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聊城景点

[编辑]

景阳岗
位于阳谷县张秋镇景阳岗村东100米。因小说中“景阳岗武松打虎”的故事而驰名国内外。据阳谷县志记,当年这里岗阜起伏,草密林茂,人烟稀少,野兽出没。今日的景阳岗已成一片沙岗,周围炊烟袅袅。      沙岗顶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现存古庙为1958年修建。庙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阳岗”三个大字的石碑,系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庙东二、三百米处,有一刻有“武松打虎处”的墨玉色石碑。      1973年以来,经省考古队多次试掘,认定景阳岗为“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现分为南北2岗,中间是一条公路。南岗东西长86米、南北宽75米,面积约6450平方米。北岗东西长24米、南北宽47米,面积约1128平方米,岗顶较平,高出四周地面约4米。遗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      从断崖观察,北岗文化层厚约2.5米,南岗约2米,还暴露有灰坑。从采集的标本看,以泥质陶为主,夹沙陶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其次为黑陶、红陶。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弦纹,叶脉纹等。可识器形有鼎、瓮、器盖等,还采集有石镞、石凿、骨凿。1978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

位于聊城故城中央。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势非凡,为鲁西一大名胜。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当时,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在重修城垣时,为“严更漏,窥敌望远”,利用剩余木料建造而成。故始称“余木楼”,后亦称“鼓楼”、“东昌楼”。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在形式上它承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继承了唐、宋时代的传统风格,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因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筑先纪念馆

位于聊城光岳楼北,座北面南,占地2040平方米。庭院中心有一通用黑色大理石雕成的石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碑阴刻有范将军传略。   纪念馆大厅檐下正中悬挂一方由梁漱溟先生题写的“范筑先烈士纪念馆”木刻横匾。进入大厅,正中安放着范将军的白玉石半身雕像,两侧收藏有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为悼念范将军题写的诗词与挽联。      现在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已成为向大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参观瞻仰者络绎不绝。      范筑先(1882~1938)河北馆陶县人。抗日战争爆发时,范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日军进犯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逃,范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帮助下,毅然拒绝韩复区榘撤退命令,发表誓死不过黄河的皓电,扩大抗日武装,建立地方抗日政权,与日军战斗80余次,收复23个县的大片土地,毛主席亲自来信鼓励问候。1938年11月,日军侵犯聊城,范指挥抵抗,于激战中壮烈殉国。

舍利宝塔

位于临清市城北2.5公里许运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乾隆五十年张度纂《临清州志》载:州人大司空柳佐起建‘舍利宝塔’,九年乃成。        舍利宝塔为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九级八面,高61米。塔座乃条石叠砌,高5.3米,周长39.2米。南面辟门,门楣石额镌刻楷体“舍利宝塔”4字,右刻竖写小字“赐进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书”,左刻竖写小字“大明万历癸丑岁仲秋吉日立。”塔身9层,每层密檐宽度1.55米。檐下有砖刻“阿弥陀佛”,且有陶质花纹斗拱,砖角空柱下皆雕莲花承托。各角均为雕花木椽挑出,上系铜钟。塔内有通天柱为中轴,壁有转角形梯道,可环回登临顶层。六层以上各有造像,五层内壁有《修观世音菩萨宝塔疏》石刻,六层内壁刻“秀聚中天”4字,东西两窗楣额刻“东兴岱岳”、“西行太行”。塔通体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二层之上,每层8面设门,4明4暗,对称美观。塔刹呈盔形,为省内罕见。整个建筑巍峨壮观,风格浑厚大方,为临清昔日繁荣的见证。1992年,舍利宝塔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山陕会馆

京杭大运河西岸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远看,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聊城山陕会馆。
  聊城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位于东昌府区东关双街古京杭运河西岸。坐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以后逐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方具今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北大殿、春秋阁等组成。
  聊城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据现存16通碑碣中记载,其中第4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7载,用银49643.43两。第5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银18028.78两。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重大意义。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条目最后由 steaven 更新于2009-04-15 00:15:25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聊城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聊城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