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当地特色

[编辑]

朝鲜族风情

居住在吉林市的朝鲜族现有18万人,约占吉林市人口总数的4.3%,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乐观的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

        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
        捣衣: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永吉县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已被辟为旅游景点。主要旅游活动有:
        村民与游客共同歌舞联欢;
        到村民家中参观民族生活习俗;
        在具有民族特点的火炕上品尝朝鲜族风味餐。朝鲜族的米饭、米酒、打糕、冷面、小咸菜、山野菜、狗肉全席等风味饮食和充满热情的招待令游客留连忘返。

吉林三灯

冰灯:吉林市是冰灯的发祥地。并逐渐把冰灯与雕刻、造型、建筑融为一体,发展成一门观赏艺术,成为吉林市冬季装扮城市的一大特色。现已传到了哈尔滨,又远播到京城。

        河灯:吉林市燃放河灯的习俗始于清初。将红纸糊成莲花形灯,底部浸蜡,灯芯用蜡烛。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尤以元宵节燃放居多。届时千万朵莲花灯布满江面,烛光映着绿色的江水,星光闪烁,把松花江装扮成一条从天飘落的银河。

        彩灯:吉林市元宵挂灯习俗也由来已久。尤其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以来,灯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多姿多彩,电动、光控、遥控等技术与民间传统艺术相结合,可谓百花齐放,形态万千,最多一次展出彩灯4000多盏。

吉林雾凇

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季节,北国江城吉林却盛开着“冰花”,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吉林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是吉林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所致。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特点:吉林市的雾凇多属于晶状雾凇,是由于江上游大坝的冰层高于冰点,便从丰满到九站这一段江面不冻而引起的。从丰满发电站到吉林市区几十公里的松花江面上却热气蒸腾,水气遇冷凝结在江畔的柳枝松针上,形成似丝、似菊、似珊瑚等晶莹洁白的雾凇。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出现几十次,江堤雪柳,玉树琼花,连绵数十里,游人步入其间,犹入仙境。特别是年前年后那寒冷的日子里,吉林的雾凇树挂最为壮观,神奇。而每逢元月的雾凇冰雪节,更是风清雾绕,寒江水暖,雪柳摇林,琼花怒放。

        吉林雾凇巧夺天工,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满族风情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满族有14 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个满族乡镇,1个满族朝鲜族乡,其中以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居住的满族人口为最多。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萨满教仪式和婚礼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取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全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无论是那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杆、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新娘不分什么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

        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本条目最后由 0.0.0.* 更新于2007-05-05 03:31:03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吉林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吉林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