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寺简介

[编辑]

介 绍

    隆昌寺原名千华寺。自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余年。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大梵刹最上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授御戒),宝华的名望随之日高。
   
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以为正宗。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海外。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不少僧尼曾来此受戒。解放后,1955、1957和1992年三次举行授戒活动,受戒僧尼1000多人。
   
隆昌寺非但闻名全国,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佛教界也享有一定盛誉,慕名来此礼佛、受戒的很多。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都曾向隆昌寺赠送过玉佛、石佛和铜磬等法器。隆昌寺对东南亚佛教的影响很大,对日本的影响更甚于泰国。

    隆昌寺为明清古建筑。坐南朝北,山门朝北开,庙大门小。
   
大雄宝殿(殿内供奉有香港宝莲寺赠的高7.84米的“天坛大佛”)纵轴线向前延伸到大悲楼(韦驮殿)一侧是东寮房,另一侧是西寮房,其结构方正,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回廊环绕,称之为四合大院,其建筑面积有7240平方米,使用面积5725平方米。
   
沿着北端西侧向东建造的有斋堂、下客堂小院、戴季陶小院、“戴母”小院、戒堂小院、铜殿和无梁殿小院,还有祖祠堂和师姑楼小院,这七个小院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方形庙宇,院中套院,亭台楼阁布局合理,所设置门道回廊相随,院与院相通,非常巧妙。
    这种组合布局,主要是与律宗道场传戒所设十四个堂口有关。隆昌寺的总体造型艺术,体现了明清朝代的建筑优点。
   
隆昌寺规模宏大壮观,鼎盛时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的几口大铁锅一次即可煮米千余斤。寺内尚有大雄宝殿、韦驮殿、铜殿、无梁殿、戒坛、大悲楼、大寮、布萨堂等数百间。

    铜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神宗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捐金二千建成,至今已400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外有石柱方亭。结构精巧,雕刻细腻。殿高7米,阔4.5米,深4米。其梁、栋、栌、桷、窗、瓦、屏、楹均以铜为之,故名铜殿。
    殿内原供观音大士像,四壁刻画有如来诸菩萨及帝释天人像等。殿前丹墀石栏围护,有石阶上下。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南巡再登宝华,书题铜殿额“莲界云香”。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亦题匾“宝网常新”。铜殿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无梁殿:铜殿两侧为无梁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左供文殊,右奉普贤。均为单檐歇山顶,三间两层楼阁式,面阔7.62米,进深二间5.62米。
   
整幢建筑无梁无柱,不用寸木,内部纯系砖垒拱券,外部是仿木结构殿堂形砖雕,出檐短,起翘低,似北京北海无梁殿。夹墙内有石级上下,仅容一人。
    门窗皆呈圆拱形,上雕云纹和二龙戏珠图案。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拜经台:拜经台位于宝华山西部峰顶,又名晒经台、会君台。
   
上有巨石如台,相传是梁武帝会宝志处。民国时,张治中将军曾在此著文追述民国21年(1932)上海“一•二八”之役,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并建立巨碑,立于拜经台上,以志纪念。后为日军所毁。

    戒公池:戒公池在山门前,长宽约30余米。池周围用石块垒砌,池侧有20多棵银杏树,树龄约400余年,最大的树身周长3.2米,高30多米。
   
山志载:戒公池是秦淮河两源头之一。日供数千人用水,“虽旱不竭,天光水影交映,而寺宇林木若入冰壶玉鉴中。”池中有怪石,名曰象鼻,露出水面。水盈则涨,水落则缩。石上有树,名曰娑罗,长年枝繁叶茂,终辄一米多高。树始于何时?无人知晓。

    戒坛:原为木质,康熙四十三年(1705),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师担纲设计营造出隆昌寺第一座石戒坛。
    石戒坛位于戒堂正中,体现了律宗“不倚不连”的规范,大刹放戒时用。戒坛堂高四丈,深三丈六尺,上有“佛制戒坛”额。
   
戒坛是律宗的标志。以后每年冬春传戒,各地求戒僧众蜂涌而来,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次开戒,云集授戒者达1200余众。凡在宝华山受戒,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走至全国名山古刹都受到热忱接待。

本条目最后由 0.0.0.* 更新于2009-02-14 19:40:27 查看历史版本

城市名: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价格范围: 宾馆名:
什么地方?
入住日期: yyyy-mm-dd 退房日期: yyyy-mm-dd
餐馆
  • 关  键  字:
  • 出  发  地:
  • 价格范围:
  • 行程天数:

隆昌寺旅游回答

暂时没有问答

隆昌寺旅游攻略