究经史。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赴应天府乡试中举。后屡赴京会试不中。归里后,遍访名胜,潜心著书。有诗集《浮斋百韵》、《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记》、《白下游草》、《齐山奇记》、《三忠传》,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刊行于世。其中以《量江记》成就突出,笔法奇特,假借神鬼,借古讽今。时戏曲评论家吕天成在其著作《曲品》中称“量江记全守韵律,词调俱工,一胜百矣。”冯梦龙称《量江记》为罕见珍本,能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立。万历四十年(1612年),佘翘应池州知府李思恭聘请编修《池州府志》,编次未几,于同年八月病逝。便劝黄进芳跟他走,去干革命。从此黄进芳一直护卫的孙中山只到
  黄进芳( 1883 ~ 1932 ),号黄三,铜陵古圣黄家村人村坐落在牯牛岭半山坡,汉族。著名的昆神盗宝的故事就发生在此。黄进芳自幼父母双亡,家贫如洗。父母留下的只有一间三根桩的房和八分地,黄进芳那时只有个六、七岁。啥也不会,只好给村里人家放牛。黄进芳放的是一头挲牛带一头小牯子(注:挲牛指大母牛,小牯子指小牯牛犊子)。每天早上天不亮要牵牛上山坡吃露水草,小牯牛不愿出牛笼,东家就叫黄进芳抱着小牛上山。吃罢早饭东家牵挲牛到田里干活,黄进芳再抱着小牛回来。中午东家收工,黄进芳抱着牛犊牵着挲牛再到山坡放牛。下午、晚上全是如此,一天中要抱小牛八趟上山。黄进芳的臂力也慢慢练出来了,四百斤重的物件他轻松即可拎起.黄进芳带一条腰带退30清兵,便铁了心投奔自立军。他带上清兵丢下礼品和三十多杆长矛来到大通,两人一见如故,相互敬仰。秦力山委派黄进芳为秘密自立军的武术教官,暗中操练自立军。民国元年( 1912 年)秋,孙中山看到河口处船坞整齐、气势辉宏,商贾云集大通,这时孙中山想起杨万里舟过大通佳句:“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深夜,这四名刺客一式短打百钮衣,面蒙黑纱,手握短刀,避开卫士,直奔孙中山所住上房。何曾怒川后,鱼蟹不论钱”。孙中山视察过后,回到和悦洲。这里让孙中山感觉更不一般素有小上海之美称,孙中山突然发话,要在此住一晚上,明日再走。深夜,四名刺客一式短打百钮衣,面蒙黑纱,手握短刀,避开卫士,直奔孙中山所住上房。巧被黄进芳相遇便和蒙面人打斗起来黄进芳功夫上乘,助力大如神。不一会刺客便被黄进芳摔死两个,踢伤两个。孙中山十分欣赏黄进芳的武功,更爱他那憨厚朴实的性格,1932 年 8 月,黄进芳终因毒镖之伤,不治身亡,享年 49 岁(注:黄进芳去逝后葬于南京清凉山官基地)。
  章啸衡(1896—1965),原名章家霖,化名童天一,太平乡钱家湾人,汉族,出身贫苦。1919年进省立五中读书。1925年任贵池县卷烟税局局长。1927年3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三师六旅独立营营长。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章啸衡因参加反蒋斗争被捕,后被营救归里。193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铜陵县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1939年,在沙洲创建本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沙洲游击队。1939年—1940年任新四军三支队特务营营长,后改任长江游击纵队队长。“皖南事变”后,组织群众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安全北渡。1942—1945年任皖江参议会驻会委员。1946年至1949年4月,辗转宁、沪等地,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4月章啸衡任芜湖市军管会交际处副处长。后参与芜湖市政协筹建工作。历任芜湖市政协驻会委员、省文史馆馆员、芜湖市政协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陈尚和(1911—1947) 又名陈唤群,化名丁长春永丰乡湾里村人,汉族。 1934年在崔村设私塾执教。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党组织破坏而脱党,1938年重新入党。历任中共铜陵一区宣传科长、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宣传部长、中共北二区区委书记、中共铜青南县委委员、敌工(联络站)副站长、中共凤凰区区委书记、中共铜青南工委书记、铜青南游击队负责人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尚和致力抗日,先后组织起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民兵等组织,建立民主政权,配合抗日部队开展斗争.县境沦陷后,他一面坚持武装斗争,一面坚持统战和敌特工作。皖南事变后, 陈尚和安排地下交通人员接应,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1942年,陈尚和在崔村召开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议,因汉奸告密,不幸被捕,遭到严刑逼供,一只耳朵被辟掉半个耳朵,但始终守口如瓶,严守机密。后被组织营救出来,未及养伤即投入战斗。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随新四军北退,10月奉命重返皖南坚持斗争。1947年春,建立石壁乡等革命政权。同年11月16日, 陈尚和陪同孙宗溶在铜南繁根据地传达中共皖南地委九月会议精神后宿营南陵张家山。次日,遭国民党军队三面伏击。在激烈的突围战中, 陈尚和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巫希权(1911—1943),别名希权,福建宁化县城关镇人,汉族。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任班长,后升为排长、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红军主力北上, 巫希权奉命留守闽浙赣边境坚持斗争.1937年任新四军二支队新三团三营营长。1941年元月,巫希权在“皖南事变”中率部300余人,突出重围,在繁昌县油坊嘴北渡归队。同年5月奉命返回皖南,任铜陵大队大队长。1943年7月16日,巫希权率铜陵大队两个排在埂塘伏击日军后,宿营顺安焦家埠目连庵.是夜,中共铜青南县委书记张伟烈在此召开工作会议.由于叛徒告秘,次日遭日伪军500余人合围。巫希权立即率部还击,掩护张伟烈等安全转移后,被迫退至范家弯河畔,弹药告罄.时正值夏讯,水深流急, 巫希权振臂高呼:“同志们,游过河去,宁死也不做俘虏.” 巫希权及27位战友在突围泅渡时全部壮烈牺牲。为纪念巫希权等28位烈士,铜陵县人民政府于1980年元月将烈士遗骨安葬于顺安镇长龙村范家湾东侧,立墓树碑,命名为范家湾烈士墓。
  刘四姐(1912—1947),女,无为县禄丰乡虎背村人,汉族。12岁随三哥来顺安城山铺落户。1942年末,任乡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新四军北撤后,隐蔽身份,从事地下工作,收集情报。1947年秋刘四姐随队参战,专司游击队后勤、伙食工作,并兼任交通员,传递信件和情报。同年8月,在高桥战役中,为游击队带路。12月31日,青阳茗山冲天门山反“清剿”战斗中,刘四姐壮烈牺牲。建国后,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的艺术形象即根据刘四姐烈士的原型塑造。
八、地方特产
  1、铜陵白姜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2、铜陵凤丹
  铜陵丹皮主要出产于新桥镇和金榔乡,其中新桥镇凤凰山地区的凤凰、牡丹、陶凤三个村,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所产的丹皮被历代医药实践证明为药效最好。《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
  凤凰山地区位于长江南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土质为金沙土质(该土质在分类学上命名为红壤性麻砂土),适宜丹皮种植,且该地区又无工业和化肥农药污染,植保保护较好,所以种出的丹皮质量好,经济价值高。
  铜陵凤丹铜陵凤丹种植历史悠久,据史考,在崇祯年间(1628-1644年)凤凰山地区的牡丹皮生产发展到相当规模,到清代,凤凰山的三条冲东山西山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皮生产地区,凤丹也成为名贵出口特产,据清代撰修的《铜陵县志》把生产牡丹皮列为本县主要物产之一,“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服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的记载,同治年间(1862~1872年)铜陵牡丹皮一度紧销,凤丹皮市价昂贵近达“万斤稻谷易其担”,清末民初年间,是铜陵历史上丹皮生产的鼎盛时期,1924~1926年间,产量曾达700吨,以后由于时局动荡,丹皮运销困难,丹皮产量逐年下降,1949年铜陵凤丹仅产21吨,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丹皮生产,从1953年开始,牡丹皮生产列为国家统一购销物资,价格稳定,国内外需求量大,1985年种植面积256.2公顷,产量达113.9吨,1992年产丹皮591吨,1995年丹皮937吨,2000年产丹1140吨,解放后至八十年代丹皮是由国家药材公司统一收购、经销;进入九十年代则有不少个体药材经销商参与经销。1992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新桥镇凤凰山地区中国南方牡丹商品基地,使该市丹皮种植及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万亩生态牡丹园,年产牡丹皮1000吨,其中凤丹700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丹皮受主要出口地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大跌。
  凤丹所含的化学成份有芍药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挥发油等多种物;其中丹皮酚含量的高低是检验丹皮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该市目前主要加工产品为丹皮酚,用来做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还可作为牙膏、香皂、花露水等日化产品添加剂,如食品防腐、卫生保健等方面大有市场潜力。
  1998、2002年铜陵县医药有限公司“铜凤”牌凤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999年,“凤丹皮”作为国家“农协会”的指定产品,参展北京国家“农博会”。作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凤丹皮”还先后参加了广州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农产品展销会。
  3、铜陵茶干
  铜陵茶干在本市及周边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及美誉度,它是近几年兴起的名优农产品。特点口感细腻、久嚼不烂、营养丰富,回味元穷,适宜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食用。
  铜陵茶干主要由铜陵月亮食品公司和铜陵八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铜陵月亮食品公司产品有三大系列十二种新品种。(一)休闲系列:45g麻辣、65g无糖80g五香、80g鸡汁、80g低脂、110g高钙。(二)烹调系列:150g原味、300g五香、400g高钙、500g烹调食用干。(三)礼品系列:20袋装五品种小礼盒、26袋装五品种大礼盒。2000,2004年铜陵“月亮”牌茶干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已打入南京、合肥、芜湖等大中城市,并成功入驻沃尔玛国际大卖场及南京苏果超市。
  铜陵八宝食品有限公司主导产品金八宝豆干有400g、227g、200g、148g、80g、118g、45g麻辣茶干、80g香干、110g火腿干、98g麻辣串。茶干销往上海联华、南京苏果超市公司、深圳华润、深圳万家、深圳百佳、家乐福、中国沃尔玛等中国知名超市公司。
  4、铜陵野雀舌
  铜陵野雀舌茶简称野雀舌,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乾隆饮后誉为“江南佳茗”。
  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间就有生产,民国十一年(1922年)记载:(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表)野雀舌,产铜官山和东乡西乡等山区。制茶方法:以生叶用火烘焙,茶叶质量:质浓而味清香,惟所产甚少,年产百担,每担百元,销售芜湖顺安。┉┉但以后野雀舌工艺失传“。
  1987年高级农艺师解子桂女士创意策划了名优茶开发项目,提出新的制茶工艺设计,对历史名茶野雀舌进行恢复和研制。1992年2月28日市农经委邀请了省内外茶叶专家对开发名优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1992年4月22日及1993年4月20日野雀舌样二次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示中心鉴评,认定为名茶评语: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鲜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生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1993年松兰茶也鉴评为名优绿茶。
  野雀舌1997年注册为五松山牌,1999年2月茶名又进行注册,1999年在市农经的组织下,又邀请了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市技术监督局、市科委、农委有关专家对五松山牌野雀舌Q/WSC-01-1999、松兰Q/WSC-02-1999进行了审定;并由市技术监督局备案(QB328-1999、QB329-1999)。
  野雀舌从1987年-1992年平均年产量331千克左右;1993-1998年,平均年产量稳定在450-500千克;一直未达到5000千克的历史年产最高水平。松兰茶1991年-1993年平均年产量918千克左右;1994-1998年,平均年产量稳定在15-20吨;2000年以后一直稳定在70-80吨。
  野雀舌茶由五松茶林场组织生产。野雀舌茶及松兰茶1992年、1995年两次获得省级名茶并授予优质农产品称号;1992年获铜陵科技一等奖;1993年获安徽省星火四等奖;1994年荣获首届“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2001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农产品。松兰茶1995年获铜陵科技进步三等奖。
  5、铜陵牡丹
  中国古铜都 驰名中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还是“药用牡丹”,之乡至少有1600年以上历史。晋代著名哲学家、医学家葛洪曾在铜陵种植“仙牡丹”。
  北宋著名政治家,铜陵人盛度,出使西夏时,寻得几棵牡丹奉送给皇帝,皇帝还赐一棵,盛度告老还乡时带回故里,其花蔚然成树,人称“御苑红”。药用牡丹栽培始于明代,在清代以后成为我国牡丹皮的主要产地。铜陵是中国牡丹四大品种群之一的“江南牡丹种群”的栽培中心,由铜陵牡丹生产的“凤丹皮”,圆直粗壮,肉厚粉足,香气浓郁,《中药大辞典》称“安徽之铜陵所生产丹皮质量最佳”,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品质绝佳”的盛誉。铜陵牡丹还是中国三大观赏牡丹之一,高大挺拔的枝干,肥硕丰满的花朵,白、粉、红、紫的颜色,娇艳秀丽,独霸群芳,有洛阳菏泽、铜陵牡丹“三分天下春色”之说……
  铜陵牡丹还是美味佳肴牡丹做的菜,凉拌、炒、炖……牡丹菜蓬勃发展,在药用牡丹的基础上以牡丹搭台,和洛阳、菏泽等城市同唱牡丹戏,扩大知名度,再铸铜陵新辉煌。陈让廉植这位植物学家作家着迷于铜陵牡丹,专注奋斗,苦心研究二十多年写出植物学著名的《铜陵牡丹》这是是集陈让廉多年心血的成果,也承载着铜陵的理想。
  6、铜陵泡桐
  铜陵泡桐资源丰富,素有桐乡之称。铜陵种植泡桐历史悠久。早在宋仁宗三年(公元1051年)著名的植物学家铜陵人陈翥就撰有专著《桐谱》,对铜陵泡桐的类属,习性、种植、采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祥尽的论述。铜陵作为泡桐的故乡,有着研究泡桐和发展桐材生产的优越环境与良好条件。中国林科院在铜陵建立了泡桐树科研站,成为全国四大林业科研基地之一,承担了国家经委和国家各部委有关“泡桐树良种选育”的重点攻关项目;1983年铜陵又承担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资助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泡桐基因库。国内外泡桐专家曾多次来铜陵参观、考察,为扩大泡桐树的科研、生产的不断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铜陵市十分重视泡桐的种植和研究,泡桐,不仅是铜陵市“市树”,还被誉为泡桐之乡。近年来,铜陵市的泡桐科研站已营造良种选育测定实验林250余亩,基因库和人工群就落丰产实验林100亩以上。繁育优质良种苗2万余株,优质种根苗2万余亩,优良种根20万株,向全国提供种近10万根。全市可营造15万亩泡桐林,若干年后,这15万亩泡桐林每年可轮伐生产桐材5万立方米,可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
  铜陵泡桐,孕育着新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7、铜陵大豆
  铜陵大豆别名“汀洲大豆”是铜陵地方的优良品种。原名“平头黄”,有大平头黄和小平头黄两个品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7.87%和47.31%,比其他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要高19.7%和18.3%,但脂肪含量为18.46%和17.5%,比一般大豆品种含量略低。采用铜陵县铜陵汀洲大豆盛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铜陵特产铜陵茶干,明朝以前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等国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购买一些大通茶干铜陵茶干口感细腻、久嚼不烂、营养丰富,回味元穷,适宜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食用。大通茶干品种有火腿、蒲包、十香、双味等10多个品种。采用铜陵大豆生产的豆制品,比其他大豆蛋白质含量要高19.7%和18.3%以上但脂肪含量略低点。
  8、铜陵苎麻
  铜陵苎麻之古被誉为“苎麻之王”铜陵苎麻也是铜陵八宝金银铜铁锡,生姜麻子蒜之一。据《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麻是铜陵传统特产,清朝顺治乙未年(公元1655年),铜陵县境种有苎麻、黄麻、白麻、葛麻等品种,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以金榔、钟鸣、新桥、朱村和董店等乡镇居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铜陵麻纺织品走俏国内外市场,铜陵纺织工业也处于发展壮大时期,对苎麻的需求量急增,苎麻价格由原每公斤3元涨到13至20元。农户纷纷毁桑毁粮田以种苎麻,麻类种植面积增长迅速。铜陵土地适合所有优良苎麻培育芦竹青、园叶青等苎麻良种在铜陵得到进一步优化。1986年全铜陵县麻类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其中苎麻7000亩以上共计麻类面积2万亩以上。只过了短短一年1987年,铜陵麻类面积又增加7081亩以上,其中苎麻7032亩供计2万8千亩以上,这时铜陵苎麻培育技术和生产规模,已是全中国来自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这是铜陵麻业种植鼎盛的时期。铜陵苎麻比其他苎麻更粗犷、挺括、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优越性与独特风格是普通的苎麻无法比拟的。现在铜陵拥有的[ 安徽最大的麻纺企业 ]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麻纺行业前列,1999 年在中国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该公司生产的亚麻产品荣列“中国十大名牌阵容”。
  9、铜陵大蒜
  铜陵大蒜别名“太平大蒜”“汀蒜”铜陵大蒜文名中外,是铜陵八宝之一,铜陵“汀蒜”,是因在铜陵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铜陵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有数千年历史,品种的稳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蒜头富含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具有独特的辛辣味,是其它蒜类不可比拟的。该蒜的青蒜苗口感上佳;蒜薹微苦。露地栽培,无需任何保护设施,在国庆节前就可以青蒜苗上市,是铜陵地区填补秋淡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铜陵西湖、胥坝、安平、太平等乡镇是传统产地。铜陵蒜子,还具有衣薄色白、个大味美、汁多油足、久贮不烂等特点。铜陵大蒜有的辉煌历史,铜陵大蒜产量较大时,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销售到江西等外省和安庆胡玉美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县外贸部门也组织收购,出口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深受国内外好评。
  10、铜陵酥糖
  铜陵酥糖别名“顺安酥糖”铜陵顺安酥糖是铜陵待客少不了的佳品。铜陵酥糖有的抹不去的香甜回忆。提起铜陵顺安酥糖时,人们总是喜欢说:“成块不散,入口即融化,这是顺安酥糖独特的好处,别的地方产的酥糖是做不到这样好的。”有名的地方土特产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铜陵县地方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早在自唐代顺安设立“临津驿”开始,铜陵“顺安酥糖”即声名远扬,畅销铜陵本县及周边地区。芝麻、面粉、白糖,这3样是酥糖的主要成份,4块酥糖装成一包,这种纸包装是那样的简单朴素但是却有的抹不去的香甜回忆。有的上千年的历史铜陵顺安酥糖,虽然经历千载岁月,顺安酥糖的传统制作工艺仍然代代沿袭相传。到新中国成立后,顺安酥糖全部由顺安供销社负责生产和销售,供销社有自己的作坊,基本上是手工制作。业。精通传统制作工艺的师傅们一丝不苟地指导着,使顺安酥糖始终保持着其原有的风味和上乘质量。1984年,顺安酥糖获得安徽省供销社系统甲级产品称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顺安酥糖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20吨以上成为安徽省甲级酥糖生产基地。
九、自然气候
        铜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1200mm,雨量充沛,水道纵横,土地肥沃,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农业生产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苎麻、油桐、大蒜、生姜等。
十、地方旅游
  一、城市中心旅游区
  1、铜流源头景亦秀——铜官山 铜都广场
  2、佳景胜过美沃洲——五松山
  3、天然秀色冠江南——天井湖公园
  4、琼楼鸟瞰趣盎然——螺蛳山青年公园
  5、道教洞天景尤奇——葛仙洞公园
  6、休闲娱乐绝佳地——东湖休闲娱乐中心
  7、时代气息竞风流——城市广场
  二、凤凰山风景区
  1、金凤展翅形传神——凤凰山 大通古镇
  2、河水难隔至深情——相思树
  3、八宝之地引凤凰——凤凰落脚石
  4、旷古帘泉成奇观——滴水崖
  5、体味原始与古朴——金榔古树名木
  6、山清水秀瞻前贤——陈翥墓园
  7、山腰石有千年润——灵窦泉
  三、大通沿江景区
  1、千年江南古埠——大通古镇
  2、八百里皖江第一跨——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暨桥南公园
  3、历史上的小上海——和悦洲
  4、水中“熊猫”的天堂——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5、珍稀动物的乐园——皖陵养殖场
  6、长江中的大草原——“太阳岛
  7、铜陵的“制高点”——天门山
  四、工业旅游景点
  1、悠久历史展雄姿——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2、中国之最今世奇——罗家村大炼渣
  3、国际合作硕果丰——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4、铜花飞溅别样红——金昌冶炼厂
  5、千磨万琢出玲珑——金蜗牛铜工艺品厂 铜都大道
  6、琳琅满目赛胜景——铜商品市场
  7、艺术展示铜特色——城市铜雕塑
  8、文明长廊喜迎宾——铜都景观大道
  五、农业旅游景点
  1、游客纷纷齐称道——钟鸣农家乐
  2、科技创新更诱人——新桥农业示范园
  3、一片清凉景自新——叶山林场
  4、四季长青春意浓——大通蔬菜基地
  5、“三分天下自春色”——凤凰山牡丹园
  六、红色旅游景点
  1、大通自立军起义指挥部遗址——大关
  2、中共铜陵特支遗址——钱家湾
  3、中共铜陵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新屋里周家小学
  4、中共皖南地委机关驻地——钟鸣上山缪
  5、抗日英雄垂千古——范家湾烈士墓
  6、“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文兴洲王家旭
  7、凭吊先烈激后人——笠帽山烈士塔
  七、宗教文化旅游景点
  1、铜陵宗教文化概况
  2、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
  3、铜陵首座佛教寺庙——上清凉寺
  4、荆公赐匾声名赫——大明寺
  5、竹篁木森闻禅声——云崖寺
  6、佛光普照三千界——万松禅寺
        7、蜘蛛救主获圣封——护国寺
  8、“送子赐福”人气旺——西明寺
  八、历史古迹旅游景点
  1、大通五里亭
  2、大通钟楼
  3、周氏古名居
  4、和悦洲的十三条巷子及青石储水池
  5、赵祠古戏楼
  6、江村古民居
  7、大通龙泉古井
十一、主要企业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
  公司位于长江经济带,总部坐落在风光旖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誉的安徽省长江南岸城市铜陵,主要生产基地坐落在铜陵、芜湖张家港等长江沿岸城市。
  公司1992年6月经安徽省体改委批准设立,是安徽省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公司股票1996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中国铜工业板块最早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
  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铜峰电子集团原为铜陵市的一个集体性质的服装小厂,1975年底转产电子,在公司主要创始人陈升斌"科技兴企"战略思想的引领下,经过员工们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铜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大型电子工业企业,全国生产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百亿元工程第一批重点承担单位,安徽省改制先进企业。公司系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安徽省重点企业集团,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铜陵市电子材料产业化基地内领头的重点骨干企业,集团控股的核心企业---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电子行业暨全国同类产品企业首家上市公司,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公司综合实力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铜陵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2003年,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石城路电子工业区内,厂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职工1800人,总资产8亿元。
  公司控股一个上市公司—铜陵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20),并与韩国丰山微电子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铜陵丰山三佳微电子有限公司,另有一个全资的电镀厂,一个省级技术中心。控股的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分别与国内外商家合作并控股建立了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富仕三佳机械有限公司。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安徽省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市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青年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铜陵市皖中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2000年7月12日正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体改委批复,由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铜陵通源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铜陵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华工程公司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于2000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十二、教育概况
  铜陵基础教育:
  一、全市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219所。其中基础教育212所(中学49所,小学122所,幼儿园40所,特教1所),中等职业教育7所。
  二、全市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7585/6587人。其中基础教育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7245/6333人,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专任教师数为340/254人。
  三、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114096人。其中基础教育102632人,中职教育11464人。
  铜陵高等院校:
  铜陵学院(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铜陵市宝山路85号)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西路274号)
十三、历代名人咏铜陵
  历代名人咏铜陵
  第一位名人李白:
  我爱铜官乐 千年拟未还 应须回舞袖 拂尽五松山 -李白
  五松何清幽 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 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 听如三峡流 -李白
  铜井炎炉歊九天 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 回禄睢盱扬紫烟。-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 -李白
  第二位名人苏轼:
  南北山光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苏轼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自还;莫言垒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苏轼
  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苏轼
  第三位名人王安石:
  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 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王安石 山腰石有千年涧,海眼泉无一日干。 天上苍生望霖雨。谁知龙向此中蟠。 -王安石
  第四位名人杨万里:
  《夜宿铜都羊山矶》: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余里。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此行十里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橹。书生快意轻性命,十丈蒲帆百夫举。星驰电骛三百里,坡垅联翩杂平楚。船头风浪声愈厉,助以长笛挝鼍鼓。岂惟滂湃震山岳,直恐澒洞连后土。起看草木尽南靡,水鸟号鸣集洲渚。稽首龙公谢风伯,区区末祷烦神许。应知老去负壮心,戏遣穷途出豪语。”-杨万里
  《舟过大通镇》: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杨万里
  第五位名人郭祥正:
  《忆五松山》:江南富山水,忽忆五松山。 梁僧种松夺造物,至今千丈凌云间。 上有寒蟾吐魄凝冰霜,下有铜陵碧涧倾潺潺。 雷公睥睨不可以挥斧,老鹤飞来势欲止而复还,猿猱侧望何由攀。 琉璃殿阁若化出,四天之众说法鸣金钚。 我当脱屣往木妻息,六月清风无汗颜, 浓阴可爱坐盘石,绿酒酌尽横琴弹。 命宫叩 天地变,听之以往往生羽翰。 纷埃不到佛净国,岂识人间行路难。 尘劳忽起旧缘想,倒骑匹马来长安。 修鳞掉尾业已困,涸辙孰与西江澜。 发疏齿缺形将残,畏途足蹑心胆寒。 屈原怀沙贾谊贬,身后忠名何足观。 不如宴坐碧山里,笑傲每携云月欢。 明朝却欲渡江去,五松岩户无人关。 方壶员峤太殊绝,幸有此山容我闲。-郭祥正
  第六位名人王十朋:
  《铜陵阻风》:两年官绝塞,万里下瞿塘。 秋浦浪方急,铜陵风又狂。 五松人忆白,双竹句思黄。 今夜舟中月,中秋何处光。 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 邮亭危压浦,佛屋漏依山。 月出乌将绕,风高雁欲还。 江山不贫处,一览见尘寰。
  第七位名人李纲:
  大江东南流,鼓舵江水上。 薄游五松山,获见谪仙像。呜呼天宝间,治乱如反掌。 兵戈暗中原,豪杰多长往。 谪仙当此时,逸气溢天壤。 脱身来江东,缥缈青霞赏, 作诗几千篇,醉笔笼万象, 迄今有遗祠,识者共瞻仰。-李纲
  第八位名人盛度:
  曾记当年笔砚交,于今何事不同袍? 德星高耀陈公里,圣诏难宣翔凤豪。 版筑无心思傅说,竹林有意愧山涛。 知君非是寻常客,看破功名一羽毛。-盛度
  第十位名人陶安:
  县治无城堵,坡陀枕水滨。 铜坑容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 沙溪浮石子,嘎嘎履声频 。-陶安
  第十一位名人宋无:
  樵声闻远林,流水隔云深。 茅屋在何处?桃花无路寻。身黄松上鼠,头白竹间禽。 应有仙人住,避秦来至今。-宋无
  第十二位名人刘大:
  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 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刘大
  第十三位名人戴:
  舣舟来访宝云寺,快上山头寻五松。 捉月仙人呼不醒,一间老屋战西风。-人戴
  第十四位名梅尧臣: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 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梅尧臣
  第十五位名人恺帆
  绕堤杨柳万千株 山外有山湖外湖 到眼风光皆画卷 铜陵未必逊姑苏 -恺帆(当代著名书法家、安徽省政协主席)    
十四、友好城市
            国外: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市、瑞典谢莱夫特奥市、英国哈尔顿市、葡萄牙莱里亚市、捷克乌斯季市、捷克普热罗夫市
  国内:甘肃省金昌市——

本条目最后由 211.141.161.* 更新于2009-04-15 07:11:01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铜陵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铜陵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