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简介

[编辑]

  一、概述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处于东经87°24′-88°21′,北纬28°47′-29°37′之间,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拉孜县历史悠久,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地区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国道318线即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贯穿拉孜南部,拉叶(拉孜——新疆叶城)公路即219国道由县辖查务乡驻地起始并与318国道相连,向西北可经阿里至新疆叶城,两条国道在本县境内总长122公里。县驻地区下镇东距日喀则市150公里,经日喀则至拉萨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拉孜县辖九乡两镇(其中半农、半牧乡四个),10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纯牧业村10个),全县共有378个居民居住自然村和二十多个游牧落住点。拉孜县历来是西藏后藏地区的粮仓之一,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自1980年中央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后,拉孜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粮油总产持续上升,同时,拉孜县也是自治区十个重点商品粮基础县之一,“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的十八个县之一,是西藏自治区西部农业与牧业生产的结合部。到2002年,拉孜县总人口为45395人,男女比例为1:1.01,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为1:7.92。拉孜县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藏族的聚居地,在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均为进藏,援藏干部职工及其家庭子女,藏汉人口比例为1:0.0015。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选派了大批内地干部进藏工作,这些干部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扩大了党的影响,宣传贯彻了党的政策,使汉、藏民族关系逐步改善,现在拉孜县藏汉人民空前团结,关系融洽和谐

  二、历史沿革

  拉孜是西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吐蕃王朝时期之前,部落分居,地界混乱,元朝正式统一西藏并归入其版图后,萨迦地方政权在拉孜一带设置千户、百户。帕莫主巴,藏巴第司和原西藏等地方政权均分别在管辖区域内设置拉孜和彭措林两个宗(相当于县)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奚卡,并直接归属地方政权管理。从1713年起清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并通过达赖噶厦政府将原归嘎厦政府管辖的后藏部分地区封给班禅额尔德尼,扎什伦布喇章(即班禅堪布会议厅)管理直至民主改革。拉孜宗,彭措林宗(不含柳、西嘎、扎西岗、若作,这四个奚卡仍归西藏地立政府达赖嘎厦政权直接管理)从那时起就由扎什伦布喇嘛管理。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并将原彭措林宗,拉孜宗和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奚卡合并,设置了拉孜县。

  拉孜县人民政府-1959年12月正式成立,当时县政府防地为拉孜雪(现拉孜镇),录属中共日喀则分工季和日喀则地区专员公署(现行政公署),1968年7月,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拉孜雪迁驻曲下区(现曲下镇)。

  曲下镇总面积54平立公里,镇建筑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0.5万左右,县城海拔4010米,镇内有农机修配厂,粮油加工厂,自来水站,影剧院,农贸易市场,广播电台,中学,完全小学,医院,书店,多家商店,饭店,汽修部,宾馆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主要街道也均铺设成柏油路面。另外,拉孜地处拉萨至樟木口岸的黄金旅游线上,每年过往中外游客数以千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拉孜呈现出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社会发展状况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拉孜县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勤恳创业,努力发展经济,三十多年来,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牧业生产发展,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逐步得到改善,到二十世纪末,全县农牧民群众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拉孜县由于地理环境相对较好,土地广阔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发达。特别是民改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对西藏的各项工作指示,狠抓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大搞水利,推广新式家具,改进耕制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实行科学种田,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粮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粮油亩产从1951年的68公斤增加到1989年的187公斤,1989年,全县粮油总产达到1.98万吨,其中油料作物总产0.13万吨,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800吨,粮油总产比1952年增长3.67倍,人均产量525公斤;到2000年,全县粮油总产达到8219万斤,本县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料作物是油菜籽、蔬菜主要是萝卜、土豆、白菜、西红柿、黄瓜等。牧业是拉孜县第二大支柱产业,民主改革前发展缓慢,民改后,通过狠抓牧管理,调整畜群结构,畜种改良,疫病防治,草场建设,使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到1989年全县牲畜存栏达28.52万头(只、匹),比1952年增加近一倍,全年出栏牲畜总头数达5063达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948.75吨,其中提供商品肉100吨,酥油72吨,山绵羊至产量78吨,山羊绒,牛绒15.4吨,山绵羊皮,牛皮7.3吨,全县人均占有牲畜7.6头(只)。本县畜禽种类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羊、鸡等。林业生产方面在解放前近年为零,解放后特别是自1980年后发展较快,到1989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1万多亩,其中当年零星种植1685万株,年木材采伐量0立方米。经济林木树种主要是藏青杨,藏红柳、沙棘树,银白杨,榆树,剌柴等,果木树种有苹果树,桃树,核桃树等。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牧区的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较1980年以前有长足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常年或季节性劳务输出的劳力已占当时劳力总数的15%左右,副业总收入达300多万元。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44.37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9%,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354.95元。

  民改前,拉孜县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手工业也十分落后,民改后,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发展,到1989年底,全县共有企业2个,即粮油加工一个和械修造一个,职工人数达35人,全县工业产值为12.3万元,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1%,主要产品为糕点、青油、面粉等,特别是拉孜青油享誉后藏地区。民族手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从事藏腰刀加工,卡垫加工,氆氇,藏鞋等生产,原料自行采购,产品自由交换销售,尤其是拉孜腰刀,曾在1971年初选为广交会商品,先后荣获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外,被作为地方名牌特产赠送贵宾游人。

  四、自然条件

  拉孜县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日照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雨水集中,干湿明显,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五年气候可分为冬半年、夏半年、冬不太冷、夏不太热、日变化天、年变化小,春秋季气温升降缓慢,雨热同季,燥旱同季,冬春干燥且多大风,年平均气温为7.0。因高原奇异多变,气候、降雨量极不稳定,1980年降水量最多,达355.1毫米,1982年降水量最少,史有122.9毫米,全年降水百分之九十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年降水天数平均为70天,日最大降水量为36.5毫米,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极不降雨雪,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多集中在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旬,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最大风速曾达20米/秒,由于年日照时数高,风多风大,降水偏少,气候极为干燥,相对温度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空气温度仅为百分之十四。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早灾,霜灾、雹灾、虫灾、洪涝灾等,此外还有地震,泥石流等少见而危害特大的自然灾害。旱灾为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每年因雨季到来晚,影响适时播种和庄稼幼苗生长,造成粮油减产,农民减收。冰雹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平均每年受雹灾和霜灾面积约为2.3万亩,损失粮油300万斤至500万斤,对牧业生产威胁最严重的是春雪灾和冻寒。

  五、资源状况

  拉孜县属雅鲁藏布江流域。该江由县境内西南向江北斜贯于拉孜县北部长达114公里,因而形成了其两侧众多支流的拉孜县河流分布,全县有大小河道155条,总长约4580公里,其中较大的河有芒嘎河、热萨河、萨迦河、雅鲁藏布江和多雄藏布江等五条江河。境内有大小湖泊九处,其中以拉轨山娘顶湖面积最大,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县有雪山面积13平方公里。全县江、河年总径流量约97.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总量约20万千瓦。

  县境内已考察可资提供能旅游景区有下列几处。

  (一)芒普旅游区,区内不仅有名具建筑特色的佛教庙宇,而且有墓格林温泉,还有供人们小息的山间林长,草坪坎。特别是芒普乡秋古温泉,泉水清澈,温度适宜,疗效很好,九世班禅生前曾在该泉沐浴半月余。

  (二)拉孜木扎山石窟,位于拉孜镇拉孜村以西,是西藏现存较少的古代文化遗存之一。

  (三)昌木钦墓地,该墓地位于本县曲玛乡,墓葬封土各异,气势状观。

  (四)锡钦温泉,用该泉水洗浴,能治病洁身,并没有温水游泳池。

  县境内已知的矿产资源有锡、铭、铁、金、铜、珠、砂等这些矿产主要分布于中尼公路沿线和拉孜镇附近等地,但因矿产诸景,品位均未探明,无法开采。

  拉孜县珍稀动物资源有:灰颈鹤、獐子、水獭、岩羊、黄羊、黑颈鹤、雪鸡、野鸭、野驴、羊邻、狐狸、天鹅等,尤其是颈鹤极为珍贵,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在县境内栖息繁殖的有300多只,部分野生动物如獐子,黑颈鹤等具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植物资源主要有藏青杨、藏红柳、沙刺、银白杨、榆树、柏树、剌柴等。果木树极少,据统计,全县有苹果树300余棵,桃树1000余棵,核桃树10棵。此外,还有少许的红景天,雪莲花等药材滋补佳品。

  土地资源:本县土地辽阔、面积大、人均拥有量多。全县土地总面积4382.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6000亩(其中,可灌地占57.4%,保灌地占38.4%)农村人均耕地2.63亩,草场总面积449.2方亩。

本条目最后由 littlejeep 更新于2007-06-04 05:10:08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拉孜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拉孜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