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简介

[编辑]

  钟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萌渚岭与都庞岭两大山脉之西南,自古境内有富水(富江河)南通广信(梧州)达南海(广州),有灵溪(思勤江)西接漓水(桂江、漓江)经灵渠通湘水(湘江)与中原相连,随着秦始皇南守五岭,修入新道,而成为中原入古越之门户,而随着汉武帝开拓九郡,平定南越,钟山开始成为西汉王朝的郡县制县治所在(今钟山即为古富川县所在地,古富川县,汉元鼎 6年立县,即公元前111年与临贺县同时立县,同属苍梧郡管辖,古富川县明洪武二十九年迁徙霭山富阳即今址)。
         追古考昔,我们不但可以窥视到秦皇汉武挥舞长鞭一统山河的气慨,还可以搜寻到新石器人类的踪迹和战国时期的印痕。原始的颤音和远古的信息粘着数千年的苍桑岁月,从而成就了今日钟山丰富的地表文物和地下文物,点化了钟山的历史人文。根据考古普查,集多年之辛勤,至今为止,在县境内已发现文物古迹百余处,其中各类遗址(如新石器人类遗址,冶炼遗址,古窑遗址,古城遗址)十多处,古墓葬群二十多处,较好地古石拱桥十二座,古建筑十九座,古民居群十多处,摩崖石刻二十余处,古水井数十口,碑刻不计其数。目前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排列在广西县、市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位),县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4处。
        在众多的文物古迹中,以古墓葬群最为突出,在全县十六个乡镇中,十五个乡镇都存在着古墓葬群,曾被誉为广西四大古墓葬群之首,目前已有四个古墓群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封土堆600余座,此外有县保古墓群6处,大多为汉——清时期。
        古戏台是我县主要古建之一,很有特点,为广西所特有,据普查,保存较完整的古戏台有十二座,大多为清朝时期所建。较突出有几座,其中大田古戏台、莲花古戏台已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为重檐翘角歇山式戏台。 大田戏台位于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距县城约十公里,此戏台建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为砖、石、木结构,呈凸字形,通高10余米,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前台面宽6米余,深5.5米,后台宽10米,深3.6米,基高1.8米。整座戏台青石青砖青瓦,雕工极为精美圆润,八柱梁构架,八角藻井复顶,鼓石垫柱,青砖砌墙,青石为基,基旁雕八仙贺寿,凿双龙戏珠,台上镂两虎以扶角,嵌二狮以呈端,后屏饰以山川楼阁,彩凤仙鹤等木雕,工艺精湛,构图和谐。戏台除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且符合力学、声学原则,整座戏台属水口庙附属建筑,隐映于古树秀竹之中,环境优雅别致,清静恬适。该戏台的艺术构件和造型风格都十分精美独特,为广西所独有。是广西不可多见的古戏台之一。
        该戏台所处村庄大田村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村庄,老屋、古榕、古樟在池塘映衬下显得特有韵味。         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式,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风上饰歌女手托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清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饰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    “凤舞”木雕横匾,屋顶正脊是双鱼托珠,可以说整个戏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管是布局、结构、扩音、雕刻都达到较完美的结合,体现了瑶乡独特风貌和瑶民的聪明才智。
        这两座戏台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艺术构件上有些差别,和这两座戏台风格相同另有两座,即石龙街古戏台,丹霞观戏台,这两座戏台都是重檐翘角歇山顶式,另外其它几座均改为单檐戏台,单檐戏台较好的有太平戏台(城厢镇),大桥戏台(公安镇),英家戏台等,这些戏台大多现在仍在使用,多在节日中演戏,主要以桂剧、彩调为主。
        钟山的石拱桥也比较多,比较完好的有石龙桥、三才桥、三拱桥、乎政桥、太平桥大竹冲桥、栖风桥等,这些石拱桥长的有五、六十米,短的也有十来米,单拱跨度长的有近二十米,小的也有数米,全用青石镶嵌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连结,构成喀斯特地区独特风貌和人文特点,从一定角度反映了这一地区工匠的才智。其中的石龙桥是钟山古石桥最完美的一座,2000年该石拱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桥位于钟山南面的石龙镇,距县城约15公里,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桥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连结,充分显示我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石龙桥桥堍两端各置石狮一对,桥面上两侧石栏、望柱、华盖内侧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阴刻“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雄健横联大字,两石栏上分别雕刻着“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贺寿”、“沣矶访贤”、“三顾茅庐”、“巧借东风”、“西湖借伞”、“十八相送”等刻工细腻、形象生动的神话传说和戏文掌故,给大桥以溢彩流金熠熠生辉,不但体现清代浮雕艺术的精湛,也从另一侧面反映清代戏曲艺术的兴盛,说明了清代文化艺术之繁荣。
        总之石龙桥是一座融建筑、雕刻、造形、戏曲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在建筑及雕刻上都有着较高造诣,为广西古石桥所罕见
        摩崖石刻和碑刻也是钟山比较多的历史人文现象,最有特点和意义的有几处,即反映南北朝时期的蒋氏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而劝子归隋之事迹的宋朝重刻的合掌石摩崖石刻:有宋至民国的摩崖石刻11题(诗题)的碧云岩摩崖石刻,有反映明朝推行以夷制夷土司制度,开辟水陆航道,迫使各地瑶壮苗民归顺的《百蛮遵道》摩崖石刻:有反映钟山花山峒欧奎、秦鹿、夔雅乐率苗、瑶、壮民起义,钟益奉调抵花山征剿,历征三年而平息,受封富川县额外守御所区千户,子孙世袭花山瑶壮苗夷等境内屯田,山岭即给该军耕种的史实的《平蛮封地碑》;有反映太平天国将领陈金刚部进入钟山围攻大虞村的经过等史实的《大虞宗祠记事碑》;有宋时“侬元帅平瑶复县治”,明富阳知县题的“状元峰”,民国卢世标撰文,张廷辅书丹的“中楼记”和抗日时期的抗战诗抄的石刻的《小钟山摩岸石刻》;有反映架桥修路的《十二车桥摩崖石刻》(清);有清封山育林的《永禁大由、龙骨等山碑》;有清土汉和睦劝善的《快乐说碑》等。         蒋氏神道碑位于钟山城厢镇白马村旁,因碑文刻于一块两石相合如掌的岩石内,故又名为合掌石碑,该碑全文近1300字,碑文记载南北朝时期,钟山藉人蒋氏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忠烈戒子的史实。
        南朝后主陈叔宝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有较控制在岭南拥有重兵的伏波将军——广南酋帅钟士雄,从而钳制各地武装,把钟士雄之母蒋氏作为人质,    “每质蒋氏于都下”,隋开皇八年隋文帝伐陈,陈败,九年克建康(南京),灭陈朝。晋王扬广把陈后主扣作人质的蒋氏送回原籍临贺,使钟士雄母子得以团圆,时值同乡虞子茂兴兵攻城,意在抗隋,并遣钟文华召士雄入盟,士雄将要答应,蒋氏申明大义,深知国家分裂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当她预见国家统一业已成定局,劝士雄说“我在都扬备尝辛苦,今逢圣化,母子聚集,没身不能上报焉,得为逆哉,汝若禽兽为心,背德意义,吾当死于汝前”。士雄听取母亲劝戒,接着蒋氏复书信虞子茂,喻以祸福,虞子茂不听,后被隋军所败,后来隋廷知道此事“遂封蒋氏为安乐县郡”,隋亡唐兴后,唐太宗“眷切先臣”,“明诏发皇华之命,出府库之钱三千缗(吊)”,令“工部侍郎许国公苏颋执笔”撰文,勤石刻碑,名“安乐县君神道碑”,该碑起初镶嵌于原赐建长生迎寿寺,后因五代乱壤,寺毁碑失,今合掌石碑为宋皇祜四年富川县令刘询将碑刻轶文重刻于合掌石内,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该碑文史实正史二十四史有记载。
        除以上介绍文物古迹外,钟山仍有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英家起义地址——英家粤东会馆、玉坡恩荣石牌坊,有古迹丹霞观、灵山寺、古遗址(新石器人类遗址)一洞天遗址,姑婆岩遗址,庙岩遗址;有英家街古民居群,玉坡村古民居群,龙道村古民居群。
        英家起义地址——英家粤东会馆(另单独介绍)。
        玉坡恩荣石牌坊(另有介绍)
        丹霞观又名天师观,位于公安镇塘贝村白云山麓,始建于汉永寿元年(155年),传说为张道陵炼丹之所,历代屡毁屡建。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丹霞观,后又在观侧及观前相续建起“益公祠”及戏台,1958年均被毁,1986年当地群众集资在原地重建丹霞观及戏台,丹霞观依山傍水,座西向东,两进三间,宽11.7米,进深23.3米,高12米,砖木石结构,观进内有供奉神灵的殿堂,斋醮祈祷的坛台和讲经诵经三室组成,天井两侧有望楼台榭,殿堂供奉张天师神像11尊。观四周群峰环抱,山环水绕,树木荫翳,风光秀丽,环境幽雅。         清光绪十六年修的《富川县志》记载:张道陵字辅汉,汉留候入业孙,生会稽天月山,善以符水治病,隐于富之白霞修炼,至桓帝永寿元年徒云台峰,白日飞升人即其地,调之曰:“丹霞观、丹灶,药臼至存焉”,宋范纯仁谪贺州,东坡与书云“丹霞观张道陵遗迹果有良药异中乎?”“盖自昔传之矣”。可见早在宋朝苏东坡也曾问过丹霞观张道陵在此炼丹之事。而在碧云岩的摩崖石刻诗题上也有两首宋、明时期诗人留下“汉时真人已驾鸿,空留洞府旧山中”等诗句。说明历史上也许曾有此事。
        一洞天遗址,位于英家镇英家街东牛王爷山南麓,为石灰岩洞穴,洞口东南向,距山脚地面约7米,洞口宽10余米,高3米,洞深 50余米,分内外两进,文化堆积层主要在外洞,呈灰褐色,胶结坚硬,经普查,及堆集层发掘有螺蚌壳、兽骨、烧土、石器、陶片等遗物,在洞中采集有磨制鹿角矛、骨珠、打制砥石片、绳纹夹吵陶片和鹿牙、兽骨等化石。是一处比较明显完整的新石器人类遗址。

本条目最后由 casement 更新于2007-06-04 05:17:50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钟山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钟山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